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陣法

“今日之事,建鬥兄意下如何?”洪承疇面色如常,臉上滿是大人物的威儀之色,大紅官袍在身上顯得威風凜凜,氣質凜然。

但盧象升能在洪承疇的眼角深處看到重重隱憂……他答道:“只有不惜犧牲將士性命,奮力猛攻了。”

“學生繞室徘徊,也只有這一法可行了。”洪承疇道:“然而顧慮很多,一則怕將士們以爲我等心太狠,不體恤將士生死存亡。二則怕北來強敵突然而至,而到時我們還未攻下堡城,徒勞無功不說,還可能將大軍全部陷於絕境。”

“現在我們已經在絕地之中了。”盧象升苦笑着道:“不下新平堡,朝廷必然震怒。下新平堡,和記亦會視我等爲第一等仇敵,必會除之而後快,我等守土有職,怕是要殉國而死了。”

洪承疇終於臉上色變,說道:“學生明白了。”

盧象升道:“我已經移文諸路各衛,急調陽和兵備之下所有兵馬準備北上了。”

洪承疇半響不語,他知道盧象升的意思……打的不好,失敗了,朝廷要找替罪羊,他和盧象升一個也跑不掉,就算不被立刻明正典刑也多半要下獄,死或活都難說,得看外頭的同黨是否得力營救。

而此時此刻,洪承疇面色慘然,他知道如果是自己因罪下獄,根本不可能有什麼黨羽來救自己,將來必定被定罪斬首,沒有別的可能。

“建鬥兄的意思我明白了。”洪承疇道:“無非是說和學生二人已經在絕地險局,唯今之計,只能拼盡全力,以求全功?”

“是的。”盧象升神色淡然的道:“軍門大人能明白就好了,心存僥倖,則多半不免於禍。而置之以死,則死中有求活之道。”

洪承疇內心大震,盧象升雖然南人北相,武勇異常,但畢竟和自己一樣是個書生,正經的進士出身,誰料當此關頭,竟然如此大膽決絕!

“既如此,學生就聽建鬥兄的。”洪承疇道:“今日曉瑜三軍,四面城牆分兵不停攻打,曉瑜諸將局面萬分危急,破堡斬和記之首,宣大方能保全。若失敗,不是死於朝廷之手亦是死於和記之手,如此可否?”

盧象升拜道:“只要軍門大人下定決心,諸將無不跟隨,下官亦是誓死相隨。”

“善。”洪承疇黑瘦的臉上也滿是決絕之色,他和盧象升一樣都是最頂尖的文官,心中智計和韜略非常人能所及,只是性格有所不同,盧象升有剛直強悍的本性,而洪承疇需要被人推一把。

但只要推動一把,確立心思,這兩人的能力才幹都相差不多。

洪承疇連發令箭,派出傳騎,令整個大同鎮只要能調來的諸將皆需兼程趕來,以充實圍堡的大軍,同時寫信給傅宗龍,表示大明西段邊牆諸堡防禦,請宣府鎮要多費心力幫助守禦。

這時兩個最高級別的文官已經下定決心,要不計將士死傷,以最嚴苛的軍令下令攻堡不止,一直到攻陷爲止。

這般以十倍兵力強攻猛打,就算和記守的再堅強,數日之內也必定會被攻克城堡。

大同鎮邊牆七百里,有八衛六百餘堡,經過一年多的梳理,加上宣府和榆林兩鎮的協助,最好的結果就是打下新平堡後,和記商團軍仍未能破關而入,這樣的話,洪承疇和盧象升都感覺會從容許多。

軍中號角聲不停,傳騎不停,一股肅殺之氣已經油然而生,幾個兵士犯了軍律,將領報到洪承疇處,洪承疇毫無猶豫,完全沒有心理壓力的下令斬首。

待幾顆血淋淋的人頭掛在轅門處,整個撫標軍營肅殺之氣更濃,在首級的刺激下,所有的將士都戰戰兢兢,動作越發快捷。

接着大軍出營排陣,因爲是攻城,陣列之間夾雜着很多民壯和攻城器械,昨日戰死將士的首級尚在原處,一夜過去,雨水浸泡,不少屍身好象都腫大了不少,空氣中不僅有血腥氣,還有隱隱的腐敗氣息。

