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

李方沒有遙望太久,雲從島和皮島都在海天一側,象是兩個大烏龜趴在海面上,江口這邊早就冰封,也沒有海天一色的景緻,這樣的氣候和景像,只叫人感覺到肅殺和冷寂。

一個行動組員吐了一口唾沫,罵道:“毛文龍真是屬烏龜的,和建虜打仗只敢偷偷摸摸下口,遇到大戰就跑,鐵山這一片的遼民可被他坑慘了。”

另一人反駁道:“話也不能這麼說,打不過毛帥怎麼打?鐵山這些人要不是有毛帥,怕是早就死了。”

“好歹也要試一試啊。”有人說道:“精兵是打出來的,咱們和記在草原上打了幾年纔打出那麼大的地盤,一味靠躲,怕現在還和土默特人在扯皮。”

軍情司中有不少都是老卒,文化程度不高又擅長武藝,打過仗見過血膽氣很壯的,一般都安排在行動組,這些老卒對毛文龍的避戰當然瞧不上,而那些對毛文龍印象極佳的遼東籍成員,此時也是啞口無聲。

遇戰不敢血戰,這是毛文龍最大的短板。

毛文龍顯然也是想建立一個世家將門,但他的底蘊太差,最爲關鍵的就是他沒有那股子一往直前的勇猛之氣。

這也是他被袁崇煥斬首時,部下無一敢於出頭的原因所在,什麼樣氣質的將領,帶出什麼樣氣質的部下,毛文龍動輒轉進,他的部下們在危機降臨的時候,果然也轉進了。

“不必議論太多我們不能當家作主的事。”李方喝止衆人,說道:“注意觀察,很快就會有流民出現了。”

李方的謹慎是很有道理的,近來因爲鐵山的戰事,十二團內人心騷動,很多遼民出身的人面對朝鮮發生的慘事當然是十分憤怒。

對東江鎮的表現當然也是相當不滿,不過人們更加不滿的是和記軍司還是要求十二團按兵不動。

很多人心裡都是明白,如果十二團出兵,直搗瀋陽或遼陽當然不可能,兵力不足。但抽冷子攻破牛毛寨董家寨卻是相當容易,半個月內克三寨打下赫圖阿拉等地,給女真的後院放一把火,這是很容易辦到的事情。

如果十二團真的這麼做了,對朝鮮那邊的戰局肯定是相當有力的支持,很可能戰局爲之轉變也未可知。

但沒有辦法,軍司嚴令十二團不得介入,小規模的尖哨戰可以繼續進行,掩護伐木的工作在春季繼續進行,除此之外,十二團不得有任何超過百人以上規模的戰鬥,不能主動挑釁女真使其主力向寬甸這邊調配,進而影響到朝鮮的戰事。

對女真,和記上層的態度是相當明確和清楚的,在現階段,和記絕不會與女真人衝突而發生任何影響其決策的戰事。

甚至在十二團的事情上,兵力和火器配給,還有武器配給,戰馬數量,這些事連東江也是瞞着的,絕不準暴露出來。

在這種嚴厲的壓制之下,軍中有些不滿也被壓了下去,有些在言論上不謹慎的傢伙,立刻被禿頭帶人抓起來,當然不是處罰,而是送到臺灣去了。

這一下沒有人敢出聲,臺灣是好,可是有志於在遼東打大仗的軍人是不願過去的。在軍司的提調下,很多駐軍中都有人主動報名去臺灣,有仗打,薪餉高,而且升職快,臺灣要組建新的團老兵和低級別的軍官都有機會往上升,可是在寬甸的十二團報名是最少的,十二團最少有七成左右是遼民,最少有一半人對建虜有血海深仇,如果不是和記的軍紀森嚴,恐怕早就有士兵自發帶着兵器去打建虜了。

李方不敢保證他的部下是不是也有一心要復仇,並且對軍司高層有不滿的人。他只知道軍人的第一信條是服從命令,這是鐵律,不滿歸不滿,執行軍令纔是第一位的。和記何時打建虜,怎麼打,那是最高層的事,身爲一個普通的軍官和士兵,要做的就是執行軍令。

以和記一向以來的小動作和暗中的努力,有理智的人也會明白打建虜是遲早的事情,既然如此,又何必太過着急?

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不問其餘。

很多行動組員都和李方有相同的看法,他們的性格和長期進行軍情工作養成的習慣使得他們沉默寡言,在李方的命令之下,其餘幾個說話的也都閉上了嘴巴。

衆人在江口附近越過鴨綠江向南,前方不遠就是鐵山。

從地圖上來說,寬甸是在江口的上方,從寬甸六堡翻山越嶺,渡江之後就是義州和宣川等地,再往西南方向南下才是鐵山,鐵山距離鴨綠江出海口很近,與雲從島和皮島也很近,整個鐵山到義州的地區除了有朝鮮原住民和官員外,就是大量的東江鎮兵和移駐屯墾的逃亡遼民。

也難怪朝鮮人感覺壓力很大,短期內涌入這麼多明國人,地方上肯定叫苦連天,朝鮮的貴族兩班制比大明的文官制度都落後很多,就是東晉時門閥政治的一種變種,內耗黨爭比大明的黨爭還要嚴重的多,中樞制度混亂,國王缺乏權威,小臣清流誤國,地方上則貪污舞弊壓榨百姓,朝鮮軍民百姓的困苦可是遠在大明之上。

幾十萬遼民涌入朝鮮,對朝鮮的壓力不可謂不大,而兩邊軍民也不可避免的產生矛盾,積怨頗深……

從鐵山方向開始涌現敗兵,在江口的外海上停泊着十幾艘船隻,應該是從天津和登萊過來的戰船,援兵由太監胡良輔率領,現在分別駐紮在皮島和雲從島上,加上趙率教等九員將領率領的九千騎兵在三岔河一帶活動,大明君臣對朝鮮還是給予了一定的幫助,朝鮮君臣絲毫立不起來也是沒有辦法。

