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南洋攻略

呂宋國有沒有和倭寇勾結,有沒有行刺大明使節,這事兒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不過是裝糊塗罷了。

佔了這麼大個便宜,不裝糊塗還能咋地。

對於一手策劃了這場滅國案的人,陳景恪也很是好奇。

一個錦衣衛密探,一個商人,竟然也有這麼大魄力。

尤其是許柴佬,莫非又是個呂不韋?

得知兩人拜訪,他自然是要來見一見的,更何況他們還拿着杜同禮的拜帖。

見面之後,岑信通和許柴佬的態度非常謙卑,頭都很少擡起。

陳景恪也在觀察他們。

兩人都是三十歲左右,有着明顯的熱帶微黑皮膚。

至於別的,暫時就看不出來了。

沒有問爲何要幫助岑信通,不用想就知道答案是什麼。

岑信通還帶來了一封杜同禮寫的信,裡面詳細介紹了兩人的關係。

“這件事情你們兩個做的不錯。”

不會處罰他們,但功勞也不用想了,最多就是給他們一個收集情報的功勞。

對他的態度,陳景恪非常滿意。

“此事我二人未經朝廷允許擅自行動,朝廷不降罪我們已經很感動了,實在不敢邀功。”

如果不是知道他的身份,還以爲就是個鄰家少年。

這位陳伴讀看起來很溫和啊,和他之前接觸的任何一個官員都不同。

難怪杜同禮會將他舉薦過來,就這份通透就超過了許多人。

陳景恪說道:“你們的功勞朝廷都看在眼裡,必定不會虧待你們。”

正常情況下,至少應該留下一個幫忙收集情報。

通過問答,陳景恪也大致瞭解了許柴佬的能力。

朝廷都不願意承擔這份責任,憑什麼要求百姓給予信任?

朱元璋有很多優點,但他最大的缺點就是認知。

他又沒有火眼金睛,沒辦法時刻觀察別人的微表情。

陳景恪暗暗搖頭,不是他們認不清這一點,而是以前大明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只是因爲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這次你們可能要受一些委屈了。”

“大明的態度,纔是左右一切的根本原因。”

漸漸地,他緊張的情緒也漸漸放鬆下來。

“只可惜,很多南洋明人並不瞭解這一點。”

果然人不可貌相。

現在陳景恪的話,相當於是給他們喂下了定心丸。

這也是趙秩藉着報捷的理由,將他們兩個全都送到應天的原因。

又稱讚了他幾句,陳景恪就轉而問起了許柴佬。

別的不說,對南洋的情況瞭如指掌,對很多問題的認知也比較深入。

“有大明在,土人對南洋明人就尤爲客氣,事事講究公平。”

“這也是我主動幫助岑密使的原因。”

這些數據許柴佬瞭然於胸,一一做了詳細的回答。

尤其是對南洋土人和大明百姓之間的關係變化,更加的清晰。

不外乎就是身爲大明子民,當忠君愛國之類的假大空之言。

對於岑信通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消息。

功不功勞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進入了朝中大佬乃至皇帝的視線。

未經允許僞造證據滅國,對於朝廷來說,過大於功。

如果說趙秩和耿子茂還有可取之處,岑信通和許柴佬完全就是死有餘辜。

“大明的聲音消失,土人就開始囂張跋扈,視南洋明人如羔羊。”

套用前世某些人對他的評價,地主老財思維。

岑信通心下一喜,連忙道:“謝陳伴讀誇獎,此事多虧了趙少卿和耿將軍,卑職不敢居功。”

岑信通心下的石頭徹底放下,連忙道:

這種燙手的山芋,只能交給朝廷處置。

他直接從南洋的情況問起,大概有多少人,都從事什麼行業,和土人的關係如何等等。

得知雙方還有這樣的淵源,且岑信通明顯有投效之意,陳景恪對待他們的態度又是一變。

這不是客氣,而是發自內心的話。

雖然有點苛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他的缺陷。

把自己當成地主,百姓都是佃戶,官吏都是管事。

制定的很多政策……

算了,不提也罷。

至少這一世,這種情況不會再出現了。

現在的大明,正在肩負起那一份責任。

以後大明子民不管去往何方,都可以驕傲的說一聲,我是明人。

當然,陳景恪並不是爲南洋那羣商人開脫。

那邊的人也確實缺少國家民族意識,直到西班牙人到來,用屠刀教會了他們什麼叫族什麼叫類。

之後幾百年的飄泊,讓他們深刻認識到了民族和國家的含義。

所以在那兩場世界大戰期間,國外華人踊躍捐款,爲國家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此時纔是明初,南洋大族的德行……