堡牆之上,亦是有明顯的守軍的身影,洪承疇策馬自營中出,深吸口氣,下令全軍再次猛攻。

“但願能一鼓而下,”洪承疇轉過頭,對盧象升道:“但就算二鼓,三鼓,今日不行便是明日,此堡,非下不可。”

盧象升大爲讚許,換拳沉聲道:“新平堡數日內絕不會有外援,王師卻源源不斷彙集而來,只要巡撫軍門大人定下決心,此役必勝不可。而堡上守兵看到我們意志堅決,亦會有所動搖。生死大關,不是那麼容易渡過的。”

兩人說着話,神色卻已經是相對不再那麼嚴肅和凝重了,畢竟只要決心下了,拿人命去填,這個小小的三裡周長的軍堡是肯定守不住的。城上守兵沒有多少守城用的器械,也沒有多門火炮,雖然意志堅定,打的很堅決,反擊時不懼死傷,這使得明軍昨日攻擊失敗。但今天會有更多的兵力投入,大量的弓手會直接進到城下射程內掩射,城頭沒有多少銃手,也沒有弓手,會被城下的射手壓的擡不起頭。

大量的雲梯和雲梯車會搭在城頭,一次會投入過千人從幾面堡牆向上爬,在這樣的決心之下,就算一天攻不下來,死傷慘重,堡牆上的守兵也不會好過到哪去,一共才一千多守兵,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不過三百人,雖然洪承疇和盧象升並不知道內情,但在觀察之下還是很能看的出來,城牆上有精銳兵馬,都是組成了小股的隊伍,哪裡出現險情就去救哪裡,這樣的防禦看的出來城頭有很多有經驗的軍官,反擊的隊伍也打的很好,出手快,穩,準,狠。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不管怎樣,打的再好也抵消不了人數上的劣勢,兩個文官大佬和一衆武將都有相似的看法,今天不破,明天必破。

官兵能夠輪換,人會越來越多,給堡牆上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城頭的士氣就算不泄,精力和體能卻是有限的,兩三天後,估計就是城堡被攻克的時候到了。

鼓聲轟隆隆的響了起來,明軍開始發出吶喊,騎兵們在兩翼先展開了,更多的騎兵策馬向北方而去。

……

越過河流和村莊後,孫耀命令大軍再次休整。

這時已經能聽到很清楚的廝殺聲響了,每隔很短時間都能聽到火炮的轟擊聲。

火炮只有一門,這是很明顯的事情,孫耀不禁有些責怪好友湯望宗,如果炮團多想想辦法,城堡上有十門八門的重炮,那麼明軍的攻擊就相當徒勞和可笑了。

在重炮轟擊下,百戰精銳組成的八旗兵也都是兩次弒羽而歸了,明軍還能有什麼機會?

不過聽火炮轟擊聲不緩不急,應該是城上還行有餘力,並沒有到危急關頭,這也叫孫耀等人稍稍放心。

再怎麼說,王長富帶着的是精銳的官校生,加上幾百軍情司行動組的好手,戰場上陣列廝殺,軍情司的人很難發揮,在城頭這種狹小的地方以命相搏,這似乎正好是軍情司行動人員的拿手好戲。

孫耀稍稍放心,他已經上了指揮車,高達數丈的指揮車可以登高遠望,從望遠鏡裡看過去,可以隱約看到新平堡,還有城頭火炮轟擊時散發出來的煙霧。

明軍打着紅旗在拼命攻打堡城,孫耀看到一隊隊螞蟻般的明軍沿着雲梯車不停的往上攀爬,城頭上則是用民壯和守城的民兵用推杆把雲梯推翻,然後雲梯上成串的明軍摔落下來。

不停的也有明軍攀上城牆,但也很快被斬殺或是推擠下去。

城頭不停的有人揮旗調度,哪裡的明軍攻的狠一些,城頭上的精悍隊伍就往哪裡馳援,很快就將上城的明軍打下城去。

孫耀看了一會,知道這必定是一次攻擊剛開始,一旦開始可能要持續一兩個時辰,直到死傷慘重,將士疲憊之後纔會暫停,然後調來生力軍再度攻城。

這樣的壓力下,城頭上的人一直精神高度緊張,體力會消耗很快……

孫耀不得不承認明軍採用了最好的辦法來攻打軍堡,在他下來之後,幾個參謀依次上去觀看,一個年輕的參謀說道:“大同巡撫和陽和道看來是很心急啊,孫指揮,讓我們去終結這場戰事吧。”

孫耀瞟了衆人一眼,說道:“你們是什麼建議?”

