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

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

來到算經編纂組,意外的發現人竟然都在。

就連許多國子監的學生,也都守在這裡。

不過也正常,誰都知道今天可能是最後一次聚會了,只要能來的,都不會缺席。

只是現場的氣氛有些沉默,基本沒人說話。

看到他過來,所有人都下意識的站起來迎接。

程一民帶着骨幹成員迎上來,道:“陳伴讀,你來了。”

陳景恪笑道:“來晚了,抱歉,讓大家久等了。”

衆人連忙還禮,表示他們也是纔來。

簡單了敘了舊,陳景恪直入主題問道:

“程先生,算經在哪裡?”

程一民引着他來到辦公室,說道:“這就是,你檢查一下。”

很厚的一套書籍,總共有十二本之多。

此時整齊的裝在一個書匣裡。

陳景恪笑道:“檢查什麼,說的好像我是領導一樣,我這個總編纂就是個掛名的。”

“此書能編成,真正出力的是你們啊。”

衆人都沒有說什麼,只是眼巴巴的看着他。

陳景恪自然知道衆人想要什麼,但他們註定要失望了。

接下來,他說了一些場面話。

“算學是個小圈子,平時大家也都是各自學習,很少交流。”

“這也導致了算學的發展非常緩慢。”

“對一門學問來說,交流有多重要,相信大家也已經有很深的體會。”

“我提議編撰《洪武算經》,其目的就是想爲大家,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場所。”

“也果如我所想,大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拍了拍手邊的洪武算經,陳景恪讚道:

“這就是成果,此書一出,算學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諸位也將跟隨此書,名流千古。”

“所有人爲算學的付出,都理應被銘記。”

感謝大家的辛苦付出,所有直接參與編寫的人員名字,都將會寫在作者欄。

後續加入,只是從事一些簡單計算工作的人,也會單獨列出。

聽到這番話,很多人表情都有些不自然,又有些羞愧。

是他們將小圈子的情況變得複雜了。

但更多的人,都表現的很激動。

他們加入這個圈子,就是想找一塊淨土,更好的學習、研究算學。

雖然期間經歷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但總體來說還是好的。

不枉此行。

而那些原本以爲沒機會留名的人,得知自己的名字竟然也會被收錄其中,更是感到開心。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算經編寫完成,編纂組的使命也結束了。”

“雖然很不捨,但還是要對大家說再見了……”

“哎……其實沒必要這麼傷感,以後見面的機會很多。”

“但不知道爲什麼,心裡就是有些難受。”

一席話說的大家也是傷感不已,有些感性的更是已經開始流淚。

在一起時有多快樂,分開時就有多難過。

以後很難再有這樣的機會,將如此多的算學人聚在一起了。

關鍵是陳景恪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那些不開心的事情。

也沒有針對那些不服氣他的人,對大家表現的一視同仁。

這種氣度,就連那些不服氣他的人,也一樣心裡不好受。

又鼓勵了一番衆人,陳景恪就以‘陛下等着看算經’爲由,先一步離開了。

留下了久久不願離去的衆人。

程一民親自將陳景恪送出國子監,在大門外,他嘆道:

“是我太幼稚了,如果一開始約束的嚴格一些,就算編纂組最後還是會解散,也不至於鬧出這麼多不愉快。”

陳景恪心下一喜,程一民成熟了,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不過依然沒有透露下一步計劃。

這邊剛解散,那邊就宣佈新計劃,傻子都知道是爲了排除異己。

他要晾一晾這些人,找個合適的機會再行動。

所以,他只是安慰道:

“不用往自己身上攬責任,人一多心思難免就會變得複雜。”

“伱也只是希望大家,能有個更寬鬆的環境而已。”

程一民搖搖頭,說道:“你不用安慰我,我還不至於被這件事情打倒。”

“這件事情確實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教訓,讓我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

“這個教訓,將讓我受益無窮。”

說到這裡,他苦笑道:“只可惜,代價太大了。”

