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李世民與魏徵,君臣相合還是君臣相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滿大地。

蘇璟早早的就準備好了一切,而在仁遠伯府的大門口,朱標的車隊已經到了。

“蘇師。”

朱標下車,親自來到了蘇璟的面前,靜靜地恭候蘇璟。

“太子,你倒是來的早,讓你等我了,不好意思。”

蘇璟向來是個守時的人,本來他想法是自己去太子府。

沒想到,朱標來的着實有些早。

“蘇師言重了,此行是蘇師助我,自然是學生等着。”

朱標立刻道。

他是特意這麼早的,但凡讓蘇璟等他,那就是絕大的過錯了。

蘇璟有些無奈,朱標對自己着實有些太恭敬了。

這樣不好。

但蘇璟又不好說什麼,畢竟朱標的恭敬那是發自真心的。

蘇璟也只能是迅速的出門,上了出行的馬車。

車隊的人不算很多,但也有幾十人,最主要還是爲了朱標的安全。

像是之前和蘇璟去山東那般,已經是不太可能了。

隨着車隊漸漸遠去,京城也似乎變的不安分起來了。

不過這對於車箱內蘇璟和朱標而言,完全不關心分毫。

能和徒弟一起遠遊,多愜意的一件事。

能和老師一同出行,多高興的一件事。

無論是蘇璟還是朱標,此刻的心情都非常的好。

“蘇師,嚐嚐這個。”

車廂內,朱標拿出一個油紙包,遞到了蘇璟的面前。

蘇璟接過,緩緩打開,眼前多了幾個黃色球形物體,現在還是熱的。

“這是……土豆?”

蘇璟聞了聞,不確定的說道。

朱標立刻點頭道:“真是什麼都瞞不過蘇師,這的確是土豆做的,乃是宮中御廚改進之後製作而成,內有乾坤。”

“哦。”

對於吃的,蘇璟向來是興趣很大的。

他立刻咬了一口,頓時感覺到一股無比的芬芳香味。

芝麻、棗泥、豆沙……

各種果肉的芬芳香味頓時散發而出。

“果然好吃。”

蘇璟再來一口,直接將整個吃完。

朱標笑着說道:“蘇師可能猜出這是如何製作的?”

蘇璟當即笑了,說道:“太子,別的東西我可能不清楚,但吃這方面,我還是很有自信的。”

“首先,這外層的土豆殼,定然是將土豆削皮蒸熟,然後搗成泥,接着加入麪粉製作的。”

“而這餡料的話,則是由芝麻泥、紅棗泥、紅豆沙、梨肉等多種果肉製作而成的。”

“具體的製作過程,就是用土豆泥的麪粉團,包入果肉餡料,再經過高溫油炸,最後便是這成品了。”

蘇璟很是自信的將製作方法敘述了出來,土豆對於大明來說是新鮮玩意,但對於蘇璟來說,那可是不知道吃了多少次的美食。

關於土豆的各種做法,蘇璟可太清楚了。

御廚的創新,終究只是蘇璟曾經吃過的一種做法而已。

“蘇師果真厲害,說的竟是一點不差。”

朱標心悅誠服道。

蘇璟笑道:“不過是小道而已,太子你也沒吃早飯吧,吃點,咱們路上時間長着呢。”

“是,蘇師。”

朱標點頭,同樣吃了起來。

車隊朝着溫州府的方向南下而去,速度不算多快,畢竟這不是什麼緊急的軍情。

吃完了早飯,自然免不了要閒談一會。

“太子,最近可有看什麼書啊?”

蘇璟問道。

朱標身爲太子,平常的事務繁多,但蘇璟可不希望朱標因此而忘記讀書。

“學生近來在看《唐書》。”

朱標認真回答道。

《唐書》,歷史書蘇璟一直都是很推崇朱標去看的。

身爲太子,以後要成爲皇帝,自然要了解歷史。

唐朝作爲一個大一統王朝,那是有着相當輝煌的歷史的。

“不錯,那你可有什麼感悟?”

