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

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

揚州。

揚州府衙。

“楊卿,你們揚州現在正在種的那個土豆產量究竟如何?”朱標一見到楊憲就迫不及待問道。

看着神情有些激動的朱標,楊憲有些不明所以,怎麼一見面就這副模樣。

不過他還是直接開口回道:“按一般田地來算,土豆的畝產大概在三十石左右。”

明朝一石糧食,大概一百五十斤重。

上好的田地,拿來種水稻,一畝田也不過就二石產量。

去年被整個朝野高呼爲神蹟的揚州大豐收,其畝產量也才十石。

因此楊憲話音落下的那一刻,朱標眼神徹底變了。

這可不是在揚州城外聽那老漢隨便講講,這話從楊憲口中說出來,那麼在朱標看來就是事實。

朱標下意識,呼吸都變得有些粗重起來。

“那豈不是比起去年的海外仙稻,還要足足多上三倍之多?”

“如果單論重量的話,確實如此。”楊憲點了點頭,接着開口道。“不過土豆與水稻小麥這些還是不一樣,它水分比較多,因此同等重量下是不如水稻這些常規主糧的。”

這點從它們各自提供的熱量也可以看出。

100克米飯的總熱量約爲120大卡,而100克土豆提供的熱量只有75大卡左右。

可這點在朱標看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畢竟在他看來二者之間產量差這麼多。

畝產幾千斤!

這下大明有救了!

不過很快他又意識到另外一件事情,這土豆也來自海外。

“這土豆,與去年楊卿拿出來的仙稻一樣來自海外?”朱標開口問道。

“沒錯,是臣與佛郎機商人買的。”楊憲開口道。

“那這些土豆是不是和仙稻一樣.”

看到朱標的樣子,楊憲就知道他想問什麼了,不由開口笑道:“殿下放心,這些土豆全都可以繼續繁育,當然其中會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點。”

朱標直接忽略了後半句,在他看來,目前最爲重要的就是能繁育。

如今大明朝剛剛建國不久,本就百廢待興。

雖然這幾年全國各地大力發展農業,可畢竟時間還短,朝廷存糧嚴重不足。

建國頭兩年。

因爲民間多造酒,在朱元璋眼中這完全是浪費糧食的行爲,因此直接頒佈了禁酒令。

朱元璋禁酒的辦法很直接簡單粗暴,他是直接下令全國禁種糯米,從原料開始禁止,使得農民只能多種其他穀物,間接地充實了糧倉。

可即便朱元璋爲了儘可能節約糧食,將事情已經做到如此極致的地步了。

全國上下仍舊缺糧。

這也是爲什麼朱元璋之前看到揚州大豐收會如此激動,此刻朱標在聽到土豆的畝產會如此激動的原因。

如果真能如楊憲所說這土豆畝產能達到數千斤,那麼日後大明將再無饑民。

“楊卿,這土豆種如今還有多少?”朱標開口道。

“殿下是準備在其他地方也種上這土豆?”楊憲開口問道。

朱標點了點頭,接着說道:“以目前各地災情來看,到時候靠你揚州一府的土豆產量怕是還不夠,如果把整個應天附近幾個府都算上,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既然如此,那麼勞煩殿下到時候將各地空閒田畝具體數量報給我,我直接讓人下面人帶着相適應的土豆種去京城,到時候具體種植方法,也需要培訓。”楊憲開口道。

“好,事不宜遲,我馬上回京。”朱標這時候恨不得自己後背能插一對翅膀,直接飛回京城。

第二日。 京城。

奉天殿,早朝。

李善長正在彙報着各地的災情。

朱元璋越聽,神色越沉重。

尤其是北邊的三晉之地,更是遭遇五十年一見的大旱天災。

傳統農業社會抗風險能力低,尤其是在天災前,極其脆弱。

這個年代,百姓們每年的餘糧只夠撐到來年豐收,就等着當年豐收的稻米,好活命!

天災一來,等於是斷了他們的活路。

“三晉之地,三月不見一滴雨水,河流乾涸,大地乾裂,百姓們種下的麥苗全都枯死!”

