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也許幾十年,也許百年都不夠

第338章 也許幾十年,也許百年都不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隨着蘇璟的話語落下,朱標等人便又開始了思考。

“蘇先生的意思是,難道這貨幣的發行,還有調節經濟的作用?”

朱棡有些明白,但更多的是疑惑。

“可是蘇先生不早就說過,紙幣的價值其實是和商品掛鉤的,印的再多,也改變不了什麼吧。”

朱樉歪了歪腦袋,一無所獲。

朱棣一如既往的沉默,不過眼神中的不解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了。

朱橚就很直接了,他朝着蘇璟道:“蘇師,學生不懂。”

門外的朱元璋亦是喃喃自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紙幣可以破壞經濟也能調節經濟,但如何調節呢?”

劉伯溫眼神轉動,明顯是思索到了什麼。

唯有朱標,眼前一亮道:“蘇師,學生有些想法了。”

“太子你來說說看。”

蘇璟笑着說道,都說了這麼多了,也該有點領悟了。

朱標說道:“先前蘇師曾與我說起調節糧價的辦法之一平糴法,具體便是將豐年和災年分成上中下三等作爲收購與售賣糧食的標準,豐年朝廷高於市場價收購糧食,而欠年則低於市場價拋售豐年收購的糧食。”

“學生覺得,紙幣也有着同樣的作用,豐年來臨的時候,意味着整個市場上的商品總數增加,商品的價格自然下跌,如果紙幣的數量增加,那麼商品數量和紙幣金額對等增加的話,價格也能維持住穩定了。”

“反之在欠年的時候,少量的發行貨幣,商品總量減少,紙幣金額總量也減少,又能穩定住糧價了。”

朱標剛說完,其他人皆是恍然大悟。

紙幣的超發或者是少發,能夠改變商品的價格,但商品的價格不僅僅受着紙幣的調節,還有一些天災人禍因素的影響。

反向利用紙幣,則可以將商品的價格穩定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下,就等於是把紙幣先前的缺陷變成了優勢。

“太子此言,甚是不凡,此中之道言之不盡。”

蘇璟微笑着點點頭。

儘管朱標說的十分的簡單,實際的調解中,變化會更多,但只是聽了這麼一堂課,便有如此的認知,已然足夠了。

畢竟,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紙幣這東西,還是有些超前的。

整個紙幣貨幣理論,尚未成形。

“原來如此,大哥當真厲害,這裡面的道道我是肯定想不出來的。”

朱樉又變成了憨憨的樣子了,對於自己的大哥朱標,他一直都是敬畏有加的。

“標兒不錯,當真不錯,這倒是說明白了紙幣發行的必要了。”

朱元璋的臉上是抑制不住的高興,朱標的見地越深,他就越是高興。

這可是未來的接班人,越優秀大明就越昌盛。

劉伯溫亦是附和道:“太子殿下高見,老臣欽佩,蘇先生之教導,實在非凡。”

雖然是誇朱標,但這話裡話外,說的分明是蘇璟教得好。

朱元璋正高興,也沒在意這點細枝末節。

朱棡說道:“可是大哥,豐年多發紙幣我理解,但這欠年少發紙幣如何理解?若是豐年在前,欠年在後呢?如此一來,豐年剛發了紙幣,欠年不發也不會減少啊!”

老三朱棡這個問題一出,立馬就引起了其他人的疑惑了。

“對啊,三弟說的對,這樣一來,那不就做不到調節的效果了麼。”

朱樉當即附和道。

“老二這個牆頭草,誰說就和誰吆喝,真是沒一點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聽着朱樉的話,忍不住蹙起了眉頭。

到現在爲止,朱樉似乎每聽完一個人,都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劉伯溫沒說話,哪怕老朱說的是事實,但父親貶低自己的兒子,那是正常家庭教育,但自己這個外人若是說老朱的兒子不好,那就是僭越了。

朱棣說道:“二哥,這不是很簡單麼,既然朝廷能發行紙幣,自然也能收回。”

