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

三十萬石糧食很多嗎?

老朱庫存的就有近百萬石,另外張希孟的糧食銀行,還有差不多的存貨,朱家軍都奢侈到批量飼養肥豬了。

區區三十萬石,真的不多。

不過遍觀天下,能說出這話的,也就是朱家軍了。

其他任何勢力,都飽受缺糧之苦。

劉福通,天完大帝徐壽輝,這都不消說了。

元廷就很輕鬆嗎?

在紅巾起義之前,每年要從南方輸送四百萬石糧食到大都,維持達官顯貴,朝中兵馬的開支。

紅巾軍一起,首先漕糧就少了太多,只能依靠海運,數量只剩下一百六十萬石,連一半都不到。

糧價一下子暴漲了兩倍還多。

而且頻頻出戰,迅速消耗庫存。

元廷早就捉襟見肘,脫脫爲什麼要等到十月份纔敢南下,還不是等北方收穫,勉強補了一些庫存。

千方百計,調動了一百五十萬石軍糧,供應大軍南下。

脫脫對外宣稱百萬大軍,實際只有四十萬,而且沿着運河南下,儘量節約成本,減少消耗。

可即便如此,能運到軍前的糧食,也不足一百二十萬石,經過連番戰鬥消耗,脫脫手裡的糧食只五十萬石出頭,而其中三十萬石,就囤在淮安,作爲全軍的總糧倉。

按照脫脫的意思,是希望儘快拿下高郵,打通運河,得到江南的漕糧補充。

可是高郵未克,反而丟了淮安,幾十萬人馬,只剩不足一月口糧。

事到如今,雖然沒到山窮水盡,也距離走投無路不遠了。

朱元璋和張希孟得到這個消息,都是爲之一振,最關鍵的戰機終於出現了,且不論那些計謀能不能成,光是缺糧,就足以要了脫脫的命。

“快,召集所有人,立刻來商議對策!”朱元璋興奮大叫,很快所有文臣武將,自千戶以上,全都到來。

這也是幾次議論軍情之後,武將表現突出,給自己贏來的地位。

大傢伙聽完情況之後,無不振奮,一個天賜良機,真的出現了。

“上位,俺覺得應該保住淮安的糧食,立刻揮軍北上,協助彭少帥他們。”說話的是費聚,他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能得到這個差事。

只是徐達沉默不語,微微思量。

從六合這邊北上淮安,距離差不多五百里,就算以最快的速度,也要七八天才能趕到。戰線拉這麼長,中間還有天長那種薄弱環節。如果元軍從高郵再度殺過來,就可能斷送了全軍。

“上位,不如不管淮安,進軍高郵!”徐達突然開口了。

進軍高郵?

不愧是你啊!

徐達,你膽子也太肥了。

脫脫主力三十幾萬人,尚在高郵,此時去進攻高郵,豈不是以卵擊石嗎?

徐達猛然站起,天長一戰,已經展現出了他的獨到之處。

“上位,脫脫兵馬雖多,但是人心不齊,統御困難,如果順風順水還好,遇到了挫折,必然出現混亂,高郵的兵多,但是能分出來和我們交戰的,卻未必有多少。加之糧草匱乏,軍心不穩,如果此時攻擊高郵,卑職有五成把握,打破元軍封鎖,解救高郵被困兵馬,一舉破敵!”

徐達一番分析下來,讓不少人都瞠目結舌,眼下朱元璋集結所有兵馬,也不會超過五萬人,去解高郵之圍,真的有勝算嗎?

大傢伙紛紛議論,像馮國勝,還有唐勝宗等人都反對徐達的想法,有趣的是胡大海卻鼎力支持。

這夥未必懂什麼兵法大局,他純粹是貪功心切,哪裡元軍多,他就想打哪裡。

一個最理智的和一個最不理智的,竟然站在了一起,也真是有趣。

他們爭論還沒有出結果,但是有一點卻是漸漸達成了共識,那就是淮安太遠,只能任由彭早住和繆大亨發揮,朱家軍的主力,只能夠進攻其他位置,牽制元軍,給彭早住支持。

但是要直接攻擊高郵,還是太挑戰大家承受的極限了,遲遲無法下決心。

就在這時候,張希孟突然開口道:“淮安太遠,高郵太強,能不能攻取揚州!”

揚州!

衆人一驚,隨後思量片刻,越發覺得有道理。

揚州的元軍並不多,離着又近,而且扼守運河,地理位置比高郵還重要。

不管能不能拿下揚州,都會調動元軍,製造戰機。

朱元璋的臉上露出滿意微笑,“淮安太遠,高郵太強,揚州不偏不倚,實在是正好!大傢伙以爲如何?”

徐達怔了怔,慌忙站起,躬身道:“卑職以爲確實正好!”

費聚等人也都站起,“上位,別猶豫了,馬上發兵吧!”

