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以爲我提不動刀了嗎?(4k)

京城,皇宮。

太和殿。

朱標正在向朱元璋彙報湖廣兩地的災後重建情況,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一些地區甚至已經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如今高麗這邊的戰事也平定了。

也是時候,讓那些從中作梗的傢伙,付出他們應有的代價了。

朱元璋眼中寒光一閃,淡淡說道:“這些日子錦衣衛蒐集到的罪證已經足夠多了,讓毛驤帶人先去把這些罪證確鑿的給抄家,讓這羣江南財閥安分一些。以後的總賬,咱會一筆一筆地跟他們慢慢算清楚!”

“還有那些個讀書人,既然誠心找死的話,那就成全他們。”

朱標心中一凜,對於自己這個父親,他再瞭解不過。

他已經可以看到,接下來血雨腥風的場景。

即便是強如嘉靖,大明朝國庫的鑰匙有一半也沒有捏在他手裡,朝廷要用錢,甚至還要看別人的臉色。

那些個接受江南財閥資助的讀書人,一個個都是軟骨頭。

而偏偏這一次科舉的主考官和閱卷官,又都是南方人。

因爲那時候江南士紳集團的力量,連皇帝都不能忽視。

朱元璋晚年的時候,發生的那起震驚大明的南北榜事件,其實就是江南士紳們對老朱發起的第一次挑戰。

老朱要的是一個態度,經歷過明初四大案後,他已經殺了太多人。

那些傢伙正是覺着老朱老了,於是開始嘗試對他的權威發起了挑戰。

上千名錦衣衛,下江南。

整個南北榜時間,分兩個階段。

到了嘉靖時期,一年就只剩200多萬白銀鹽稅。

這些傢伙最終仍舊選擇維持原榜,給出淘汰這些北方舉子的理由竟然是什麼“文理不佳”、“多處犯忌”。

即便是現在,在楊憲沒有對程朱理學重拳出擊前,江南士紳集團也已經快要到尾大不掉的情形了。

嘉靖權謀已經是t0級別的,連他都是這個下場,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要知道在野,有江南財閥提供銀錢財力支持。

錦衣衛這邊,根本還沒怎麼用刑,便已經全都一五一十地招了。

對於老朱來說,只要複覈開列的名單有北方士子就不會處罰,不管北方士子有多少人,只要有,調查小組成員就一點事也沒有。

第一階段是,主考官劉三吾等人錄取的五十一名進士全都是南方人。

建國後,因爲楊憲的緣故,老朱一直修身養性。

在對首次科舉結果進行覈實時,朱元璋並未否認首次登科士子的合法性。同時,並未處理任何一人。

一時間,整個江南財閥圈,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他們帶着審問得來的簽字畫押的確鑿證據,一連抄了七八個江南財閥。

在朝,有宋濂這種文官爲他們共同利益搖旗吶喊。

要知道原時空,洪武、永樂時期,僅鹽稅每年都能收上千萬的稅。

只需要主考官和閱卷官,有這方面的傾向就行,畢竟南方舉子的自身本就不差。

這時,年老的老朱給了他們一次機會,成立了調查組,甚至讓原榜三甲也都進了調查小組。

事實上,老年的老朱在這裡已經是進行了妥協。

第二階段則是,老朱派出了調查小組複覈考卷,這其實已經是老朱給他們機會了,可經過十二人調查小組複覈後,這些傢伙仍舊選擇維持原榜!

沒糧救災自然無罪,可你煽風點火、蠱惑災民、甚至偷偷在土豆中下毒、給朝廷救災造成重大影響,這些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只有和這些江南財閥站在一起的那些文官集團,才能完全打開這個錢庫。

之所以北方的學生比南方的學生少,並不僅僅因爲教育水平的問題,而是因爲學生的數量和南方相差很大,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而且“南北榜案”是在洪武三十年,距洪武四年科舉考試結束後的二十九年,其間又舉行了六次科舉。經過這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南北之間的差距已經縮小了很多,按理說不會有這樣誇張到零封的差距。

可北方的教育水平,雖然比不上南方,但也不至於被考死。而且,在歷屆的科考中,北方人都佔據了一席之地。洪武四年,明代舉行了一次科舉,共有120人蔘加,其中31人來自北方。

造成這樣的結果,並不一定非得是科舉舞弊,有很多手段可以達成。

在走到人生最後時刻的老朱,原本不打算再添殺戮了。

要知道明朝之前考了那麼多次科舉,雖然每一屆,南北都有不小的差距,可也不至於北方一個都沒有。

南北經濟差距,造成南北讀書人水平有差異,這點老朱自然知道。

回看明朝歷史的話。

有些傢伙就以爲他提不動刀了。

反觀江南士紳官僚集團,咄咄逼人,無論朱元璋如何表態,這個羣體始終想盡辦法阻止“北方士子登科”。

就會發現很多歷史事件背後,總能找出江南士紳集團的身影。

這些傢伙竟然天真地以爲能夠用救災糧食來威脅朱元璋,如果是明朝中後期的一些皇帝還真的有可能被這羣傢伙給拿捏住了。

要知道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只要有資格參加這次的會試,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這個解釋顯然沒辦法說服朱元璋,因爲就算是一個參加過科舉的少年,也不可能犯下這種低級的錯誤。

