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

洪武五年,陽春三月,江南大地,草長鶯飛。

正是最美好的時候,朱棣小朋友脫下了棉褲,騎上心愛的小馬駒,跑出城外,去找春姑娘去了。

而老朱此刻正腦仁生疼,腦袋嗡嗡的。

朱標給他送了一罐鹽,足足有十斤。

據說是他親自從鹽池裡面弄來的,潔白如雪,帶着他滿滿的孝心,送給父皇和母后品嚐。假如覺得不錯,還請父皇賜下御用名號,以便通行天下。

隨後朱標寫了一大段的東西,什麼北平百姓太苦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冬天連房舍都沒有,只能住在地洞裡……總而言之一句話,全都指着食鹽了,您老人家可要救救老百姓啊!

朱元章看着朱標的信,再看看那一罐鹽,他不光發愁兒子沉溺商賈,甚至氣他不務正業了,玩物喪志啊!怎麼還跑去弄食鹽了,簡直豈有此理!

他正生氣呢,突然聞到了一股香味,回頭一看,馬皇后端着一隻鵝過來,送到了朱元章面前。

“瞧你忙得辛苦,我做了只鹽水鵝,你嚐嚐吧。”

自從因爲朱標教育的問題,夫妻倆爭執了幾次,老朱就沒吃過夫人親手做的東西。好容易送來了,老朱還有什麼好說的,大口大口,吃起來,還真不說,味道確實不錯。

“妹子的手藝就是好!”

馬氏微微一笑,“手藝倒是其次的,關鍵是這鹽好啊!鹽水鵝,鹽水鵝,關鍵就是要用好的鹽,你說是不?”

提到了鹽,朱元章立刻就黑了臉,氣得把盤子推了推,怒道:“你怎麼還慫恿逆子,他現在成什麼樣子了?”

馬氏也氣了,“朱重八,我看你是忘了初心了!不就是曬鹽嗎!你當初跟着徐達他們耕田種地,不還比賽嗎?咱兒子學點曬鹽的本事,又怎麼了?”

朱元章一陣無語,都囔道:“咱,咱那麼辛苦,不就是爲了他們不辛苦嗎!”

“是啊,天底下的父母都這麼想,自己辛苦些,孩子就不要吃這個苦了……可是重八啊,你想過沒有,你那把椅子是不辛苦就能坐上去的?”馬皇后柔聲道:“重八啊,不是我跟你作對,原來我都是聽咱們兒子如何如何懂事,現在我是第一次聽說,咱們兒子會做事情了。這是好事,坐而論道不如身體力行,別想不開了。”

馬氏笑道:“我都讓他們看過了,也嘗過了,這個鹽潔白如雪不說,沒有雜質,沒有異味,比咱們宮裡吃的還要好。標兒這次可是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張先生也真是厲害,據說他弄得這個只用曬,不需要煮,省了木材,也不用鐵鍋……只要在地上修鹽池,靠着日頭曬就是,一個鹽工,幾天的功夫,就能曬出來幾萬斤鹽……原來的竈戶用不上了,他們願意種田,就給他們土地,願意留下來,就轉爲鹽工,收入比原來多了十倍。聽說鹽工都高呼吾皇萬歲,感激你的好處呢!”

馬皇后的這一番話,老朱自然是聽得進去的,事實上他也不是不明白這些道理,只是身爲一個老父親,稍微有那麼點彆扭罷了。

但是兒子多掌握一項本事,老朱還是很欣慰的,而且這也不是隻是一項本事,想到這裡,老朱不由得咧嘴大笑。

抓過鹽水鵝,狠狠咬了兩大口,只覺得味道更加鮮美了。

“確實,吃不出苦澀的味兒,這個鹽是真的好!你說張先生是怎麼弄的?他怎麼連曬鹽都懂啊?”

馬皇后嘆道:“這就是觸類旁通,無所不會吧!我還聽說,張先生收攏了不少鐵鍋,似乎是又打算做點了不起的東西,我也不知道張先生能弄出什麼來!咱們光在應天等着,就算弄出來了,送過來也要好些日子,真是讓人着急啊!”

聽說張希孟又在擺弄什麼東西了,朱元章可好奇了,一個曬鹽法,都能造福百姓,接下來張先生肯定會有什麼大動作,保證差不了。

一時間老朱竟然也是抓心撓肝,想要迫切知道。

張希孟到底在幹什麼呢?

也沒什麼,就是在曬鹽之餘,他在沙灘上撿了點各種各樣帶殼的玩意……魯王帶着太子趕海去了。

這要是有個直播,讓應天的老朱點個小紅心,估計能把老朱氣死過去。

玩物喪志,逢君之惡!

哪有這麼教太子的!

可惡!

張希孟倒是沒想別的,他把弄來的貝類,取出來肉,快速曬乾,碾碎,做成粉末,然後往湯里加一點!

沒錯,確實鮮了不少!

這下子張希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人們常說酸甜苦辣鹹是五味,但是還有一種滋味,凌駕五味之上,那就是鮮!

