第一百七十六章 拐賣老人

長談了一天,司馬季直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才離開了劉徽的房屋,臨走之前拱手道,“和老先生一席長談,本王受益匪淺,明日本王還會再來討教。”

“殿下爲何對一個老者如此禮重?”回去的時候張達開口道,“殿下臉色難看,要不要請劉徽到府上做客,這樣就不用殿下親自過來了。”

“對方是老人,我主動過來請教是應該的。”司馬季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問道,“我臉色很難看麼?可能是一時激動累了,不過本王年齡不大還扛得住。”

臉色難看是因爲他看到了一個寶藏,但是這個寶藏幾乎已經快被掏空了。中國像是劉微這種數學家太少了,錯過了太可惜。在他眼中,三國那些什麼賈詡、郭嘉、陳羣,加在一起都比不上劉徽。那種謀士各朝各代都有,劉徽卻只有一個。

冷靜下來司馬季纔想應該怎麼辦!劉徽已經年近古稀,說句不好聽的,隨時都可能去見閻王,司馬季當然是想讓劉徽的最後幾年發揮餘熱,儘可能的把自己的所學,哪怕是填鴨教育,也要教給一部分燕山大營的童子軍。

可對方現在還能遠行麼?司馬季一想到劉徽的年齡,便感覺有些頭痛。放過太可惜了,就這麼一個,就一個啊,下次再出現都不知道是哪朝哪代了。

有時候司馬季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爲何古希臘會出現這麼一羣數學家,不是一個,是一羣,而且這羣數學家和其他地區的數學家還不一樣,不論是波斯、印度還是中國都是注重實用性高的算數,對方怎麼就重沒有實用性的幾何學呢?

除了春秋戰國那種百家爭鳴的時代,第二波古代中國留下一些真正著作的其實是玄學當道的朝代,包括魏晉南北朝。而且越往後似乎和科學沾邊的越來越少,火藥它能爆炸的事實,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而沒有深入探討它的化學和物理機理,所以才止步於黑色火藥,沒能研發出黃色炸藥。發明了火藥,所以纔有了後來工業和軍事上用的炸藥。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黃色炸藥和黑色火藥沒什麼關係。

好像越是集權距離科學越遠,我大清就不說了誰都懂。不過我大明那種翻譯半本幾何原本證明自己不落後世界的行爲,也大哥別說二哥了。幾何原本可是和商鞅變法同時代的產物。

如果只是中國後來被吊打了,說明那只是中國自己的問題,可這又不對,印度、阿拉伯也是和中國齊名的文明,表現還不如中國,說明中國這種中央集權固然幹不過工業革命,但面對西方列強,比其他文明還是優良不止一籌。

所以說中央集權應該不是問題,它有自己的好處?閉關鎖國?這也說不通,明清的閉關鎖國都是時斷時續,沒有成爲國策一直執行到死。

如果把事情往閉關鎖國上推,伊朗、印度、奧斯曼、而且奧斯曼可從來沒閉關鎖國過,而且和歐洲還接壤,可以近距離的感受到對方的變化,司馬季要是把自己代入到奧斯曼的角色當中,只能體會到親眼看着對方一點一點的超越自己那種無奈。

那幾個沒閉關鎖國的大帝國,看起來好像還不如我大清呢。

“根據馬克思對封建制度的理解,中國與之相似的時代是周朝,晉朝這種分封也有點這個意思,難道要讓思想活躍必須要把國家弄分裂?”晚上睡不着的司馬季輾轉反側,可這個代價太大了,弄好是西歐,弄不好那不是印度麼。

“不對,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新中國也是中央集權,追趕的不是很兇猛麼。中央集權是中國摸索出來最適合中國的模式。”司馬季直接坐起來,腦子裡面還是一頭霧水,中國和歐洲根本就是兩個體系,互相比對好像很多適合對方的根本不適合中國。

