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修身治國與升官發財

第290章 修身治國與升官發財

蘇璟這反問,讓朱元璋三人再度震住。

讀書一般,做文章一般的就不是人才了嗎?

要真是這樣,朱元璋還能從一個農民逆襲成爲大明天子?

蘇璟淡定的看着眼前的三人,不再言語。

有些東西,還是要自己消化纔好。

過了一會,朱標說道:“蘇師此言的確是一個新的角度,但若不如此,不這樣做的話,大明又如何篩選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呢?”

朱元璋立刻附和道:“對啊,蘇璟,哪怕科舉有你的所說的問題,但這是爲了選拔能夠管理大明的人才,自然是要選最好的,讀書做文章要行,同時管理能力也不能差。”

朱元璋直接了當,他是皇帝,不需要做選擇題,這又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倒是宋濂,沒有直接反駁,而是仔細思考起蘇璟的問題。

蘇璟看着朱元璋和朱標兩父子,依舊是反問道:“可是大明需要的人才,僅僅是這三年一次選出來的三百人嗎?”

“還是說大明諾大的疆域,只需要這三百人足以。”

一般來說,科舉的頻率是三年一次,三年選出的進士,一般而言是三百人。

大明的面積可不小,崗位的需求,也很多。

以蘇璟看來,這點人根本不夠。

當然,朱元璋看來,也肯定是不夠的。

朱元璋語塞。

朱標也意識到,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真的很少,原本他想着說提高科舉舉行的頻率,但馬上他就意識到了這件事是有問題的。

大明朝舉行一次科舉,耗費的人力物力可是不少的。

對於那些偏遠地區的讀書人,他們來參加一次大比,那叫進京趕考。

這趕考,短途者幾十數百里,長途者千里也不是沒有。

如此長途跋涉,哪裡又有時間去看書溫習呢?

三年一次的頻率,已經是個綜合考量下,大明能接受的最爲頻繁的時間了。

這事,還真不是那麼好改的。

“仁遠伯,但若是不通聖賢之言,徒有術而無道,恐怕也不可取吧。”

宋濂開口說道。

來之前,朱元璋便已經簡單的講了一下蘇璟的職業教育是啥,無論是朱標還是宋濂都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這便是宋濂基於職業教育內容,所做出的反駁。

聽到這話,蘇璟立刻笑道:“大叔,看來你和宋承旨說的不夠詳細啊!”

“蘇璟,你這是什麼意思?”

朱元璋看向蘇璟道。

蘇璟淡淡道:“宋承旨能有此問,只是未能理解何爲職業教育而已。”

“還請仁遠伯指點。”

宋濂立刻朝着蘇璟問道,態度相當的誠懇。

他可不是淮西黨,和蘇璟沒有太大的利益衝突,劉伯溫的告誡他也聽得進去,而朱元璋的態度他也看到了。

皇帝都如此禮遇蘇璟了,自己這般態度是應該的。

蘇璟說道:“不敢當,我所謂的職業教育,簡單理解的確是針對讀書以外的各行各業進行培訓教育,讓他們能夠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但這並不是不讀聖賢書了,我始終相信,文化教育和實際的生產生活技能是相輔相成的。”

“任何的行業,必然有着其自身蘊含的知識,讀書可以明智,自然也是不能放鬆的。”

“所以,讀書明智,亦是這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更多的側重在實際技能的學習上而已。”

這一番講解下來,宋濂的臉色明顯變了不少。

他沒有想到蘇璟所謂的職業教育,竟然是這樣的,有些顛覆了他的想象。

倒是朱元璋和朱標,頭不住的點了起來。

“這倒是有點意思,相當的有趣。”

朱元璋嘴角揚起,這麼樣聽起來,這職業教育出來的人才,倒也不是隻會做事情,沒有半點文化知識的。

“仁遠伯,此事怕是不可吧。”

宋濂開口,神色無比的嚴肅,看着蘇璟的眼神之中多了幾分異色。

“爲何不可?”

