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義務兵與志願兵(4k)

當年,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

靠着魏武卒,吳起不僅攻下函谷關,還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裡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其中陰晉之戰,就是那場最爲著名的以五萬大破五十萬的戰役。

只是正如之前所說的一樣,魏武卒的選拔極其嚴苛。

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就是重甲的別稱),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的士兵,纔有資格成爲武卒。

先不提要選拔出符合這些要求的人有多難。

同時魏武卒成本也太高了,國力、物力損失巨大,元氣大傷,尤其是精銳的魏武卒的損失,是短期難以恢復的。

魏武卒選拔要求高,訓練、裝備的成本非常昂貴,維護成本也很高,強盛時期的魏國還是可以負擔的,當然更重要的是,形成戰鬥力的魏武卒真正的靈魂是那些富有戰鬥經驗的老兵,他們豐富的戰鬥經驗和作戰技巧是十分寶貴的財富,無法通過硬性彌補。

訓練、培養的週期很長。

導致魏武卒的神話無法被重現。

而到了宋朝,就又走了另一個極端。

開國之初,宋朝募兵還算有些門坎。

可沒過多久,宋朝統治者之中的一些大聰明,自認爲發現了一個絕妙策略。

那就是每到災年的時候,就把所有青壯力全部都招募爲兵。

統治者認爲,這樣一來,災民裡就只剩下老弱了,就不可能揭竿反抗。

至此以後,災年招募流民和饑民當兵,成爲了宋朝一項傳統國策。用來專門防止災年爆發農民起義的對策。

此外,健壯的罪犯也刺配當兵,特別是充當廂兵。在兵源枯竭的情況下,統治者也往往強行抓夫,給民間造成很大的騷擾和痛苦。

正是這種騷操作,導致慫宋士兵數量雖然多,可戰鬥力卻低的一塌糊塗。

別說周圍各種環伺的強大外敵了,就連國內的農民起義軍、純純草臺班子拉起來的部隊的戰鬥力都不如。

楊憲知道募兵制的演變,自然也知道朱標在擔心什麼。

楊憲看着朱標開口笑道:“我們採用的既不是府兵制,也不是衛所世兵制,更不是單純的募兵制。”

“咱們大明接下來要走的是一條全新的兵役制度,是義務兵役制與志願兵役制相結合的全新的新型兵役制。”

對於朱標來說,又是兩個全新的名詞。

“義務兵役制?志願兵役制?”朱標開口問道。

楊憲點了點頭,開口道:“咱們朝廷可以規定,但凡是大明在籍的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都要義務強制去大營裡接受爲期1到2年的軍事訓練,這便是視爲義務兵,義務兵朝廷照發兵餉,可以按照當年大明百姓平均收入發放。”

“這樣一來,即便是日後真的有一天出現兵源不足的情況,臨時招募,那樣招募到的兵,也比直接去地裡招募農夫要強得多,畢竟所有成年的大明子民都接受過軍事訓練。”

對於楊憲總能想出別人想不出的事情這一點,朱標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所有成年大明男子需得義務服兵役,這舉措,在朱標看來完全是劃時代的。

楊憲接着開口道:“在這些義務兵中,對那些平時表現優異、訓練有素的,朝廷方面便可以直接對其拋出橄欖枝,讓其留隊,將其變爲職業軍人。當然這種選擇是雙向的,可以讓其自由選擇留在軍中,還是回到鄉里。”

朱標一邊聽着楊憲的話,一邊在心裡默算着。

現在大明,在籍人口有六千多萬,只算男丁的話,也有三千餘萬!

當真按照楊憲的這個說法,以年齡劃定一道坎的話,義務兵,也就是預備役的數量將常年能夠達到一千萬以上。

而且這一千萬義務兵,全都是可戰之兵!

別小看那短短一到兩年的訓練時間。

楊憲的話還沒有說完,讓朱標更加震驚的還在後頭。

楊憲接續開口道:“有了義務兵的基礎,要不了十年,各個地方都會有大把退伍的義務兵。到時候,可以讓縣衙將這些登錄在冊,組織起一個相對鬆散的民兵組織。其目的是爲了讓他們不至於離開軍營時間太久,而將軍營裡那一套東西徹底丟了。讓縣裡一年組織訓練一次即可,訓練的時候,衙門也可以對這些民兵發放一些補貼。”

“這樣一來,如果萬一哪一天,大明真到了危急存亡之際,需要大量士兵。在退役後,無論之後他是成了廚子,還是酒樓小廝,抑或是商人各行各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老兵。”

“如有戰事,這些都是招之即用的老兵!”

