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第214章 航海王

第214章 航海王

海禁幾乎貫穿整個明朝。

《大明律》裡,對海外貿易有着很嚴厲的規定。

“榜諭沿海軍民,有犯者許諸人首告,得實者給犯人家資之半。知而不告,及軍衛有司之弗禁者,一體治罪。”

意思就是說,站出來告發他人出海屬實者,可獲得被告發者一半的家產。如果有人知情不報,或軍隊衛所等部門不能嚴厲執行海禁政策,須與出海者同罪。

向海外販賣人口與軍器,甚至要被處絞刑。

可如此嚴刑峻法之下,還是會有人鋌而走險出海從事對外貿易。

因爲很多沿海的民衆這麼做,真的只是爲了活下去而已。

要知道對於沿海地區,對於一些百姓來說“田不供食,以海爲生”。

海禁不僅禁止貿易,就連出海捕魚,也給一併禁絕了。

朝廷的政策是“片板不許下海”。

禁海,等於是斷了他們的生路。

這些年海禁,可以說是越禁,走私得越嚴重。

比如福建的海商每年會聚集“大舶數百艘,乘風掛帆,蔽大洋而下”;廣東民衆也“多挾峨舸入海與夷市”。這些海商來自各行各業,既有地主、官紳,也有逃犯、僧侶、書生等。

好在如今纔是洪武七年。

這些海商們還都是各自爲政,並未聯合起來,形成武裝化的海商集團。

等到那時候,事情就有些難搞了。

這些武裝化的海商集團說得好聽些是海商,說得難聽些就是海盜。

明朝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有汪直、徐海、葉宗滿

不過這種情況要到明朝中後期了。

這些情況,楊憲自然都清楚。

可畢竟是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營生,沈家完全沒有必要參到這種事情裡頭去。

面對楊憲的疑惑。

沈萬三臉上滿是苦澀,他開口道:“在前元時候,沈家是有從事海外貿易的,當時甚至有一支船隊。沈家也通過海外貿易,賺取了不少錢。可大明成立,發佈了禁海令後,我便已經下令解散了船隊,商船也全都賣了。只留下了一艘,我最初發家的船,就當是留個念想。”

“前些日子皇上找我借錢的事情,楊國公想必也聽說了,三千萬兩白銀這筆數目實在是太大了。我變賣了沈家大半的產業後,這纔將錢如數交上。可經過這件事後,沈家元氣大傷,我家老三便偷偷瞞着我,動用了這艘商船,進行海外貿易。”

“這件事我不怪他,可沒想到,這次商貿卻是遇到了倭寇劫掠錢財貨物不打緊,可我沈傢伙計,還有我的一個孫兒,都是被他們綁去了。”

如果是其他事情,憑着之前借錢的情誼,沈萬三找朝廷,朝廷方面肯定也會幫他,而且多半都能辦成。

可沈萬三知道眼下這件事,無法報官找朝廷。

他想到能夠幫到自己的人,全天下也就只有楊憲。

“只要楊國公能夠出手幫忙,無論結果如何,我沈家以後以國公大人馬首是瞻。”沈萬三放下手中的木杖,說着就要向楊憲下跪行禮。

一輩子就這麼風風雨雨的過來,到了老人這年歲,死亡召喚已是不遠,最關心的也就只有子孫延續了。

沈萬三最喜歡沈霞、沈成不假,可不代表對於其他孫兒就不關心。

楊憲伸手扶住了眼前這個老人。 沈家到了如今這個地步,說起來,與他也有一些關係。

楊憲相信以沈萬三的能力,應該已經發現了收購他們沈家產業,幕後所在是明記商行。即便在這件事上,楊憲做得很隱蔽。

而明記商行與楊憲的關係,也不難查到。

在這種情況下,沈萬三還願意說出方纔那一番話,等於是把他自己和沈家賣給楊憲了。

因此這個忙,楊憲準備幫。

楊憲看着沈萬三,開口道:“查清楚劫持你們沈家商船的倭寇是什麼人了嗎?”

