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

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

“哼,我也知道楊憲那小子沒有別的意思,不然你以爲換了其他人我還會是這個反應嗎。”朱元璋冷哼道。

他看着朱標,原本以爲自己的這個好大兒,已經磨鍊夠了。

如今看來,還遠遠不夠。

起碼在帝王心術這一點上,還需修煉。

對於朱元璋這些帝王來說,朝廷能人志士不能少,可也不能多。

比如像楊憲這樣的人才。

朝廷上有這麼一個楊憲,那是大明幸事。

有十個楊憲,大明疆域夠大,也是好事。

可要是大明王朝有一百個楊憲這樣的人,朱元璋認爲自己就該頭疼了。

在朱元璋看來,這樣的聰明人一多,朝廷必亂。

首先內鬥就無可避免,如果是庸才造成的破壞力還不明顯,可這些聰明人就難說了,指不定搞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

到時候朝堂動盪,甚至整個天下都會發生動盪。

對於朱元璋來說,科舉取士,他寧願要一羣忠心的庸才,也不能要一羣思想活躍的聰明人。

因爲越有思想,越有本事的臣子,也就代表着越難控制。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劉基,劉伯溫。

在朱元璋看來,劉伯溫這個人,表面上看上去平靜、心細。

其實裡頭啊,心高氣傲着呢。

他是敬畏咱,但卻不親近咱。

這也是爲什麼劉伯溫開國後,只被授封一個三等爵位的原因。

當然這對劉伯溫來說,也是好事,他正樂於如此。

可這樣的臣子,他朱元璋都只能做到這個地步,更何況是之後的皇帝呢?

像劉伯溫這種只是骨子裡看不起上位的人還好說,朱元璋最怕的還是那種有野心的聰明人。

他能夠降服得了這些豺狼虎豹,朱標能夠降服得了,可再往後,比如到了雄英這一代,還能對付的了嗎?

如果一羣既聰明又有野心的官員,結黨營私,到時候文官們直接做大。

相權與皇權本就是一堆相生相剋的冤家。

既然不能廢除,那就削弱相權。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出臺一些限制相權的制度,相權與皇權漫長的拉鋸戰,延續了上千年之久。

朱元璋最怕的就是,自己後人權力被架空。

如果滿朝都是平庸之輩,那麼這個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畢竟,從只知道忠心的庸碌之輩手裡奪權,可比從那些滿是野心的聰明人手中奪權要容易得多。

太和殿內。

朱元璋繼續向朱標傳授着他的帝王心術。

歷史上大多數皇帝,都是喜歡忠臣多過能臣的。

這個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中庸思想也有關係。

不過分優秀,也不至於太差,能夠在自己掌握之中,忠心於自己的大臣,對於這些帝王來說纔是完美的臣子。

可事實上,從四書五經內選拔出來的人才,真就能做到永遠忠心大明嗎。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大明朝後期能選出“水太涼”的這種官員,非得氣死不可。

這個沒有骨頭的傢伙,正是明萬曆三十八年進士第三。 所謂人心善變。

八股取士雖然將考試內容規定在四書五經,將文人的思想禁錮。可這些讀書人,哪怕是讀再多的四書五經,難道他們就真的能如儒家推崇的聖人一樣了嗎?

在他們入朝爲官後,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權力後,由於之前壓抑的太過,有時候,反而會變得更加扭曲。

後世,在一些人看來,大明就是亡於那羣讀書人手中的。

八股取士,選取的官員,按楊憲的話,說一句難聽的,除了會四書五經外,根本就是廢物。

不過朱標心中清楚的知道,自己此時是無法從這個方面說服他的父親的,想起離開前楊憲和他說的一番話。

朱標在腦海裡整理了一下思路,開口說道:“父皇,你講的這一切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沒有外敵。”

“你試想一下,如果面對外敵入侵,滿朝文武皆是庸碌之輩,到時候這一行爲就不是什麼江山永固了,而是滅種亡國!”

朱標的話,對於朱元璋來說如同一道晴天霹靂。

外敵入侵?

不過他又想了想,大明如今最大的外敵,不就是草原上的韃子嗎。

先前他們制定的購買羊毛,讓對方產生經濟依賴,從而削弱對方軍事實力的政策,已經消除了這個最大隱患了。

還有什麼外敵?