蘇璟笑着反問道:“宋承旨該不會是想說,讀書人乃是這天下第一等的,怎麼能讓他們先讀書再去學什麼器藝之道是嗎?”

對於職業教育推行的最大困難,蘇璟早就知道了。

這不僅僅是明朝的問題,還是蘇璟前世職業教育推行時候的大問題。

前世的時候,那叫職業歧視。

藍領就是不如白領,做工的就是不如坐辦公室的。

現在的大明麼,讀書人地位最高,是士,而職業教育教導出來的人,則多是工。

士農工商,這差了兩個級別,哪是那麼容易轉過彎來的。

wωw ★тtkan ★¢ o

這個事情,也是蘇璟認爲在大明難以推行職業教育的原因之一。

但因爲皇帝是朱元璋,所以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讀書人讀書,乃是爲了修身治國平天下,讓讀書人去學什麼職業教育,老夫實在是想不明白。”

宋濂的態度有些變了,他可是天下大儒,內心也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他是真的接受不了蘇璟這所謂的職業教育。

讀書人的地位高,這是自古以來的事情,宋濂甚至可以想象,這職業教育一旦推行,會招致多少讀書人的反對。

蘇璟這想法,太具有顛覆性了。

“宋承旨,讀書人真就是個個修身治國平天下嗎?”

蘇璟笑着搖頭,對於宋濂的想法,他可以理解,但不接受。

“宋濂,讀書人讀書,那就是爲了升官發財,什麼修身治國平天下,多是粉飾而已,我早就看透了。”

朱元璋直接幫着蘇璟說話道。

他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儘管現在的朱元璋已經看了很多書,但直接的性格仍在。

宋濂這說的很是高大上,但在朱元璋的心裡,並不是很認可。

因爲朱元璋是真正見過元末殘統治的,當時也有許多的讀書人爲官,到底爲了什麼他都是清楚的。

朱元璋不是那種從小生活在皇宮內,整日都是在文武百官編制的信息繭房內長大的皇帝。

他深知百姓疾苦,也清楚的理解官員對於百姓的壓榨會有多大的傷害。

所以,朱元璋對百官也多是當牛做馬的驅持。

“陛……老爺,話不能這麼說,讀書可以明義,修身治國平天下也是讀書人該有的追求,至於升官發財,我想應該沒有那麼多讀書人是爲了這個纔讀書的。”

宋濂斟酌了一下用詞,朝着朱元璋說道。

此刻的他,不是用朱元璋臣子的身份在說話,而是用天下讀書人代表的身份在辯解。

朱元璋看着宋濂,還想訓斥。

“大叔,你彆着急。”

蘇璟喊住了朱元璋,然後說道:“宋承旨說的也不無道理。”

宋濂看向蘇璟,有些搞不懂蘇璟到底啥意思了。

“蘇璟,你到底要說啥?”

朱元璋真是服了蘇璟了,講了半天,說了很多又好像沒說,這科舉到底怎麼改,是半點沒提。

蘇璟笑笑,繼續道:“我是想說呢,這升官發財和修身治國平天下,不是什麼矛盾的事情,升官發財才能更好的修身治國,而修身治國做好了,自然能升官發財,這是正向的循環,可不能搞成對立的。”

“就好像咱們大明朝,官員清廉便是好官,這個標準真的對嗎?爲什麼好官就一定得過着清貧的生活呢?”

“有些事情,是我們刻意的搞成了對立,這是不對的。”

升官發財和修身治國之間的關係,被蘇璟這麼一論述,好像真的變成了另外一回事了。

“好官爲什麼要過着清貧的生活呢?”

朱標喃喃重複着蘇璟的話語,心中想起的卻是馬致遠的案子。

後續的調查中,他仔細的調查了馬致遠的人際關係,過往經歷以及在地方百姓中的口碑。

朱標可以很肯定的說,馬致遠是一個好官,至少曾經是。

但偏偏是這樣的一個好官,卻過着無比清貧的生活,甚至因爲自己兒子的病,被有心人利用,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好官不應該過着清貧的生活,蘇師說的太對了!”