簡單說參加科舉的士子,都是各地方的尖子,說他們死讀書或許有可能,但說他們語句不通,就實在是太過分了。

這等於是把老朱當成豬在矇騙了。

給了你們機會,你們既然不中用,那就不要怪我咱的屠刀了。

老朱就算是老了,他仍舊是還是龍。

逆龍鱗,即便是逆一條老龍的龍鱗,其結果仍舊只有一個字。

那就是死。

最後一衆涉案官員,凌遲的凌遲,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

從這起事件就可以看出,這些江南士紳是多麼膽大包天了,連洪武大帝的龍鬚都敢去摸。

由於錢賺的太多,早在前元時。

江南士紳就已經過了盈利時代,開始嘗試觸碰權利。加上北元朝廷做事又粗糙,導致朝廷處處漏風,這就讓他們徹底品嚐到了權力的滋味。

資本與權力,一旦品嚐過後,就很難再捨棄。

元末張士誠、陳友諒這些梟雄背後都有他們的影子。

明朝成立後,之後每一任皇帝在位,這些江南士紳都想要通過文官們空吃朝廷,甚至是控制皇帝!

明朝後期的紅丸案、梃擊案等等事件中,都有江南士紳的身影。

南北榜案後第二年,老朱就死了。

老年的朱元璋或許會有所顧慮,南北榜案朱元璋雖然殺了二十幾個官員,和跟着鬧事的南方舉子,可像劉三吾等名望較高的人都只是流放,他的好孫子建文帝登基就召回。

這種懲處力度,按老朱過往的履歷,充其量只能算是給了南方地主階級一個警告而已。

現在剛剛年過五十的朱元璋,則完全不同。

此時的老朱仍舊處於年富力強的時候。

以他如今的手段,有的是法子將這些江南財閥們揉扁、搓圓,而且他敢保證,這些傢伙到時候連個屁都不敢放一個。

京城。

宋府,會客廳。

啪!

一聲清脆的響聲,無數瓷器碎片亂飛。

花廳中,一羣士紳們低着腦袋,不敢言語。

“看你們乾的好事!”宋濂低聲怒喝道。

他憤怒地瞪着大廳上的幾個江南豪紳。

由於過於激動,引得身上舊疾復發,整個身子開始劇烈咳嗽起來。

一旁的方孝孺見狀連忙上前,伸手輕輕拍打着自己恩師的後背,關心道:“老師,大夫說過,您平日裡不能再動怒了,其他任何事情都沒有您的身子要緊!”

“咳!咳!咳!”

宋濂重重咳嗽了幾聲後,好不容易這才平復下來,伸手指着那些江南豪紳,罵道:“你看看他們做的那些事,我能不動怒嗎?”

“陽奉陰違,不賣糧救災也就罷了。你們這羣蠢貨竟然還敢試圖,挑動裹挾災民,去威脅陛下!”

“老夫想知道你們脖子上究竟長了幾顆腦袋啊!”

身爲浙東四夫子,宋濂畢竟也是跟着老朱打天下,一路走過來的。

對於自己的這位上位是什麼樣的人,他再清楚不過。

“是我們錯了,宋夫子。”

“可如今大錯,已經鑄成,您幫忙想想辦法,總不能見死不救吧。”

一位江南豪紳苦笑着說道:“老趙、老餘他們,被抄得傾家蕩產不說。全家男女老少,如今都下了詔獄,如今生死不知,我們都很是關心。”

“是啊是啊,我們來京城找宋夫子您,正是要讓你想想辦法,救救老趙他們幾個,家產沒了也就算了,最起碼,給人留條性命吧。”另外一名豪紳接着開口說道。

對於這些豪紳心裡究竟打着什麼主意,宋濂一清二楚。

他們嘴上說着的是讓他去救那些被抄家下獄的江南豪紳,實際上不過是擔心那些人把他們也給攀咬出來罷了。

自從一些豪紳被帶走後,剩下的那些江南士紳們便開始寢食難安。

甚至做夢都夢到,那些身穿飛魚服,腰配繡春刀的錦衣衛來抓他們,然後在半夜驚醒,滿身都是冷汗。

宋濂氣他們做了蠢事。

更氣這些人在做這種事前,竟然沒有一個人來知會他。

要知道,自從劉伯溫走後,他就是浙東集團名義上的首腦。

而且眼下,來宋府的人,也只是這些在野的江南財閥,那些官員們則是一個都沒有來!