“好!”

朱元璋立刻道:“費聚,花雲,你們率領三千步騎,前往真州,歸馮國用調動,從真州出發,直取揚州。徐達,你率領前營兵馬,從六合直取揚州,如果遇到元軍南下,你要隨機應變,妥善處理。”

徐達的本事,獨當一面是足夠了。

朱元璋的安排,十分妥當。

大軍調動起來,他和張希孟統領主力,向揚州開進,作爲全軍預備隊。

看得出來,老朱也沒有十足把握拿下揚州,並沒有把所有本錢押上去,而是試探虛實,然後再做安排。

攻打揚州,確實是一招妙棋。

整個兩淮戰場,徹底走活了。

身在高郵的脫脫,得到的全是壞消息。

幾天前還勝利在望,一轉眼竟然愁雲慘淡。

弟弟也先帖木兒兵敗,兩萬人馬全部被消滅,就連他自己都下落不明。

雪雪三個萬戶,也完蛋了不說,雪雪竟然還沒了下落。三萬人,回來的不足一千,這些僥倖逃命的士兵,無比惶恐不安,紛紛說紅賊厲害,宛如天兵下凡。

這兩場慘敗已經讓脫脫焦頭爛額。

可是和接下來的消息相比,卻又不算什麼了。

一夥紅賊騙開了淮安大門,突襲了糧倉。

脫脫聽到之後,幾乎吐血!

淮安重地,豈能丟失!

他立刻召集部下,商討對策,在一番扯皮之後,脫脫下令,集結五個萬戶,並且要求山東兵馬南下,一起剿殺淮安紅賊。

連續的慘敗,已經嚇得脫脫不敢派兩三萬人規模的兵馬了,只有五萬以上,才能保證安全。

但是這些人馬還沒正式開拔,另一個噩耗傳來,紅賊又揮兵攻擊揚州,人馬衆多,情況危急……

捧着揚州來的求援信,脫脫愣住了。

六合,天長,淮安,揚州……到底是怎麼回事?

從哪冒出來這麼多紅巾?

地下長出來的,天上掉下來的?

爲什麼沒人告訴我?

一直到此刻,脫脫也沒有弄清楚,朱家軍到底有多大的規模。老朱這手緩稱王,實在是效果拔羣。

脫脫想了很多,他甚至懷疑是天完大帝徐壽輝,派遣了援兵。

只是不管怎麼樣,他的處境急轉直下。

淮安他不能不救,不救淮安,全軍缺糧,要不了一個月,就會土崩瓦解……揚州呢?更不能不管,如果揚州失守,就算打下高郵,又能怎麼樣?再圍困揚州,同樣的事情,再幹第二遍?

而且最讓脫脫爲難的,就是對面的紅巾,到底有多少?看樣子,這幫人甚至會攻擊高郵!

脫脫不敢隨便下令,他立刻叫來了心腹參軍龔伯遂,客省副使哈剌,這倆人官職不高,但卻是脫脫的心腹,參贊軍機,有點類似張希孟在朱元璋手下的作用。

面對眼前的局勢,這兩位也是理不出一個頭緒。

說到底就是這夥滁州紅巾,實在是太奇怪了。

淮安和揚州都是必救之地,高郵這裡又不能放棄。

別看元軍有四十萬,但裡面能打的,也就一半左右吧,在攻擊張士誠之中,已經損失了不少。

又在朱元璋手裡折損了五萬,此刻兩路出兵援救,至少要派出去十萬,那留在高郵的,就是一羣老弱病殘。

且不說有沒有紅巾軍殺來,萬一張士誠突圍,又該怎麼辦?

連續分析下來,竟然依舊是毫無頭緒。

脫脫只剩下仰天苦笑,“老夫輔佐天子,治理萬邦,修史治河,平叛安民……到了今日,這高郵城,竟成了我的葬身之地嗎?”

脫脫狠狠錘擊桌面,怒吼道:“三十幾萬大軍,處處受制於人,讓老夫有何面目見天下人啊!”

兩個手下低着頭,臉上發燒,倒是龔伯遂主意多,他想了想道:“丞相,當下只有調動江南的兵馬,或可以讓紅賊退兵!”

“江南!”脫脫頓了頓,眼中冒出了一絲光彩,沒錯,江南還有那麼多兵,穩住,只要江南發起攻擊,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會好起來的……

脫脫當即下令,讓江南的禿堅、絆住馬等人,立刻渡江,發起攻勢。

等命令下達之後,脫脫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氣喘吁吁。

局勢太難了,全都要他一個人撐着,也不知道能撐到哪一天?

脫脫心力交瘁,度日如年。

只不過在外人看來,尤其是大都的那幫人,他們可半點感覺不到脫脫的艱難,相反,他們覺得脫脫手握大軍,頤指氣使,發號施令,簡直不要太爽了。

出兵已經快三個月了,還沒有徹底剿滅紅賊,百萬大軍是擺設嗎?

