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

降,免死。

不降,玉石皆焚。

許定國最終還是選擇了開城,屠城的威脅對許部是致命的,對汝州城中的士紳更是要命。

面對強勢的淮軍,許定國只有選擇歸降一途,否則以他孤軍獨守汝州,根本不可能守住。

縱是許定國堅持不降,其部下也未必肯隨之赴死。

午時,汝州的城門被緩緩打開,代表許定國出降的汝州知州、前明工部主事馮煥龍等人前往淮軍營中商洽歸順之事。

“既降,莫說城中百姓,便是花草樹木,我軍都要保全!”

張國柱給出保全全城軍民的承諾,又叫那馮煥龍帶話給許定國,其降之後仍將爲大順的總兵,所部兵馬亦仍由其統帶。不過需要許定國派其子赴西安聽監國選用。

這同清方要求許定國派兒子爲質一個意思,也是應有之義,至此,許定國再無顧慮,當下以汝州城及所部八千餘官兵降順。

淮軍入城之後迅速控制整個汝州城,各處城門也被淮軍牢牢控制。明軍於城中的營盤都被淮軍接手,正如淮軍方面表示的那般,城中軍民人等一律不侵犯,各安本營(居所)。

申時一刻,淮軍第五鎮帥張國柱在部將張士儀、楊祥、鄭隆昌、毛得林、馬三寶等將領的簇擁下進入汝州城。

許定國同兩個兒子及部下諸將及汝州知州馮煥龍等人於城門跪拜,知州馮煥龍手捧汝州黃冊,許定國的長子許爾安手捧汝州明軍花名冊。其餘人等都是城中的士紳。

“老將軍快快請起!”

張國柱翻身下馬,極其熱情的扶起許定國這位前明老將與他交談起來,說自家從前也是明軍,乃山東總兵劉澤清麾下。說着又將部下張士儀、鄭隆昌、馬三寶等人一一介紹給許定國。

許定國人老成精,自不會多嘴問這幫明將從前的頭頭劉澤清去了哪,在那也是一番好話,說什麼大順代明乃天數,識時務者爲俊傑之類的話。

“從前老將軍與我各爲其主,如今既是一家,往後還要老將軍多多幫襯纔好。”

同許定國一起步入城中時,張國柱提出希望許定國部能與他一同北征懷慶,將清軍從河南徹底逐走,甚至說要許定國領所部以後就駐在懷慶,畢竟汝州這邊窮困,懷慶那裡相對好些。

一番話讓還有些忐忑不安的許定國定下心來,繼而說伊陽那邊仍有前明餘逆作亂,可派兵討伐。

“監國有令,我大順當前大敵乃是滿洲,與前明各方都可商談...畢竟,中國不可淪於異族之手,華夏更不可遍地胡羶。”

張國柱笑着將中央傳達的“統一戰線”方針同許定國等仔細說了。許部諸將連同馮煥龍等官員自是附和連連,獨許定國心中鬱悶,暗道順賊既是要和大明聯手,怎的就來打他的?難道自家暗中降清之事叫順賊知道了不成?

鬱悶歸鬱悶,如今已經出降,想其它的也沒用,當下笑容洋溢請淮軍張大帥往他住處酒宴款待。

許定國於汝州的住處是前明一工部侍郎的園子,這園子仿了江南園林,佔地幾頃,很是好看。園子主人一家卻是叫許定國命人以棒捶死拖於城外亂葬崗埋了。

張國柱先是煞有介事的在許定國等人的陪同下游了園子,爾後來到酒宴處,入席之後卻是正色看向許定國,問道:“老將軍可是真心投我大順?”

許定國自是趕緊點頭。

一衆降將也是不迭點頭,唯恐說錯了什麼話惹得這位淮軍張大帥不快。

“好啊,好啊,”

張國柱連說兩個好字,拍了拍屁股下的椅子,像是在試試這椅子是否結實般用力拍了拍扶手,然後感慨道:“老將軍這椅子我怎麼覺得坐得不踏實?就怕一不留神這椅子哪條腿斷了,摔張某一個屁股朝天。”

這話讓許定國心中一突,隱約有些不妙。其餘降將見狀也是侷促,忐忑不安。

“都坐吧。”

張國柱擺了擺手,示意許部諸將領分坐兩側。

許定國他們卻不敢坐,張國柱笑了一笑,道:“這汝州城本就是你們的地盤,這裡的椅子也本是你們坐的,如今怎麼一個個倒拘束起來的?若非你們,這汝州不知要死多少人呢。來來來,都坐,都坐。”

“多謝張帥賜座!”

許定國等人這才侷促不安地坐下。

張國柱顯得很平和,像聊家常一樣地問他們道:“諸位以前都在前明都是做的什麼官?”

“這...”

許部諸將除了許定國這個被前明判了死刑的總兵外,其餘無一不是土匪賊盜出身,哪在前明做過什麼官,一個個都是訕訕,不知如何回答。

“難不成諸位都是土匪?”

張國柱驚詫。

許部諸將更是面紅耳赤,無人敢答話。

“哼,本帥堂堂男兒,豈能與爾一幫土匪爲伍!”

