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明,終將消亡?

第22章 大明,終將消亡?

溧水縣外。

田邊樹下。

蘇璟與朱標兩人盤坐在地上,不遠處有着農民在田地中勞作。

朱標雖然坐着,但卻十分的拘謹,或者說認真。

因爲蘇璟講起來可能隨隨便便,但他一不小心漏掉什麼就聽不懂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蘇璟淡淡開口道:“想要理解這句話,那就首先要理解什麼是經濟基礎,什麼是上層建築。”

“所謂經濟基礎,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是構成一定社會的基礎。”

“上層建築,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在階級社會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

“這兩者是因果關係,經濟基礎是因,而上層建築是果。”

“其一切的核心就是生產關係。”

“生產關係指的是物質資料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係,是生產方式的社會形式,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產品分配的形式等等。”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

“好了,牛懿,你先理解一下這些定義,消化一下,之後我再繼續。”

朱標點點頭,閉上眼仔細回憶着蘇璟剛纔說過的話。

很拗口,也很新奇。

好在朱標的記憶力不錯,大約半炷香的時間,朱標睜開眼說道:“蘇師,我好了。”

“好。”

蘇璟不急不緩道:“那我就問你一個問題,你認爲現在大明朝之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什麼?”

朱標略微的思索了片刻之後回答道:“土地。”

蘇璟點頭道:“不錯,農業社會,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而大明朝的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不僅僅是大明朝,自秦朝大一統之後,封建土地私有制便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所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便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基礎。”

“既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統治者就必然把土地權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於是自秦朝起,就出現了政治上實現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直到如今的大明朝。”

“而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便是一種上層建築的體現。”

“這便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大明朝的體現。”

蘇璟儘可能的將一切說的簡單些,因爲朱標不是現代人,很多東西,他並不一定能夠理解。

朱標此刻只恨自己沒有帶紙筆,心中不斷的默記着蘇璟所說的一切,生怕自己漏掉了一個字。

學究天人!

這些東西,是朱標在所有的老師,包括他的父親朱元璋那裡都無法學到的東西。

“你有什麼疑惑,可以現在就問。”

蘇璟看了看不遠處的農民,淡淡的說道。

朱標略一思量,說道:“蘇師,你說自秦朝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專制才形成,那在此之前呢,夏商周又是什麼情況,那時候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就不是土地了嗎?土地應該並沒有發生過變化啊。”

蘇璟轉頭看向朱標,這個學生讓他越發的滿意起來。

他笑道:“問的很好,土地確實沒有發現過變化,但夏商周時期,生產工具落後,集體勞動的效率更高。”

“那時候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就不再是土地,而是人了。”

“所以,那時候的社會,我稱之爲奴隸制社會。”

“因爲主要生產資料變成了人,他們的土地制度也相對應的不同,井田制便是奴隸制社會的產物。”

“經濟基礎就是人,而上層建築是井田制,這便是當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朱標仔細的聽着,內心也在細細的論證的正確性。

蘇璟則是依舊十分的平淡,完全沒有任何擔心。

這馬哲中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可是經典理論,被後世不知道多少大佬論證推崇過的。

區區一個古代少年,是不可能找到任何漏洞的。

“蘇師,學生受教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確實是至理名言。”

朱標朝着蘇璟拱手認真道。

蘇璟則是看向朱標道:“牛懿,能聽懂這些已經是相當不錯了,但這些只是理論的表現形式,而它的內核,遠比你聽到的還要更加的深遠。”

“不過,那些東西,並不是適合你了。”

朱標當即朝着蘇璟彎下了身子,無比的懇切的說道:“請蘇師賜教!”

“你當真想知道?”

蘇璟反問道。

朱標擡頭,鄭重看向蘇璟道:“大道在前,還望蘇師滿足學生的心願。”

蘇璟擺擺手道:“罷了罷了,就和你說說吧,反正你也只是個孩子,聽一聽就算了。”

“多謝蘇師。”

朱標再度朝着蘇璟行禮。

蘇璟繼續道:“剛纔我說了,夏商周屬於奴隸制社會,而自秦朝大一統之後就變成了封建社會。”

“你知道促成這個轉變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嗎?”

朱標簡單回憶了一下,回答道:“是經濟基礎的轉變,蘇師剛纔說了,夏商周時期生產工具落後,所以主要生產資料是人,而從秦朝開始,主要生產資料就是土地了。”

“只是,爲什麼是秦朝開始呢?”