算了,同樣是不提也罷。

至於許柴佬被踢出族譜,陳景恪只是笑笑,沒有給予任何評價。

許柴佬自己表面看起來不在乎,但能看得出他內心很是不平。

他覺得自己立了大功,家族的人竟然在這個時候將他除名,目光實在太短淺。

陳景恪卻想說,他還是太年輕。

額……三十多歲也不年輕了。

是他在南洋那種地方呆的太久,對很多問題認識的還不夠深刻。

他立功了確實不假,但這個功沒那麼好領。

朝廷認可了,礙於大義也不能給他封賞。

總不能說他們栽贓陷害,爲大明滅國製造理由吧?

朝廷要是不認可,他很可能會被處死。

一個普通商人,沒有任何旨意就敢栽贓陷害滅亡一個國家,這種人留不得。

而且出現這種可能的情況非常大。

許柴佬自己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家族的那些老狐狸不可能想不到。

保他,或許能幫他的光,可更大的概率是被牽連。

對大家族來說,求穩比求功更重要。

於是就將他除名,試圖撇清關係。

只是,商人就是商人,根本就不知道朝廷思考問題的方式。

將許柴佬除名就能撇清關係了?

太幼稚了。

朝廷真要弄死他,整個許家都別想逃脫干係。

都不需要定什麼罪名,無聲無息他們就沒了。

只能說,許柴佬運氣好,碰到了大明政策轉型時期。

擱在以前,他只有死路一條。

不過要是大明的政策不轉型,他也沒機會幹這種事情就是了。

整體來說,陳景恪對許柴佬還是比較欣賞的。

有膽略、有見識,對家國族羣的認識,比同時代的大多數人都深刻。

稍加培養,就是個不錯的干將。 而且陳景恪已經想到該如何用他了。

接下來,就是考察環節。

“大明此次開海的目的,不只是爲了經商、宣揚國威,而是有着更深遠的謀劃。”

“不過再長遠的謀劃,都要從腳下做起,南洋就是大明接下來的戰略重心。”

“你覺得,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的控制南洋?”

許柴佬非常震驚,大明竟然有如此雄心壯志?

然後就是狂喜,那可是太好了。

他生在南洋,對那邊瞭解太清楚了,這就是優勢。

說不得自己的榮華富貴,還是在南洋。

他知道現在是展示自己的機會,能不能獲得重用,就看這一番問答了。

所以他沒有着急回答,而是陷入了思考。

岑信通也暗暗緊張,雖然一開始他利用了許柴佬,可人與人的交情就是這麼來的。

兩人可以說是天然的盟友,他自然擔心。

不過他也知道這是對許柴佬的考驗,自己什麼都不能說。

陳景恪也沒有催促,靜靜的等待着。

過了好一會兒,許柴佬才擡起頭說道:

“大明想要經略南洋,有一處地方最爲關鍵,麻六甲。”

陳景恪心中暗暗點頭,在前世這是常識,但在這個年代能認識到這一點,已經很厲害了。

他不動聲色的問道:“哦,爲什麼?”

許柴佬用手比劃了一下南洋地形,解釋道:

“暹羅、滿剌加、蘇門答臘、爪哇,這幾個國家狹長的領土就像是圍牆,將南洋圍住。”

“進出的門戶只有兩個,一個是麻六甲海峽,另一個就是爪哇那邊的出口。”

“但走爪哇那邊,一來一回就要多走幾千里路。”

“危險不說,還耽誤時間,基本沒人走那條路。”

“所以,麻六甲海峽就是南洋的大門,誰掌握了這裡,誰就掌握了整個南洋。”

陳景恪不置可否,而是問道:“佔領容易,之後呢?”

許柴佬遲疑了一下,說道:“這……此等大事自有朝廷決策,我一小民豈敢置喙。”

陳景恪眼中多了一絲笑意,不錯不錯,是個知道分寸的人。

“無礙的,是我讓你說的,有什麼想法儘管說。”

“說的好了,我給記你一功,說錯了也無所謂。”

許柴佬這才說道:“麻六甲海峽附近島嶼衆多,大明可以選擇一處適宜居住的大島,作爲駐軍所在地。”

“以此島爲據點,控制整個麻六甲海峽通道。”

“但僅僅如此還不夠,名不正則言不順。”

“最好利用大明天朝上國的身份,與諸藩屬國確定海峽的歸屬,在法禮上確定大明對這個海峽的所有權。”

“如此,大明才能名正言順的管理……”

“然後,大明只要在這裡設一道關卡,就能堵住大門。”

“朝廷可以向過往船隻徵收通關稅……”

許柴佬說了許多想法,先不管對錯,至少他是真的很有想法。

等他說完,陳景恪再次問道:

“你覺得是徵收關稅好,還是建設一座城池,供往來商船停靠歇息、補給物資、維修船隻更好?”