李善長的聲音,在奉天殿上,迴響。

“有誰可替朕分憂?”朱元璋開口道。

滿朝文武,所有人都低着頭,不敢往龍庭上看一眼。

朱元璋臉色陰沉。

災情這還只是第一步,沒了糧食,接下來,馬上要應對的是流民。

今年天災到底會造成多少流民,誰心底也沒有數。

朝廷糧倉裡準備的存糧夠不夠,能不能應付得了,朱元璋心裡也沒有底氣。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家子幾個人吃飯,他們要面對的是動輒幾萬、幾十萬張嘴。

流民問題一個處理不好,馬上就會演變爲暴亂。

這是朱元璋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

他看向殿下衆臣,難道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能夠替我分憂嗎?

就在這時,朱元璋看到一個人站出來了,他臉上露出一絲喜色,不愧是自己看中的人。

這時候站出來的人,不是別人。

正是胡惟庸。

京城的城牆的建造,便是由胡惟庸負責。

當時胡惟庸身爲工程監工發現城磚不僅僅有殘磚爛瓦,甚至已經建好的城牆有城磚開裂的情況,各地趕工交上的磚,不僅有殘缺還有以次充好。

當即下令說:“城牆的堅固象徵着我大明萬世長存,亙古不變,此乃千秋功業。即日起,各地上繳的城磚必須砌有燒造日期,工匠姓名,籍貫,驗收者姓名。”

也就意味着,任何一塊磚出了問題都能找到燒造工匠,順藤摸瓜到各級官衙,誰也逃不掉,自從告令一出各地所交城磚物料都是上品。

正是這造磚碶名之舉深得朱元璋聖心。

胡惟庸因此也順利走入大明權力中心,中書省。

“臣胡惟庸,舉薦一人可解此次災情。”胡惟庸站了出來,恭聲道。

不是自己,而是舉薦他人?

朱元璋愣了一下,不是自己也行,只要能夠順利度過此次災情,他胡惟庸也算舉薦有功。

“惟庸,舉薦何人?”

“大明神侯,揚州知府,楊憲,楊大人。”胡惟庸大聲道。

(本章完)

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第140章 窮病150.第150章 有興趣做我們的代理商嗎第62章 大明之幸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153.第153章 會淹死人的第25章 畝產1500斤!第18章 還有比用銀子換功績點更便宜的事情?第49章 古代識字率第340章 天意自古高難問(4k)183.第183章 不想學趙匡胤,更不做劉邦(4k170.第170章 舔一舔229.第228章 大明軍隊進村啦!第52章 韭菜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爭朝夕!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第6章 我真是天才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別人也會把我當成是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第7章 神秘小瓶第38章 醉話成真,無煙竈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第359章 你看過死亡的顏色嗎?(4k)第132章 一路向南第35章 紅樓問世第329章 自古天家無親情 新的酷刑(4k)175.第175章 勳貴們的掙扎第329章 自古天家無親情 新的酷刑(4k)第98章 賑災的兩道生命線185.第185章 韃子們,時代變了(4k)280.第278章 洪武海戰!(4k)第116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189.第189章 此事再議(4k)170.第170章 舔一舔第365章 紅袖添香,爲愛發電(4k)第354章 女真滅族(4k)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第371章 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有這麼一尊菩薩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無法注意到低到土裡的第309章 狗鏈(4k)第115章 這可是免死鐵劵啊!第112章 朕有降龍之力?!第24章 秋收第351章 見雪是雪,是一種幸福(4k)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兒子也不必不如老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185.第185章 韃子們,時代變了(4k)第343章 一日爲師(4k)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298.第293章 高麗王,別光喝酒,吃菜啊!第101章 幹得好啊298.第293章 高麗王,別光喝酒,吃菜啊!第133章 意外驚喜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197.第197章 救贖之道就在世界地圖之中(4k189.第189章 此事再議(4k)164.第164章 神蹟第307章 人老成精(4k)295.第291章 權責統一(4k)218.第217章 光與暗301.第296章 選錯了對手(4k)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第309章 狗鏈(4k)271.第269章 我家坤坤可是從小吃名貴藥材養182.第182章 欺天了(4k)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第67章 血戰第343章 一日爲師(4k)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47章 心裡苦的人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166.第166章 草原第36章 民風第122章 被算計的李善長(第三更)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第330章 這條線是強者用來約束自己的(4k)第132章 一路向南292.第289章 百姓們會一時低頭,但不可能永第10章 驕兵悍將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第22章 雪花酥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52章 韭菜157.第157章 壽宴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第79章 我對錢沒什麼興趣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第372章 我要造反!第84章 奶香炊餅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100章 這是什麼神仙日子?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記紡織廠工作第64章 本來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們相處第45章 田園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