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

什麼張子之道?

這話也是能隨便說的?

“主公,臣不知道什麼是張子之道,更不覺得誰能取代孔孟。而且臣竊以爲主公剛剛大勝,正是氣勢如虹,吞吐日月的時候,更要有帝王胸懷,九五之姿,日月之表。

朱元璋眉頭一皺,好傢伙,直接教訓咱了,你張先生是擺明了要當千古名臣啊!

老朱也不好多言,只能做大歡喜狀,“先生教訓的是,都是咱一時喜悅,不免輕狂。多虧了先生時刻提醒啊!”

張希孟也趕快閉嘴了,只是口稱迎接主公果然,老朱在一衆文武的簇擁下,在百姓的夾道歡迎之下,歡天地喜,進入了江州。

陳友諒在江州稱王,立刻就下令建造王府,他劃出了老大的一塊地方,別說王府,連皇宮都夠用了。

奈何他敗得太快了,連地基都沒打好,就潤了,白白把好地方留給了老朱。

不過朱元璋也不是會享受的人,他只是要了原來的知府衙門,而且還把前面一半拿出來,交給了臣子辦公。

他只選了後院暫居。

“咱不會建都江州,也不想要行宮。回頭貼出告示,凡是被王宮圈地侵佔了家園的百姓,都可以伸冤,咱會把地方還給他們,幫着他們重新安家。”

老朱一上來,就去掉了一個弊政,自然是一片讚譽之聲……

可老朱聽着聽着,竟然莫名覺得張希孟提醒得有道理。

自己剛剛打贏,的確是氣勢如虹,整個人都膨脹了許多。

下面人也越發敬畏,耳邊聽的都是馬屁話,這才幾天,他聽到的誇獎吹捧比前面幾年加起來都多。

就連常遇春那種人都學着上位英明,上位睿智…被這幫人環繞着,朱元璋真覺得自己是光是愛是希望,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天上的太白仙,哪怕拉泡屎,都有人拍馬屁,上位真是辛苦了。

還是張先生忠直耿介,是咱的心腹股肱,良師益友。

因此老朱立刻把張希孟請到後面,君臣兩個要趕快對談,通報情況,商討接下來的事情,片刻都不能耽誤。

“先生,其實咱就是隨意說說,沒有別的意思。只是那個張定邊都說,咱能勝過陳友諒,不過是身邊人才衆多罷了。

你看看吳王手下都是什麼人?文有張希孟,李善長,楊元杲,宋濂,武有徐達,常遇春,胡大海,朱文正…陳友諒這邊都是什麼人?你讓張必先當先鋒,他能當得了嗎?當不了,沒有這個能力知道嗎?

的確看得出來,老朱心情不錯,竟然手舞足蹈,學着張定邊的語氣,把他那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的模樣,表現淋漓盡致。

連敵人都知道張希孟的大名,加上這幾天張希孟去了白鹿洞書院,又有新作推出,老朱也就是隨意調侃了一句,

還真沒有別的意思。

張希孟也笑道:“主公,臣也沒有別的意思,主公今時不同往日,高興一些,也是應該的,只是不要亂了陣腳,壞了大事就好。其實,其實臣也挺喜歡聽溢美之詞的,不然臣就不會安排那麼多個才子在手下了,他們夸人可比武夫受用多了!

老朱頓時發愣…好你個張希孟,咱以爲你重用書生,是愛惜人才,盡心替咱做事呢!

沒想到竟然是喜歡聽人拍馬屁!

咱記下了!

老朱黑着臉,怒視張希孟,趕快分出點來,不然咱跟你沒完!

張希孟感覺到老朱眼神不善,連忙轉移話題,“主公,說笑歸說笑,其實臣覺得,當真不該有推翻孔孟之道的心思,這是一件頂大的事情,臣懇請主公一定要深思熟慮,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不要如此行事!”

張希孟收攏了笑容,語氣格外凝重。

老朱也漸漸嚴肅起來,“先生是覺得樹大根深,難以撼動嗎?”

“有這方面的因素,但卻不是主要的。”

“那是什麼?”老朱道:“先生這些年講了這麼多,至少理學是個壞東西,難道不該徹底推翻嗎?”

張希孟搖頭,“主公,其實不管咱們承認不承認,不只是孔孟之道,包括理學主張,也有相當一部分,內化成了我們骨子裡的東西,分不開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朱熹治學讀書的方法,臣也是很服氣的,當然了,他得出來的結論,臣是不敢苟同的,至於他立論的根基,臣更是鄙夷。

“對待曾經的東西,而且還是流傳了兩千多年,深入到方方面面,無孔不入的玩意…倉促之間,誰又能弄出這麼豐富多樣的東西,把人的腦袋全部清空,然後再度填滿?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啊!”

