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稅制改革!(第三更)

第128章 稅制改革!(第三更)

皇宮,御書房。

李進此刻內心有些忐忑,他實在猜不出朱元璋突然單獨召見他的原因。

難道就因爲他是此次恩科的狀元嗎?

李進搖了搖頭,排除腦海裡的雜念。

想不通,就乾脆不想了。

“臣李進,拜見陛下,太子殿下。”李進行禮道。

“來了啊。”朱元璋擡起頭,揮了揮手中的紙,開口道。“免禮吧,不用這麼拘束。”

一旁朱標也是面帶微笑地看着李進。

看到這個情況,李進心裡就越發忐忑了。

整個大明權力最大的兩個人,對自己如此和顏悅色,他心中清楚,這份待遇,可不是一個小小的狀元能夠擁有的。

“太子,還是你來說吧。”朱元璋開口道。

朱標點了點頭,看着李進,笑道:“李卿你在會試上,有關‘如何快速讓國庫充盈’這問題的回答,無論是李相還是劉中丞都是讚不絕口。當然你的回答,同樣也讓我和陛下眼前一亮,今天召伱過來,就是好好聊一聊,你在考卷上所講的均田均糧策論。”

這也是爲什麼李進當初會試會被取爲頭名會元的最主要原因,因爲提高國庫收入,刻不容緩。

原來是因爲這個。

聽完朱標的話,李進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先是分別朝着朱元璋還有朱標,鄭重行了一個禮,這纔開口道:“大明新立,再加上各種天災人禍,致使國家窮困不堪。要想國庫充盈,臣覺得首當其衝,要改的便是咱大明朝的稅制。”

李進此刻的講法,和他恩科會試答卷上寫的一樣。

開篇便是稅制改革!

這也是爲什麼,他的考卷能夠從衆多考生考卷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大明相對於兩宋,國土面積倍增,而且增了不止一倍。

在地位上也從兩宋向遼金稱臣,變成了大明王朝的東亞各國的宗主國,人口總數也在1.5億以上,遠超兩宋時期。

看上面的對比,明朝的財政收入應該遠高於兩宋時期纔對,但實際上根據兩朝當時的米價覈算,兩宋的財政收入達到了明朝的數倍。

這也是朱標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咱大明的稅制比較複雜,現在有匠役稅、田賦、徭役、礦稅、關稅等等。其中稅收最主要的來源是田賦,即對待田賦,按畝徵收,南北不同,通常是夏秋兩季徵收。”李進開口說道。

這點朱元璋和朱標自然知道,他們要聽的不是這個。

李進繼續開口說道:“天下田地分官田和民田兩種,其中官田稅重數倍於民田。”

民初時,官田稅重到什麼程度?

哪怕風調雨順,租種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稅後,所剩不過半年的口糧而已。

老百姓賣兒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會出現逃亡拋荒的情況。 官田被拋荒,朝廷自然也就沒有稅收。

李進開口道:“陛下、殿下,因此臣以爲降低官田賦稅,刻不容緩。如果單純只爲充盈國庫,而一味加大官田稅賦,無異於是殺雞取卵。”

官田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官府,官府將土地租給農民,官府除了正常賦稅外,國家還會額外徵收地租。那麼,由於官田的地租和田賦兩者合二爲一,因此官田賦稅較之於其他形式的田稅,纔會重這麼多。

“那麼民田呢?”朱標開口問道。

李進答道:“民田的情況也不樂觀,雖然民田僅十稅一,負擔輕很多。可如今已經出現大戶兼併土地的跡象,而且這個情形有往愈演愈烈的趨勢方向發展。大戶們自有各種方法逃避稅賦,“逃田”、“詭寄”、“飛灑”、“移丘”、“換段”、“改冊”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官府一樣收不上稅來。”

“陛下不信的話,可以派人去鳳陽府老家看看那邊的現狀,如今良田已經都被淮西勳貴給佔了。我叔叔回老家,也只能耕種劣田,怕是連吃飽飯都難。”