陳景恪沒有再說什麼,又簡單聊了幾句,就告辭離開。

一路上都在總結這次的經驗教訓。

最大的教訓,還是將人心想的太簡單了。

不過還好,並沒有造成真正意義上的損失。

反而給了自己提純內部的機會。

自從確定要解散編纂組,他就一直在觀察這些人。

他將所有人分成兩類,一類是管理型的人才,程一民就是代表。

他們喜歡算學,懂算學,但也想做官。

陳景恪已經決定,等建立新圈子的時候,從這些人裡選拔人才。

搭建管理團隊。

還有一類是研究型人才,單純喜歡算學,沒有那麼多雜七雜八的想法。

這樣的人比較少,且大多都是後來加入的。

反而是最早那一批,心思都不是很單純。

想一想也正常,最早一批加入的,都是工部、戶部、國子監等機構的官吏。

他們本身就是官,心思複雜一些很正常。

等到編纂組打出名聲,才引來許多單純的算學愛好者加入。

陳景恪已經將這些人的名字都記了下來,將來會優先將他們拉進小圈子。

這些纔是未來理科的干將啊。

他先是回家瞅了一眼,見一見父母,卡着皇城落門的時間才進宮。

並沒有直接將書呈送給朱元璋,而是自己先看了一遍,確定有沒有什麼問題。

倒不是他不信任程一民,而是在宮裡待久了,習慣性謹慎。

其實最近他本也沒有閒着,每天都要和朱雄英一起學習處理政務。

主要是跟着徐達和李善長學習。

這麼大的變革,可不是朝廷頒佈幾天政令就行了。

需要各衙門集體配合。

六部沒有一個能置身事外的。

吏部忙着遴選官吏,一萬多個空缺,可有他們忙的了。

戶部在全國各地劃分土地,以安置軍戶。

禮部開始着手爲即將到來的大授勳做準備。 兵部將吳王時期的檔案都翻了出來,重新覈對軍功。

這是一項非常繁瑣工作,工作量之大,能讓人看的腿發軟。

還好,李善長從較爲清閒的機構,比如鴻臚寺等,抽調了大量人手過來幫忙。

工部也沒有閒着,最近他們纔是最忙的。

黃河改道工作已經開始。

新都修建,雖然還沒有破土動工,可各種材料已經開始着手收集。

現在又要組建軍械局。

而且軍械局還不是單純的工部機構,軍方也會派出幾名官員過來做代表。

名其名曰是方便雙方溝通,能讓軍械局更及時的瞭解軍方需求。

真實目的大家心知肚明,就是怕文官搞鬼。

如果放在平時,文官集團肯定不願意。

你們軍方也配在我們文官的地盤插釘子?

但現在,也沒人在意這點小事兒了。

派就派唄,幾個代表而已,還能翻天不成。

不只是六部,其他衙門也基本都被牽扯了進來。

可以說,大明所有的中樞機構和地方衙門,沒有一個能置身事外的。

陳景恪和朱雄英學的,就是如何調動、協調各衙門。

同時也藉着這個機會,更加深入的瞭解,各衙門是如何運作的。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精通。

朱元璋的安排是:“軍隊那邊的事情比較簡單,你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就行了。”

“主要了解的是行政系統的運作,這纔是治理國家的根本。”

然後他又叮囑道:“不要學李善長的壞毛病,他這個人外寬內忌,待人苛刻。”

“遇到意見相左之人,往往會出言不遜。”

“當年劉伯溫執意辭官,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受不了他的辱罵。”

陳景恪咋舌不已,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老李看起來挺和善一個人,竟然是個大噴子。

能把劉伯溫噴的要辭官,嘖……

朱雄英反而露出了好奇之色,似乎很想知道他是怎麼罵的。

朱元璋繼續說道:“這也是咱一直不讓他重回中樞的原因。”

“希望經過這些年的打磨,他能稍稍收斂一些。”

