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

李善長來面見老朱,主要是商討一個頂要緊的事情,那就是中書省的人員配置,六部諸卿,應該安排誰,還有各種典章制度,甚至官服衣帽,這些事都要有個結論才行。

按照慣例,李善長都擬定好了一套草案,過來和朱元璋商議。按照慣常的經驗,朱元璋會很認真跟他討論,權衡利弊,然後最後敲定,得出一個君臣都很滿意的結果。

這也是他們兩個之間的默契,畢竟張希孟管得已經夠多了,這種事情他是不太參與的。

但是很湊巧,今天張希孟也在,李善長就少不得打起精神頭兒,仔仔細細,向朱元璋解說,千萬別弄出差錯。

他一連說了差不多一刻鐘,說得口乾舌燥,嗓子冒煙,朱元璋竟然只是聽着,絲毫沒有打斷的意思,這和以往完全不同。

老李的心怦怦亂跳,不安的預感越來越強烈,張希孟到底說了什麼啊?他偷看看張希孟,發現張希孟看着上面,神遊天外。

無可奈何,李善長鼓足勇氣,偷眼看看朱元璋,發現老朱也是微微含笑,“李先生,咱聽明白了,你這是把原來的中書省升格了一下,雖然執掌更多,區分更加仔細,但改變不多,這種事情,你做主就行了,如果日後有什麼運轉不便的,再來告訴咱就是了。”

“說下一項吧!”

老朱語氣輕鬆,隨手接過草案,只是掃了兩眼,就果斷寫下“如擬”兩個字,然後蓋上了吳王大印,從頭到尾,沒有任何質疑,答應得乾淨利落。

看到這一幕,李善長徹底傻了,不對勁兒啊!

他熟悉的套路怎麼變了?

不是應該仔細研究嗎?

這麼重要的人事安排,朱元璋怎麼能輕飄飄放過?

這不科學!

李善長再度看向張希孟,張希孟怔了怔,問我的意見?

“李相,從前中書省運轉良好,也沒出過什麼大的紕漏,就這樣挺好的。我也是右相,對於你的安排,我雙手贊成!”

李善長遲疑片刻,終究不好再說什麼,只能繼續往下說……天可憐見,今天的朱元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說多了,他幾乎沒有發問,只是聽着,絕對從善如流,絲毫沒有爲難老李。

哪怕有些明顯草率的議案,包含着明顯的漏洞,這是李善長有意留給朱元璋修正的,畢竟身爲屬下,要給上位的表現空間。

這一點李善長拿捏死死的。

可詭異的是朱元璋竟然沒管這些漏洞,彷彿沒看出來似的。

一切都按照李善長的意思辦,連改都沒改。

老李心慌了,他倒不是擔心這些小漏洞,畢竟以李善長的手段,在執行的時候,完全可以輕易消除。

問題是他弄不清楚,朱元璋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莫非說眼前這個上位是假的?弄個傀儡在這裡糊弄事?

不然根本沒法解釋清楚,以往事必躬親的朱元璋,怎麼會捨得放權給自己?

老李是越來越糊塗。

而且由於朱元璋的配合,他準備一大堆的公文,足足可以討論一天,甚至討論到半夜三更的內容,只用了不到一個上午,就全部解決了。

在李善長的手裡,只剩下最後一份東西,這就是官吏的俸祿問題。

說來有趣,老朱起兵也有好幾年了,但是官員的俸祿竟然還沒有確定。

這主要是因爲早期文官不多,彼時金銀用處太大,不能隨便發了,寶鈔還沒有開始印刷……文官就仿效將士,一起領祿米,而且還是在同一套體系裡,準確說此時的朱家軍沒有俸祿的概念,只有軍餉,文官也是一樣。

好在這時候糧食是硬通貨,偶爾張希孟還會攛掇朱元璋,給點賞賜,逢年過節,加個三石兩石的……

總體上官員還能過得下去。

等渡江之後,官員隊伍越來越膨脹,尤其是舉辦科舉之後,使得地方官吏人數太多。如果還像之前那麼發祿米,就要從軍屯裡面出。

武將們早就承受不住,迫切需要改革。

順帶着老朱登基,正式建立文武屬官,李善長就弄出了一套單獨的俸祿體系,附在六部官員,職責劃分,冠帶衣帽等等一大堆事情的後面。

相比起前面那些,俸祿自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李善長琢磨着朱元璋在討論一天之後,大致聽了聽,就會答應,所以沒怎麼在意。

可是今天的情況變了,最不起眼的俸祿問題,反而成了壓軸大戲,老李只覺得壓力如山,但也要打起精神來。

“上位,百官代天牧民,責任至重。官俸高低,關乎人心士氣,馬虎不得。但是國家草創,百廢待興,也不能承受過多的俸祿。因此臣再三思量,覺得應該參照宋元的標準,適當損益……”

李善長提到這裡,發現張希孟和朱元璋都沉吟不語,似乎有什麼意見,李善長的心越發下墜,不好!

