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136章 扒皮王

第136章 扒皮王

宮外聚集了很多大臣,雖然李善長說大家可以先離開,回家等消息。

可這麼大的事情,又有幾個人能放心離開。

大多數人都聚在宮門口,等待着更確切的消息傳來。

約莫大半個時辰後,李善長等人終於從宮裡出來。

大家連忙圍上去,詢問太孫情況如何了。

李善長只說了一句話:太孫墜馬,天降異象。

然後任憑其他人如何追問,都不發一言,徑直離開。

有人不甘心,太孫的傷勢到底如何了?

有人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太孫墜馬,天降異象?

嘶……天命太孫啊。

太子和常氏一系,差點笑出聲來。

太孫的地位穩了,咱們的富貴也有了。

但衆人心中難免會有疑惑,會不會事情趕巧了?

太孫就是落馬而已,不至於驚動蒼天吧?

難道說傷的很重?

那麼問題又回到了最初,太孫的傷勢到底如何了。

李善長、曾泰、任昂等人都守口如瓶,除了‘天命太孫’,別的一概不說。

可別忘了跟過去的還有一個人,常茂。

這個人肚子裡是藏不住話的,被人恭維幾句就什麼都抖落出來了。

太孫重傷垂死,正在搶救。

作爲太孫的親舅舅,大家自然相信他不會拿這事兒說謊。

更何況李善長等人的臉色也騙不了人。

得到這個消息,羣臣對於‘天命太孫’再無懷疑。

但心中卻都是一沉。

沒想到太孫竟然傷的這麼嚴重。

尤其是文官羣體,‘天命太孫’是他們最樂於見到的。

這太符合他們追求的禮法了。

他們比任何人都期盼太孫健康成長,順利繼位。

太孫,你可千萬別有事兒啊。

——

日食的覆蓋範圍是很廣的,這一次半個華夏都看到了,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有些地方的百姓,拿起鑼鼓、瓢盆爬到房頂拼命的敲打。

還有人拿出煙花爆竹燃放。

別誤會,他們不是爲了慶祝,而是想把天狗嚇走。

日食,又叫天狗食日。

人們在地上製造動靜,就能把天狗嚇退,保住太陽。

這種樸素的思想,很多地方都有。

但該有的疑惑還是會有的,爲何會發生日食?

朝廷出了什麼大事了嗎?

於是各種謠言都出現了。

有人認爲是皇帝失德,有人認爲是政策有問題。

還有人認爲是錦衣衛天怒人怨。

長安那邊的百姓,認爲是秦王朱樉不當人,天降異象示警。

得知太子要來這裡巡視,當地人就準備攔路喊冤。

很快,一個消息以驚人的速度傳開。

太孫墜馬,天降異象。

這個消息在極短時間就傳遍應天府,而且傳的有鼻子有眼。

什麼皇帝正在上朝,日食突然出現,所有人都被嚇到了。

羣臣正在尋找原因,就有禁衛闖入奉天殿,太孫墜馬重傷。

皇帝擔憂之下,差點暈過去。

甚至詳細到了,李善長、曾泰、任昂、常茂等人,去現場看過太孫的傷勢。

一開始大家還不信,紛紛通過自己的關係詢問情況。

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這下,天下瞬間就沸騰了。

什麼皇帝失德,什麼朝有奸佞,哪有這版本更有話題性。

原來這次日食是爲太孫而降下的。

這說明了啥?

說明太孫乃天命之主啊。

太孫是大明儲君,未來的天子。

他是天命之主,那豈不是說大明的法統,是得到蒼天認可的。

大明就是天下正統啊。

因爲這件事情,大明的國祚更加穩固。

少數不安分的人,也紛紛偃旗息鼓。

這個意外的收穫,讓朱元璋都興奮不已。

本來他還想教訓一下毛驤。

你動用錦衣衛的力量,宣揚‘天命太孫’就行了。

竟敢將朝堂細節傳出去,成何體統。

但有了這個意外收穫,他也就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爲這件事情,朱雄英的太孫身份可以說穩如泰山。

雖然本來就很穩,但太子還沒有繼位就冊封太孫,還有些不符合禮法的。

很多比較古板的人,心裡都是有意見的。

現在有了天命加身,一切都變得合理了。

再古板的人,也都不會拿這來挑刺了。

相反,他們搖身一變,成了太孫最堅定的支持者。

天命太孫,誰敢說半個不字,老夫就和他拼命。

讀書人的想法和官僚羣體差不多,對此也是樂於見成。

除了符合禮法之外,還關乎着自身利益。

太孫的位置穩固,他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投資了。

不用擔心押錯注,最後一無所有。

百姓們的想法很淳樸,太孫才八九歲,他是天命之主,那大明至少還能太平五六十年。

而且既然是天命之主,肯定不會是昏君。

也就是說,天下百姓至少還能過五六十年太平日子。

好,好啊。

可是現在太孫重傷在身,咋辦啊?