也幸虧中國是世界上少見的君權壓住教權的國家,雖然因爲船小好調頭的原因,起步的時候讓日韓暫時領先,可後來這倆國家根本不放在中國眼裡。

“我如果有掌朝的那一天,一定要去一趟希臘。”司馬季下定了決定,必須要去希臘把對方的知識學過來。不過在此之前,先用好手中的人,他必須讓劉徽和自己去幽州,言傳身教把自己的知識教給童子軍。

類似中國這種改朝換代的歷史,其實更早的時候還有一個,就是古埃及,從金字塔建立的年代算,古埃及之後的歷史就是一直在改朝換代,最後泯然衆人。從公元前三千年到古埃及王朝歷史結束,和中國差不多,正好差不多是三千年時間,比中國的改朝換代還要多出來一千年。

差不多就是古埃及改朝換代的歷史結束的同期,中國接過了古埃及的接力棒,開始進行自己改朝換代的歷史,一直到清帝退位。這也應該算古埃及人碰到了大過濾器,被過濾掉了。中國明顯是從面積和人口都比埃及大出幾十個數量級,大過濾器沒把中國過濾掉。

第二天司馬季又去了劉徽的蝸居,他去的還相當早,一直等候劉徽起牀才進去,燕王都覺得自己一點不下於三顧茅廬之劉備,不過也值得,劉微這種人在中國,比諸葛亮還稀少。

這一次司馬季已經有所準備,他這次是過來談邏輯的。劉微對幾何學有研究,一定能聽懂自己的說的話,相反朝堂那些玄學大能,肯定聽不懂。

燕王其實並不懂邏輯,但沒關係,把自己知道的東西都拿出來,從阿拉伯數字到四則運算,幾何知識雖然早就都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不過好歹是學過,劉微口中的一些話,正好能讓司馬季想起來一些早忘了的知識。

這可能是司馬季在晉朝以來,最爲開心的一天,因爲自己說的話對方能聽懂。要是多幾個劉徽,他也不用碰到一件事就開始自言自語推演,就好像遺傳司馬家的精神病一樣。

“實不相瞞,本王想請老先生去幽州,將自己的所學傳下去。”司馬季覺得時間也差不多了便開口相請,這本來就是他的目的。整個大晉就這麼一根獨苗,錯過了就沒了。

聽到司馬季的話,劉徽怔怔出神的嘆了一口氣道,“大王,老朽已經老了,古稀之年已近,還能有什麼作爲呢,和大王倒是真有相見恨晚之感,也對大王口中的其他國家心馳神往,可我已經做不出來什麼了,這一把年紀也推演不出來什麼了,要我又有何用呢?”

“老先生此言差矣,在季的眼中,先生的才華遠遠超過那些名滿天下的所謂大名士,不論是王戎、石崇、還是山簡都不放在本王眼中,甚至是吾師張華和先生相比也略有不足。”司馬季不慌不忙的線點評了一些金超大名士,然後換鋒一轉道,“如若老先生能和本王去幽州,將一身所學言傳身教發揚光大,本王願以師禮待之。”

王戎、石崇都是名滿天下的大名士、山簡則是竹林七賢當中第二代最知名者,現在更是青州刺史,至於張華則在朝輔政,而這些在司馬季的眼中,都沒有劉徽有用。

就連垂垂老矣的劉徽,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得到一位王侯這樣的評價,但仍然開口道,“大王你的才學不在我之下,爲何還要找老朽呢。”

“本王、嗯,本王還有很多事情,實在是無法分心啊。”司馬季的老臉一紅但馬上掩飾過去了,他哪有什麼真才實學?