張國柱猛的拍案,喝道:“來啊,將這幫匪類給本帥拖出去砍了!”

此言令許定國及部將吃了一驚,不等他們反應過來,堂外已然衝進數十甲衣執刀勁卒,將許部衆人團團圍住。

“張帥,這是何意!”

許定國已知發生何事,但卻未怒斥張國柱背信棄義,而是一臉困惑且吃驚的樣子。

“張帥容稟,我等是一片真心棄暗投明,絕無反覆!”

“我等投誠一片真心,蒼天可鑑!”

“......”

許部一幫降將嚇掉了魂,紛紛跪下叩頭。

汝州知州馮煥龍等文官也是駭得手腳冰涼,不知所措。

張國柱卻是不爲所動,只冷笑道:“本帥饒過你們,那些叫爾等禍害的冤魂又到哪訴苦!”

言罷,堅決揮手:“拉下去,砍了!”

“張國柱,你背信棄義,你言而無信,沒有我許定國,你淮賊能進這汝州城!”

許定國再不僞裝,驚怒叫罵起來。

“張賊,你殺了我們,往後誰還信你!”

“賊人無信,卑鄙無恥,張國柱,你不得好死!”

“.......”

被淮軍勁卒按住的一衆許部降將破口大罵,他們是看出來了,張國柱這是真的翻臉要殺他們!

一個個腸子都悔青了,早知淮賊言而無信,他們寧可戰死,也斷不會開城投降。

席間尚有十數名許定國及諸將親兵,這會都是駭然變色,正要拔刀時,邊上有一淮軍將領朝他們喝了一聲:“此事與你們無關,回頭俱有賞賜。”

說話的是馬三寶。

衆親兵聞言,彼此互看,無人敢動。有心想反抗救人的,也得思量他們能不能幹過滿堂鐵甲衛士。

見部下無人敢搭救,一衆降將更是驚懼絕望,有數人竟是失聲痛哭起來。許定國的長子許爾安、次子許爾吉更是在那嚎哭叫爹。

許定國苦苦求饒,張國柱不爲所動,衆甲衣勁卒一擁而上,將許定國連同麾下十數將領盡數拖到廳外。

早就待命的行刑隊大刀舉起,轉瞬就是十幾顆人頭落地。繼而這些人頭又被拎起提進廳內。

“爾等莫慌,這汝州百姓還要爾等來撫...”

張國柱掃了一眼死不瞑目的許定國首級,舉起酒杯示意汝州知州馮煥龍等人舉杯。

馮煥龍等人叫十幾顆首級駭得腿都哆嗦了,半天才把酒杯舉起。

.........

襄陽城外。

一身戎裝的吳三桂同謀士方光琛看着眼前的襄陽城,二人心中俱是感慨萬千。

“夏分天下爲九州,今襄陽於當年分屬荊、豫二州之域。商周時期,封國林立,至春秋,有強楚據此。楚不敵秦,襄爲南陽...縱觀古今,這南陽寶地,出了多少英雄啊。”

因剃髮易服原因,方光琛如今是一身滿洲男子裝扮,光禿禿的腦袋配着他手中握着的羽扇看起來很是不倫不類。

其父方一藻是崇禎年間的禮部尚書,當年兵部尚書陳新甲力主同滿洲議和,於是和崇禎帝商議後決定派方一藻赴盛京同滿洲接觸。

可方一藻深知議和之事幹系太大,不敢瞞着朝堂偷偷去盛京,就派了一個“瞽人賣卜者”周元忠出關到滿洲洽談。

滿洲方面,洪太並沒有因爲明朝派來的只是一個算命的而大怒輕視,反要下面隆重接待這個周元忠,對周帶來的明清議和條件也基本上答應。

可惜,明朝反對議和聲太大,崇禎不敢最終拍板。爲了逼迫明朝簽約,洪太遂發起第三次入關。此役,殲滅了明朝主戰派盧象升,但仍是沒能讓明朝簽訂和約。

方光琛早年遊歷關外,對滿洲習俗瞭解頗多。

當初崇禎死後關寧軍三位主腦分別是薊遼總督王永吉、遼東巡撫黎玉田、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在繼續抗清還是降順的關鍵抉擇時,同知童逵行向王永吉提出“借師助剿”建議。

吳三桂拿不定主意,便問方光琛,方建議“莫若請北兵進關,共殲李賊,事成則重酬之。”

隨後,借兵助剿一事在關寧高層達成一致。

後來多爾袞要關寧軍剃髮,吳三桂等人還頗猶豫,還是方光琛加以勸說這才全軍剃髮,吳三桂正式接受清廷封賞成爲大清的平西王。

但方光琛雖勸吳三桂剃髮,可對滿洲人骨子裡卻又十分厭惡,其當初的真正目的也真的就是借師助剿,並非讓吳三桂率領關寧軍真的爲滿洲人征服中國。

可事態的發展遠超出了方光琛的謀斷,如今,他與吳三桂等人不爲漢奸也要是漢奸了。

相比發現滿洲人是真的要竊占中國,遂果斷從間道南下的薊遼總督王永吉,吳三桂、方光琛於氣節之上又差了許多。

如今李自成已死,大順眼看就要分崩離析,吳、方二人再看這大順從前的襄京,自然感慨良多。

“這襄陽也是塊風水寶地,李自成據此爲襄京,建號新順,方有後來之勢。若非滿洲入關,這天下恐怕就是李自成的了。”

