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

經過張希孟、劉伯溫、毛貴,三人的討論,最終發表了一片洋洋灑灑,多達五千字的文章,被後世稱爲外交綱要的大作,橫空出世。

作爲這麼一份註定載入史冊的文件,武夫出身的毛貴,竟然名列第二位,尚在劉伯溫之前,不得不說,當真是一大奇聞。

一個武人,還能有什麼高明的見解?

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張相竟然也跟着署名,替他宣揚,未免失去了張相應有的超然啊!

人們懷着各種各樣的心思,翻開了文章,想要瞧瞧,到底寫了什麼玩意?

結果一打開,這篇文章開宗明義,就是四個字,內外有別。

倫理宗法,綱常道德,不能用在對外上面。

我們認可的道德倫理,僅限於我們的國土之內,歷代士大夫,不願意認真研究夷情,不願意瞭解敵國的情況,就強行以國內經驗,套用國外之上,因此出現了種種水土不服的問題。

極大損害了國朝利益,比如宋金的海上之盟,共同對付契丹,結果送走了一隻狼,迎來了一頭虎,直接造成了靖康之恥。

前車之鑑,不可不察。

因此對外交往,必須時刻牢記大明利益,以大明爲先,凡是處理外務官吏,務必銘刻肺腑,要想清楚,大明需要的是什麼。

其實這裡就是在抨擊原來的禮部官吏了。

這幫東西不知道怎麼想的,高麗的那套花言巧語,辯解之詞,他們竟然不假思索,就給接受了。

藩國想要什麼,大明就給什麼?

那到底誰是藩國?

誰有求於誰?

大明的利益何在?

你是大明官員,還是高麗的走狗?

僅僅看到這裡,朱元璋就已經拍手稱快,大爲讚許。

“寫得好!見解高明,不愧是張先生教導出來的,當然了……毛貴也是人才難得,很好!”老朱讚歎之後,竟然扭頭問郭英,“你查過沒有,可是有人跟高麗使者有往來?”

郭英心中一動,臉上略顯爲難,“臣,臣只知道似乎有翰林院的人,跟高麗使臣,泛舟秦淮河,同遊石頭城。”

“查!”

朱元璋厲聲道:“給咱查清楚,有誰私下裡跟外國使臣往來,都給咱揪出來,如果收了好處,殺無赦!”

老朱又拿起這篇文章,在文章當中,寫得明明白白,對外交往,必須由專門的衙門負責。對內的時候,可以有多個衙門,互相爭論。

但是涉及到外務,必須由專門的衙門負責。不然的話,就會被蠻夷利用,分化瓦解大明。

各個衙門也會因爲利益不同,造成分歧,被人利用。

身爲上國,落到了蠻夷手裡,被人拿捏,絕對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因此對外一個聲音,非常重要,這是必須堅守的原則。

朱元璋深以爲然,其實僅僅看到這裡,老朱就已經肯定了文章的價值。

有人鼓動老朱設立什麼不徵之國,一看這種很扯淡的提議,除了有些人真的很蠢之外,絕對不能排除有人心壞了的原因。

朱元璋一聲令下,郭英只能聽命,他下令調查,結果令他大驚失色,僅僅是高麗使臣到達之後,就前後請客幾十次之多。

宴請的大明官吏不下百人,禮部、鴻臚寺、翰林院、國子監、甚至是詹事府,全都在內。

爲了招待大明官吏,高麗使臣不惜血本,不光吃吃喝喝,還大肆送禮,其中倭國的摺扇,李後主的澄心堂紙,高麗的人蔘,就送了相當多。

這個結果讓老朱勃然大怒!

怎麼回事?

咱嚴查貪官污吏,不許收受賄賂,這幫人都是怎麼回事?

他們是覺得收高麗的錢,不算受賄唄?

“抓,全都下到詔獄!”

伴隨着老朱的旨意,足足有三十多位官吏,喜獲手銬腳鐐一套。

此刻最應該高興的人就是錢用壬。

шшш▲тт kǎn▲Сo

幸好是復旦學堂的事情,把他弄去了山東,不然的話,這一次查下來,他就麻煩了。畢竟在他的手上,還有二斤頂級好茶葉呢!

要不抽空送給張相吧?

真是僥倖逃過一劫,蒼天保佑。

不過老朱雖然抓了人,到底還沒有真的下令殺人。

無他,不是老朱心慈手軟,而是沒有法律能辦他們!

按照受賄的罪名辦他們,可送禮的是高麗。

按照裡通外國來辦他們,高麗眼下還不能算是大明的敵國。

朱元璋行事,最喜歡名正言順,他不怕有什麼後果,但是他不想濫殺無辜,更不願意給後人做不良示範。

因此這些跟高麗使臣有過交往的大明官吏,還能苟延殘喘。

可越是如此,就越是憤怒。

“咱大明的利益,百姓的民脂民膏,就值幾刀紙,幾個摺扇嗎?這幫不要臉的東西,真是大明之恥,奇恥大辱!”