許柴佬理所應當的道:“自然是全都要,每年通過這裡的船隻數以千計。”

“大明開海後,通過這裡的船隻會更多。”

“僅僅是通關稅,就能頂得上大明一省的賦稅。”

“您說的這座城池,也必然會成爲南洋第一等的繁華之所。”

“背靠這座城池,駐紮在當地的水師軍隊,也能獲得休整和補給……”

陳景恪啞然失笑,這個問題確實有點蠢了。

前世麻六甲海峽是公共通道,船經過這裡是免費的。

但現在整個亞洲都是大明說了算,在麻六甲海峽設個收稅關卡,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誰也不敢說半個不字。

至於收通關稅會不會影響船隻通行,進而影響進出口貿易……

看看蘇伊士運河就知道了,所有通行船隻都要收稅。

依然不妨礙它,成爲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шшш⊙ тTk дn⊙ C ○

還有巴拿馬運河,過關費更貴,加個塞都要上百萬美元。

每天依然有上千艘船排隊通行。

大明在麻六甲海峽設卡收稅,只要不是太過分,對商業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而且過往船隻憑什麼要去大明控制的港口補給?

去別的國家控制的港口不是一樣嗎?

如果設卡收稅就不一樣了,必須去大明控制的島嶼交稅。

反正都要去,那乾脆就一塊兒解決了吧。

說白了,這也是一種引流方式。

“如果讓伱去管理這座城池,你會怎麼做?”

許柴佬心跳猛然加速,莫非我的富貴就在這裡?

深吸口氣穩住心神,他說將自己的想法一一道來。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爲往來商船提供舒適的環境。

陳景恪讚許的點頭不已,商人出身的他,果然比一般人更適合管理商業之城。

他知道商人最怕什麼,又最需要什麼。

提出的一些建議,完全是針對這些需求來做的。

陳景恪都不禁有些期待,這座城真正建起來,會是何等的繁華。

又將給這個時代,帶來多大的震撼。

但有些方面,他則不以爲然,甚至很反對。

“別的都好說,賭場最好別開,甚至還要禁止賭博。”

許柴佬不解的道:“爲什麼?”

賭場可是銷金窟,在這種樞紐之地建幾座賭場,可謂是日進斗金。

陳景恪鄭重的道:“大明需要的是秩序……這麼說吧,商業就是養雞場。”

“大明需要的是雞吃的肥壯,能源源不斷的下更多的蛋。”

“賭場的危害有多大你應當知道,乾的就是殺雞取卵的事情。”

“如果賭博在這裡興盛,短期確實會有巨大收益,長期危害無窮。”

“所以,我們必須要有長遠的目光。”

“我們不能主動引導他們走歪路,反而要勸誡他們走征途,賺更多的錢。”

“我們制定的政策,也要有利於整個行業健康長遠發展。”

許柴佬敬佩的道:“陳伴讀高瞻遠矚,草民佩服。”

眼見他們聊的開心,岑信通有些羨慕,更多的是爲許柴佬感到高興。

自己將他從南洋帶出來,總算是沒有愧對這份信任和友誼。

三人一直聊到天色微黑,眼看就要到了宵禁時間,岑信通兩人才起身告辭。

陳景恪起身將他們送到堂屋門口,這待遇讓兩人受寵若驚,連連道謝。

“回去什麼都不要想,很快朝廷應該就會有旨意下達,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兩人更是感激,再次下拜:“謝陳伴讀,我等願效犬馬之勞。”

陳景恪只是笑笑,說道:“好好做事,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去吧。”

等兩人離開,他回到書房就提筆就準備寫奏疏。

(本章完)

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22章 突破口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36章 我去第236章 我去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春節快樂201.第200章 稅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43章 暴斃第35章 大本堂開課第242章 新羅婢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187.第186章 定黃第243章 呂宋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97.第97章 繼續說啊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25章 明心志第84章 徐達還朝第299章 繼續無題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72章 共創佳話第30章 預見能力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306章 師徒談心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102.第102章 假鈔第33章 學問哪來的?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35章 大本堂開課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55章 正義執行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335章 永恆的變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第300章 閃電戰第8章 御下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346章 血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8章 御下第241章 漢四郡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35章 大本堂開課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4章 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