蘇璟又問道。

朱標想了想,說道:“學生以爲,唐朝之興盛在於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及其之後幾任皇帝的英明治理。”

“政治上來說,唐朝繼承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還將科舉制發揚光大,選拔賢能爲官。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尤其英明,選賢任能,從諫如流,而李世民與魏徵之君臣,更是世之典範!學生希望未來能與蘇師亦是如此。”

聽到這話,蘇璟立刻道:“太子,你打住啊,你不是李世民,我也不是魏徵,這事你還是不要想了。”

魏徵是諫臣,蘇璟並沒有想到要當一個諫臣。至於朱標,他可是朱元璋的大兒子,正統的太子,當什麼李世民?

“蘇師,爲何?難道蘇師即便等到學生成了天子,依舊不願意入朝爲官嗎?”

朱標不解的詢問道。

他是真的想和蘇璟成就一段佳名的,而且他也很有信心。

蘇璟淡淡道:“太子,李世民和魏徵之間的關係,可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嗯?

朱標愣了一下,疑惑道:“蘇師,您這話是什麼意思?君臣相知的典範,世之傳頌,爲何蘇師要這麼說?”

朱標是真的不懂,至少他了解到的歷史裡,李世民和魏徵,乃是君臣相合,互相促進的最佳示例了。

蘇璟說道:“太子,有些事情,咱們得從整體裡看。李世民曾經說過一句什麼最經典的話,你應該知道吧。”

朱標立刻道:“學生知道,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嗯,不錯,這句話得記牢,是很有道理的,這也是我爲什麼讓你多看史書的原因。”

蘇璟點頭,繼續道:“這句話之後李世民還說了一句,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咋一聽,是不是覺得李世民和魏徵之間一個據理力爭,直言覲諫,而另一個虛懷納諫,知錯就改,君臣相知,簡直就是最理想的君臣關係。”

朱標看着蘇璟直點頭,因爲蘇璟說的,便是他所想的。

這麼好的君臣關係,怎麼到了蘇璟嘴裡,好像還有些別的意思了呢?

蘇璟笑道:“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着急看後來李世民當了皇帝,就說之前,李世民還未發動玄武門之前,魏徵是誰的臣下,或者說,他效命的是誰?”

“是太子李建成,也就是李世明當皇帝最大的政治對手。更重要的是,當年李世民李建成明爭暗鬥的過程中,魏徵可是給李建成建議過,要對李世民主動出擊,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你李建成現在是太子,還有一定還手能力。以李世民的功勞,還有他天策上將的能力,一旦他想出手,整個大唐根本無人能及。當然了,李建成並未聽取魏徵的建議。”

“這纔有了後來的玄武門之變。就光魏徵之前的這些前科,太子覺得這李世民就能心胸寬廣到不在意的程度嗎?”

朱標認真聽着,此時卻也是沉默了。

這種事,放到他自己身上,他是做不到一點不在意的。

不過朱標還是說道:“蘇師,李世民乃是世之明君,或許一開始他心有芥蒂,但此後釋然了呢?”

一時的芥蒂,對於整個李世民和魏徵的君臣生涯,那是很短的。

蘇璟笑了,說道:“太子,你這話倒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呢,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當上皇帝之後,他立馬就把魏徵召來,問了魏徵一個問題。”

“你魏徵爲什麼要挑撥我和哥哥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反目成仇,以至於刀兵相見!太子,你若是魏徵,你此時該如何回答?是立馬認罪求饒呢?還是繼續堅挺,直接大罵李世民謀朝篡位?”

朱標一時間愣住,他還真沒想到,這問題該怎麼回答。

蘇璟也不管朱標,只是繼續道:“魏徵兩個都沒說,而是對李世民道,太子蚤從徵言,不死今日之禍。說白了,魏徵覺得自己沒毛病,身爲太子的臣下,就該爲太子建言獻策,但太子不聽,所以今日死了。”

“這句話,咋一看呢,好像很硬氣,但其實呢,這話裡魏徵表明了一個態度,或者說給李世民傳達了一個信息。李世民很敏銳的察覺到了這個信息,然後立馬就給魏徵加官進爵了,太子你可知魏徵此話深意?”