不會出事吧?

趕緊爲他祈福吧。

於是民間開始自發的爲太孫祈福。

道佛兩家自然也不甘寂寞,紛紛跳出來,爲太孫的‘天命之身’做背書。

還舉行水陸法會,爲太孫祈福。

在這個年代,宗教在民間的影響力,是遠遠超過朝廷的。

原本‘天命太孫’只在城市裡傳播,農村較爲封閉,基本很少有人關注這事兒。

現在宗教插手,直接將這股風吹到了鄉村。

隨着水陸法會的舉行,‘天命太孫’這個概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毫不誇張的說,在民間太孫的存在感,甚至超過了太子朱標。

你要是和他們講太孫,他們能滔滔不絕吹一天。

要是和他們講太子,他們都是一副驚訝的樣子:

啊?咱大明的儲君不是太孫嗎?太子是什麼鬼?

更戲劇性的是,無數人都在期盼着,蒼天賜給人間的君王登基。

以至於民間開始流傳一句話:

等太孫登基,咱們的日子就能好過了。

這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道佛兩教如此大張旗鼓的舉行水陸法會,自然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滿。

很多人上書朝廷,希望下令禁止。

得到的批覆是:下不爲例。

朱元璋也很不喜歡什麼祈福,要是道佛敢打着他的幌子這麼做,他必然會大怒。 但眼下是爲太孫祈福,且他們的行動還進一步,強化了‘天命太孫’的真實性。

他纔會同意。

道佛兩家一看馬屁拍對了,就更加的積極。

——

且說朱標,發生日食的時候他可是非常擔憂的。

大明正在大刀闊斧的改革,觸碰到了不少人的利益。

很多人都在想辦法阻止,只不過朝廷更加強勢,將反對聲音壓了下去。

現在,日食會成爲他們最好的藉口。

就算皇帝下罪己詔,都沒用。

接下來一兩年內,所有的改革都將會因此受阻。

金鈔局他不擔心,但後續稽查司改成稅務稽查司,很可能會因此泡湯。

還有黃河改道,恐怕接下來誰提,誰就是罪人。

一想到這種局面,他的心情就非常沉重。

以至於忍不住差點結束巡查,返回應天。

不過他畢竟當了多年的大明副皇帝,知道現在回去也改變不了什麼。

天象已經發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就在日食發生了兩天後,他正式啓程前往陝西。

只是走到半路,就聽到了朱雄英墜馬重傷的消息。

雖然還有什麼‘天命太孫’的傳言,可作爲父親他更加擔心兒子。

當下也顧不上巡查了,當即就下令返回應天。

剛走了小半天,就接到了八百里加急密信。

信是朱元璋寫的,裡面也沒有說太多。

只是說朱雄英的傷勢他不用擔心,繼續巡查即可。

朱標雖然不知道具體情況,但也知道自家父親不會拿這事兒開玩笑,就繼續往陝西去。

路上更多的消息傳來,經過神醫陳伴讀的救治,太孫的傷勢有驚無險。

朱標這才放下心來。

然後就是‘天命太孫’的消息。

一開始朱標也很驚訝,這事兒太傳奇了。

等確定這不是流言,而是所有人都認同的消息後。

作爲父親,他大感欣慰。

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

車架很快進入陝西境內。

剛進入陝西還好,山清水秀,百姓生活還算富足。

越往裡走就越是荒涼。

到處都是溝溝壑壑,黃土赤裸裸的暴露在烈日下。

百姓在地裡辛勤勞作着。

這一幕在別處,本應該是欣欣向榮。

但在黃土地的襯托下,給人更多的是心酸感。

朱標停下車馬,換了一身便裝,前往地頭詢問情況。

“老鄉,咱們這裡的年景如何啊?”