對於楊憲提的這一套新的兵役制度,朱標是徹底服了。

朱標都不敢想象大明一旦如此變法之後,將會發生何等翻天覆地的變化!

至此大明新的兵役制度的骨架是已經定下來了,剩下的便是往裡填充血肉。

其中有很多可以講的。

朱標怕自己一下子記不住這麼多,不知不覺間已經開始拿了紙幣在一旁記錄,生怕漏了什麼。

比如提高職業軍人的待遇,如果說義務兵的軍餉只需要和大明百姓平均收入持平就行的話,那麼留隊的職業軍人,待遇就還要往上拉一截。

除了錢之外,榮譽這些精神方面的東西,同樣不能少。

要向社會灌輸,一人從軍,全家光榮的思想。

可以要求當地衙署向那些職業軍人家庭發放嘉獎狀,同時稍微給一些物資獎勵。

當然以往那種讓罪犯充軍的刑法,自然是要取消了,古代軍人形象低下,這點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在楊憲看來,就讓這些罪犯在牢裡打螺絲就行了。

他們配當軍人嗎?!

然後就是給軍人設置一條可以看到的逐步晉升的路徑。

畢竟誰也不願意一輩子只做一個大頭兵。

等到楊憲說完的時候。

天色都已經暗了下來。

朱標只能在神候府留宿。

晚膳的時候。

朱標和楊憲探討起了此次小琉球虐殺漁民的事件。

楊憲講的很簡單,軍隊改革肯定不是一時間可以完全落實的,可那些等待正義的漁民們不能再等了。

大明決不能讓自己的子民心寒。

無論是任何時刻。

在楊憲看來,這一次是壯大大明民族凝聚力的最佳時刻。

對小琉球島的這一戰,不僅要打,而且還要打得漂亮!不僅打得漂亮,更要進行大肆宣傳。

讓整個大明的百姓,讓大明周邊的那些小國們都看看,隨意得罪大明的下場將會是什麼!

“領軍帶隊的將領,殿下其實可以考慮一下年輕人。小琉球不過是彈丸之地,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難度,完全可以給年輕人一些歷練,比如中山王的世子徐允恭,他跟在中山王身邊這麼多年,大大小小的戰役也參加過不少,也是時候拉出來試一下成色了。”

楊憲看着朱標,開口笑道:“總不能每次打仗,都要指望那一幫子淮西老弟兄嗎。”

軍事學院那邊想要見成效,也得需要時間積累。

如今想要應急的話,最快的辦法自然就是像楊憲講的這種多用年輕將領。

翌日清晨。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天還未亮,朱標便是帶着下屬出城坐車回京。

在列車上,朱標又仔細回想了一下楊憲昨日說的那些話。

如今軍隊改革變法,這個法該怎麼變,朱標已然大致找到了方向,雖然具體細節尚待考究,但是這種事情,最難的其實就是確立方向,至於那些細枝末節的事情,那是中書省那些大臣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還就就是正像楊憲所說的,出兵小琉球島刻不容緩。

不能寒了大明子民的心。

回京後,朱標馬不停蹄,直接進宮。

這時朱元璋剛下朝,換了一身素服正準備用飯。

只不過喝的不再是馬皇后熬的粥。

因爲馬皇后仍舊和朱元璋生氣,打冷戰。

駙馬都尉歐陽倫被賜死後,安慶公主竟然選擇上吊自殺。

要不是宮女發現的及時,這才救回一條命來,如果沒有那名宮女的話,這後果不堪設想。

可咱老朱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非但沒有絲毫表現出對自己女兒的關心,反而是大怒道:“讓她死,讓她死去!她願意給那個王八羔子殉葬,咱絕不認她這個女兒。”

這話落到馬皇后耳裡,認爲朱元璋這話就根本不是一個父親能夠說得出口的話。

馬皇后希望朱元璋不僅做好一個好皇帝,同時也好做好一個好父親。

在這一點上,夫妻倆產生了衝突。

朱元璋當然也想當一個好皇帝,可當好皇帝和好父親相沖突的話,那麼他將會毫不猶豫捨棄後者。

這麼多子女,如果說感受父愛最深的,那也就只有太子朱標了。

這也是爲什麼後世會有這麼一種說法,朱元璋在他其他子女面前是皇帝,在朱標面前是父親。

朱標看着朱元璋獨自一人坐在桌子前小口地喝粥,看着自己父親一臉憔悴地樣子,就知道父母之間的冷戰還沒有結束。

“父皇。”朱標腳步匆匆走到朱元璋身前,行了一個禮。

朱元璋擡起頭看了朱標一眼,嘴角微微揚起,露出笑容:“一大早就從揚州趕回來了吧,早飯還沒吃吧,坐下來一塊吃點,有什麼要說的,邊吃邊說就得了。”