楊憲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爲此時沿海地區幹着劫掠勾當的人,不僅僅只是日本人。

講到這個,就不得不提一個人。

張士誠,男,1321年生人,職業是販私鹽,泰州人。

作爲元末,揭竿而起,白手起家,最終成爲反抗元朝的天下諸侯之一。

張士誠雄踞江蘇、浙江一帶,也是個梟雄人物,只可惜運氣不大好,因爲跟他一起爭奪天下的人是朱元璋。

張士誠兵敗後,其本人也被誅殺。

可他的一些殘餘勢力,當時卻並沒有被全部剿滅。

張士誠的好多部下都是江蘇、浙江沿海一帶的人民,非常熟悉海上的情況,所以張士誠勢力被消滅後,他們都不願意歸附朱元璋,而是逃到海上繼續與朱元璋爲敵,經常襲擾明朝沿海邊疆和過往商船。

因此沈萬三的商船也有可能是落在了張士誠殘餘部下手裡。

沈萬三明白楊憲話裡的意思,他開口道:“我已經讓老大他們去和船老李聯繫了,船老李曾經是張士誠舊部,我沈家對其有恩。如果真是落在張士誠那些舊部手裡,船老李一定能夠打聽到消息。”

楊憲點了點頭,忘記這茬了。

像沈萬三這些江南富商,當年都曾資助過張士誠,因此與張士誠舊部相識,也很正常。能把這件事如此坦白說出來,也代表沈萬三對楊憲的絕對信任。

如今海上華人勢力,也就只有張士誠舊部最爲強大,如果是其他華人海盜勢力,他們去討人,面子應該也夠。

原本還有方國珍,方國珍早已降明,洪武七年,也就是今年年初時,也已經去世。

就葬在南京城東20裡玉山之源。

“我離開前特意交代過,只要蘇州那邊一有消息,就會立馬送到揚州來。”沈萬三開口說道。

如今事情情況全都明瞭。

如果最後探查到的結果,沈家商船是被張士誠舊部襲擊的,那麼就皆大歡喜。

沈瑞南人只要還在,沈家無非就是多出些銀錢而已。

目前最擔心的就是另一種情況。

如果是落到倭寇手裡的話,怕是就只能訴諸武力了。

這時候,以什麼樣的名義出兵又是個大問題。

感謝琉璃丷西木野真姬童鞋的打賞,謝謝,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鞠躬致謝。

(本章完)

186.第186章 大捷!(4k)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記恨上了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132章 一路向南第34章 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第364章 航海王(4k)第36章 民風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182.第182章 欺天了(4k)第66章 新的可能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第358章 大明的衛生改革(4k)第137章 縮影第325章 這樣的人,不該死!(4k)第24章 秋收第76章 下面沒有了190.第190章 坐井觀天,只有一孔之見(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陽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來了?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第350章 四個女人一臺戲(4k)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第42章 父與女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標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勝女(4k)第140章 窮病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陽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226.第225章 幹他孃的小日本!185.第185章 韃子們,時代變了(4k)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301.第296章 選錯了對手(4k)第132章 一路向南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249.第247章 超越諡文正的誘惑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218.第217章 光與暗285.第282章 楊國公爲國犧“身”(4k)290.第287章 向儒家開炮(4k)第1章 開局一隻雞217.第216章 鳥和鳥語220.第219章 所謂倭亂181.第181章 微服私訪(4k)218.第217章 光與暗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第103章 不戰而勝而屈人之兵第60章 君子如玉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295.第291章 權責統一(4k)第40章 京城紙貴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288.第285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4k)163.第163章 奇怪的男人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第46章 上京,賣菜!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153.第153章 會淹死人的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第93章 仿範公法第337章 來,取朕甲冑來!(4k)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98章 賑災的兩道生命線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157.第157章 壽宴第95章 老伯,咱們本家啊244.第242章 陽光 列車 少女(第三更,求訂第37章 徐達買衣第113章 好好幹,未來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陽第37章 徐達買衣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爭朝夕!第59章 只要是有關百姓的事,沒有小事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第318章 駙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標第126章 大明榜樣第139章 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168.第168章 大明軍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