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

間道送來的消息,江南奴變終於爆發,不過原本這場奴變應該是三個月前的中元節(農曆七月半),而不是現在爆發。

這內中,當然有陸四運籌帷幄,千里治人的原因。

“攘外必先安內”這一口號南都的孫武進可想不出,乃是陸四親自題寫命人快馬加鞭送去的。

可以說,爲了大明朝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陸四也是操碎了心。

阿濟格、吳三桂等人走投無路之下降明,算是讓南都的弘光朝一下就闊了。這人吶,沒錢也就罷了,突然有了錢,且還是鉅款,不得瑟不顯擺是不可能的。

陸四相信弘光是具有一定政治頭腦的,但他不相信南明那些官員也同樣具有智慧。

尤其是對農民起義極度仇視的史可法、何騰蛟之流。

所以,江南必須有事。

江南要沒事,史、何之流就要鬧事了。

擱從前,陸四也不怕他們鬧事,現在因爲張獻忠的不可控因素,他就必須三思了。

兩線開戰自古就是兵家大忌。

因此,有了如今的江南大奴變。

爲了讓這場奴變比之原本的歷史還要聲勢浩大,從而讓南方“北伐”呼聲爲之息火,陸四指示江北方面必須無條件援助奴軍,甚至可以換裝過江。

一線對接奴軍的便是通泰的程沈集團,也就是以程沈集團爲主擴編的第六軍。

程霖、沈瞎子聯名奏報,已向江南投放精兵千餘,供給甲衣七百餘,火銃千餘杆,另外刀矛弓弩若干。

而先期工作則是由在江南負責情報網絡的高武負責,在大量資金運作下,高武通過在江南建立“削鼻班”這一奴僕地下秘密組織,暗中操控各路奴軍。現奴軍及各路民軍約有三分之一的領頭人都是從江北過去的老淮軍骨幹。

最新情報則是南都三大營也有部分人員參與奴軍,並在方山擊潰應天巡撫組織的鄉兵萬餘。

程霖提出如有必要,還可以再向奴軍提供“軍援”,並上報行營是否可派出旅級單位渡江參戰,嘗試奪取江南部分富饒之地以資大順。

不會寫名字,只會在公文上畫三個圈的沈瞎子更是向行營請戰,允他率軍直接過江“先破蘇州、再克常州、復定鎮江,飲馬紫金”。

陸四肯定是要按下沈瞎子火熱的戰意,他是要南明“攘外必先安內”,不是讓南明狗急跳牆。

第六軍真要浩蕩過江攻佔江南,攻克南京,於大順絕對不是好事。

可以肯定,弘光投降後,南方大地肯定會一夜之間冒出好幾個抗順的政權來。

所以,陸四暫時還需要弘光這個眼下還算正統的皇帝替他壓着,因此否決了程霖、沈瞎子將事態擴大的方案。

“奴變”也將呈階段性發展,過於強大不可控時要往回拉一拉;過於弱小時,則要扶一扶,保一保。

總之在西軍未平定之前,江南這場奴變就不能消亡。

至於弘光朝新三王,陸四嗤之以鼻。

忠王阿濟格,敗家之犬;

遼王吳三桂,反覆小人;

秦王左夢庚,紈絝二代。

不過陸四也沒想到吳三桂和左夢庚也能弄個親王噹噹,他當初授意孫武進讓弘光封阿濟格爲忠王,完全是出於惡趣味。

結果不曾想卻搞出三個親王,一個郡王來。

要知道孫武進這會也在鬧着要弘光給他封王,陸四怕是更得苦笑不得了,因爲那樣的話,以南明地方實力派和諸多軍頭的德性,搞不好封王的字都不夠用。

至於南明主政大臣史可法、何騰蛟,以及在廣西對南京陽奉陰違的瞿式耜等人,也就剩個氣節可嘉了。

除此,一無是處。

戰略上,陸四是居高臨下看待南明。戰術上,卻是予以重視。

河南方面仍以守爲主,江南則鼓動奴變,迫使南明方面騰不出手對大順用兵。

而對於西軍這邊,陸四則是要給予雷霆重擊。

要麼不打,要打,就徹底將西軍連根拔起,永絕後患。

“你到了西安之後,可以公開宣稱我大順有意與張獻忠議和,甚至可以示弱...”

目光從江南地區收回後,陸四將山西李成棟發來的一份急遞拿給張國柱,自己則提筆寫信。

李成棟的急遞將其於寧武關前鳳凰山,伏擊西軍李定國部的戰鬥經過具體說了。

此戰嚴格來說是敗了,因爲李成棟沒能達成重創李定國部的目的,反而折損精兵近兩千。

不過李定國部取得鳳凰山之戰勝利後,卻因爲寧武關守軍實力增加難以奪關,不得不退到武州,不知是想等西軍進一步增援,還是另有他圖。

對山西方面,陸四的要求就是一個,確保寧武關不失。

單以這個要求來看,李成棟無疑是完成了任務。只要寧武關在順軍手中,大同方面的姜驤就不會動搖,而太原更是不會受到西軍的威脅。

山西穩,京畿就穩。

京畿穩,大順就穩。

張國柱看過李成棟的急道道:“李定國部不過是張獻忠的偏師,其入晉地只是爲牽制我京畿主力,或迫我主力回援,現在看來,李定國只要攻不下寧武關就難以達成此目的,末將以爲用不了多久其必會退軍同孫可望合營。屆時監國可令左帥揮師西進榆林,斷了孫可望與李定國的後路。”

陸四沒有說話,卻是贊同張國柱所言。

現在就要看李定國能在山西境內撐多久,李定國要撐得久一些,入晉的幾萬順軍就要被其拖住。李定國要撐不住退回陝北,左潘安、李成棟他們就可以同阿濟格入陝一樣席捲延綏,南下斷孫可望的後路。

稍後,將所寫之信示意張國柱來看,張國柱看後更是一驚,信中監國竟是以晚輩口吻請張獻忠念及順西同源,勿犯西安,兩家當前大敵仍是朱明云云,更說大順可向大西提供一定錢糧軍械,助其重新奪取四川。

陸四沒有理會張國柱的驚異,吩咐道:“你先同張獻忠談,他要還是執意攻打西安,再將我這信拿於他看。”

張國柱猶豫了一下,道:“此信是否過於軟弱?”未等監國開口,忽有所悟,“監國是想示弱於張獻忠,趁其驕狂不備襲殺之?”

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揮使願降大順!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二百七十五章 賭品好,放手用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順完了,大清也完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爺度你一程!第六百一十六章 饒餘郡王的黃昏(五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六百六十六章 開明鄭親王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部院,我們冤啊!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二百零三章誰讓我姓陸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四百二十四章 日本,挺有錢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龍氣接上了第五十五章 下淮安 不封刀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們要勤王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順的未來在海外第二百六十章 嚇唬嚇唬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六百七十三章 陸親開道,閒人勿近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爲萬歲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一百八十章 成真龍的機率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五百二十章 攝政王親征第七十八章 亂世唯殺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四百零八章 奇襲北京第七百五十一章 請典史出山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九十一章 幹了?幹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二百章 爲國家死,雖死無憾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六十九章 陸文宗,我要娘們!第一百六十章 陸家子,爲天子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六百五十七章 務實爲民陸闖王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三十四章 咱們要比官兵更狠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強馬壯者,大順也!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滿洲大兵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瘋狂愚勇,必能改變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馮銓的苦心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順兵至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強悍的男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