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第474章 聖君

第474章 聖君

阿魯臺順利完成了這次出使表降,但是他帶回去的卻是事關整個韃靼族羣生死存亡的抉擇,當汗廷知道大明的要求之後,所有人全都怒了,但是在阿魯臺詳細介紹了此行所有見聞,還有許良曾經勸說自己的那些話語之後,他們又都沉默了。

刀已經架在脖子上了,韃靼似乎沒有什麼拒絕的權力,草原曾經是草原人天然的庇佑,每當氣運不濟的時候他們只要退回大草原的深處,華夏王朝也就拿他們無可奈何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大明不需要其他東西,只需要往草原修建鐵路步步推進,原來漫長的進攻後勤線也變得輕鬆起來,他們完全可以這樣一步步擠壓韃靼的生存空間。

他們不得不承認,若是真的和大明頑強對抗恐怕真的只有死路一條。

於是認清現實的他們最終不得不認真考慮起大明的兩個選擇,汗廷的大小貴族也對此分爲了兩派,一部分人想要西去搏一搏未來,另一部分人則是想着反正都是效忠別人,那效忠本雅失裡這個愣頭青還不如效忠大明皇帝呢,能得個大明爵位享樂一生似乎也沒什麼不好的。

畢竟阿魯臺轉述大明繁華娛樂的市民生活可是讓他們心動不已,若是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過日子,不比累死累活跑去那什麼歐洲拼命來的舒服?

於是當這個議題出現之後,韃靼汗廷一連好幾天都是吵得不可開交,他們兩派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誰也不想服從對方,針尖對芒麥的情況下火藥味一下子拉滿了。

阿魯臺看到這樣的狀況也是無可奈何,大明光是動動嘴皮子給出兩個路線就可以分化韃靼,這還談什麼拒絕啊,這要是再面對大明的進攻,他很懷疑汗廷的這些人會不會第一個宰了自己和本雅失裡去邀功.

當真是亡國之相難以逆轉,韃靼只能在別的地方纔能找到再獲新生的機會。

所幸兩邊吵到最後到底是吵出來了個結果,既然談不攏那就乾脆分家,願意歸附大明的就去大明受爵,不願意的就帶着自己的部族隨同韃靼汗廷一同西去,決定做出來之後阿魯臺就派出使者與大明進行通報,而韃靼本部也在進行着西遷的準備工作。

草原這些年捱了朱元璋不知道多少次胖揍,後來又讓藍玉打了個大捷,再加上自己內部的傾軋,還有耿炳文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一路到了今天他們的戰鬥力已經摺損相當嚴重,而這次韃靼西遷免不了要壯大自己實力,再一次徵集士兵在所難免。

而這一次下來就幾乎要把草原各個部族的青壯年人口全都抽乾,這也是草原最後的一點元氣了,他們要靠着這口氣在歐洲爲自己博一條命。

惹不起大明,那就只能躲了,去欺負欺負西邊的歐洲人應該問題不大,匈奴人和先祖都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

徵集籌備大軍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草原這最後一口元氣給了韃靼汗廷最後的近二十萬大軍,這已經是近乎竭澤而漁的一種徵兵力度。

他們已經想好了,留下來的普通婦孺幼童只需要完成族羣繁衍的任務就行,如果大明真的能夠與漢人一般對待他們,那他們以後也不需要再重新拿起刀兵,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汗廷自己將帶着族羣最旺盛的火種,在遙遠的西方重新點燃,或許本爲一家的他們永遠也再沒有合流的機會了

一個多月以後,韃靼汗廷得到了明廷的回覆,所有事情全都了結,他們就離開了這片他們繁衍生息千年的土地,然後沿着先祖成吉思汗的足跡重新追尋榮光,往後幾十年裡這一支韃靼族羣徹底消失在大明的歷史當中。

草原上的牧民們則是悲傷的唱着民謠,他們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兒子、父親,而這意味着他們對自然的抵禦能力變得更加弱小。 好在不久之後就有大明委派來的縣令、衙役、軍隊接管了他們,然後帶着他們在一些位置良好的地方聚居建城,讓他們有了指引和安定。

在這一年大明的版圖得到空前的擴張,朱標仿照盛唐在大草原設立三個行政機構,分別是安東布政使司,安北布政使司,安西布政使司。

不同的是大唐的都護府並不作爲直接管理的行政機構,都護本爲“監察保護”之意,真正治理這些地方的還是本地民族,而布政使司則是不搞那套羈縻統治直接自己直接管理了,所有官員直接由皇帝和朝廷任免,實現對地方的完全控制。