自從那次與楊憲的交鋒大敗後,宋濂在浙東一派,在江南士紳圈子裡的聲望便已經有所下降。

接下來一段時間,他又臥病在牀,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上朝了,進一步減弱了他對江南士紳以及官員們的影響力。

他的愛徒,方孝孺在國公府前的那場大敗,連帶着影響到了宋濂。

要知道很多儒生,將他們今時今日的境地,怪在了方孝孺身上,順帶着,自然也會牽扯他這個老師。

很顯然,此時的宋濂已經是被那些文官排斥出圈子外了,讓他們拋棄了。

可現在真出事了,那些傢伙又縮卵了,讓這些江南士紳過來找宋濂,不就是知道這件事難辦,會惹得天子盛怒嗎。

這是打算在拋棄宋濂前,榨乾他最後的一絲利用價值。

宋濂臉色晦暗至極。

一旁的方孝孺也看明白了這些事情,經過前次的大敗後,他整個人也跟着發生了一些蛻變。

方孝孺攔在了宋濂身前,怒視着這些江南士紳們。

宋濂擡起他那隻滿是褶皺的手,輕輕拍了拍方孝孺的肩膀。

方孝孺回頭,對上了自己老師的雙眼,他頓了頓,然後讓開了身子。

宋濂看着這些江南士紳們,開口說道:“伱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向陛下服軟。”

“如今湖廣兩地正在進行災後重建工作,急需要大量的物資,你們回去之後,拿出半數的家產捐給朝廷吧。”

“半數家產!”有江南豪紳聽到半數兩字時,立馬驚呼出聲來。

這不是要了他們老命嗎。

他身旁另一人,覺悟則是要高上一些,他看着宋濂,認真問道:“宋夫子,如果我們真的捐出半數家產,您能保證我們沒事嗎?”

宋濂冷笑一聲,直接開口道:“不能。”

那名豪紳被宋濂的話直接堵了回去,臉色漲紅,開口道:“既然這樣,我們爲什麼要捐出半數家產。”

宋濂像是看傻子一樣看着那人,自己這些年一直和這種傢伙做隊友,難怪如今會落得如此下場。

“你去湖廣兩地災區,捐出半數家產,起碼還能夠落下一個好名聲。可你要是被錦衣衛直接抄家了,可就真的什麼都不剩了。你們只要這樣做了,而且在之前這起事件中又沒有落下直接證據,一般來說,就不會有事。”

“言盡於此,你們做或不做,都與我無關。”

“希直,送客!”

聽到宋濂的話後,方孝孺立馬走到那些江南士紳面前,冷着一張臉。

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119章 大明第一屆恩科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第301章 雄主之治國,則爲之計深遠(4k)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220.第219章 所謂倭亂第345章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4k)第351章 見雪是雪,是一種幸福(4k)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第100章 這是什麼神仙日子?166.第166章 草原第76章 下面沒有了223.第222章 開海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59章 只要是有關百姓的事,沒有小事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295.第291章 權責統一(4k)172.第172章 我還不能享受享受了?第357章 等會兒會有點疼,忍着點(4k)205.第204章 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4k)第67章 血戰第93章 仿範公法218.第217章 光與暗第75章 有些相遇第1章 開局一隻雞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第98章 賑災的兩道生命線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兒子也不必不如老176.第176章 朱棣的遠見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230.第229章 給我打!往死裡打!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第6章 我真是天才第109章 畜力軌道公共運輸系統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標第307章 人老成精(4k)198.第198章 父與子(4k)224.第223章 燒鵝第323章 等船來,等花開(4k)第345章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4k)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328章 你有免死鐵券,好,那我就殺你兩次230.第229章 給我打!往死裡打!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206.第205章 無鞘的刀(4k)第354章 女真滅族(4k)224.第223章 燒鵝第303章 不僅要撕下你這張老臉,還要放在地225.第224章 皇后娘娘的手藝,還是一如既往第94章 災民還算人嗎?第10章 驕兵悍將第69章 神算第74章 大功德第25章 畝產1500斤!第65章 你管這叫還成?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第140章 窮病第114章 飲鴆止渴第29章 稻香粥第99章 仰望星空第311章 東瀛與高麗(4k)第312章 高麗新的王(4k)280.第278章 洪武海戰!(4k)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第116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第143章 沈家姐弟第364章 航海王(4k)233.第231章 挖山第135章 一堆破爛第370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第149章 懷疑人生沈萬三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172.第172章 我還不能享受享受了?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第86章 小區建設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第25章 畝產1500斤!164.第164章 神蹟289.第286章 狗東西,你們也配說儒學?!(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第86章 小區建設177.第177章 真177章 軍火展示(章回數老打第121章 沉默,沉默,還是沉默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201.請病假一天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