說着,朱標陷入了疑惑之中。

蘇璟點頭道:“問的好,爲什麼是秦朝開始呢?”

“因爲春秋戰國之時,出現了鐵器,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出現,鐵器牛耕。”

“當時的人們發現,鐵器牛耕的效率要遠遠大於純人工,生產力大大提升,所以開始不斷的普及。”

“集體勞作的井田制受到了強烈的衝擊,開始不斷的瓦解。”

“再之後秦朝統一六國,生產關係重新分配,井田制徹底的消失在歷史的舞臺。”

“鐵器牛耕導致了經濟基礎的提高,從而讓奴隸制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

“而當下一次新的改變生產方式的生產力工具出現之後,經濟基礎再度發生變化,上層建築也會隨之改變,封建社會也必將消失!”

“這是歷史的潮流,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封建社會必將消失!

朱標被這句話直接震驚在原地。

封建社會的消失,豈不是意味着大明的亡國!

明明之前蘇師提出了大明的問題,也給出瞭解決的辦法。

這樣,也無法阻止大明亡國的命運嗎?

大明,終將消亡?

(本章完)

第303章 認命的汪廣洋,再出擊的楊憲第149章 前三往往有四個第76章 信任第464章 十年前的女孩第248章 蘇璟論北伐,雙管齊下的陽謀第31章 土豆?不,是金豆!第381章 膽顫心驚的護衛們第463章 蘇璟的PUA第449章 遲來的賞賜第472章 老劉,我真不能做!第9章 他們的錢,蘇氏布行不賺第220章 事了拂衣去,大恩不言謝!第336章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第102章 也就多看了幾本書第125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143章 沒見就開始生氣了第484章 麻煩朱樉的事第151章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第221章 唯物辯證法!第27章 王朝六期論第266章 進退兩難朱元璋第468章 離開前的準備第531章 此事太過簡單第168章 卡奧斯震撼,再見劉伯溫第103章 公信力第63章 記仇的老朱第385章 剝削與被剝削第1章 蘇璟的人生追求第192章 硝石+硫磺,嘭!第136章 老朱就這樣第84章 李善長問對胡惟庸第345章 人的影,樹的名第379章 明朝大挑戰!第265章 胡惟庸的計劃,朱亮祖再出手第475章 芝依的成長第314章 諸王行動!第34章 再世神農第275章 蘇璟還教了你什麼!第140章 老朱的小心思第493章 也就略通一二第408章 軍糧的變化與經濟重心的關係第332章 久違的教學,什麼是寶鈔?第390章 算算他的身份第498章 我只求無愧於心第98章 爲什麼不能是真的第62章 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第422章 北伐大勝,慘勝?第209章 朱橚論道卡奧斯,老朱的心情有點怪第174章 延壽之法,科學之意義第420章 女真?同化不就行了!第3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96章 宋濂解詞,蘇璟造槍!第90章 這就是少年第153章 稅務審計第410章 算命和未來?三千世界和平行世界第401章 油坊的銀子我信第372章 劉伯溫的真心話第494章 南倭北虜!第146章 至少前三之列第487章 誰道女子不如男?第305章 混亂的朝局,蘇璟的點撥第24章 老朱的殺念!第63章 記仇的老朱第229章 一磚一瓦,福澤百姓!第192章 硝石+硫磺,嘭!第444章 不如我們交換如何?第395章 蘇氏布行的公關危機?第339章 經濟發展的上中下三策第62章 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第444章 不如我們交換如何?第124章 有一點手段但不多第48章 天子治下,穩定第一第332章 久違的教學,什麼是寶鈔?第139章 卡奧斯的數學題第284章 父子相爭,似曾相似!第266章 進退兩難朱元璋第129章 蘇璟的手段第16章 朱標的任務第236章 身在局中不得脫,致命暗殺!第444章 不如我們交換如何?第507章 人定勝天,盡力足以第176章 資產主義社會,大明的未來?第460章 從悠閒到忙碌第388章 珍珠翡翠白玉湯第98章 爲什麼不能是真的第440章 手雷的幾個問題第526章 異地爲官,輪換期限第280章 朱樉揭謎底,兩弟齊震撼第257章 以誠待人就是這麼待的嗎第213章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第267章 大縱深作戰理論第453章 新宅的風水格局第99章 洗腦?思想培訓!第247章 無形腦補,最爲致命!第258章 哪有什麼單選題第415章 科學和迷信第160章 朱標出宮,再上征途!第501章 我蘇璟潔身自好!第364章 胸有成竹的老朱第32章 朕沒了,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