又是一個問題,現在朱標都被搞的有些茫然了。

這魏徵和李世民之間,竟然還有這麼多的事情嗎?

“學生不知,還請蘇師解惑。”

朱標很是誠實的回答道。

蘇璟淡淡道:“其實很簡單,魏徵說了,李建成不聽自己的話,這才導致了失敗,這是不是說明了,李建成太子集團,其實也一直在密謀對付李世民呢?”

“要知道,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後,雖然當了皇帝,卻是揹負了殺兄囚父的名聲,即便是皇帝,想要洗白那也是相當困難的。”

“但魏徵一句話,直接將太子集團曾經密謀針對李世民的事情坐實,這樣一來,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便可以被說成是被逼無奈的自保之舉。如此,李世民的名聲和皇位的正統性就得到了保全。”

“理解了魏徵話裡深意的李世民,自然也就沒有殺了魏徵,畢竟魏徵活着,就代表着李世民不是主動對太子李建成動手的,否則又怎麼會留下李建成手底下的謀臣呢?”

蘇璟這一波分析,屬實讓朱標看到了很不一樣的東西。

其實也不是蘇璟研究的多深,只不過對於李世明玄武門之變的討論,蘇璟上輩子聽過太多。

不管是不是陰謀論,反正和朱標多說說,總是沒錯的。

朱標心頭驚駭,他是真沒想到還有這一層關係。

但若是能代入李世民這剛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的情況來說,蘇璟所言,非常之正確。

魏徵此言,的確是幫李世民解決了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突然,朱標看向蘇璟道:“蘇師,所以魏徵這麼回答,其實就是爲了保全自身?”

魏徵的回答,肯定不是無的放矢的。

用這種方式,其實就是爲了活命。

蘇璟點頭道:“不錯,魏徵此人,才智非常,能夠在李世民的逼問下做出這般回答,幾乎沒人能做的更好了。”

“此言中,可不僅僅是幫助李世民確定了玄武門之變的正統性,還說明了太子李建成是個笨蛋,他不配和李世民爭皇位,也算是一種阿諛奉承了。”

阿諛奉承?

朱標一怔,沒想到那般鐵骨錚錚的魏徵,竟然也會阿諛奉承。

這已經讓朱標的認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蘇師,那魏徵之後爲什麼又敢屢次直諫呢?他若是阿諛奉承之人,又怎麼會如此剛正?”

朱標還是有些疑惑,畢竟魏徵那些直諫之言,都在史書上清楚的記錄着呢。

蘇璟笑道:“那是魏徵很清楚,李世民不會殺他,他這個宰相的作用,可太大了。”

“蘇師這話是什麼意思?學生不是很明白。”

朱標更迷糊了,蘇璟的話,好像沒說一樣。

魏徵是賢臣名相,他肯定是對大唐有功勞的,但這和不殺又有什麼關係?

若是魏徵在大明爲官,朱標相信,以自己父皇的性子,怕是再有功都死了八百遍了。

蘇璟淡淡道:“這就要從魏徵的身世說起了,太子可知魏徵出身如何?”

朱標略作回憶道:“學生大概記得,魏徵乃是山東士族出身,具體就不是很清楚了。”

“嗯,你記得還算清楚。”

蘇璟點點頭:“魏徵的確是出身于山東士族,而且魏家還算是山東比較核心的士族家族,只不過當時的山東士族,已經不太行了,隋朝時,關攏士族全面掌權,無論是山東士族還是江南士族都相對式微。”

“魏家便更是微弱了,以至於堂堂正統士族子弟的魏徵,在少年時代連吃飯都成問題,爲了活命甚至要去當道士。”

“這一切都說明,魏徵雖然有着士族子弟的出身在,但其實在當時的大唐朝廷裡,出身屬於很弱的那種。”

“比起唐初的五姓七望,那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只能算是微末出身。這也正是李世民要魏徵活着,並一直擔任宰相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唐的宰相,不能被那些門閥士族大家子弟掌控了!”

