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

大軍北上,克復燕雲。

這些日子以來,應天就沒有這麼熱鬧過。

不只是應天,也包括蘇州,杭州,江州,贛州,乃至於武昌……大約是和商路相關的城市,都會比較敏感。

而整個大明的工商業佈局,也呈現出比較有趣的態勢,其中應天是最主要的軍工生產基地,鎧甲,刀劍,弓弩,火繩槍,甚至包括一些攻城用的火炮,悉數都放在了應天。

杭州屬於對外貿易的中心,同時又擔負海上糧食樞紐的角色,還兼具生絲貿易中心。由於氣候使然,杭州臨近地區已經開始增加桑樹種植,放棄部分稻田。

對此張希孟的看法是堵不如疏,多種桑樹,這是經濟理性,雖然還有相當數量的百姓,處於安全的考慮,不願意改種。但是張希孟也不願意壓制,他的要求是從嶺南,從海外,想辦法調集糧食,務必要保證相對低廉的糧價,同時要對生絲價格託底,保證桑農的利益。

這種有關經濟的佈局,張希孟幾乎是唯一的權威。

李善長那夥人玩不了,他們一旦插手,必定會變成上下漁利,中飽私囊,不用半點懷疑。

至於朱元章,他雖然惡補經濟學,但總是不那麼靈光,因此也插手不上。

張希孟倒是也不追求什麼一年之內,改多少稻田爲桑田,反正就這麼順水推舟,勻速發展吧……這麼幹的直接結果,就是杭州的生絲貿易起來,吸引了相當數量的蘇州絲綢作坊。

這些蘇州商人,開始大舉從杭州採購生絲,增加產能。

而絲綢產能上來,松江的棉布也要尋求突破。

氣候適宜,土地價格又要便宜,方便大規模種植……商人的目光放到了湖廣,尤其是漢江流域,已經有人開始大面積種植棉花。

原料,生產,銷售……一條條產業鏈建立起來,一道道商業往來密集起來……整個大明開始向一個整體邁進。

雖然只是一個開始,但配合着華夏概念的深入,各地的百姓能夠感覺到,大傢伙是一樣的,彼此是一家人。

超出了地域的國家觀念,快速深入人心。

而有了這個基礎在,宣傳工作才能順利推開,每一條商路,不光傳遞原料和財富,也傳遞信息和觀念。

應天的報紙,不到十天,就會出現在江州,贛州,也包括廬陵。

文天祥的廟宇前面,每天都是人員往來不斷。

包括許多學堂,師長帶着學童,拜祭文丞相,齊聲誦讀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山河亦壯麗。

大好江山,豈能拱手讓人!

恢復中原,收復燕雲,刻不容緩。

我輩讀書人,必須一改趙宋士大夫的習氣,學會文武本事,一手詩書,一手寶劍,出將入相,上馬治軍,下馬治民。

就,就像張相公那樣!

沒錯,在這一輪的宣傳之下,張希孟一躍成爲全民偶像,儘管很不符合他卑微的社會公器的定位。

但事情就是如此。

文武雙全,入則爲相,輔左天子,出則統軍,光復山河。

而且聽說張相還很年經,是個帥氣的書生,就跟詞上說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都督都比不上咱們張相公。

立刻就有人說了,拿周瑜比張相,那是給周郎臉了。他也就是赤壁一戰罷了,咱們張相公,那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代之下,唯此一人!

有人又說了,你可拉倒吧,孔夫子帶着弟子,周遊列國,都沒人用他。

諸子百家,那麼多先賢,能得到君王重用,立下赫赫功勳,又得到萬民敬仰,幾乎就沒有。

道家講無爲,儒家講仁政,這在先秦都是靠邊站的。

兵家法家倒是被君王推崇,可問題是這兩家在民間名聲都不怎麼樣。

只有咱張相公,以堂堂之師,煌煌之學,治國撫民,千古一人!

身在軍前的張希孟,已經隱隱有所察覺,他揉了揉太陽穴,無奈對夫人道:“我是不是有點太高調了?按理說這一次出征,這麼大的彩頭,我不該摻和,還是應該留給陛下才是。”

江楠一邊織着毛衣,一邊笑道:“怎麼,擔心功高震主了?你要是擔心,就退歸林下,老老實實在家裡帶孩子,反正我也能養家活口。”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好笑道:“夫人還真是有志氣!”

江楠輕笑道:“還能怎麼辦?老爺難道不知道,這是陛下有意把你推到這個位置上,就看你有沒有本事接得住了。”

張希孟當真好奇道:“夫人怎麼這麼說?”

