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倭寇

次日,應天府,大明皇宮。

在這裡,上演了十分戲劇性的一幕。

老爺子在尚書房內,對着太子爺爲首的一衆文官劈頭蓋臉一頓罵。

文官們腿在打哆嗦,太子爺低着頭,額頭豆大的汗珠在冒下。

“你小子可真大膽,你們一羣文官可真有能耐,竟然把我擴建神機營的軍費和衛所的軍糧都動了,要不是紀綱告訴我,你們還想瞞我到什麼時候?”朱棣在咆哮。

楊士奇,夏原吉,楊榮,無不哆嗦。

太子爺嚇得最厲害,就差給老爺子跪下了。

說乾的時候,太子爺一臉正義,毫無畏懼,現在老爺子怪罪下來,第一個軟的就是他。

“沒有軍費,我怎麼打仗?不打仗哪來的和平?我這輩子就是要把後代要打的仗都給打完咯,你們就不用打仗了,留一個盛世給你們難道不好?”朱棣冷喝。

“廢物,說話。”見太子爺不開口,朱棣一腳踹過去。

太子爺被踹倒,連忙跪在地上磕頭認錯:“爹,這不是情急之下嘛,要不然我也不敢動您的東西啊。”

“浙江百姓總得救吧?”朱高熾小聲道。

“我說過不救了?百姓都是命,我能不救?”朱棣喝道。

太子爺嘀咕道:“爹,既然您說救,那錢從哪來啊?鄭和下西洋要錢,修永樂大典要錢,國庫空得跑老鼠了……”

“爹,您說是這個理不?”

此話一出,愣是把暴怒的朱棣說得沒理了。

老爺子憋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只能捲起袖子,有些委屈道:“那也不能動我的東西啊,明年打仗用什麼對付韃子……”

太子爺和文官們對視一眼,紛紛心中一喜,知道這事兒老爺子是吃定虧了,這事兒總算過去了。

恰巧也在這時,外面的太監傳來了消息。

“喜事,天大的喜事,皇爺,太子爺,好事,好事!”

“杭洲知府上奏,替百姓們感謝朝廷,按照朝廷的地圖之法,大水果然退去!”

太監還沒跑過來,這尖銳的聲兒聽着就讓人喜慶。

太子爺嘿嘿一笑,連忙爬起來:“爹,我去開門。”

尚書房的門被打開,幾個太監跪在地上報喜,聽得太子爺樂滋滋的,就連朱棣聽聞杭洲沒事,也忍不住笑了。

他指了指朱高熾:“你這臭小子,今天饒過你這回,下次再敢,朕劈了你。”

朱高熾樂呵呵的:“好,皇上,兒臣知道了。”

朱棣走了,留下了一羣文臣,樂呵呵的看着杭洲知府傳上來的奏報,大潮處理得很及時,死傷百姓不算多。

這是杭洲發的最大一次潮,但死傷人數卻降到以往最低。

朱高熾並沒有放鬆警惕,繼續囑咐文官們:“你們一定要把後勤做到位,百姓們萬幸沒被淹死,那朝廷就絕不能讓他們餓死,有問題我頂上,你們放開手去幹。”

這個大胖子,此時展現出的是絕對的仁慈。

此事,記入史冊, 乃永樂十一年發生之大事。

……

與此同時,剛發了大潮的杭洲。

杭洲,自古以來就是神仙居所,魚米之鄉,在明清兩期更是達到了巔峰。

而此時,這裡的許多優美風景都被摧毀,剩下的只有潮水過後的破敗。

不過,百姓們仍舊很高興,因爲困擾了他們許久的潮水,終於按照既定的路線退卻了。

潮水退,萬民歡。

緊接着迎來的,就是杭洲知府縣衙發出通告,朝廷的糧食和補助到了。

今年的收成肯定沒有了,但朝廷的補助,竟然發放得這麼及時?

得到糧食和補助的百姓,無不感激涕零,對朝廷中樞充滿了激動。

杭洲知府站在縣衙門口,大喊道:“父老鄉親們,這是太子爺頂着壓力運下來的糧食,我們杭洲兒女,都該感謝太子爺啊。”

“這裡,有一封萬民謝書,有願意的百姓在上面簽上字,不識字的摁手印,我會把這份萬民謝書遞上去,感謝朝廷,感謝太子。”

此話一出,領糧的百姓們紛紛眼淚都差點出來了。

素聞太子爺仁厚,如今杭洲大潮才發生不到一月,賑災這麼快就送到了,原來是太子爺親自管了這事。

朝廷火箭式救援,說得就是太子爺了。

一時間,不知多少百姓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感謝太子爺的恩德。

“太子爺千秋,大明萬歲。”

“太子爺千秋,大明萬歲。”

