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情報

幾個政事堂的副手過來,大家彼此見了禮,孫敬亭對劉鵬道:“軍需方面一定要注意,原本我們不會以爲會僵持下去,甚至不會開戰,現在這種思路要變換一下……”

劉鵬神色凝重的答應着,還未及說話,李平之在一旁道:“孫先生所說極是,我們一定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孫敬亭認真的看了這個青年後生一眼,李平之則十分坦然的與他對視。

何斌在一旁並未說話,臺灣過來的已經分配到各營效力,儘快融入,何斌與李平之兩人地位較高,此來也是以公幹爲主,過一陣局面平定下來就會回臺灣,他兩人在臺灣也是常威的左膀右臂,沒有辦法離開太久。

“凡事不預則廢。”李平之拱手一禮,神態坦然的道:“不做好決裂準備就沒有辦法真的的決裂。而不敢真的決裂,就可能會真的決裂,這話在下說的坳口,但孫先生一定會明白在下的意思。”

“李平之話說的很是。”孫敬亭有些被點醒的意思,眼下的局面,似乎正是如此?

如果不抱着必定決裂的信心來爭,恐怕反而會被迫弄的非決裂不可了。

孫敬亭一拱手,又道:“提醒的是,我要仔細思量一下。”

李平之肅容還揖,他的身份還差的遠,提醒一下盡了本份就行,想影響孫敬亭決斷,這個層面他還夠不上。

衆人一時無話,各自忙碌自己的事情,到了掌燈時分,軍營中已經全部放完了飯,這時才輪到孫敬亭等人……也是孫敬亭有言在先,不等所有將士都端碗吃飯,不準先將飯食送到他這裡。

也是和士兵一樣,大桶裝着各色肉菜擡過來,孫敬亭等人俱是北人,喜食麪食,所以人人取兩個饅頭,倒是炊兵們考慮到何斌等人俱是南人,怕是吃慣米飯,軍中也不缺米,這是和記貿易興盛之後從京師等大糧行購買的,和記買糧向來不厭多,草原上大型官倉都建了好多個,有人笑張瀚癡愚,但張瀚初衷不改……開玩笑,過幾年這些人就知道糧食有多精貴了!

何斌等人持着餐盤打好飯,各人都有行軍椅可以坐,還有簡陋打成的餐桌,大快朵頤不勝快活,冬日苦寒,到了晚間更是寒冷,熱騰騰的飯菜下肚,每人都覺得身上暖和的很,不禁俱是眉開眼笑。

孫敬亭到底是世家出身,講究食不言,端坐用餐,禮儀氣度上無可挑剔。

衆人也對他相當懾服,李平之見了,若有所思,自己也是端坐了,挺直了腰身。

正在用飯時候,孫敬亭的親從官老馬走進帳來,抱拳道:“政事官,外間有塘馬至,說是從京師遞送過來的情報。”

“現在就拿進來。”孫敬亭道:“不要耽擱。”

老馬知道他的脾氣,要是新人不免要說一句正在吃飯,那是找罵,他急腳出去,過不多時就又進來,塘馬跟在後頭,預備詢問事情,孫敬亭果然先不看,而是問道:“在哪裡接的報,怎麼送出來的?”

“前天晚上的情報,昨天早晨出的京城,用的是出城糞車的渠道。”塘馬也是軍情司的人,對事情經過相當清楚,答說道:“京城戒嚴,城門守備很緊,但並沒有徹底斷絕內外出入,只是嚴防奸細。一般人想出城千難萬難,不過軍情司有人手在宮城的糞車隊,每日均要將宮中的糞桶清洗乾淨,糞便運到城外處理。這宮中好幾萬人,一天不清理都不行,所以照常出城,情報就是這樣送出來的。辰時初刻一出城,立刻由城外的運送點接到,然後馬不停蹄到通州,從通州到喜峰口,找了一個把總的關係,趁夜把人偷偷從城上放下去,步行四十里纔有第一個接應點,所以情報還是晚了些,如果不是這些耽擱,當天傍晚就送到了。”

這個軍情司的人口舌相當了得,事情經過說的相當的詳細。

李平之點頭讚道:“軍情司當真得力。”

旁人卻並不說話,不管怎樣,對特務機構各人都有一點戒備心,倒不是仇視,只是先天性的有些忌憚和排擠。

李平之倒並沒有這方面的想法,他很年輕,在和記的氛圍和調教中長大,不象這些年長的人,對大明的特務統治心有餘悸。

孫敬亭也不喜歡特務,但張瀚已經視對外和對內的情報機構爲和記相當重要的一環,政事堂的軍政大權,樞官院純管軍事,侍從司只管張瀚的個人安全和上下通達,軍情內情兩個部門就是扼制所有各部門的利器,不管對外還是對內,張瀚都要做到情報通達,纔能有的放矢,對張瀚的這種考慮,孫敬亭也不能說其錯……

待展開情報一看,孫敬亭頓時就是連連拍桌,臉上興奮之情,不可言表。

“你們也看看。”孫敬亭難掩興奮之色,將急報先遞給劉鵬。

這是第二密級的急報,司官以上可以傳看,在場的都夠格,孫敬亭也沒有違規。

劉鵬看了,不怎麼明白,何斌與李平之看了,也是不甚瞭然。

這是層面不同造成的結果,倒不是這些人很蠢。

和記司局級的高官現在好幾百人,由於是精細化的管理,從政事堂到屯堡,吃財政飯的官吏有過萬人,能在這麼多人才裡廝殺出來到得高位,除了資歷之外,眼界,能力,學識,缺一不可。

要說講資歷,當年跟隨張瀚的人可不少,和記當年也有幾十個小夥計,有幾個能到莫宗通李東學這般高位的?