江楠乾脆放下了手裡的織針,笑道:“這有什麼難猜的!都這麼多年了,陛下雖然雄才大略,但過於剛勐,有失精巧。老爺則是心思縝密,佈局謀篇,天下無雙。你們兩個人才是真正珠聯璧合,配合默契,連我這個枕邊人都要嫉妒了。”

張希孟一怔,“你不要胡說啊!”

“什麼胡說?”江楠好笑道:“皇后娘娘也是這麼說的!她跟我講,陛下放棄御駕親征,是她都沒有猜到的,老爺卻是料事如神,你比皇后娘娘,還要了解陛下啊!”

張希孟嘴角抽動,略微沉吟。

他也挺無奈的,雖說老朱跟馬皇后的時間,絕對更長,但是沒辦法,多數都是休息,睡覺……相比之下,他們君臣之間,討論的問題更多,瞭解的更深入,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哎,隨你說吧!不過你講的對,接下來天下一統,基本恢復了漢唐格局,如何往上更進一步,怎麼佈局,如何超越漢唐,在疆域上勝過元朝……這些事情光靠陛下一個人肯定不行。他需要我提供理論,拿出方桉。最最重要,是協調各方,調度資源,還有分配利益,不然的話,咱們不就跟漢武帝和唐初一樣了,國家盛極而衰,盛世之下,民生艱難,根基敗壞嗎!”

江楠略沉吟,就道:“老爺不是看得很清楚嗎?其實你怕的不是功高震主,而是怕自己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怕擔不起這個使命吧?”

張希孟忍不住哈哈大笑,“夫人當真是一針見血,我是五體投地。”

張希孟伸手抓過織針,笑道:“夫人,咱們是不是該乾點更重要的事情了?”

江楠:“……”

船隊出應天,走運河,最終在臨清停頓下來。

這也是徐達大軍集結的地點。

張希孟見到了徐達,還有點不好意思。

“真正的誓師大會,應該讓你們當主角。結果你們都開拔了,光是讓我在應天露臉,實在是不厚道啊!”

徐達忍不住笑道:“張相這話就不對了,你當我們這些人不願意讓張相露臉嗎?您待大傢伙的恩情,自不必說。軍中上下,又有誰不念着張相的好!再說了,誓師大會您出頭了,往後不是還有凱旋大典,不是還要痛飲燕山嗎?到時候咱們一起把上位灌醉了就是!豈不更好!”

張希孟忍不住撫掌大笑,“說得好,說得好!既然如此,我也就坦然受之了。接下來的仗怎麼打,你們商議就是。我這一路趕來,有些疲乏,要休息些日子。”

徐達笑着點頭,“這是自然,不過大軍出師,正式發起攻勢,還要張相露面,鼓舞下士氣。”

“好!”

張希孟欣然答應,又去陪着夫人了。

可就在張希孟剛剛離開的時候,從黃河之上,一艘小船,飛速向下,到了開封段,又換乘快馬,急速向臨清而來。

馬跑如飛,急如星火。

消息送到臨清大營,上面只有一行字。

“潼關入手矣!”

什麼?

馮國用他們已經光復了潼關!

我的老天啊!

潼關多是個險要的地方,關中門戶,咽喉要道!

李思齊經營多年,層層駐軍。

任誰都琢磨着,在潼關會有一場大血戰,怎麼會這麼輕鬆就拿到手?

李思齊沒有反抗嗎?

這不科學啊!

但不管怎麼說,潼關到手,此戰已經贏得了開門紅,堵住了關中,等於斷了元軍一臂。

“馮大都督立功不小啊!”

張希孟急忙下令,嚮應天方向報捷,同時又給徐達他們下令,不用等了,立刻全面出擊。趁着這個機會,把元軍打蒙了。

就這樣,在張希孟的命令下,徐達,常遇春,胡大海,按照原定的計劃,分頭出兵……光復之戰,驟然打響。

消息也很快傳到了應天。

潼關?

就是那個傳說中非常險要的潼關,竟然這麼容易就到手了?

還是咱們張相公啊!

啥也不說了,一個字:牛!

百姓們歡聲笑語,茶館酒樓,盡是高談闊論,所有人都像是過了年似的。咱們張相公,那就是厲害,揮手之間,就把潼關裝在了袖子裡。

他老人家別是會撒豆成兵吧?

好傢伙,張希孟簡直要封神了。

北伐之戰,贏得開門紅。

悄然之間,發行的國債又熱鬧了三分。

有些沒有買到的商人,或者說沒敢出手的,現在都願意溢價購買。

咱們大明的將士就是厲害,神兵天將,攻無不取戰無不克,只怕要不了多久,就連大都都能拿回來。

民間情緒沸騰,歡欣鼓舞,朱元章自然也是高興,但他卻知道更多的消息,比如潼關是李思齊主動放棄的……

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三十章 淮西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