朱棣的想法,相當的簡單直接。

只不過,他剛說完,便立刻遭到了朱棡的執意:“四弟,紙幣是國家信譽的代表,朝廷是可以發行紙幣,但如果肆意的回收,只會造成百姓的不信任,到時候沒人用,紙幣也就只是廢紙一張了。”

朱棡對於紙幣的理解,還是比較深刻的。

這不僅僅只是一張紙,紙幣後背書的機構信譽纔是關鍵。

朱棣一時無言,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衆人不由的又將目光看向了蘇璟,想從蘇璟的口中得知答案。

蘇璟說道:“晉王說的很對,紙幣代表的國家信譽,若是仗着權力對百姓肆意愚弄,肯定會喪失信任的。”

“不過,這並不代表燕王說的就不對,只是在方法上需要一些改進而已。”

第一句話直接贊同了朱棡,大家都覺得沒啥問題。

但第二句話話鋒一轉,頓時讓朱棣的目光閃爍起來。

“蘇師,那到底該如何改進呢?”

朱標立刻詢問道。

蘇璟淡淡道:“雖然咱們一直在說紙幣,但金銀鑄幣可沒有廢棄,金銀在貨幣體系中的作用,依然非常的重要。”

“還記得一開始咱們上課時提高的,金銀作爲十分稀少且性質穩定的貨幣,價值也十分的穩定。”

“那麼通過調控金銀和紙幣的兌換比率,是不是可以達到回收紙幣的作用了呢?別看只是簡單的貨幣兌換,但操作之後,卻能實際改變整個貨幣流通市場上的貨幣價值總額。”

“當然了,想要如此操作的前提,那就是大明朝廷得有足夠的金銀儲備,否則很容易發生擠兌。”

“我對大明現在的金銀儲備不甚瞭解,不過只是猜測大概也能猜到,現在的大明金銀儲備不會太多,畢竟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所以呢,這同時也是我說大明現在不宜發行紙幣的原因之一,金銀儲備太少。”

大明的窮,是歷朝歷代都聞名的。

當然,這裡的窮指的是朝廷的窮。

“金銀與紙幣的兌換比率?”

朱標有點懵,一時間並未反應過來。

朱標如此,朱樉等人自然也是一頭霧水,不甚瞭解。

甚至就連門外的老朱,也是皺眉細細思索了起來:“此事,當真可以?”

只有兩個人的眼神,和他們不一樣。

那就是劉伯溫和朱橚。

因爲這裡面的道理,其實可以用數學來解釋。

恰巧劉伯溫和朱橚的數學,都比較好。

“自然是可以的,陛下,蘇先生這裡說的是……”

劉伯溫正要和朱元璋解釋一下,書房內蘇璟的聲音已然響起。

“吳王,看來你有想法了,可以和大家簡單講解一下。”

蘇璟朝着朱橚笑道,朱橚那清澈的目光之中,並沒有疑惑。

朱橚起身說道:“其實個兌換比率就是一次簡單的數學替換,比如原本的兌換比率是1金換十錢紙幣,需要縮減市面上紙幣的數量時,只需要將提高十錢紙幣兌換金的數量,比如一點一金換十錢紙幣,如此一來,市面上的持有紙幣的不少百姓都會將紙幣兌換爲金銀了,這樣一來,金銀的數量和紙幣數量看似沒變,但只要朝廷縮減紙幣的放出,市場上紙幣數量自然會減少。”

“反過來的道理也是差不多的,主要就是對應關係的變化。”

說完朱橚便坐了下來,於他來說,這就是簡單的數學問題。

國計民生的事情,他雖然早熟,但也沒有想那麼多。

“有道理,五弟聰慧!”

朱樉又是第一個開口的,這種時候,永遠少不了秦王。

朱棣說道:“可若是如此的話,那與我所言的強制又有何區別呢?這樣也不也是消耗朝廷的信譽嗎?畢竟金銀和紙幣的兌換比率這東西,不能隨意改變吧?”

“要是真想變就變,那百姓又如何能夠信任朝廷呢?”