不用問,脫脫一定是養寇自重,否則的話,怎麼可能拿不下來?

讓這些人理解戰場上的複雜情勢,實在是太難爲他們了,他們最多知道的就是一百萬對五萬,優勢在我!

人們對脫脫的非議越來越多,御史接二連三彈劾,這還不算,世面上出現了一首詩,有人說這是合該脫脫兄弟當皇帝的,有人也說明明脫脫兄弟就是奸臣佞黨,唯有除掉他們,才能讓大元平安無事。

張希孟的第一張牌,起了作用。

而一羣來自濠州等地的江湖人,在大都搭臺唱戲,而且是不要錢的,也引爆了大都的輿論。

在這個苦悶憋屈,朝不保夕的時代,大傢伙太需要一點文藝產品了。

尤其是這種不要錢的,更是大受歡迎,趨之若鶩。

吳大頭的第一場,來了一萬多人。

等到第二場,就到了四萬人。

第三場的時候,就不得不借用護國寺的地盤,一場戲唱下來,竟然比廟會還要熱鬧。

人們紛紛議論,都說戲好,畢竟白嫖的快樂,古今相通。

曹操、桓溫、安祿山……這幾位的名聲,在大都流傳開。

一瞬間就成了熱門話題,就跟那些網絡明梗一樣,迅速成爲人們討論的熱點。

曹操身爲丞相,架空天子,最終後代篡奪帝位。

桓溫北伐,卻是爲了提升自己的威望,晚年的時候,造謠天子不能生育,子嗣皆是代工所出,進而廢立天子,獨攬朝權。

安祿山就更不用說了,手握大軍,反叛朝廷,逼得天子逃遁,貴妃喪命,太子即位,八年安史之亂,把大唐折騰一個山窮水盡。

這三齣戲,幾乎每一處都在指向脫脫。

不聯想也不行了。

幾乎剎那之間,就把脫脫扔到了元末最大的政潮之中。

元廷之上,各種勢力,風起雲涌,有攻擊脫脫的,也有死保脫脫的,甚至還有人建議,賜給脫脫黃鉞,或者乾脆賞九錫,只有靠着脫脫丞相,才能平定紅巾。

整個大都,已經鬧得不可開交,平章政事哈麻這才笑呵呵,得意十足去見了一個太監,此人叫樸不花(不是編的),他是個高麗人,七歲就到了大元皇宮,伺候皇帝。

湊巧的是,皇后奇氏也是來自高麗,而且和樸不花還是鄰居,這下子樸不花一飛沖天,他和奇氏聯手,互爲表裡,在宮裡翻江倒海,無所不爲。

哈麻就找上了他們,而且一出手,就是一座宅子。

當他把房契遞給樸不花的時候,這個死太監掃了一眼,頓時就笑了,趕忙塞進了袖子裡,“相爺可真是客氣,讓奴婢說什麼好啊!”

哈麻笑道:“公公爲了國事操勞,讓公公能睡得安穩,正是在下的職責所在。”

樸不花大喜,立刻領哈麻去見奇氏。

哈麻和奇氏見面之後,也沒聊脫脫的戰事情形,也沒說朝野有多少反對,只是跟奇氏唸叨,雖然冊立了皇太子,但是沒有賞賜冊寶,也沒有祭告天地,更沒有入太廟拜祭……還不是覺得太子身上有高麗血統,朝中蒙古重臣不答應!

哈麻的這一番話,徹底引爆了奇氏的怒火!

朝中最大的蒙古重臣,不就是脫脫嗎!

奇氏毫不猶豫向大元皇帝吹氣了枕邊風……宮裡,宮外,朝堂,民間,幾乎所有的矛頭,都對準了脫脫。

有人還把也先帖木兒的沙河之敗翻了出來,指責脫脫包庇兄弟。

哈麻趁機奪了御史臺,安插自己的人擔任御史大夫,這下子打開了馬蜂窩,這些年由也先帖木兒壓下去的種種事情,全都冒了出來!

朝野上下,議論如火,更有人在大典上威脅撞死,不除脫脫,天理不容!

事情到了這一刻,大元皇帝也坐不住了。

枕邊人逼着他,朝臣逼着他。

“那,那讓丞相回朝,何人可以統御大軍啊?”皇帝沉吟詢問。

哈麻立刻站出來,“回陛下,紅賊已經是強弩之末,揮手之間,就可剿滅。朝中文臣武將,皆能勝此任!”

大元皇帝陛下認真思考了許久,這一刻他彷彿聽到了一位前輩的召喚。

“太師勞苦功高,只是師老卒怠,靡費太多,暫時讓他放下兵權,回京休息就是了。”

一句話,脫脫的兵權沒了!

大元朝的希望,也沒了……

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一章 元末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