吳三桂也是有感而發,想那李自成未建新順之前不過是一流賊,於襄陽建了新順之後方纔真正有了王霸氣象。所以這還真是塊風水寶地,起碼讓那李自成稱了一回皇帝。

方光琛搖頭道:“襄陽是個好地方,可惜如今這寶地已然氣泄,從寶地淪爲凶地了。”

吳三桂聽了這話,有些不解,問道:“廷獻何以如此說?”

方光琛拿扇子一指襄陽,給吳三桂解釋道:“王爺,李自成興於襄陽,然其死也於襄陽。興於襄陽之時爲王,死於襄陽之時爲帝,故而這襄陽的王氣已然不存,日後不會再有人據此成事了。可惜,可惜。”

“俗話說,人傑地靈。人非地靈而來,地因人傑而靈。廷獻說這襄陽從此爲凶地,我是不贊成的。事在人爲,豈可以氣數來定。若說氣數,這明朝本該亡了,何以如今卻能在南京又續其國。”說這番話時,吳三桂臉上有些異樣。

方光琛見狀,直言問道:“王爺莫不是還念着明朝?”

“唉。”

吳三桂輕嘆一聲,沒有說話。

自隨英親王阿濟格從陝西一路追趕李自成至荊襄後,吳的軍中便常有前明官紳秘密前來勸說歸明,對這些人,吳三桂倒也沒有擒了送給英親王處斬,而是叫方光琛替他打發。

除了這些前明官紳份量不足外,也與吳三桂根本沒有歸明的心思有關。雖然崇禎太子是他放走的,但不代表他這個大清的平西王願意去做明朝的薊國公。最重要的是,他吳三桂手下的關寧軍只有一萬三四千人,真要反正恐怕轉眼就會被阿濟格大軍剿滅。

正如方光琛從前所言,實力不濟,無可奈何。

不過昨天有湖南巡撫何騰蛟派人秘密前來吳的軍中,勸說吳反正,稱吳若反正歸明,則大明必以王爵相酬。

吳三桂當然不可能因何騰蛟的勸說就反正歸明,但心中難免有些想法,陡然一時感慨,也是正常不過。

其部現正奉阿濟格之命攻掠承天、荊州一帶,天氣太過炎熱,滿洲兵馬不耐酷暑,戰馬生病、掉膘的也多,故而只能由關寧軍來做。好在這一帶的明軍左良玉部早早就棄了武昌東下,使得清軍可以不費力氣就佔領荊襄數府,若不然,炎熱天氣不管是行軍還是攻城,都是清軍的噩夢。

“英王不該將李自成的屍體送往北京的,”

當初阿濟格說要將李自成的屍首送往北京,吳三桂是表示反對的,認爲李自成縱是中國大賊,但也是梟雄,如今身死,即便不予厚葬也當於襄陽某處秘密安葬。

這般將屍體於酷暑中北運至京,半道必然發臭腐爛,實非正人君子所爲。且此舉極易刺激李自成的餘部,對日後招撫這些人不利。

“英親王是急於在京中表功,其論序乃攝政王兄長,於朝中卻無攝政王的權勢,如今有此大功,豈能不加以利用...”

方光琛正說着,耳畔有蹄聲響起,扭頭看去,來的是副將楊坤。

“王爺,方先生,你們在這啊,末將找的好辛苦!”

楊坤翻身下馬,連氣都顧不得喘,連走帶跑的奔了過來,不及近前,就急聲道:“王爺,後方出事了!”

“出什麼事?”

吳三桂驚詫,擡手接過楊坤手中的塘報,是南陽守將郭雲龍發來的。

郭雲龍是吳三桂舅父祖大壽的親兵出身,當初同楊坤一起出關向多爾袞求的援軍。

李自成從新野脫困後,吳三桂隨阿濟格南下追擊時,讓郭雲龍帶了一部兵馬留駐南陽。

撕開郭雲龍的塘報,吳三桂迅速掃去,隨後大驚失色,失聲道:“怎麼可能!”

模樣讓一邊的方光琛也是眼皮一跳。

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三百零二章 夫人去揚州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三百九十六章 問太后一聲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七百七十五章 那僞後不錯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爺 沒兵屁不是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追,自己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幫爛魚蝦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二百零二章 陸爺真反賊第五百一十八章 太后,趕緊回老家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四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西一體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東征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四百六十八章 駙馬爺復都城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六百零九章 大順忠貞營第八百二十一章 孝兒接老爹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訴二郎,我頭疼第二百八十三章 造反的樂趣?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四百六十九章 斬首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追,自己人!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四十四章 我他孃的就是陸文宗!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禮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六十三章 淮軍,萬勝!第二百七十一章 董、呂、陸北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馮銓的苦心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聯保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動不動是王八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