這是個非常難以獲得的味道,從這個字形就知道了,人們把魚和羊放在一起燉,纔有了鮮味。

雞蛋和鹽放在一起炒,也會出現鮮味,所以對於古人來說,炒雞蛋還真是個絕佳的美味。

再有想弄到鮮味,就只有用各種高湯,反覆熬煮,才能獲得那一點點鮮味。

所以大戶人家做菜,不管是揚州的鹽商菜,還是曲阜的孔府菜,都少不得用雞鴨鵝,各種骨頭,反覆熬煮,製取高湯,然後拿高湯提味,這樣做出來的菜,是普通百姓人家根本無法想象的。

說他們吃的是龍肝鳳髓,也差不多。

張希孟是去過孔家的,也知道這些東西,他更知道一切的關鍵就是味精,但是對不起,他是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弄。

而且但大傢伙都在努力打天下的時候,他卻爲了點口腹之慾,不停折騰,也確實過分了。

事情拖延着,一直當張希孟到了北平,並且開始擺弄食鹽的時候,他似乎發現了機會。

有一段時間,魯菜是相當有名的,是各大菜系之後,最有牌面。

而後來漸漸就衰敗了,張希孟聽過一種說法,魯菜是因爲靠着大海,能夠通過一些貝類,製取高湯,獲得鮮味,靠着這一手,領先了內陸的各種菜系。

加上處於南北之間,人員交流,商貿往來,各種名家薈萃,催生出了魯菜的繁榮。

可是當味精一類的東西普及之後,魯菜師傅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弄出來的獨家秘方,只要一點味精雞精就能解決,魯菜就走向了下鋪路……

張希孟也不知道真假,不好定論。

但他確實知道有種叫蠔油的玩意。

用這些貝類、螺類,曬成幹,磨成粉,熬成湯……反正不管怎麼折騰,只要把鮮味弄出來,然後做湯做菜,也就算是成功了。

這項工作竟然跟曬鹽不相上下,耗費了張希孟好幾個月時間,他終於弄出來兩種東西。

一個是濃湯,一個是粉末。

這一天的張希孟,竟然比曬鹽成功還要欣喜,他叫來了胡大海,藍玉,李文忠,朱文正,還有許多將領,另外劉伯溫,宋廉也跟着來了。

大傢伙湊在長蘆,比起山海關的痛飲,規模小了許多,但是很顯然各種菜餚,居然更加精美好吃。

“伯溫先生,你們都是高手了,嚐嚐吧,這味道怎麼樣?”

劉伯溫將信將疑,胡大海乾脆就是一副惶惶不安,畢竟他已經拉過一次了,鬼知道張希孟又弄了什麼玩意。

不過這一次情況還算不錯,沒有意外。

“張相,這些菜餚確實鮮美異常……張相,你從哪找來的名廚?”

張希孟一笑,“難道我就不能成爲名廚嗎?宋學士知道,我可是會做菜的!”

宋廉點頭,“確實,不光會做菜,還會煮奶茶呢!拿西湖龍井煮!”

被揭短了,氣氛尷尬起來。

劉伯溫也放下了快子,面色微微凝重,“張相,口腹之慾,人人皆然。只是當下北平百廢待興,這麼大張旗鼓,是不是過了?”

張希孟微微一笑,“我知道你們的意思,是不是殿下在這裡,怕我把殿下教壞了?”

宋廉和劉伯溫連忙站起,惶恐道:“張相誤會了,我們沒有這個意思!”

張希孟笑着讓他們坐下,隨後道:“用不着擔心,咱們都是老朋友了,你們直接說我做錯了,也沒有什麼。我弄這東西,確實是想吃點好的。不過要非說沒什麼用處,我也不服氣。”

張希孟笑着對胡大海道:“越國公,你們要深入草原作戰,需要吃什麼?”

胡大海一怔,“張相的意思?”

張希孟笑道:“我準備把這兩樣東西,作爲調料。再弄些海藻,曬乾碾碎,或者用大鍋蒸熟炒幹,碾碎之後,混合在一起。既有了鮮味,又有了鹽分,可以做成醬料,塗抹在大餅上面,也可以放在鍋裡熬湯。”

張希孟嘆道:“征戰之苦,又豈是尋常!以前將士出征,身上攜帶醋布,那東西又是人吃的嗎?有了這兩樣東西,再左以豬油,牛油,果乾,大約可以給將士準備一頓不錯的伙食了吧!”

那些文官尚在其次,主要是幾個武將,聽到了這話,再次嚐了嚐桌上的菜,朱文正更是把粉末塞在嘴裡,嚐了嚐,藍玉也把濃縮的高湯倒進嘴裡。

隨後這倆人狂喜不已!

真是撿到寶了!

藍玉立刻道:“張相,有了這個東西,咱們的伙食就能好許多,哪怕奔襲千里也不用擔心了,我,我想請令,從上都出發,襲擊元軍殘部!”

朱文正也急了,“憑什麼你去,這次該讓我領兵!”

他們倆正爭着,突然有人敲桌子,“幹什麼?把我放在眼裡沒?徐達和常遇春都有仗打!就把我放在這不成?”胡大海竟然也急眼了,畢竟解決了吃的問題,封狼居胥,就在眼前啊!

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三章 書與畫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