這次科舉,推行了政審制度。

朱元璋和朱標自然知道李進口中的叔叔是誰。

想到爲自己出生入死的馬三刀,最後淪爲這等下場,朱元璋不勝唏噓。

而在聽到淮西勳貴的所作所爲時,臉色陰沉的有些可怕,坐在座位上,扶着膝蓋的那雙大手,青筋畢露。

朱元璋是氣得直咬牙,這些傢伙發達了之後,就是這樣報答鄉親的。

“如今還僅是淮西等少數地方如此,趁早改革,還有救。如果繼續這樣放任下去,其餘各府各省也有樣學樣,朝廷的收入還會繼續銳減。莫說充盈國庫了,接下來每一年國庫,都將是大明最富有的國庫,因爲國庫只會越來越窮。”

“到最後,咱大明將空有田賦之名,卻無田賦之實!”李進大聲疾呼道。

這還真不是李進在這危言聳聽,正是這稅制的缺陷。

導致明朝中期,土地兼併嚴重,稅收失衡,財力雄厚的地主稅越來越少,反而普通農民的稅越來越多,百姓不堪重負,甚至一次激發民變,影響了明朝內部的統治,也造成了朝廷稅收的大量流失。

當然李進的這一番見解全部脫胎於楊憲,在揚州的時候,楊憲曾和他聊過這話題,當然每次都只是隻言片語。他李進能靠着楊憲講的那零星半爪,便將其拼湊還原成這麼一大片治世經國的策論,也算他有本事,一般人別說做到了,或許都無法注意到楊憲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話語的玄妙。

站在李進面前的大明開國皇帝、洪武大帝,以及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太子。

兩人都不是一般人,他們開始仔細思量李進的話,越想臉色便越難看。

因爲朱元璋和朱標二人,對那羣淮西勳貴再瞭解不過,他們心中清楚地知道,李進所講的這個場景極有可能出現,而且有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如何破局。

這就回到了問題的最初,如何使國庫快速充盈。

朱標看着李進,開口問道:“那麼李卿,你說說稅制如果要改的話,要怎麼改?”

(本章完)

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進了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273.第271章 局中局第41章 大丫頭啊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25章 畝產1500斤!第301章 雄主之治國,則爲之計深遠(4k)第10章 驕兵悍將第89章 吃糠拉稀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第143章 沈家姐弟第104章 野望263.第261章 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學生第100章 這是什麼神仙日子?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302章 建立政務員體系(4k)251.第249章 輕工業區的設想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第351章 見雪是雪,是一種幸福(4k)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100章 這是什麼神仙日子?第50章 鬼才藍玉第82章 不敢貪 不能貪 不願貪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兒子!(4k)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第147章 真買樓第42章 父與女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第6章 我真是天才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70章 且聽龍吟第329章 自古天家無親情 新的酷刑(4k)第369章 討萬國檄文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第45章 田園之樂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經五十了(4k)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第82章 不敢貪 不能貪 不願貪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第134章 上山下鄉第367章 這個時代第一點光亮182.第182章 欺天了(4k)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295.第291章 權責統一(4k)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358章 大明的衛生改革(4k)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301.第296章 選錯了對手(4k)第55章 四則運算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365章 紅袖添香,爲愛發電(4k)207.第206章 失敗與失敗的相遇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第7章 神秘小瓶第359章 你看過死亡的顏色嗎?(4k)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兒第52章 韭菜第370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第49章 古代識字率第90章 算計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13章 奇貨可居225.第224章 皇后娘娘的手藝,還是一如既往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224.第223章 燒鵝第60章 君子如玉206.第205章 無鞘的刀(4k)第113章 好好幹,未來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第8章 製鹽大業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第358章 大明的衛生改革(4k)第95章 老伯,咱們本家啊第89章 吃糠拉稀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27章 明記甜品鋪270.第268章 不夠賣,根本不夠賣第119章 大明第一屆恩科183.第183章 不想學趙匡胤,更不做劉邦(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第41章 大丫頭啊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370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第42章 父與女215.第214章 航海王156.第156章 手中當有刀第371章 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有這麼一尊菩薩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第92章 他楊憲能做,朕不能做?第80章 可堪國師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