朱標突然開口,聲音也有些大,頓時吸引了其他三人的注意。

蘇璟看向朱標,那凝重複雜的神情,一看就知道是想到了什麼。

馬致遠!

蘇璟第一時間也反應了過來,當即說道:“牛懿,別想太多,有些事情,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今天還是先談這職業教育的事情。”

這要是岔開了,那就不知道要聊到什麼時候了。

“是學生失言了,對不起,蘇師。”

朱標朝着蘇璟道歉道。

蘇璟說道:“不用在意,這都是小事,不至少大叔和宋承旨,你們對我這個說法,怎麼看呢?”

朱元璋亦是想起了馬致遠的事情,微微點頭道:“倒也有幾分道理。”

此時的宋濂,還在考慮。

猶豫片刻後,他回答道:“仁遠伯說的有理,修身治國和升官發財,並不是對立的。”

這其實已經有些違心了。

因爲宋濂看來,讀書人修身治國的理想應該是純粹的,怎麼能有升官發財這般功利的想法呢?

但若是這麼說,怕是又會遭到朱元璋的訓斥了。

因爲現實,這不是宋濂想的這樣,能一直保持純粹修身治國理想的讀書人,真的很少!

附和蘇璟一下,起碼說明了讀書人,還是有理想有追求的。

聽到宋濂的話,蘇璟笑了,這是他的一個小陷阱,宋濂似乎並沒有發現。

“宋承旨,既然修身治國和升官發財是沒有衝突的,那讀書人去做工又怎麼不行呢?讀書人若是隻會讀書,怕是於國無益吧?”

蘇璟淡淡說道。

既然修身治國和升官發財沒有高下對立,那讀書和做工也不該有。

蘇璟沒有扯什麼職業平等的思想,這是上輩子都難以被認同的思想,更不要說現在的大明瞭。

人權都不是平等的,職業又怎麼可能是。

“仁遠伯,你這是詭辯!”

宋濂一時語塞,愣了一下這才反駁道:“讀書人若是去做工,這天下豈不是要亂套了!這纔是於國無益吧?”

“讀書人就是讀書人,匠人便是匠人,怎麼能混爲一談呢?”

宋濂長久接受的思想教育,根本不會被蘇璟這隻言片語動搖。

蘇璟沒有着急反駁,他知道,宋濂的想法,其實對於這件事的推動,沒有那麼的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的想法。

“大叔,你覺得呢?”

蘇璟看向朱元璋問道。

這位大明的皇帝如何看待,纔是事情的關鍵。

朱元璋沉思片刻之後說道:“當今大明治下,百姓各司其職,的確不應該有這般變化。”

老朱的思想每個人做什麼,都是按照既定的方針執行最好,當兵的孩子還是當兵,農民的孩子還是種地,匠人的孩子還是匠人……皇帝的孩子,依舊是皇帝。

如此大明才能千秋萬世,延續不滅。

宋濂鬆了口氣,還好朱元璋的想法和他一樣。

蘇璟搖頭道:“大叔,變化這種東西,本身就是無法被禁止的,俗話說堵不如疏,這科舉不也是變化而來的嗎?”

“表面上看,科舉爲國家選拔了人才,使國家獲得更好的發展。”

“往深了看,科舉能讓平民百姓有了翻身跨越階層的機會,儘管這個機會很小,但總算是能讓固化的階級有了一點流通的可能,這樣便可以安撫那些下層的心理,讓他們不是通過造反,而是通過科舉來提升自己的階層。”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道理,我想誰都明白吧。”

隨着這話的說出,宋濂已經呆住了。

因爲蘇璟的膽子,着實是嚇到他了。

這在朱元璋的面前談造反,是不是活的有些膩歪了,想找死了。

可惜,朱元璋的反應,並沒有如同宋濂想象的那樣變化,反倒是一副平靜的思考模樣。

宋濂不知道的是,蘇璟在朱元璋這裡談過的話題,比造反勁爆的可太多了。

區區造反,根本不足以讓朱元璋有太多的情緒波動。

“階層的流通,科舉是爲了安慰下層的階級。”