不錯,燕王知道圓周率是多少,甚至比劉徽知道的更加精確,可這有什麼用?他知道是因爲他背下來過,劉徽知道是因爲劉徽割圓術,對方能現在開始推算,司馬季要不用對方發明的割圓術根本不會。

剛剛談到割圓術的時候,劉徽心中就很是自持,因爲這樣的方法他自己是首創,能夠精確到小數點後四位,更是極其龐大的運算過程,這可絕對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到的。之所以說到3.14沒有說出後兩位。

“老先生,本王盛意拳拳,希望先生和我回幽州。先生可能是認爲自己已經著書足夠流傳後世,但本王想說一句,沒有一個言傳身教的好師傅,僅僅從書本上摸索是不夠的,知識的傳承需要領路人,我大晉玄學大師多的很,可類似先生的大才卻只有一個,先生如果將自己畢生所學帶入黃土,未免太過於可惜了。”司馬季很是真摯的道,“本王會選擇最爲聰明的孩子做你的學生,等到老先生百年之後,所學一定會發揚光大。”

司馬季接二連三的相邀,已經足夠體現自己的重視,就在這時候張達帶着劉徽的兒子進來,開口道,“殿下,劉公子願意幫助勸說老先生。”

“嗯!”司馬季鬆了一口氣出去等待,不長時間過後,劉徽的兒子走了出來道,“大王,父親願意跟隨大王前往幽州,傳授畢生所學。”

第七百零四章 君士坦提烏斯第七百一十一章 猶豫的凱撒第三十七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戰連捷第三百九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七十二章 司馬冏的安排第三百四十六章 羊獻容第四百五十一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二百五十五章 嘴強王者第一百零三章 列陣歡迎第三百零七章 微服出訪第七十三章 燕王給我衝!第四百四十九章 洗劫趙國第二百五十六章 弁韓滅亡第六百八十二章 重操舊業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巧了,我也是第三百零四章 敲詐豪強第三十六章 徵徭役第九章 司馬炎駕崩第五百一十一章 說客第六百二十五章 元康十八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連戰連捷第六百二十章 杯酒釋兵權?第四百五十三章 揚州軍譁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再次西進第四百一十九章 安樂公劉恂第七百零八章 日耳曼第二百六十四章 圍攻王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套現第五百三十二章 進抵鄴城第六百八十八章 本王要出全力第七百零九章 匍匐後退第四百章 淮南王出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戰將臨第四百六十三章 力斬三王第二百六十八章 燕王回首掏第三百九十九章 逼迫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弈第六百九十六章 亞歷山大港第四百五十二章 強攻虎牢關第二百四十八章 人口置換第一百一十三章 騎兵北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阿拉伯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關中亂起第六百二十章 杯酒釋兵權?第三百二十六章 世子司馬薊第三百七十一章 出頭鳥是誰?第五百五十二章 司馬顒授首第二百三十章 論燕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王中了瘴氣第二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九十章 秦燕之好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羅帝國第四百二十八章 橫掃三郡第二百九十九章 攻克梁山第七百一十八掌 兩個凱撒第一百六十三章 晉衛、燕子第十章 九州之首第五百零一章 全線崩潰第六百八十九章 慕容翰回師第四百五十二章 強攻虎牢關第六十九章 不歡而散第七十八章 兄弟第七百零八章 日耳曼第一章 幽州世子第六百七十六章 和平之師第一百八十章 夜間行軍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孫夭折第八十一章 發難第一百七十七章 潛回幽州第八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二十一章 太史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情報人員第三百零六章 高架飲水橋第一百七十章 河套第一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封賞諸王第五百七十九章 許昌之危第二百八十四章 蛇吞象、摻沙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間靠岸第六百五十一章 波斯動向第四十一章 朝堂爭論第五十六章 楚王入洛陽第七十七章 就抱他女兒第一百四十四章 佔州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滅真臘第三百五十三章 外援第二百一十五章 山中別有洞天第五百五十八章 義薄雲天司馬季第二百五十六章 弁韓滅亡第四百五十六章 宮變第十一章 帝都洛陽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鎮調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禁軍追擊第三百七十章 最好斬草除根第十九章 叔嫂互騙第四百零六章 孫秀逼婚第二百零二章 連通江淮第五百七十七章 燕王的影子第十八章 太尉楊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