第188章 沐英談軍略,朱棡論《墨經》(求月第340章 銀礦?那是銀山!第259章 窮則精確打擊,達則火力覆蓋第210章 遇險怎麼辦?在下蘇跑跑!第196章 宋濂解詞,蘇璟造槍!第305章 混亂的朝局,蘇璟的點撥第530章 宋大人真的以爲事情就這樣了嗎第165章 科舉到底有啥問題?第440章 手雷的幾個問題第241章 論功行賞,夠不夠!第141章 羅馬人的智慧第309章 楊憲出手,死亡倒計時第322章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第520章 孫兆祥是個辦法第353章 金不如銀,銀不如紙第445章 我沒開玩笑第3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19章 胡惟庸點題,世家寶論事第355章 什麼纔是重要的事情第416章 百姓和朱家第439章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第77章 有何不可第391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9章 他們的錢,蘇氏布行不賺第456章 妹子,你真是咱的好軍師!第8章 劉伯溫的試探第179章 煉丹?蘇璟的任務第443章 再臨抉擇朱亮祖第235章 簡單,所以纔有效第186章 爐火高煅金丹成,敢吃嗎!第331章 真正的護身符第28章 因爲人太多了第267章 大縱深作戰理論第82章 馬爾薩斯陷阱第51章 老朱與徐達第324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92章 三大產業第82章 馬爾薩斯陷阱第278章 劉伯溫的自我攻略第296章 宋濂的思想教育第475章 芝依的成長第432章 仁遠伯是個好人第380章 晉王朱棡的覺悟!第522章 溫州府的百姓救了你一命第145章 給你半炷香時間第23章 馬皇后的禮物第192章 硝石+硫磺,嘭!第241章 論功行賞,夠不夠!第106章 朱標的疑惑第91章 李善長請罪第212章 謹慎無大錯,囂張有道理第532章 大結局第13章 人要向前看第210章 遇險怎麼辦?在下蘇跑跑!第89章 急躁的高大人第147章 蘇璟論嬴政,大一統的根基第309章 楊憲出手,死亡倒計時第180章 又是蘇璟?怎麼什麼事他都要管!第70章 這不是虧了嗎第439章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第165章 科舉到底有啥問題?第345章 人的影,樹的名第128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374章 好像真幹不了第501章 我蘇璟潔身自好!第298章 開始搞事的楊憲!第84章 李善長問對胡惟庸第230章 九年義務教育老師,簡稱九老師第5章 看來你們還是不懂第276章 李善長請辭,老朱的水平第307章 權力使人癲狂第40章 鄂國公必有一劫第72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367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222章 沒有一個心眼子是多餘的!第384章 朱棡的自我思考第227章 落後就要捱打,倭人的本性第8章 劉伯溫的試探第384章 朱棡的自我思考第182章 朱標妙計挪丹爐,輿論傳播嚇死人第81章 常遇春的懇求第244章 朱標的回答,蘇璟日遊秦淮第419章 歷代兵役制度小解第351章 言語無法改變事實第449章 遲來的賞賜第520章 孫兆祥是個辦法第17章 想拜師,看看誠意先第233章 朝貢貿易?武力征服纔是唯一正解!第113章 小廟容不下大佛第386章 帶着朱棡去查賬第10章 不想當貪官,也不想做窮人第479章 原來你就是芝依!第43章 改寫歷史?第519章 孟府家宴,孟鬆之女第389章 神機妙算劉半仙第501章 我蘇璟潔身自好!第104章 封建君主專制第247章 無形腦補,最爲致命!第188章 沐英談軍略,朱棡論《墨經》(求月第207章 國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