從中午過後,大量的東江敗兵出現在羣山和密林之中。

這一片地方在幾百年後都是森林植被相當茂盛的地方,兩岸的森林都保存的相當完好,綠水青山,自然美景不過如是。

在此時此刻茂密的森林和綿延起伏的山巒也成了明軍逃命的護身符,毛有俊敗退之後直接退到了雲從島,其餘一些將領也是分別後撤,只有毛永詩部開赴龍骨山城一帶駐紮,準備側擊攻打龍骨山城的後金兵。

大股的東江敗兵從鐵山北側南撤,李方等人的觀察之下,發覺敗兵沒有往海邊去,而是從冰面上越過江口,往對面的密林中而去了。

在寬甸區域,除了十二團佔據的地盤外,剩下的地方全是歸陳繼盛所部佔領,這些敗兵當然是往陳繼盛部所駐紮的地方而去。

“看來島上糧食不多了。”李方微微搖頭,如果島上糧食充足,敗兵肯定是到島上最合算,能隨時整兵再戰,也可以充實各島的防禦,寬甸到鎮江和鳳凰城這一片地方都是深山密林爲主,少量的平地可以屯田,敗兵退到這裡,短時間內很難再集結之後派上用場了。

一股股明軍之後就是大量的難民跟隨着,軍人跑的很快,他們除了少數人有兵器外,很多敗兵連兵器都丟棄了。

赤手空拳,加上是壯年男子,又沒有家小可惦記,當然是飛速逃奔。

遼民則多半拖家帶口,被敗兵甩在身後,雖是步履艱難,還是拼命的往江口或海邊跑。

過不多時,海邊江口一帶已經給站滿了黑壓壓的人羣,多半的人繼續往密林深處跑,也有相當多的人羣站在海邊,向那些在海上漂浮的船隻招手呼救。

船離的很近,比繼續往密林深處逃亡要近的多,一旦上島好歹就能活命,而繼續逃向密林,還可能會有追兵,無盡的密林深處沒有吃食,很容易凍餓而死。

雖然哭聲震天,但船隻並沒有靠過來,甚至這些揚着帆的船隻反而向後退了退。

過不多時,可能發覺沒有將領要上船,這些船隻就一直後退,回到皮島和雲從島上的港口中去了。

海面上遍佈浮冰,但肯定不是人可以跳躍着過去的,看着幾裡寬的海面,卻是如同天塹一般,叫人難以躍過。

大片的哭叫聲響了起來,簡直令人感覺痛徹心扉,李方已經傳令給另外兩個小組,分別到江口和海邊甄別婦人,尋找軍情司成員的家屬。

大丫等人是以詳細的繪圖在寬甸分司有存檔,李方等人都看過畫像,並且知道是兩個婦人帶着兩個男童,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少女。

這樣一羣人聚集在一起,雖是不少,但也不多,再加上有畫像,李方對完成任務還是有相當的信心。

只是涌出來的人實在太多,而且李方有些擔心,如果軍情司同袍的家屬在逃到江口前就被追上斬殺,那可就是白費功夫了。

李方行事很沉穩,也較有章法,他攔住一些逃民,詢問鐵山戰事的經過,知道按時間來說是第二天才打起來,午前毛有俊敗退,然後鐵山駐軍被追殺逃亡,現在逃過來的敗兵其實是在千家莊和糧倉一帶駐守的軍隊,他們逃的更快,提前至此。

在鐵山和溝小一帶與後金兵交戰的東江兵,要麼戰死,要麼還沒有逃過來。

算算時間,逃亡的家屬應該是在這些敗兵之前就開始逃亡,只是她們是女流之輩,可能時間上要稍慢一些。

這叫李方感覺放心了不少,他主動迎入人羣,目光灼灼,不敢放過任何一道身影。

第八十二章 書信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鬼火第三百零八章 暴力第二十一章 跪祠堂第四百八十六章 羣毆第三章 三個掌櫃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第一千五十章 新城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厭惡第六百零三章 上船第七百二十二章 吼聲第九百零一章 橫隊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官第一千三十二 河魚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如火第五百二十三章 積重第四百二十九章 膏藥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年邁第六百一十五章 執念第一千七十五章 問題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銅號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艦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遭遇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五百八十章 計較第一千零三章 押送第四百三十八章 臺階第五百三十三章 磊落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返鄉第一千八十九章 結束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落空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鐵漢第六百九十二 求見第九百九十四章 黑洞第一千八十七章 擺開第八百六十二章 紛至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反殺第五百九十章 麒麟第三百九十六章 船貨第四百五十四章 搜撿第五百三十章 前後第四百八十二 漏洞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死鬥第一千一百章 拿去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窺探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愚蠢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賊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後宅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奔跑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觀星第四百零五章 兄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縱帆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跳幫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百里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緊迫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天妒第八百二十章 剃鬚第二百四十四章 口令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細雨第一千一十四章 牧區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七百四十四章 相爭第八百四十八章 副署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黃龍第七百九十二章 出陣第九百四十七章 軍法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得旨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退殿第一百八十四章 偶得第一千零八章 海事第十七章 打第二百零一章 官袍第一千一十六章 臺吉第七百二十二章 吼聲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留名第八百八十一章 義子第一千五十章 新城第八百一十章 營救第八百六十四章 調任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府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三百二十八章 開火第一百二十五章 漢商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泥漿第一千五十六章 入城第二百四十三章 宿營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求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奔跑第十章 小市內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