百姓們高喊着,一個個帶着對太子爺的感激,紛紛在上面寫下自己的大字,有不認識名字的,則由先生代筆,然後咬破手指頭,以血印表示其心。

整個杭洲,無不對太子臨表涕零。

短短兩天,便有萬人的名字上了這封萬民謝書中,由杭洲知府遞上中樞。

可見,太子爺的呼聲有多高,他的仁德,可不僅僅傳於此地。

……

應天府,朱辰的小院子。

朱棣來了,來的時候,還提着一壺酒。

“這是宮中上好的瓊漿玉釀,喝了不醉,你小子嚐嚐。”朱棣笑呵呵的走進來,手中提着的酒,放在了桌子上。

朱辰驚訝:“宮中的?我可不敢喝。”

也許這是皇帝賞賜給老爺子的酒,朱辰怎麼會喝呢。

“怎麼不敢喝了?這是皇帝賞給你的,你的地圖幫了皇帝大忙了,大風潮處理得及時,沒有導致百姓死傷慘重,這是你的功勞。”朱棣笑着道。

聞言,朱辰一喜:“杭洲百姓沒死傷就好。”

朱棣頷首:“是啊,所以你爲杭洲立了功,這壺酒我們一起喝。”

朱辰哪裡還會扭扭捏捏,當即笑道:“好!”

爺倆立刻將這壺酒給打開,濃厚的酒香撲鼻而來,這是上等的烈酒,老爺子最喜歡喝的。

朱辰先給朱棣倒了一碗,又給自己滿上,爺倆幹了一口,朱辰眼前一亮:“好酒!”

朱棣哈哈大笑,指着朱辰:“你小子,懂酒!”

朱辰又趕緊弄了兩個小菜,爺倆就這麼喝起來了。

酒過三巡,朱棣半倚靠在椅子上,感慨一聲:“最近朝廷又有動靜了。”

“什麼動靜?”朱辰疑惑。

朱棣淡淡道:“倭寇來作亂了,那些海上的盜賊,不僅搶安南,還跑來搶我大明百姓了。”

“福建,山東各省布政使發來奏報,北至山東,南抵福建,沿海的村鎮有不少都遭到了倭寇的燒殺搶掠,這樣的狀況,竟然持續了幾年!”

倭寇?

在明清時期,能被稱爲倭寇的,只有小鬼子,只有肆意屠殺國人的小鬼子!

朱辰眼神一凝:“老爺子,那朝廷上是什麼反應?”

第537章 絕路第287章 我不是宰相第598章 嚇怕了第292章 淮王第490章 見到劉家主第48章 朱棣哭了第343章 世事難料第254章 擊敗大明第77章 太子爺發飆了第303章 吳縣全淹第488章 太孫殿下千歲第133章 長公主咳血第294章 永樂十二年初始第300章 朱瞻壑發瘋了第538章 逼死第400章 沈清秋的姻緣第252章 英雄遲暮第56章 使臣的震撼第115章 丘鬆搗亂第150章 開宰第十章 永樂大帝的心酸第373章 百官震驚第255章 會擊劍的胡善祥第162章 這少年,心機太深第249章 被入侵了第250章 瓦剌萬歲第614章 賭一場第461章 皇帝掌控第604章 殺第534章 運糧第379章 北平府驚第633章 李芳遠談判第631章 紅衣大炮對準李朝宮門第589章 英明神武第369章 不開城門第393章 捲鋪蓋逃第606章 水淹寧城第94章 抄了郭府的家第157章 見識永樂大帝的風采第392章 帝王戍邊第602章 偵查寧城的情況。第501章 道歉第271章 不要離開爺爺第215章 論罪第453章 洪武畫卷第206章 見過朱案首第303章 吳縣全淹第632章 噩耗第289章 母儀天下第409章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第487章 平南的勇猛第165章 姑姑的傷勢有救了第244章 火併第177章 朱氏人前顯聖法第250章 瓦剌萬歲第620章 打一通第201章 浙東黨,記住你了第165章 姑姑的傷勢有救了第386章 平南的守城能力第196章 這地已經爛透了第592章 收兵第579章 爺孫圖謀第60章 朱棣的擔憂第631章 紅衣大炮對準李朝宮門第54章 參觀大明第39章 朱辰的怒火第428章 一切爲了天下第115章 丘鬆搗亂第634章 李芳遠赴死第456章 郭慶離開第347章 太子妃的高光時刻第20章 朱棣大發神威第230章 朱辰死了第400章 沈清秋的姻緣第247章 太子硬剛朱棣第543章 震怒第384章 解縉的聰明第593章 衝殺第409章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第32章 交鋒第573章 賣掉玉佩第456章 郭慶離開第624章 殺呀第106章 朱棣和孫子的約定第36章 倭寇第159章 李朝送銀子來了第282章 八百里加急第542章 壞人第521章 謠言四起第452章 天降大雨第291章 奪嫡之爭第161章 知行合一第417章 改良火銃第580章 闖禍了第425章 身在廟堂第255章 會擊劍的胡善祥第242章 大明將士,榮耀加身第305章 淮王大義第七章 誰敢動我太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