所以,陳景恪和朱雄英二人,只是偶爾纔去一次徐達那裡,大多數時間都在李善長身邊。

李善長也知道朱元璋的意思,對兩人悉心教導。

讓兩人受益匪淺。

因爲朱元璋的話,他們兩個一直在私下觀察老李。

發現確實如此。

平時還好,甚至有人犯了錯他都能包容。

可唯獨不喜歡別人和他有不同意見。

要是有人和他意見相左,那臉色難看的像是要吃人一般。

不過還好,並沒有破口大罵。

也不知道是真的有所收斂,還是朱雄英在,他不敢做的太過分。

話說,這次改革李善長可謂是煥發了第二春。

洪武四年他因病退居二線,後來胡惟庸案爆發,他雖然沒有受到牽連,卻也再不復當年的輝煌。

被任命爲御史中丞,統領御史臺。

一箇中樞機構的頭頭,說起來職務並不低。

然而御史臺除了風聞奏事,並沒有什麼實權。

這個職務完全無法匹配他文官第一人的身份。

說他在事實上退居二線了,都不過分。

這一次改革,他再次回到了風口浪尖。

雖然權力遠不如丞相大,卻也是風光無限。

比起權力,重新向世人證明他在朝廷的地位,更加重要。

尤其是在江浙派面前證明自己,更是讓他充滿了成就感。

你們不是想要挑戰我們淮西的地位嗎?

現在遇到大事,陛下依賴的不還是我們淮西功臣嗎。

江浙派其實已經偃旗息鼓了。

尤其是遷都之事確定,失去了地理上的優勢,他們深知已經不可能掀翻淮西派。

比起無意義的鬥爭,他們更想重新找準自己的定位。

但對陳景恪來說,這些都無關緊要,也無瑕關心。

是真的忙。

白天要跟着徐達和李善長學習,晚上回來審覈洪武算經,得點空還要和福清公主培養一下感情。

說起福清公主,自從兩人的婚事確定,她反而變得有些放不開了。

動不動就臉紅,竟然開始看起了女戒,學起了女紅。

陳景恪知道,她這是在討好自己。

於是就嘗試給她講一些自立的觀點,但發現並沒有什麼用。

時代如此,她根本就無法理解。

後來乾脆就直接告訴她,自己對女戒女紅沒興趣,就想找個能有共同話題的媳婦。

就像是陛下和皇后那樣。

果然,這話比什麼都好用,她再也不提什麼女戒女紅了。

開始聊歷史,聊朝政,聊軍事,跟他一起暢談古今。

陳景恪知道,她依然在有意的配合自己。

但這些東西,也是她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她做起來更開心就是了。

兩人的婚事,也漸漸的在小範圍內傳開了。

開始是徐達知道,後來李善長也知道了,再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不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真正原因,只因爲陳景恪比較有才能,獲得了陛下的喜愛。

畢竟明朝公主嫁給普通人,也不是第一次了。

馬皇后的嫡女安慶公主,駙馬就是普通讀書人出身的歐陽倫。

陳景恪是神醫,又有才學,能尚公主並不奇怪。

嗯,大多數人都以爲,他是尚公主。

娶公主之事,估計要等到真正賜婚那天,纔會公佈。

即便如此,陳景恪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又再上了一個臺階。

大家對他更加的客氣。

不知不覺又過去半個月,這天在洛陽坐鎮的朱標再次返回應天,並帶回了一副設計圖。

新都設計圖。

歷時兩個月,動用了將作監九成人力,做出來的詳細設計圖。

圖紙長三米五,寬兩米,展開後足足佔據了大半面牆。

即便只是圖紙,也能看出這座都城的巍峨雄壯。

陳景恪也不禁有些興奮,畢竟他可是參與了選址的。

設計新城的時候,他也提了許多建議。

這新都也有他一份功勞啊。

朱元璋有些激動的道:“給咱好好介紹介紹,這都城都有什麼講究。”

(本章完)

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54章 目標,倭國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283章 留聲機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209.第208章 無題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第341章 挖坑殺人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57章 實踐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90.第90章 做人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268章 無題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第24章 奇藥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136.第136章 扒皮王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326章 有錢任性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46章 回家228.第227章 力學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第326章 有錢任性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86.第86章 我能治啊106.第106章 再搞定變色油墨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126.第126章 溫寒變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107.第107章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55章 正義執行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298章 無題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111.第111章 出關第268章 無題第25章 明心志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