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

農曆丁亥豬年,九月初五。

萬里之外的英格蘭議會以40萬英鎊的高價,把國王查理一世買了回來,囚禁在荷思比城堡中。

萬里之外的中國,一個年輕人則站在有着四百多年曆史的長橋之上,遠眺帝國首都巍峨的城牆。

西方的查理一世現在想的是怎麼從他的敵人手中逃出去,東方的年輕闖王則在想怎麼才能讓他的人民儘快獲得新生。

盧溝橋上有很多石獅子,有的獅子身軀比較瘦長,獅子頭比例特別大。有的身軀稍微粗短,或足踏繡球,或足踏小獅,或身上有小獅,形態各異。

一路走來,各式石獅讓年輕的闖王頻頻點頭,最後,他在長橋西側的石象停下了腳步,對緊隨在後的高進問道:“前明諸帝還有多少后妃尚在人世?”

這個高進便是當年在淮揚奉命往河南聯絡大順軍的死士,此後一直負責淮軍的情報網絡,其弟弟高武在江南幹着同哥哥差不多的事。

高進在北方組建的不僅是順軍的情報網絡,也承擔刺殺、收買清廷文武的工作。

在大順進軍北京前的一年多時間中,高進手下的細作僞裝成各種身份人員混跡北方,刺探清軍虛實,有力配合了先期北進的第六鎮及隨後的北伐大軍。

第六鎮高傑部能在京畿縱橫,時刻調動清軍而不是被清軍死死咬住,就得益於高進源源不斷提供的情報。

爲了區分北方同南方高家兄弟組織的情報網絡,淮軍內部又稱高進所領導的北方系統爲“大高營”,高武領導的南方系統爲“小高營”。

隨着大順即將在北京建立正式中央政府,原先有很大獨立性的“大高營”肯定要納入新政權體系,目前高進已將所部花名冊遞呈監國行營,這既是要給其部下在新朝獲得正式名份,也是向闖王表達忠心。

只是陸四卻沒有將高進所負責的情報系統向左輔顧君恩移交,而是交由行營參軍賈漢復負責,這倒同前明錦衣衛有點相似。

對於是否籌建類似錦衣衛獨立於政府體系之外的情報組織,陸四本人尚在考慮之中。

此舉有利有弊,他須權衡之後再做決斷。

既然讓顧君恩等在新朝建立之後着手替明朝修史,並保護昌平明陵,那麼對前明宮中的諸多嬪妃同樣也要給予妥善安置。

據陸四瞭解,泰昌、天啓、崇禎三朝是有很多嬪妃健在的,比如當年三大案有名的“移宮案”主角西李,也就是李康妃就活着。

天啓帝也有一些妃子尚在人世,而崇禎雖在死前讓皇后自殺,並要其餘嬪妃自盡,但依舊有人活了下來。

“對於這些前明嬪妃,以及尚在的前明公主,能找到的要妥善安置,有親戚收留的着其還鄉,撥予一定銀錢供養。沒有親戚子女的就在京中妥善安置,不可使人說我大順對前朝苛刻。咱們,總不能連韃子都不如吧。”

陸四倒是無意去昌平祭拜崇禎,因爲這涉及到大順政權的合法性、正義性。就算要祭拜明陵,他也只能去祭明孝陵。

至於其他的前明宗室,皇親國戚什麼的,陸四的意思只要這些人不反大順,那就讓他們以平民身份在大順做個順民,將來他們的子女同樣可以參加大順的科舉,沒有必要加以歧視。

高進將闖王的吩咐一一下記在心頭,並回說現已找到三個前明嬪妃下落,其餘的正在找尋之中。

陸四點了點頭,問高進另一件事:“竇太妃找到了嗎?”

這個竇太妃其實是從前明朝宮中的一個宮女,陸四老丈人李自成進北京之後納了此女爲妃,所以名義上這個姓竇的宮女便是陸四這個新闖王的“岳母”。

當年李自成離京匆忙,不知因何緣故竟然沒能帶上這個竇妃,就此竇妃下落不明。

兩天前西安高太后派人前來行營,希望行營方面能夠找尋竇妃下落,於公於私,陸四都要把這件事當成大事來辦。

“先帝離京之後,竇太妃就一直下落不明,屬下已經派人查找。不過有傳聞說竇妃被宮中的太監蹂躪殺死。”

高進對此也不太肯定,因爲說竇妃被殺死的只是宮中一個太監所言,而其他人說法卻不相同。

陸四沉默片刻,吩咐高進:“宮中那些太監宮人都要過一遍,不管你使什麼手段,總之,死要見屍,活要見人。確認之後,要立即報給我知。”

“屬下遵令!”

高進應聲之後又說了件事,就是京中其實尚有不少滿洲人割辮扮爲漢人潛藏。

“這些人有的是私佔外城無主之宅,冒充戶主。有的是同城中漢人勾結,以利使漢人爲之掩護...”

高進稱因爲大軍剛入城,對於城中具體情況還沒進行過徹底的摸查,只是無意發現了一些滿洲人冒充漢人,加上闖王前日又遣人諭令不許殺人,因此高進也不敢擅自組織人手搜查,畢竟這樣容易導致不知情的北京居民再次恐慌。

“人性使然。”

陸四拍了拍身邊的石象,並未對此事有什麼具體指示。

高進低頭尋思,不知闖王究竟是何意思。

行營書記姜學一前來問詢是否可以出發進京。

“當然要進京,要不然我這闖王怎麼趕考。”

陸四翻身上馬,左右旗牌親兵令旗揮動,頓時盧溝橋畔響起震天炮聲。

“闖王有令,進京!”

護衛統領陳威力勒繮縱馬,帶領八百騎兵當先開道。八百戰馬分青、紅、白、黑四色,戰馬與騎士俱着甲衣,威風凜凜。騎兵之後又有1200名重甲大刀軍士昂首挺胸,旌旗招展,煞是精神。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大旗之下,一身白衣的陸四騎着繳獲自多爾袞的千里馬,意氣風發。

來到這個時代的第一天,他就向渴望向北京進軍。

今天,他終於實現了人生夙願。

從這刻起,北京將不再是虜都,不再是遍地腥羶,不再是奴才當道,不再會遺毒無窮,而將是一座嶄新的、充滿生機、朝朝向上的華夏之都。

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順不屠城,只屠官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二百零二章老營就是人質第八章 挑動運河天下反?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四十四章 我他孃的就是陸文宗!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磨刀霍霍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三百零二章 夫人去揚州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三百六十五章 陸四什麼意思?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塢第九百九十四章 坐地起價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爺的蛋,衆望所歸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強馬壯者,大順也!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六百四十八章 紅顏,多薄命第九百三十四章 南征風雲起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從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紅花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中豪傑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龍者終成龍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六百八十一章 監國乃繼統,非繼嗣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九章 豬油仔馬新貴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清要同大明一樣不成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