除了先天的能力之外,後天的學習也相當重要。

“這情報裡有好幾層的意思,可以助我推斷出很多事情。”孫敬亭到底是大人物了,難掩的高興之情只持續了很短的一小會的功夫,他已經鎮靜下來,笑吟吟的道:“我來考考你們,如果大明真的決心和我們這一次卯上了,一定要打,要做哪幾層的準備?”

衆人沒有搶話,何斌半響後試探着道:“是不是要先備糧草?”

“爲何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麼。”何斌一開口,思路反而更清楚了:“我有些明白了。如果朝廷真的做好準備,第一先要派倉場侍郎去通州,與商團軍打起來,通州接近三屯營,官道順達,如果大軍急速攻至,朝廷大量儲備的糧食就糟糕了。要麼要急運入京,要麼也要急調大軍來防守。沒有下這個功夫,說明朝廷並不願真的在此時大打,或者說,潛意識裡並未將咱們迫近關門當真。”

“是的。”孫敬亭一臉高興的道:“朝廷在通州最少有過千萬石糧,這是歷年漕運所積。這麼多的糧食儲備,這是大明國力的體現。京師人口何止百萬,一年消耗糧食就有過二百萬石,千萬石存糧不過數年所需。加上給九邊的糧,特別是遼西和宣大,現在年年都要朝廷補貼糧食,所以通州糧倉十分要緊,絕不可掉以輕心。朝廷專爲倉場設戶部侍郎專管,還有看守倉場的倉軍,萬曆年間,倉場儲糧近兩千萬石,當時首輔張江陵十分高興,說國事可以更進一步的展布了……糧食好比經學,不管儒生學多少東西,經義始終是大經大法,是學問起源……當然我們和記現在不講這個,學以致用,不能抱着老舊的東西不放。聖賢之言是不錯,可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的話能拿來治理現在的國家,那不成笑話了。咱們這些人,如果事事聽從古人的,也就成了笑話了。”

孫敬亭說畢喝了口茶,又接着道:“通州原本也很堅固,但朝廷還沒有急調兵馬駐守,也沒有挪動糧食,說明還是有僥倖心,朝堂之上也並不都是蠢人,知道此時與和記翻臉並非良策,時機未至。另外崔呈秀的動靜也很明顯,雖然傳令宣大等處戒嚴,但朝廷兵部沒有絲毫動靜,說明暫且也是說說……說白了,大明朝堂現在對祭祀光宗貞皇帝比對付我們更上心。如果我們不真的鬧出點大動靜,這幫人還以爲就這樣沒事了呢。”

“何其愚也。”李平之不客氣的點評道:“真是外實內虛,內囊皆上來了。這般蠹蟲般的官員遍佈朝堂,怪不得大明到現在這種境地。”

孫敬亭搖頭不語,事情當然是這樣的,不過如果不是大明官場上下都爛透了,不要說擱在洪武永樂年間,就算是仁宣到成化年間,朝廷有百萬大軍實邊,勁旅精銳,上下用命政令通達,和記想發展起來根本就不可能。起事之初就被三邊總督下令大同巡撫帶兵給剿平了。再說當時商人根本沒有地位,形同賤人僕役,不準着綢緞衣袍,不準坐轎,不準穿皮靴,也就比真的奴僕高明一點,商人可以取得民籍應考,逐漸有子弟中舉和中進士,錢和權力相加,逐漸才取得地位,就象蒲州張氏一樣,從尋常商家到成爲官紳世家,這可不是飛躍,是一代代人的付出與血汗。

官場到萬曆年間算爛了個通透,比之嘉靖年間還要過份,加上商家地位提升,這纔有了和記的興起。

否則的話,以張瀚之能,在仁宣年間或是成化,弘治年間,絕沒有出頭的可能。而武宗和嘉靖年間,蒙古在達延汗的率領下又剛成了一個整體,達延汗一聲令下,湊四五十萬騎兵不是難事,和記想到草原上征服蒙古,也幾近癡人說夢。

孫敬亭搖了搖頭,輕聲低語道:“英雄造時勢,也是時勢造英雄哪。”

第五百四十三章 面具第四百六十八章 無衣第六百五十三章 揭帖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八十二章 書信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燈火第二百七十六章 拒絕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館第六百三十一章 衛城第八十五章 縣衙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河邊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主憂第二百八十三章 下山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時間第四百七十章 何時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千一百三十三 鐵騎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三路第九百零九章 斷絕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中樞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掌旗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先導第一百九十章 回程第一千五十章 新城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毀礦第一千七百一十 流賊第四百六十四章 軍臺第十一章 交易上架了,發篇感言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九百一十九章 穿行第九章 開小市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平推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牧羣第六百零四章 湯池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簽字第四百零三章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上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放權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一搏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升遷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老狗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九百七十五章 北所第八百五十九章 鐘錶第九百八十五章 團園第一千二十四章 有罪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三百一十四章 櫻桃第七百二十章 不平第一百四十九 大城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覺悟第二百六十七 沙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丈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帶走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四百九十八章 變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和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貨第一百八十三章 疲憊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家底第一千六十二章 備貨第四百五十二章 吃夢第三百一十六章 羣臣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王師第四百二十七章 朋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突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敢戰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寇第八百二十六章 寶島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九百九十九章 稅額第四百零五章 兄弟第六百二十八章 巡按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放行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放行第三百八十三章 驚歎第三百二十七章 箭雨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傷逝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調防第七百四十八章 節點第一千四十九章 道路第二百二十八章 試水第三百八十章 田契第四百四十九章 堅壁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動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解決第一千九十二章 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