朱元璋開口問道。

“父皇,莫不要忘記楊卿的仙稻稻種,以及土豆這些都來自哪裡?”

“海外!”

朱標點了點頭,接着開口道:“按楊卿的講法,這世界很大,無論是海外,還有草原以北,西域以西,都是大大小小國家林立。因此如果我們固步自封的話,其他國家都在進步,便等於我們在退步。”

“落後,就會捱打!”

“父皇!”

落後就會捱打!!!

這一次朱元璋神色,終於徹底動容了。

誠如朱標所講,他所設想的一個大前提便是沒有外敵侵擾。

在朱元璋看來,既然海外有國家能夠擁有仙稻與土豆此等神物,那麼其國力自然不會弱。

如今是有大海相隔。

可萬一以後,別人徹底解決了這個阻礙呢。

想到這,朱元璋便是暫時打消了用四書五經作爲科舉選題的心思了。

科舉沒有錯,錯的是僵化的以四書五經爲主的八股取士。

事實上,楊憲認爲科舉制度的創立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舉。後世有些什麼都不懂的人,單純的將八股取士等同於科舉,還認爲科舉制度是最惡毒的發明,在他看來這些人不是蠢就是壞。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階層上升,打破門閥。

這些都是科舉制度帶來的。

科舉是一種選拔方法,本質上是通過考試的方法促進階級流動。

現代社會不講階級,換一個現代些的詞,那就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實現階層躍升。

在他穿越前,有一個話題引起了網絡上的廣大網民的討論。

那就是“小鎮做題家”。

這些古代這些學子們何嘗不也是“小鎮做題家”,一個時代只有給這些“小鎮做題家”留在一個空間,留下一個上升的渠道。

說實話,這個社會纔有希望,才能穩定,纔有活力。

(本章完)

186.第186章 大捷!(4k)第132章 一路向南237.第235章 十八路“諸侯”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299章 以爲我提不動刀了嗎?(4k)234.第232章 整個日本都爲之瘋狂!254.第252章 羊羣效應第365章 紅袖添香,爲愛發電(4k)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無法注意到低到土裡的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第357章 等會兒會有點疼,忍着點(4k)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第62章 大明之幸第50章 鬼才藍玉230.第229章 給我打!往死裡打!285.第282章 楊國公爲國犧“身”(4k)284.第281章 所謂成長,就是讓人變得越來越第29章 稻香粥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312章 高麗新的王(4k)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156.第156章 手中當有刀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258.第256章 究竟誰在爲百姓做事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第82章 不敢貪 不能貪 不願貪第327章 天子劍,月下斬駙馬(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244.第242章 陽光 列車 少女(第三更,求訂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76章 下面沒有了275.第273章 禮物197.第197章 救贖之道就在世界地圖之中(4k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63章 失利!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第84章 奶香炊餅260.第258章 開始將手伸向制度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第57章 洪武三年冬252.第250章 貴賓服務第89章 吃糠拉稀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72章 北伐第一功,大明神候!第121章 沉默,沉默,還是沉默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爭朝夕!180.第180章 神機營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勝女(4k)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307章 人老成精(4k)286.第283章 天才設計師(4k)第49章 古代識字率第309章 狗鏈(4k)第33章 各自滿意234.第232章 整個日本都爲之瘋狂!253.第251章 爲個人牟利,爲家牟利,爲國牟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第7章 神秘小瓶第60章 君子如玉第309章 狗鏈(4k)第138章 殘次品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183.第183章 不想學趙匡胤,更不做劉邦(4k第85章 揚州大開發273.第271章 局中局第33章 各自滿意第343章 一日爲師(4k)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第334章 裁撤老兵(4k)第65章 你管這叫還成?第328章 你有免死鐵券,好,那我就殺你兩次第34章 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251.第249章 輕工業區的設想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53章 第一場雪第58章 楊憲的三五計劃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第301章 雄主之治國,則爲之計深遠(4k)162.第162章 報紙的威力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182.第182章 欺天了(4k)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第128章 稅制改革!(第三更)217.第216章 鳥和鳥語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242.第240章 失態的朱元璋第340章 天意自古高難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