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

協助何洛會負責瀋陽城防的是蒙八旗章京木多布濟、漢軍鑲紅旗甲喇章京巴顏。

這個巴顏的父親就是早年降金的明將李永芳,外公則是于山海關被殺的滿洲饒餘郡王阿巴泰。

巴顏雖是漢軍八旗,但母親卻是大清的郡王之女,因此同普通漢軍將領肯定不同,深得何洛會信任。

巴顏麾下的漢軍有一千多人,這些漢軍大多在清軍入關之前娶過滿洲女子爲妻。(作者注:奴爾哈赤、洪太時期是允許滿漢通婚的,後多爾袞入關後方禁滿漢通婚。)

身爲漢軍八旗,又多娶滿洲女爲妻,巴顏部下的這些漢軍嚴格來說都算真滿洲大兵,忠誠可靠,故而被安排在瀋陽外城的地載門和福勝門駐守。

木多布濟統領的蒙古八旗兵數量不多,只有兩個牛錄不到六百人,因此被安排在天佑門駐守。

其餘各門都是由何洛會帶到關外的滿八旗兵單獨駐守。

協守的包衣阿哈被編成了六個營,每營約五百人,充爲各城門的輔兵使用。除了漢人包衣阿哈外,瀋陽城其實還有一支數百人的阿哈隊伍,這些人是由朝鮮人、巴爾虎、黃羊野人組成,大多是近年來滿洲從北邊擄過來的生女真。

多爾袞當年率軍入關時,鑑於關外及關內用兵需要,曾要求盛京留守方面往北地多擄生女真充實八旗,不過因爲順軍突然東渡遼東打亂了清軍的陣腳,這一行動被迫中止。不然,估計這兩年至少會有數千生女真被從深山老林強行搜出補入八旗。

瀋陽城內的火炮連同十六門紅夷炮在內,共有84門,操炮的除了小部分漢軍外,都是當年曾在烏真超哈呆過的滿洲炮手。

這些滿洲炮手的平均年齡都在五十歲左右,半數以上身有殘缺。

本該是在這盛京城中頤養天年,如今卻因爲大清的社稷崩塌,不得不再次披掛上陣。

也是可悲。

何洛會也是無奈,如果不能動員盛京城中所有力量,他是很難達到“以戰求和”目的。

火藥方面清軍卻是充足,哪怕之前瀋陽遭到過順軍的攻擊消耗了不少藥子,眼下庫存的藥子連銃、炮使用在內都有數萬斤之多。

原因便是瀋陽之前一直是滿清火藥生產基地,歷年從明軍、朝鮮擄來的火器工匠大多集中在瀋陽,從洪太到多爾袞都對火器無比重視,使得盛京的火器製造壓過了關內的明朝,從而保證清軍所到之處不再是如從前繞城而走,而是遇城即克。

如果不是因爲城內能夠操炮的炮手數量有限,何洛會隨時可以讓那些火器工匠再弄幾十門大炮到城上。

巴顏作爲愛新覺羅的外孫,很有股兇悍勁,認爲可以由他率領騎兵從西門出城,繞至渾河南岸對順軍發起一次攻擊,打亂他們的部署,即便不能如願也可以此行動提升城中軍民士氣。

單純被動的守城總不如有攻有守來的更讓人振奮。

何洛會倒是有點動心,但等發現北面也來了順軍後,便害怕巴顏冒然出城的話北側順軍萬一堵掉過河浮橋,巴顏部很有可能回不了城,這樣會讓本就不多的守軍力量變得更加薄弱,因此最終還是沒有同意巴顏的冒險。

安得瑚回城將順軍方面提出的“無條件投降”說出後,所有的八旗將校都默默的披甲上了城頭,他們知道尼堪的攻擊即將開始。

城外順軍依如之前制定的方案,巳時剛過,大量步騎、炮兵便從渾河上新建的三座浮橋陸續開拔過河。

遠遠看去,千軍萬馬,聲勢浩蕩。

與此同時,從撫順方向抵近的順軍第七鎮同四千多朝鮮火銃兵在順軍將領李化鯨的指揮下,都沒來得及休整便開始猛攻瀋陽北門。

但第七鎮攻勢雖猛,卻不是攻城的主力,他們的目的是牽制北門一帶的清軍。

第七鎮自身的火炮並不多,其中一部分還在去年的盛京之戰被清軍繳獲,因此打向瀋陽城頭的火炮主要是來自朝鮮軍。

李化鯨在瀋陽周邊立不住腳被迫向北退入寬甸,再退入朝鮮境內後,卻是靠着幾千殘兵震住了朝鮮方面,加上朝鮮也從各個間道得知中國起了大亂,入關的滿清面臨關內漢人力量的大反抗,接連吃了敗仗,隨時朝不保夕,因此本就對滿清不夠忠心的朝鮮方面立即改變態度,將退入本國的幾千順軍視爲“友軍”,不僅提供臨時安身之地,還給予糧草接濟。

並在順軍方面要求下徹底斷了向盛京運送糧食的“上貢”,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關外清軍的糧荒,後來更是應順軍要求如同當年協助明軍進攻薩爾滸一樣派兵助戰。

只是這個助戰兵力卻是有限,僅四千人,而當年協助明軍作戰的朝鮮軍卻有一萬三千人。

原因是對於順軍這個原宗主國大明境內的“流寇”,朝鮮國內的兩班貴族很是牴觸。

不久前,朝鮮方面還派出使臣渡海前往中國的南方,欲同前宗主國明朝的勢力取得聯繫。

再造藩邦的恩情,朝鮮貴族們是不敢忘的。

但是流寇勢大以及對建奴女真的仇恨卻讓他們不得不現實一些。

根本上,是朝鮮兩班貴族矛盾心理的體現。

既想趁女真勢弱配合流寇消滅他們,又害怕全力配合流寇會讓退到南方的宗主大明勢力對他們心寒。

更怕萬一流寇滅了蠻夷女真,反過來又被大明勢力所滅,那朝鮮就更加無臉叩跪天朝上使了。

最後,在兩班貴族同國王的幾次爭論下,纔有了爲報“丙子胡亂”之仇出兵四千的決斷。

李化鯨是草莽出身,對朝鮮人的心理摸的不是太清楚,但他也根本不在乎朝鮮人在想什麼,只知道如果他不能在瀋陽之戰表現突出,當年淮軍陸大都督許給他的公侯之封恐怕就再與他無緣。

因此收到遼東總督高傑的軍令後一刻也不敢耽擱,到城下後也是二話不說就催促朝鮮兵用火炮攻城,並親自帶人到前沿查看瀋陽北門情形,琢磨是不是將他第七鎮由“助攻”變成“主攻”,從而能爲第七鎮正名,也爲他李化鯨正名。

草莽綠林、江湖好漢,可不是什麼好名聲。

第二十五章 時勢如何造英雄第九百三十一章 大臣束手,小臣無策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濟格是死的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爺 沒兵屁不是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西一體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五百二十章 攝政王親征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六百零九章 大順忠貞營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侯爺真天子第四百零九章 讓他們害怕第六十六章 淮軍,平亂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鎮去其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順兵至第二百四十九章 常寧郡主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動不動是王八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龍者終成龍第二百七十五章 賭品好,放手用第二百二十一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七百七十一章 一統天下勢已成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二百五十四章 殺我者無罪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三百二十二章 奪濟南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訴二郎,我頭疼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龍降世 萬歲加冕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一百零二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一百六十章 陸家子,爲天子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不救爹,下一個就是你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