張希孟語重心長道:“主公,臣以爲該做的是把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全都劃入曾經的千年裡面,暫時做一個切割,別讓這些東西干擾主公施政。然後遇到了需要,就從故紙堆裡翻出來,稍加改造,重新闡述,再度拿出來,填充空白。如何取捨,全在主公一念之間。”

朱元璋默默聽着,忍不住頷首,“先生高論,總是讓咱茅塞頓開啊!”

張希孟略沉吟,又道:“主公,容臣再說幾句話,其實不光是孔孟之道,還是程朱理學,也包括臣提出來的這些東西,都是主公手上的工具,主公是君主,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斷然不存在什麼張子之道,也沒有孔孟之道,主公就猶如天下唯一的太陽,斷乎不許有人遮掩主公光芒。

老朱凜然,他目視着張希孟,皺眉道:“先生怕咱猜忌?”

“不!”

張希孟搖頭,“臣是擔心主公權柄不重,推不動千年變局啊!”

試問天下臣子,誰不想竊取主上威福,又有幾人唯恐君王權柄不夠啊!朱元璋微微仰起頭,心思翻涌,暗暗感嘆。

戰場上爾虞我詐,國事上紛繁複雜…越是怕控制不住,就越容易猜忌文武,不可能無條件相信。

但是在張希孟面前,老朱是真的徹底放鬆了,用不着任何懷疑。有什麼話,除了和馬氏說說,也就是和張希孟,

可以毫無保留談談了。

“先生,你想讓咱推動千年變局,咱也有這個心思,可這個千年變局,到底是什麼樣的,先生能不能告訴咱?也好讓咱有個目標啊!”

張希孟回答道:“主公,所謂千年變局,臣最早以爲是君王和百姓共天下,後來臣以爲要分封海外疆土,建立前所未有的遼闊疆域。後來臣又想着建立新學,教化蒼生。但是臣現在有個感覺,這個千年變局,需要天下有識之士,

一起來完成!需要千千萬萬的讀書人,一起給一個完美的答案!”

老朱緊皺眉頭,今天張希孟談得這些,已經明顯過於深入,格局之大,老朱都有點招架不住了。

“先生,只怕千千萬萬的讀書人,不願意給咱做事啊!”

張希孟一笑,“這就是臣反對推翻孔孟之道的另外原因,也是臣不想說什麼張子之道的原因。這道題必須天下人一起來做,唯有如此,才能交出一個不錯的答案。“

朱元璋終於無奈長嘆,“人力有窮盡之時,咱必須廣攬英才,先生的意思咱是明白了,可咱要怎麼辦才行呢?”

張希孟想了想,笑道:“主公,若是願意的話,臣提議重開白鹿洞書院。”

老朱立刻點頭,“這事咱早就同意了,培養人才,咱當然沒話可說啊!”

張希孟笑道:“但是臣有一個想法。”

“什麼想法?”老朱問道。

“臣的想法,就是藉着重開白鹿洞書院的名義,把孔孟和先秦諸子百家放在一起…學堂以後也要講授所有課程,博覽羣書,不必拘泥門戶之見,只要是好的想法,全都兼容幷蓄,融爲一爐,最終總結出一套適合咱們的東朱元璋大吃一驚,“先生,這能行嗎?你不怕諸子百家在一起打架?”

張希孟微微一笑,“主公,其實我這些日子鑽研朱熹的學規,早就發現,他的理學,早就和儒家主張大相徑庭,

包括董仲舒,也都是如此。他們不是從儒家學到了什麼,而是先有了定見,然後拿聖賢的話語,註釋佐證自己的想法罷了。他們能脫穎而出,不過是比其他人更能自圓其說罷了。

我非聖賢,聖賢不過是我的工具人!

當真是豁然開朗,一下子境界就上來了。

朱元璋勉強咀嚼思索,過了許久,這才長出一口氣,感嘆道:“先生,你可要給咱準備幾本書,咱要好好讀書。

過去些時候,咱一心要跟陳友諒決戰,結果耽誤了讀書,弄得都要跟不上先生的腳步了,真是慚愧啊!”

張希孟哭笑不得,當初可是你說要把經歷放在軍事上面的,而且要是打輸了,我說的這些不都是空中樓閣,夢幻泡影嗎?

“主公,臣以爲看書的事情,還是能稍微推遲幾天,眼下處理俘虜,給大戰善後,獎勵有功將士,均分田畝,開啓新學…諸般事情,都要主公親自操持才行!”

朱元璋猛吸一口氣,緩緩道:“這些事情,怕是都要在白鹿洞一併解決吧?”

“嗯!”張希孟笑道:“上一次臣過去是探探路罷了,主公纔是一戰定乾坤的那個人!”

朱元璋心中凜然,揮拳怒道:“好,咱就去白鹿洞!”

樂文

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