朱元璋破口大罵,毫不留情。

由於張希孟尚在山東,就只剩下李善長承受朱元璋的怒火,張希孟表示情緒穩定,請加大力度。

朱元璋一頓臭罵,罵得李善長汗流浹背,溼透衣衫。

老朱深吸口氣,“李先生,雖然這事和你沒關係,但到底中書省約束不嚴,咱們要立個規矩,從今往後,除了專門的衙門,誰也不許和外夷使臣往來。還有,外夷的使者也要限制,沒事不許他們出館驛。任何的往來,宴請交遊,必須提前上呈,要批准才行,不然一律視爲違規。嚴重的,要驅逐出去。更嚴重的,就需要法辦!”

李善長連連答應,不過他也聽出來重點,“上位,這是要再增加一個衙門嗎?”

朱元璋點頭,“成立個外務部吧!你看看,有誰能當外務部尚書?”

李善長被問得瞠目結舌,讓他推舉尚書自然是好事情,可問題是這個外務部算什麼玩意、有誰能處理好?

如果沒法勝任,再弄出簍子,估計下次砍頭的時候,就不會猶豫了。

必須要找個合適的人,能夠扛得起來的。

誰呢?

其實也不用多想,這篇文章的三個作者已經很明白了。

張希孟自然不會屈尊降貴,劉伯溫在山東主持政務,一時也沒法脫身,算來算去,就只剩下毛貴。

雖說大明沒有平章的官職,但是毛貴一省大員,轉任一部尚書,絕對是夠了。

只不過這樣一來,張希孟又多了一個忠心耿耿的小弟,一篇文章,就造就了一位尚書,張希孟啊,你可真是好本事!

咱老李服了。

沒什麼好說的,李善長推舉了毛貴,朱元璋也是立刻點頭。

就這樣,外務部尚書,就落到了毛貴的頭上。

旨意送到山東,尚在學堂苦讀的毛貴都愣住了……等一會兒行不行,我還正琢磨雞兔同籠呢!

老師都哭笑不得了,“毛同學,陛下旨意,你往後一步登天,哪裡還用得着管什麼雞兔同籠啊?”

“那可不行!”毛貴正色道:“先生務必給俺留着課程,不管到什麼時候,俺都要把書讀明白了。”

老師生怕耽誤了大事,只能點頭。

你可快去吧,聖旨爲重啊!

就這樣,毛貴在迷迷糊糊中,接了旨意。

等握在手裡之後,他才意識到一件事,壞了……我成了尚書了。

要了命了!

我沒幹過這事啊,誰能幫我?

毛貴第一時間就跑去見張希孟了。

“先生,救命!”

張希孟聽完之後,也是哭笑不得,只能安慰毛貴,“其實也沒有那麼麻煩,到底應該怎麼做,你已經說清楚了。就按照咱們文章寫的就是了,憑着良心去做,遇到了難題,只管找我就是。”

張希孟大包大攬,做出了承諾,這讓毛貴稍微安心。

可毛貴又道:“先生,我這剛入學,還盼望着能順利畢業,結果現在就來了聖旨。我,我進了外務部,往後其他人都是科舉學堂出身,就我一個粗鄙武夫,怕是好說不好聽啊!”

這位對學歷還真是執着,張希孟只能笑道:“沒事的,你只管去金陵就職。我給你準備需要考試的書籍,然後我給你出題。在京的時候,咱們就借用學堂進行考試,如果不在京城,就書信往來,你只要願意學,我就願意幫忙。”

毛貴連連點頭,喜不自勝,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自己這算不算是張相的親傳弟子?

要知道目前爲止,張希孟承認的學生,只有太子朱標,偏偏他還沒怎麼教導過朱標,誰能料到,竟然讓毛貴拔了個頭籌。

值得慶祝!

回頭家裡的三個兔崽子,還敢跟自己裝蒜,就讓他們知道厲害!

你們老爹是張相的學生了!

好傢伙,能進入張門,竟然比當了尚書還要高興。

不過想想也是,大明朝的尚書很多,可張相的學生,卻是寥寥無幾。

毛貴只是簡單安排了一下,就準備動身,前往應天面見朱元璋。

這就在毛貴即將動身的時候,江楠給張希孟誕下了一個兒子。

沒錯,終於生娃了。

沒有太多波折,江楠身體很好,懷孕之後,也得到了很好照顧,只是由於是頭一胎,時間稍微長了一點,不過總體問題不大。

“我當爹了!”

張希孟狠狠掐了自己大腿一下,不是做夢啊!

孩子呢,有點醜,仔細看看,相當醜,不過生都生了,還能扔了怎麼滴?

張希孟努力進入父親的角色,照顧妻兒,把手邊的政務都給推了。

不過張希孟表現的波瀾不驚,應天城卻炸了鍋!

什麼?

張先生有後了?

是個兒子!

真是老天保佑!

朱元璋喜不自勝,立刻道:“趕快派人過去,告訴張先生,這孩子務必接到宮裡,和皇子一起養着!”

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