大宋只這段時間,抨擊最多的朝代,而元朝又是要推翻的昏君僞朝,參考這倆貨,朱元璋怎麼可能滿意?

因此李善長急忙道:“臣是參考了宋元的俸祿,不過已經壓低了很多,尚不足宋朝俸祿的三分之一……若是上位有疑問,臣這就修改!”

老李戰戰兢兢,把有關俸祿的清單遞給了朱元璋。

一旁的張希孟卻是心中暗笑,這個老李,還真是會算計。趙宋的俸祿是出了名的多……且不說那些嚇死人的正式俸祿,光是每逢年節,給朝中宰執重臣的賞賜,就足以讓人咋舌了。

就算是大宋俸祿的三分之一,那也是個天文數字啊!

真當有金山銀山,花不完啊?

張希孟也沒說話,反正讓老朱決定吧,如果連這點東西都看不出來,也枉費自己的苦心教導了。

果不其然,朱元璋眉頭緊皺,“李先生,這個月俸放在一邊,你弄的這個職錢是怎麼回事?”

李善長一怔,連忙道:“回上位的話,這也是仿效宋代的安排,是爲了給衙門日常開支使用的。”

朱元璋眉頭一皺,“不對吧?咱怎麼記得各級衙門都有專門的開支花費啊?這又是怎麼回事?”

“這個,這個專門給官員自己在衙門裡使用的……主要是處理自己的事情……”李善長的聲音越來越低,說白了,這就是個官員迎來送往,吃吃喝喝的錢,當然了,也可以揣進腰包裡,總之自己說了算。

老朱哪裡能答應!

“公私不能混爲一談!衙門的開支要走公賬,這個職錢不能要!”

“是!”李善長乖乖答應。

朱元璋還不肯罷休,“這個怎麼還,還有職田?”

李善長咧嘴,“這個,也,也是效仿宋制,屬於方便地方官治理……”

“不行!”

老朱直接給打斷了,並且怒視着李善長,“李先生,你不會不知道吧?均田這兩個字在咱們這有多重,你怎麼敢弄出職田來?”

一瞬間,李善長竟然感覺到了撲面而來的殺氣,老朱真的怒了。

他慌忙施禮,渾身顫抖,“臣,臣一時糊塗,請上位寬宥。”

老朱深吸口氣,又往下看,剛壓下去的怒火,竟然又躥起來了。

這後面還有一大堆的東西有什麼米、面、鹽、油、茶、帛、炭、酒……老朱都看直了,既然給了俸祿,怎麼還有這麼多東西?

咱給百官發錢,就是讓你們買這些柴米油鹽,結果咱再給你發一份,既然如此,那還發俸祿幹什麼?

這不是瘋了嗎?

“李善長!你到底是怎麼想的?咱看你是想中飽私囊,還是想拉攏人心?你怎麼不把咱的府庫都發給百官?”

撲通!

老李再也承受不住怒火,直接跪倒地上。

“上位,上位,都是臣糊塗,臣,臣不該仿效宋朝的規制,臣,臣立刻就去修改!”李善長渾身哆嗦,嚇得不輕。

這時候張希孟突然道:“主公,能不能讓臣瞧瞧?”

朱元璋把公文隨手扔給了張希孟,只是略微掃了兩眼,張希孟就道:“主公,我看這事是誤會李相了,趙宋向來捨得下本養士,還自鳴得意!所謂養士,都在俸祿之上,趙宋官員的本職有一份豐厚的俸祿,差遣還有一筆錢,同樣十分驚人。再有,確如李相所言,有職錢、職田、衣料、米麪糧油,鹽茶絹帛,什麼都給發了。逢年過節,皇帝萬壽,還有額外賞賜,全都加起來,一個三品官,差不多每年要拿一個府的賦稅供養,當然了,是最窮的府,不過即便如此,也很驚人駭目!”

“荒唐!荒唐!”

朱元璋氣得跺腳,怒罵道:“咱早就說了,要革除趙宋陋習,要萬象更新。李善長,你怎麼還不長記性?”

老李被罵得狗血淋頭,已經嚇得半死,只能不停說:“請上位放心,臣,臣這就修改!”

張希孟卻道:“主公,先別忙,也別急着責備李相,俸祿這個東西,不是憑空變出來的,李相參考前朝經驗,無可厚非。主公不認可,也是情理之中。這事算不上李相的罪過,臣倒是有個建議,還請主公斟酌,也請李相參詳。”

張希孟笑道:“三百六十行,官員也是其中之一……只要參考一般百姓,每年有多少收入開支,再參考物價,擬出來一個算法,自上而下,給百官發俸祿也就是了。”

張希孟說完,李善長簡直傻了!

這幾句話比起朱元璋的疾言厲色還要嚇人,我是拿趙宋的俸祿比,你直接拿百姓的收支做參考,你,你想窮死百官啊?

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