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第214章 方孝儒的報社初見聞

對於方孝儒來說,能進入報社工作,其實是件很讓他舒坦的事兒來着。

畢竟,如今的大明週報社早已盛名在外了。

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斷文識字的老夫子,乃至於朝堂之上的王侯將相、封疆大吏。

可以說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誰對這東西不感興趣的。

這大明週報,完美的填補了一衆人的精神空白。

他雜糅了太多的內容在其中了。

你或許會對其中的一部分不喜,但絕對不會說在上面找不到你感興趣的內容。

除非你跟胡大老爺一樣,也是見識過後世知識、訊息大爆炸,各種娛樂活動填滿眼球。

否則的話,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不喜歡大明週報的。

因爲,這裡邊包含的東西,太多了。

對國家大事有興趣的,可惜字斟句酌的看看上邊發表的時文。

如今的時文,已經不僅僅是江湖上略有薄名的“在野高人”寫了。

不少本身就在職的四五品高官,都已經下場了。

甚至胡大老爺還知道,有好幾個一部部堂其實心裡也在暗戳戳的做準備,就想着某天一鳴驚人了。

沒人能在這樣一個大好的局面下冷靜的下來。

而除了時文,那詩詞方面就更不用說了。

但凡伱有一首憋了老長時間,自己覺着格外滿意的詩詞,你是樂意寄給老友,然後等個十年慢慢傳揚名聲。

還是樂意放在大明週報社帶着自己的名字刊登,然後不用一個月的功夫名揚天下?

誰還沒個虛榮心是怎麼的?

也正因爲如此,所以,大明週報上關於詩詞歌賦板塊的競爭是最爲熱切的。

畢竟詩詞歌賦這些東西,不同於時文,甚至不同於話本。

一首詩詞好不好,大家都能看出來。

可幾首詩詞放在一起,要選出最好的刊登在這期報紙上。

那這裡面就有一個主觀的審美乃至其他因素在了。

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每期報紙定稿的時候,吵得最厲害的就是詩詞歌賦板塊。

因爲時文揚名,對於某些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有難度不說還有風險。

哪裡有寫詩來的靠譜啊!

因此,競爭激烈之下,如今已經有不少人開始跟報社裡的人打招呼了。

沒別的意思,主打就是一個“舉賢不避親”,想推薦一下自家子侄、子弟的大作。

當然那了,這種招呼,能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畢竟,若是某首詩詞肉眼可見的強,那也不能某個編輯強行頂上另一首吧。

當然了,聰明的、有面子的,早就想到了胡大老爺那兒。

傻子都知道,雖然胡大老爺離職了。

可如今整個報社都是胡大老爺建立的不說,所有人還是他親自拉來的。

他要是打聲招呼,沒人聽纔是咄咄怪事。

可讓許多人沒想到的是,胡大老爺壓根不給面子。

畢竟,胡大老爺就是爲了躲麻煩才辭了那位子的,他哪能因爲所謂的一點點面子又重新陷進去。

而在胡大老爺這裡講不通之後,有人甚至求到了新晉大當家太子殿下朱標那兒。朱標固然仁慈,胖乎乎滿臉帶笑的模樣似乎也挺好說話的。

可實際上,身爲朱元璋最倚重的大兒子,他豈會如同麪糰一般任人折騰?

不過是外柔內剛,平日裡裝裝樣子罷了。

實際上,他那性子可是剛得很!

由這番亂象,就能看出如今的大明週報社到底有多熱鬧了。

而方孝儒,如今就是正式進入了這個新開闢的衙門,並在折騰了大半個時辰以後,成了其中的一員。

如今的大明週報社,所有人都是有官身的。

但一早胡大老爺就有規定,主流的編輯、主編,那必須得是正兒八經經過禮部擢拔、吏部分配以後才能來。

至於辦事、跑腿的小吏,倒是可以報社自行招募,只要報社能負擔得起這個開支就行。

當然了,也需要去吏部那兒報備一下。

雖然沒品級,但怎麼說也是胥吏當中的一員了,那就是有官服穿的。

而方孝儒如今就是這個身份。

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個地方以後,換了身衣服的他,終於成爲了大明週報社內專門負責整理書稿的胥吏之一。

若是論品級、論身份,那自然非常不起眼,甚至那點俸祿也不怎麼充實。

可方孝孺卻很滿意,因爲他自認爲他反正將來還是要去考科舉的。

如今不過是一時之計罷了,反正他對大明週報社有足夠的好感,也足夠好奇。

那在這裡混上一段時間,又有何不可呢。

當方孝儒真正走進這個大明週報社內裡之後,他才發現,一切都太新奇了。

雖然這裡是個新建的衙門,一切規矩都是創立者胡大老爺定下的。

可方孝儒卻發現,這裡的一切都跟其他衙門格格不入。

首先這裡的人,來去匆匆,似乎沒有一個人不忙的。

另外,這裡的人,有一個算一個,手頭都是一大堆的稿子。

不少人都是皺着眉頭拿着手裡的稿子細細看着,而後或讚揚、或斥責、或嗤之以鼻……

整個報社的氛圍,不像是個衙門,反倒是像個讀書人聚在一起的書堂。

而就在方孝儒站在那兒,訥訥的不知道該怎麼該幹嘛的時候,一旁忽然站起來個年紀比他大了幾歲的年輕人。

“新來的同僚?”