不等朱標開口,朱元璋便是示意內侍官給朱標也拿來了一副碗筷。

“兒臣領命。”

父子兩人坐在桌前。

整個大明權力最大的兩個人,難得享受一段安靜的親子時光。

飯後,朱標放下手中的碗筷。

開始向朱元璋稟報此次揚州的所得。

朱元璋越聽眉頭皺得越緊,要知道畢竟衛所制是他和劉伯溫一手創立的,而且還是他一直以來引以爲傲的制度。

可即便如此,在朱元璋聽完朱標的表述後,認清了衛所制度的缺點。

在他看來只要是爲大明百姓好,爲大明好,什麼都可以改。

就算是他自己親手製定的國策,也沒有例外。

朱元璋沉默了半晌,開口道:“老大,你先和兵部以及大都督府大致擬一個章程出來,這件事我會讓保兒幫你的。”

無論是哪朝哪代,凡是關於軍中的變法,都是絕對的國之大事。

慎重一些沒有錯。

而改革第一步,就是大都督府的改制,自然需要如今身爲大都督李文忠的鼎力支持。

“父皇,還有就是小琉球島,楊卿的意思和我們一樣,就是一個字,打!”

“而且要打的漂亮,楊卿說,通過這一戰能夠讓整個大明的百姓變得更加有凝聚力,讓大明的所有子民因爲自己的這個身份而自豪,讓他們知道無論他們身處何處,身後都有咱們這麼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挺着他。”朱標開口道。

“說得好!”朱元璋眼睛一亮,大聲讚道。

接着朱標又是將楊憲提出讓年輕將領試煉的建議。

朱元璋沉思了片刻後,直接開口道:“準了!你這就讓人下旨,讓徐達的兒子和保兒的兒子一起去吧!”

“是,父皇!”朱標領命下去。

京城,中山王府。

在成了中山王世子之後,徐允恭並沒有變得更加快樂,反而變得有些玉玉。

彷彿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目標。

因爲他更加嚮往的是軍旅生活,他想要的是和自己的父親一樣,靠自己的雙手去立下不世之功,封侯封爵。

而不是靠着父輩的蒙蔭。

事實上,徐允恭完全不用那麼努力,他以後是鐵定繼承他父親徐達的爵位的。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可他卻完全提不起勁。

這些日子,徐達去邊境巡視去了。

徐允恭這次沒有跟去,留在王府,他都快閒出毛病來了。

很多武人就有這個毛病,完全閒不住。

他不知道的事,就在這時,一封旨意正在往中山王府而來。

第33章 各自滿意286.第283章 天才設計師(4k)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184.第184章 北伐(4k)第358章 大明的衛生改革(4k)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標第101章 幹得好啊第367章 這個時代第一點光亮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陽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第80章 可堪國師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第13章 奇貨可居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301章 雄主之治國,則爲之計深遠(4k)第343章 一日爲師(4k)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27章 明記甜品鋪第343章 一日爲師(4k)第134章 上山下鄉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303章 不僅要撕下你這張老臉,還要放在地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221.第220章 望遠鏡的妙用第23章 天字第一號勳貴第4章 把這些稻苗給本府拔了288.第285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4k)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記紡織廠工作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兒第366章 暗流涌動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禮物(4k)285.第282章 楊國公爲國犧“身”(4k)第23章 天字第一號勳貴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41章 大丫頭啊185.第185章 韃子們,時代變了(4k)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254.第252章 羊羣效應211.第210章 兩個失意的人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95章 老伯,咱們本家啊162.第162章 報紙的威力第76章 下面沒有了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292.第289章 百姓們會一時低頭,但不可能永第342章 他爺爺是皇帝,他父親是太子,這是第367章 這個時代第一點光亮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292.第289章 百姓們會一時低頭,但不可能永第74章 大功德第139章 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242.第240章 失態的朱元璋第299章 以爲我提不動刀了嗎?(4k)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第343章 一日爲師(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第125章 看懂也得說看不懂,這纔是懂(第三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第138章 殘次品第62章 大明之幸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第29章 稻香粥第27章 明記甜品鋪224.第223章 燒鵝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295.第291章 權責統一(4k)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第50章 鬼才藍玉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168.第168章 大明軍工廠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86章 小區建設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第66章 新的可能第340章 天意自古高難問(4k)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99章 仰望星空298.第293章 高麗王,別光喝酒,吃菜啊!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第372章 我要造反!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323章 等船來,等花開(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