朱元璋皺眉複述着蘇璟的話語,越說那是越覺得有道理。

階層固化是上層的期望,但下層肯定也有改變階層的想法,若是半點正常通道沒有,那麼下層就會直接用武力打通。

正如他朱元璋起義造反一樣。

(本章完)

第428章 機敏老周,多嘴的劉半仙第327章 我蘇璟一諾,亦可抵千金第259章 窮則精確打擊,達則火力覆蓋第272章 想要什麼,就得隱藏什麼第354章 十三香第205章 軟廣教學!春秋筆法!第80章 七百年前的月亮第376章 你父皇他啊,嫉妒蘇先生第342章 串門串出個大動靜第171章 封建社會的本質,剝削!第318章 他不給我面子第521章 夜談趙榮臻,硬,真硬!第489章 徐達教誨,蘇璟保證第213章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第2章 你知道個屁!第337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257章 以誠待人就是這麼待的嗎第268章 已經夠給蘇璟面子了第322章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第489章 徐達教誨,蘇璟保證第380章 晉王朱棡的覺悟!第122章 上點強度第20章 朱標獻策,驚喜的老朱!第369章 一驚一乍成何體統!第277章 古今之變,堪比孔聖第323章 再見楊憲,身份互換第416章 百姓和朱家第370章 大秦的銀行,果真如此嗎?第344章 人和魚是不一樣的第211章 老朱憂心火上頭,馬皇后妙計定乾坤第230章 九年義務教育老師,簡稱九老師第428章 機敏老周,多嘴的劉半仙第382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82章 想那麼多幹什麼,享受當下!第347章 等等還會來人的第463章 蘇璟的PUA第139章 卡奧斯的數學題第532章 大結局第270章 朱樉的致富之路第342章 串門串出個大動靜第515章 光明磊落趙榮臻第113章 小廟容不下大佛第369章 一驚一乍成何體統!第431章 蘇璟算命,童叟無欺第355章 什麼纔是重要的事情第423章 又是夢中授課?第360章 秦國的崛起之路第418章 人類從歷史中學不到教訓第495章 收服北方的一點可能性第519章 孟府家宴,孟鬆之女第532章 大結局第127章 梭哈!第250章 老朱置氣,朱橚求學第104章 封建君主專制第283章 大明經濟師!第3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28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425章 這是火藥?第82章 馬爾薩斯陷阱第237章 孩子氣的老朱,李善長教誨胡惟庸第417章 禍兮,福之所伏,福兮,禍之所倚第261章 以德報怨,從朱樉開始第128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59章 還是不夠全面第100章 望遠鏡引發的“慘案”第524章 公審孟鬆第492章 法寶寺再遇謝春芳第144章 好像還不錯第155章 老朱震怒羣臣無言第320章 結個善緣第129章 蘇璟的手段第37章 開海?暴怒的老朱!第246章 與一代二代大明戰神的會面第232章 摳搜老朱,在線夸人第527章 回家第309章 楊憲出手,死亡倒計時第427章 老朱和蘇璟的默契第250章 老朱置氣,朱橚求學第128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344章 人和魚是不一樣的第515章 光明磊落趙榮臻第343章 左丞相,韓國公,政客!第152章 誰給的他們膽子!第15章 算題中的天機第94章 五皇子朱橚第347章 等等還會來人的第270章 朱樉的致富之路第420章 女真?同化不就行了!第5章 看來你們還是不懂第517章 孟鬆眼中‘佳婿’第169章 寒冷期和溫暖期,天子的問題!第40章 鄂國公必有一劫第196章 宋濂解詞,蘇璟造槍!第193章 一硫二硝三木炭,嘭!第455章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第368章 想法是好的,現實是不現實的第289章 科舉之弊,人才之論第381章 膽顫心驚的護衛們第454章 暈乎的劉半仙第237章 孩子氣的老朱,李善長教誨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