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

賈漢復是個奇人。

此人是柏永馥麾下的軍官,沒有功名卻識文斷字,能夠書寫公文,所以在文盲率高達九成的淮軍中顯得很是亮眼。

五月初淮軍自徐州北上山東時,濟寧、曹州境內突降暴雨,導致引發山洪,除了大量橋樑道路被沖毀外,很多州縣的百姓也受了災。

如果是明軍,肯定不管。

但淮軍不是明軍,所以必須管。

當時陸四讓陳不平組織軍民抗洪救災,生產自救,儘可能將災情減少到最低程度。

可陳不平手底下也沒什麼人,而且組織百姓救災需要軍隊配合,陸四便讓下面推薦人材。

柏永馥便將賈漢復推薦給陳不平,由賈負責協調地方和淮軍的關係。

然而讓陳不平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賈漢復雖是劉澤清部出身,卻愛民如子。沿途看到饑民便賑之糧食,遇到被洪水淹死的百姓就拿出自己的積蓄請人打造棺木,看到父母雙亡的孤兒還會令人專門收養。

不僅如此,隨着淮軍北進的步伐加快,開始大量接收山東州縣,爲了讓災民儘快得到安置,賈漢復提出絕不餓死一個人的口號,每到一縣就命開倉放糧,縣中官員誰敢違令就立即抓起殺頭。

因此還和當時負責山東招撫事項的大使胡尚友發生衝突,因爲賈漢復斬殺了好幾個胡尚友“重金”招降來的官員,給胡大使的招撫工作帶來了極爲不好的影響。

陳不平有感賈漢復的人品,便親自替他說情,這才讓胡大使的怒火息了下去。

長達一個多月的抗洪救災中,賈漢復從未在任何一座城池中食宿,幾乎都在最前沿,不是在這個村子就是在那個莊子,有的時候連陳不平這個直屬上司都找不到他。

白天賑濟災民,晚上籌略賑災計劃,不敢說終日不休,反正一個多月後災情穩定下來時,陳不平再次看到的賈漢復足足比一個多月前瘦了一大圈。

看起來,跟個老農也沒什麼兩樣,哪裡像是個帶兵打仗的。

此後,因爲山東北部百姓的移民安置需要陳不平這個山東通會統籌安排,他就將本應該回淮軍的賈漢復又留了下來。

賈漢復也沒叫辛苦,一頭扎進移民安置中,分別在泰安和濟寧安置近四萬德州百姓,將無主土地重新調劑建了四處萬畝以上的屯莊,又想方設法從淮揚調來農具、種子,好使移民能夠儘快組織生產。

負責移民期間,賈漢復還幫助整修了泰山書院,並建議這所書院爲山東通會衙門直接管轄,師資聘任和學生錄取也都盡善擇優,從而可以使泰山書院能夠成爲淮軍人才的輸送地。同時也建議等戰事稍稍穩定後,可以從軍中擇派一些年輕的士兵到書院學習。

爲了讓泰山書院儘快運轉起來,賈漢復將從前在劉澤清那裡得到的錢財約四千餘兩統統拿出,於當地購買了五百多畝地爲書院師生食宿補貼。

並在這些土地上刻下碑文,上面寫道:“請與後人約,我子孫不得視爲私有,他人亦不得以勢力攘奪,倘有睥睨竊據,許合邑之人聲大義而共擊之,庶世世爲公物。”

陳不平將賈漢復的事蹟奏給陸四知道時,陸四感慨說道:“沒想到我們當中還有如此經世之材。”

陸四是真感慨,如果不是他,如賈漢復、張國柱、黃中色、虞紹勳、柏永馥等劉澤清部將都是滿清綠營的主力,爲滿清平定中國立下汗馬功勞。而他們在明軍的時候卻是無一成就,甚至因劉澤清的緣故成了害民之兵。

同樣是當兵打仗,換了一身皮,個人成就卻是天翻地覆,如何讓人不感慨。

不過陸四不知道的是,這個賈漢復的成就其實相當高,是滿清少數以武將做到巡撫,加兵部尚書、太子太保銜的將領。

有感賈漢復爲山東百姓做的這一切,陸四遂跟陳不平將人重新要了過來,授賈漢復爲泰安防禦使,暫爲督府參軍聽用。

隨着淮軍地盤和軍隊的擴大,軍政、民政、經濟等各方面的事務已經堆積如山,光靠陸四一人難以處置這麼多事務。

民政上的事情,陸四可以暫時依靠新建的山東通會、淮揚通會兩個衙門運轉,但軍隊的事情肯定需要一個單獨機構。

所以陸四決定建立一個類似參謀部的機構,幫助自己制定軍令、協調各部隊。

這個機構,陸四定名爲“督府”。

他走到哪,督府就在哪。

也相當於他這位淮軍統帥的行轅。

賈漢復這個能文能武,軍政雙一流的人材就成了陸四督府的主要負責人。

和各方聯絡包括糧食物資的調派,現在都由賈漢復掌總,乾的很是不錯。

趙忠義一心求戰,陸四也想戰,但他要等一樣東西。

那就是雨。

決戰,必定要選擇大雨磅礴之時,否則攻城受挫,實力受損的豪格集團依舊能憑藉他們數量衆多的火炮、火銃對淮軍的有生力量造成重創。

陸四可不想打完豪格,淮軍自個也斷了兩條腿。

而且,孔有德那幾百門炮,陸四也要了。

想要以最小的犧牲獲得最大的回報,陸四就需要老天爺給他來一場大雨,從而讓清軍的火炮、火銃全部啞火。

問題是他不是氣象專家,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

賈漢復給出了一個好的建議,那就是可以找一些當地老農來問問。

理由是農民種田全靠天時,幾十年如一日的經驗積累,使得老農對於什麼時候會下雨能做到七八成的估算。

陸四深以爲然。

“九月多半不會下雨,就算下雨雨水也不會大。”

賈漢復說老農判斷要想下一場大雨的話,可能得霜降以後。

“霜降啊,”

陸四猛的提杆,卻是空鉤,便重新甩鉤。

“那至少還得半個月了,嗯,來得及。”

陸四說的來得及顯然是指順軍將在河南發起的懷慶反攻。

“都督,我...”

賈漢復猶豫了下,有話想說。

“膠侯想說什麼?”

陸四不是授賈漢復爲“膠侯”,而是他的表字就叫膠侯。

賈漢復看了眼趙忠義,道:“末將以爲若豪格同滿洲攝政王多爾袞水火不容,那都督殺豪格就是幫了多爾袞大忙。”

“說下去。”

陸四拎鉤回來串起蚯蚓。

賈漢復便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他認爲可以放豪格回去,而不一定非要替多爾袞解決這個心腹大患。

陸四點了點頭,將串好蚯蚓的魚鉤重新甩進河中,揮手說了句:“豪格能走,他手下的滿洲兵也可以走,但孔有德不能走。”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史上獨一份的拒降書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爲騎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七百一十四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五百七十五章 晚降者皆戮第十一章 北邊來的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把油菜花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遼王、秦王(大明三傑)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斬首第二百七十七章 都督還等什麼!第三百九十七章 渡海去遼東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六百四十五章 順太祖?順世宗?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八十五章 我話講完了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爺我還是要回來的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二百零六章 淮陰侯陸文宗(爲盟主加更)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四百六十一章 淮侯想當皇帝嗎?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強馬壯者,大順也!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二百零三章誰讓我姓陸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順淮揚節度使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濟格是死的第七十五章 拖家帶口造什麼反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宮中進春風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