在孫耀身邊兩側是任團營級指揮的軍官們,只有少數一些是孫耀從參謀司帶過來的副手,多半都是二十來歲的官校生擔任指揮職責,有經驗的軍官神色從容,只是呼吸略爲緊迫,而青年軍官們毫無例外的顯露出一副鬥志昂揚的神態出來。

“擊潰,但不求殲滅。”

“正面強攻,右翼迂迴,左翼拖後。”

“有理,擺出姿態,迫其潰逃。”

衆多參謀倒是都是相差不多的想法,這些青年參謀是官校畢業生,此前都是學校裡的優等生,再實習,然後到學習高等參謀課程,畢業之後又被孫耀帶到參謀司裡來實習,水平都是相當的不錯。

列陣,擺開各營、連、中隊的距離,土木作業,攻城,守城,調度和後勤供應,文書往來,測繪和使用地圖,擺開計算火力覆蓋的範圍和距離……

這此都是參謀必須要掌握的東西,張瀚對軍事學的瞭解其實僅限於入門級軍迷的水準,但既然無數大能都證明了參謀制度的有用和高效,張瀚當然也是對商團軍的參謀部門投以相當的重視,不管是人才還是物資,參謀部門都是第一等的序列,軍中最好最出色的人才不是去當一線指揮官,而是會優先進行參謀軍官的考覈,參謀軍官待遇最好,升遷最快。常有人對此表達不滿,張瀚的迴應就是參謀其實是人的大腦,當然是要獲得最好的養護和供給,對此不服氣的人還是很多,比如軍訓司的人就相當的不服,他們向軍中提供了源源不斷優質的兵源,結果在軍司序列中地位遠不及參謀司,這實在是叫很多人相當的不滿。

但現狀就是如此,最少站在孫耀身後的這些參謀就是從各團中挑出來的學業和品質都最優秀的一羣青年,他們在地位很高的孫耀面前也能保持相當的鎮定,侃侃而言,不去揣測孫耀的想法來應和,用張瀚的話來說,就是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

當然,前提還是聽從軍令,以服從爲第一天職。

孫耀有些惆悵的想着,這些年輕人真的成長起來可能就只要幾年時間,就算加上資歷和經驗等牽扯,恐怕十年後也就能挑起大梁了,到時候自己四十多望五十,不知道天下是否一統,是否還能在參謀司正的位置了繼續替大人效力。

第一百八十九章 相遇第六百四十七章 說字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公私第九百八十六章 俯瞰第一千七十七章 釀酒第五百一十六章 司禮第七十二章 慶功第六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陣第三十四章 口外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點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四百八十三章 中伏第一千一百章 拿去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第八百三十九章 圖紙第一千九十四章 飢餓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河灘第九百一十九章 穿行第七百七十六 戰兵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發條第一百四十五章 殺神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河邊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七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七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一千八十一章 排陣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急就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和議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八百五十一章 核心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回事第七百九十五章 揹負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流第五百三十五章 杖殺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懲罰第三百九十四章 沾光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升遷第二百一十章 發餉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二百九十五章 硬貨第四百零五章 兄弟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三百三十六章 內宅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消息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炮團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屠夫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銅號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崩潰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黑潮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五百四十九章 折箭第一百九十章 回程第三百七十五章 背影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送糧第七百零三章 遲暮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進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等候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回返第三百零四章 不疑第四百九十四章 順風第四百九十四章 順風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甲士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洪軍第九百八十五章 團園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河邊第四百八十八章 親供第一千九十三章 多心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送別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可汗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枯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斷流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崩潰第六十八章 報仇的感覺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臥榻第一千三十八章 疲憊第一百八十九章 相遇第三十七章 銀光第一百零九章 忙碌第八百九十四章 趕回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二百零三章 工匠們第一百六十一章 荒唐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請罪第三百三十二章 正兵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貨物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戰友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