朱棡點頭道:“不錯,如此一來,怕是朝廷的信譽會下降許多。”

朱橚搖了搖頭道:“這我就不清楚了,我只是按照蘇師所言做出的結果。”

朱樉立刻道:“對啊!這區別在哪裡?蘇先生。”

朱標還在沉思,門外的老朱眉頭皺的更緊了:“蘇璟這小子,肯定還有後話,怎麼老磨磨唧唧的!”

劉伯溫笑道:“陛下,耐心聽着便是,蘇先生定有妙計。”

“吳王所說的是核心的辦法,但實際的操作,卻是需要一些僞裝,或者說是變化的。”

蘇璟淡淡道:“通俗點說,金銀和紙幣的兌換比率調整就是改變市場紙幣所有量,操作時,直接改變定然會引起百姓的不滿或者是不信任。”

“但如果是在其中增加一個媒介呢?用一種限量的金融產品,來充當金銀和紙幣兌換的中間物,用紙幣購買了這些金融產品,然後再用金融產品兌換成金銀。”

“這其中釋放的量,還有時間的限制,都可以用金融產品來約束,哪怕是百姓不信任,那也可以由朝廷來操作,畢竟,無論是紙幣還是金銀,最大的持有者,肯定都是朝廷!”

蘇璟再度提出了一個概念,金融產品。

雖然對於蘇璟市場提出這樣的新詞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但‘金融產品’這個詞,他們一時間還真不好通過字面意思理解。

“蘇先生,這金融產品是什麼?”

朱樉疑惑道:“是什麼東西嗎?蘇先生剛發明的?有什麼用?”

“既然是產品,那應該是某種物品,金融一詞有些晦澀,但與金有關,或許是某種金器。”

朱棡嘗試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棣一臉不解,連說什麼都不知道。

朱橚埋着頭在紙上寫寫畫畫,好像是要做什麼。

朱標亦是努力的在腦海裡搜尋蘇璟曾經和他講過的所有課程,想要找到有關金融產品的線索。

“伯溫,你可聽過什麼金融產品?”

朱元璋朝着一旁的劉伯溫問道。

劉伯溫搖頭道:“回陛下,老臣不知,今日若不是蘇先生提及,怕是老臣以後也不可能聽過。”

朱元璋有些詫異道:“蘇璟這傢伙,倒是總能搞出些從未聽聞過的玩意。”

劉伯溫說道:“陛下,蘇先生乃是天人,能生而知之,這種事,尋常罷了。”

“天人天人,朕耳朵聽的都起繭子了。”

朱元璋擺擺手,似乎並不在意,但心裡卻又莫名的想起了奉天殿和蘇璟的對話。

蘇璟真是天人?

書房內,蘇璟看着埋頭苦思的衆人道:“別想的太複雜,金融產品只是一個稱呼,它可以有實物也可以沒有,就好像紙幣的購買來自於朝廷的權威,金融產品也可以是個概念,那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纔有的產物,你們現在只需要知道金融產品可以作爲媒介調節經濟,具體如何操作,又或者該怎麼做,一切都爲時尚早。”

這課程講到了現在的地步,蘇璟也覺得說的太多了。

不,應該是涉及到了現代金融的一些理念了,雖然蘇璟講的不算複雜,但和他之前真正學過的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甚至說是錯誤的。

只不過是考慮自己的學生們,沒有什麼基礎,只能用一些淺顯的例子來講解。

現代經濟學的核心內容,遠比他所講述的要複雜的多。

但沒辦法,就好像沒法直接用大學的數學定理去給初中生講數學題一樣。

有些東西,哪怕知道是錯的,也只能就着錯的說。

大明現在的教育水平就這樣,蘇璟也只能暫且先這麼講了。

“蘇師,大明的經濟發展到什麼的地步時,才能理解您今日所言呢?”