大明之所以那麼大方讓韃靼汗廷把青壯都帶走,也是考慮到這樣便於大明後續的直接治理,所以整個草原從韃靼交接到大明手裡的過程非常順滑,幾乎是無縫對接。

當然草原很大,而遊牧多是逐水草而居,實際上大明沒辦法完全掌控那麼廣闊空蕩的草原,但他們只需要在草原建立一些足夠大的城市,牧民們自然而然會依附過來,久而久之也就會習慣於新的秩序。

而這樣程度的開疆拓土在華夏曆史上也是罕見的,無論在任何朝代都可以作爲武功來大書特書,大明自然也不例外。

花團錦簇的文章解縉最擅長不過,官場歷練數年的他也比以往更加圓滑不少,吹起皇帝來那是一套連着一套,就差沒把朱標吹成千年一遇的聖君了,在他的筆下朱標那是直接可以和唐宗漢武比較的皇帝,雖然吹的很用力,但要看朱標的成績好像也不怎麼過分。

吹捧皇帝的報紙一期接着一期,難免帶起士林百姓對朱標的讚頌之聲,朱標的聲望也在這一年達到了最頂端,彰顯武功永遠能給百姓最有力的刺激。

而且百姓們對朱標也是真的崇敬,如果說朱元璋還有一些明顯的缺點,那麼朱標無論是在官員還是在百姓眼裡,都幾乎是完美的聖君了。

新皇帝這幾年文治武功成就實在是太多,百姓的生活都受益於工業化變好了起來,雖然目前這種好得程度還比較有限,但已經足以讓百姓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不出意外的話,或許大家都能邁入一個充滿了美好的時代.

(本章完)

644.第642章 平等第5章 好大的餅!第112章 憑什麼!第256章 朱標的餌460.第458章 搜查士兵469.第467章 科學佈道第193章 真是大寶貝!456.第454章 保鄭和第438章 訴求577.第575章 解釋解釋632.第630章 上課610.第608章 奧斯曼瘋了第311章 逛第4章 糟了,我成冤大頭了674.第672章 報第35章 重利還是重義?481.第479章 相信後人的智慧第273章 如何討得老朱歡心?630.第628章 到時候了第374章 朱標:吃我一拳!第274章 迎接678.第676章 鷹犬669.第667章 討賊!第88章 會贏的698.第696章 變天了第169章 能救!第58章 尋人啓事642.第640章 進京殺賊第148章 朱標,危!第269章 蹴鞠決賽565.第563章 熬老太太第410章 什麼叫高瞻遠矚640.第638章 思潮涌動第382章 未曾謀面的故鄉460.第458章 搜查士兵492.第490章 錢真好賺第17章 理第281章 沒有許老爺我可怎麼辦啊第91章 儒學足用否?第351章 屈才了第388章 歷史該翻篇了第110章 我爲朱家流過血第49章 小黑子們!720.第718章 危機第415章 土著第75章 燕王,道衍666.第664章 屠宰場第200章 了結第131章 思潮第332章 這老頭不懂事啊711.第709章 世界的未來第203章 跟我混能吃幾百年紅利519.第517章 效仿第392章 馬和報到!第255章 朱標:我成校長了?704.第702章 共和第19章 黃口小兒也敢妄想成聖!第175章 名聲615.第613章 這屆皇帝不行啊第174章 借勢495.第493章 慘659.第657章 來日方長678.第676章 鷹犬510.第508章 最後的事第380章 大華夏史第267章 住宅第352章 變636.第634章 許良該殺!571.第569章 默契第420章 燕國地圖在哪兒?第35章 重利還是重義?第407章 殿試題目717.第715章 時代第223章 新朝貢國約525.第523章 馬可波羅騙我!第111章 世子殿下第101章 善惡第41章 你是故意的624.第622章 我贏了541.第539章 改革春風吹滿地587.第585章 當狗無門650.第648章 誰是敵人第284章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486.第484章 送信555.第553章 朱允熥的震撼571.第569章 默契第354章 逛街第358章 炮兵班組第227章 視察工廠第69章 淨整奇葩活兒(跪求追讀!!!)第318章 又標準化?561.第559章 公平很重要第178章 威脅第21章 中午的月亮挺圓的哈567.第565章 聲音很大649.第647章 艱難第240章 老朱:這工業化有點東西第176章 項目進度第206章 這就是許良?第254章 西安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