“這樣,在下先帶你去找主編落實差事的事兒吧!”

對於這種關鍵時刻能站出來幫忙的好心人,方孝儒還是很感激的。

二人互相之間介紹了幾句以後,便知道了對方的身份。

可惜,主編貌似不在,二人乾脆坐在那閒聊了起來。

而話題嘛,讀書人之間能聊的就那麼些。

而恰巧,這創立報社的胡大老爺,同時也是科舉考試給他們這些讀書人帶來恐懼的男人。

這在報社不聊一聊胡大老爺,簡直對不起方孝儒考生的身份。

而方孝儒是好奇,那羅貫中就是敬重了。

畢竟,對於羅貫中來說,胡大老爺那是解救他於水火,讓他恩師的遺作大放光明的指路明燈啊!

347.第347章 胡大老爺的口碑持續降低402.第402章 奇妙的緣分319.第319章 胡大老爺主考的威名62.第62章 朱元璋激動了!你說的是真的嗎?315.第315章 沒了念想的官員們425.第425章 老朱要親自出馬118.第118章 求求了,放過我們這幫學子吧!71.第71章 胡惟庸真是太不容易了367.第367章 胡大老爺再開課堂206.第206章 這大明沒了胡大老爺得散78.第78章 胡惟庸:行走江湖名號很重要275.第275章 誠惶誠恐的工部249.第249章 給老朱上上課第12章 管他冬夏與春秋217.第217章 胡大老爺目的達成第22章 朱元璋都懵逼了!這是啥題目?第7章 胡惟庸:接着奏樂,接着舞!157.第157章 東宮宴會初見面411.第411章 亡國之策這麼多?380.第380章 用錯了規則的沈萬三178.第178章 鄉試結束,士林爆炸114.第114章 死性不改的方孝儒179.第179章 擺在明面上的解題思路76.第76章 解縉求錘得錘132.第132章 上醉風樓尋寶的胡大老爺257.第257章 前兩名打一架,誰贏了當狀元?第48章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縉!第1章 我,胡惟庸!要辭官歸隱!204.第204章 老朱被胡大老爺整破防了403.第403章 更多的關注264.第264章 朱元璋動了殺心第55章 胡大人,您能不能幹點人事啊!267.第267章 無事一身輕的胡大老爺94.第94章 朱棣:這姑娘好生特別96.第96章 朱棣,你想造反不成?118.第118章 求求了,放過我們這幫學子吧!369.第369章 對於瓦剌 韃靼的提防160.第160章 圖窮匕見的朱元璋126.第126章 醉風樓上新茶了393.第393章 金瓶梅的魅力295.第295章 朱元璋心態崩了170.第170章 鄉試來臨的前的各種亂象217.第217章 胡大老爺目的達成196.第196章 報紙上市的轟動133.第133章 醉風樓老鴇哭了!223.第223章 胡馨月掌權東宮第17章 胡老爺繼續回府擺爛第42章 胡惟庸:朱標這心眼子是真多啊!60.第60章 收穫時刻!土豆成熟了!169.第169章 考生抱團出題219.第219章 快到隔壁請宛如過來111.第111章 好一個盪鞦韆426.第426章 成親當日的小意外105.第105章 論自我修養第17章 胡老爺繼續回府擺爛131.第131章 胡惟庸:有驚喜啊!175.第175章 鄉試終於開始了111.第111章 好一個盪鞦韆365.第365章 慫得很快的朱昱359.第359章 胡大老爺惹出的風風雨雨330.第330章 朱元璋的驚喜和認可381.第381章 沈萬三的取死之道422.第422章 迅速敲定的婚事157.第157章 東宮宴會初見面350.第350章 被套路的徐達178.第178章 鄉試結束,士林爆炸271.第271章 朱標和胡馨月都迷上了306.第306章 李善長的羽翼被清除了第21章 原來是胡大人出的題目啊!那沒事了!424.第424章 女兒奴老父親不樂意了106.第106章 胡馨月被退婚還有內情?148.第148章 朱元璋摳門性子發作了341.第341章 原來又是胡惟庸的鍋321.第321章 胡大老爺是個正經人第53章 胡大老爺,您是真該死啊!183.第183章 楊憲李善長爭鋒269.第269章 突如其來的朱元璋上門了364.第364章 臥槽,有大佬出沒!142.第142章 朱元璋:咱也該抖抖大明的天威264.第264章 朱元璋動了殺心第2章 朱元璋人麻了!第54章 學渣和學霸的區別215.第215章 賽華佗再傳神功318.第318章 不要臉更不要工作的胡某人63.第63章 自作自受的楊憲185.第185章 驀然回首敵在朝堂260.第260章 對解縉的順手安排194.第194章 先把人忽悠住206.第206章 這大明沒了胡大老爺得散337.第337章 奇葩的考生210.第210章 巧計破解太子最後一個隱患115.第115章 不正經的考題365.第365章 慫得很快的朱昱396.第396章 解縉的裝逼之旅178.第178章 鄉試結束,士林爆炸第14章 胡惟庸的損招186.第186章 真要回丞相位了328.第328章 胡大老爺的新套路170.第170章 鄉試來臨的前的各種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