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直起身子,擦了把汗:

“啥年景不年景的,老天開眼還能餘下一兩鬥,不開眼種子糧都要搭進去。”

“本指望新朝建立,咱們日子能好過一點。”

“頭幾年確實還能活命,可自從來了那個扒皮王。”

“嘿……咱們過的還不如蒙古人在的時候呢。”

朱標那叫一個尷尬,他自然知道扒皮王說的就是自家二弟朱樉。

沒想到,他竟然將這裡的百姓,禍害成這個樣子了。

比錦衣衛的密報裡還要嚴重的多。

更讓他尷尬的是,朱元璋幾次想將朱樉召回京師懲處。

是他朱標爲了‘愛護兄弟’的美名,給阻止了。

也就是說,陝西百姓受害,他纔是罪魁禍首。

不遠處一個駝背老漢呵斥道:“老楊,伱胡說八道什麼呢,不要命了?”

然後又賠笑臉道:“這位貴人,老楊他就是愛胡說,您別聽他的。”

朱標還要強作笑臉:“楊大哥這是心直口快……這幾年降雨情況如何?”

駝背老漢敷衍道:“挺好挺好,風調雨順……”

老楊不忿的道:“屁,這幾年雨水越來越少,冬天也一年比一年難熬。”

“都是那個扒皮王惹得天怒人怨,老天才降下的懲罰。”

“前兩日那天狗食日,肯定也是因爲那扒皮王。”

駝背老漢大驚,連忙說道:“住嘴,那是太孫墜馬受傷才引發的天象,和扒皮……和秦王有何關係。”

“你不要命了,也想想你兒子孫子。”

老楊悻悻的閉上嘴巴,地頭繼續幹活。

手中的鋤頭一下又一下砸在黃土上,濺起一蓬蓬灰塵。

就好似鋤頭下的不是土地,而是某個人一般。

嘴裡還嘟嘟囔囔的:“不說就能活命了?都快餓死完球了。”

朱標再也待不下去,掩面而走。

換了好幾個地方,問了不同的人,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

扒皮王來了之後,我們生活的還不如前朝。

這讓朱標既尷尬,又惶恐。

回到馬車上,回想百姓的的話。

他不禁捫心自問,我勸阻父親保護弟弟的行爲,真的錯了嗎?

更讓他感到不安的是。

百姓將冬季變冷,降雨減少,日食等等,都歸結於朱樉惡政之上。

這個後果,甚至比朱樉惡政本身更加嚴重。

朱標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旦這個概念深入人心,將會動搖大明的法統地位。

到時候只需要一點火星,整個陝地都會動搖。

車架很快就到達長安附近,這裡終於見到了一點十三朝古都的影子。

然而本應富庶繁華的關中,卻顯得有些蕭條。

百姓對外來人更加的警惕,尤其是對身穿華服的人,更是如避蛇蠍。

朱標幾次試圖詢問點消息,百姓都遠遠躲開。

實在躲不開,也是一問三不知。

一開始他還有點疑惑,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秦王朱樉作爲塞王擁有極大的權力,軍政都可以插手。

而長安是他王府所在地,可以說是他的巢穴。

這裡的百姓,無疑是被壓榨迫害更狠的。

身穿華服的人,在他們看來更可能是朱樉的走狗,又如何敢接觸。

想明白這些,朱標也就放棄了這個念頭,命人直接前往。

接下來,讓朱標更加憤怒的事情發生了。

朱樉對待這位太子的態度,和朱棡是兩個極端。

朱棡出城數十里迎接,還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朱樉只出城五里。

朱標只是客氣的說了一句,不用這麼勞師動衆。

他直接就把歡迎宴給省了。

只是找來幾個他比較信任的官員,在秦王府舉辦的一場簡陋的宴會。

而且宴會上,他和他的狗腿子們談笑風生,完全一副主人的做派。

與之相對應的是,朱樉的秦王府,比朱棡的晉王府豪華了數倍。

雖然很多東西朱標不計較,但有些東西他比誰都看重。

有朱棡做對比,更加襯托的這個二弟,對自己這位大哥兼太子的不恭。

(本章完)

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261章 亂認祖宗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243章 呂宋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204.第203章 謀高麗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304章 氣運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86.第86章 我能治啊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34章 新篇章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75章 竹書紀年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25章 明心志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187.第186章 定黃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86.第86章 我能治啊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318章 洛下學宮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266章 破王廷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請假一天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72章 共創佳話第82章 心眼真多啊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200.第199章 錢錢錢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第236章 我去第316章 偉大思想請假一天第57章 實踐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72章 共創佳話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111.第111章 出關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273章 大課堂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11.第111章 出關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35章 大本堂開課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84章 徐達還朝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