朱標朝着蘇璟認真的詢問道。

蘇璟一下子愣住,簡單思索了一下道:“這我也說不好,也許幾十年內就有機會,也許百年的時間都不夠,這未來大明的發展,誰知道呢。”

若是按照蘇璟所瞭解的歷史,大明滅亡了怕是都不行。

不過現在的話,或許會有這麼一丟丟的機會。

自己這隻‘蝴蝶’輕輕的扇動了翅膀,到底會給大明這個龐然大物造成何種的影響,蘇璟壓根就不知道。

但這樣的影響,定然已經開始,一切只能等待時間給出答案了。

(本章完)

第430章 蘇璟,出現了!第523章 是不是草率了第495章 收服北方的一點可能性第258章 哪有什麼單選題第369章 一驚一乍成何體統!第160章 朱標出宮,再上征途!第276章 李善長請辭,老朱的水平第523章 是不是草率了第280章 朱樉揭謎底,兩弟齊震撼第56章 天圓地方?地圓說!第86章 兩難的老朱第370章 大秦的銀行,果真如此嗎?第219章 胡惟庸點題,世家寶論事第9章 他們的錢,蘇氏布行不賺第352章 蘇璟的生意,三天的期限第61章 父子相爭!第230章 九年義務教育老師,簡稱九老師第223章 兩點論和重點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321章 興許過幾天死的不是我呢第501章 我蘇璟潔身自好!第263章 重農抑商,對立統一,穩定與不穩定第78章 您是仙宮來的吧第121章 李善長的擔憂第119章 概率論第332章 久違的教學,什麼是寶鈔?第508章 超越時代半步是天才,超越時代一步第346章 欲言又止的孫平第244章 朱標的回答,蘇璟日遊秦淮第497章 西番與大明之優劣對比第389章 神機妙算劉半仙第158章 老朱的心思真難猜第137章 真是白學了第60章 產業鏈!第191章 動滑輪組!小孩也是大力士!第102章 也就多看了幾本書第418章 人類從歷史中學不到教訓第125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9章 他們的錢,蘇氏布行不賺第463章 蘇璟的PUA第285章 還輪不到你來操心!第457章 我永遠是你的後盾第84章 李善長問對胡惟庸第440章 手雷的幾個問題第523章 是不是草率了第135章 八股取仕,天下大害!第287章 陛下那裡,或許不會很順利第200章 區區民報?羨慕的宋濂!第27章 王朝六期論第73章 這天,真的有道嗎?第22章 大明,終將消亡?第479章 原來你就是芝依!第523章 是不是草率了第453章 新宅的風水格局第350章 如果你是布行的老闆第107章 朱橚拜師第309章 楊憲出手,死亡倒計時第93章 真實的蘇璟第421章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第59章 還是不夠全面第22章 大明,終將消亡?第155章 老朱震怒羣臣無言第33章 好你個蘇璟!第92章 三大產業第483章 不,我不讀書第129章 蘇璟的手段第106章 朱標的疑惑第39章 你是怎麼知道的?第458章 徐達生病了?第324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30章 朱標的決心第344章 人和魚是不一樣的第71章 誰最想讓我死第381章 膽顫心驚的護衛們第18章 惱怒的老朱第306章 手勁很大馬皇后第328章 你說朕不如蘇璟?第52章 貪官污吏只是小事第377章 賬目不過是記錄而已第130章 朱標的決心第193章 一硫二硝三木炭,嘭!第415章 科學和迷信第18章 惱怒的老朱第74章 高薪養廉?第456章 妹子,你真是咱的好軍師!第443章 再臨抉擇朱亮祖第356章 要不咱們搭個夥第188章 沐英談軍略,朱棡論《墨經》(求月第512章 人才也是需要平臺的第122章 上點強度第334章 貨幣的價值不僅僅來源於自身價值第407章 論戰爭中的糧草保障第333章 貨幣的四個發展階段第3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59章 窮則精確打擊,達則火力覆蓋第204章 出發!老朱也愛反轉!第504章 黃巢起義的歷史意義第396章 情真意切李明友,虛與委蛇蘇東家第345章 人的影,樹的名第200章 區區民報?羨慕的宋濂!第256章 功勞簿不是犯錯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