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

收了馮家兄弟,朱元璋並沒有立刻任命官職,而是讓他們隨軍觀摩……也就是讓他們隨便看,認同咱朱元璋,就跟着咱,不認同,那就回你們的妙山。

你們主動來投靠,咱不能把人扣下,或者怎麼樣,那也太不義氣了。

至於以後會怎麼樣,就不是咱能保證的。

老朱的態度堪稱磊落,更讓二馮多了幾分敬畏之心。

算起來他們也是一方頭領,手下最多的時候,擁有一千人。

可是同樣是人,差距之大,簡直不可以道里計。

老朱部下最大的特點,就是規矩森嚴,兵練得狠,基本上是連着訓練五天,纔給休一天。而且休息的時候,也不許到處亂跑。想要離開軍營,必須向千戶請假,要說明緣由,還要講好歸營時間,如果逾期未歸,是要受到懲罰的。

根據情節輕重,包括批評,罰勞動,打板子等等……

按理說練得狠,管得嚴,應該有不少怨氣纔對。

可是在軍營走一圈下來,馮國用驚訝地發現幾乎所有士兵,不但沒有怨言,還覺得充實有趣,訓練起來,也十分賣力氣。

觀察了一陣子,馮家兄弟湊在一起,馮國勝就道:“大哥,我昨天晚上,跟着大傢伙看了一齣戲。”

“戲?什麼戲?《竇娥冤》,還是《單刀會》?”馮國用隨口問道。

沒錯,《單刀會》這齣戲早在元朝就有了,而且還是戲劇大家關漢卿的作品。內容也和三國演義差不多,講的是東吳圖謀荊州,關羽單刀赴會,順利返回的故事。

毫無疑問,關漢卿是極力讚頌關羽的智勇雙全。

而且尊劉貶曹也不是什麼《三國演義》獨創的劇情,事實上在早期的三國戲中,只要演到了蜀漢獲勝,臺下百姓齊聲喝彩歡呼,演到了曹操,就怒目橫眉。

崇拜關羽,欽佩諸葛丞相,可是古已有之。

民間的愛憎如此分明。

所以說某些人把攜民渡江當成虛僞,把屠城殺人當成真性情的離譜邏輯,放在古代,可是要被口水淹死的。

畢竟多數人還清楚,自己就是那個普通百姓,屬於那個挨刀,該怎麼選擇,心裡還是有數的。

順便說一句,四大名著有三本都是在前人的創作基礎上,綜合集成的。

許多經典劇情都是早就出現的,作者只不過是當了一回裁縫,把各種各樣的情節連綴起來,剔除了不合理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完整呈現出來。

所以哪位要是想壟斷名著的解釋權,講我是正宗,我是唯一,沒有人能比我演得好……那就貽笑大方了。

只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朱元璋的軍中演得不是這些。

“是叫什麼《單騎擒賊》,是軍中的故事。”馮國勝像大哥介紹了一下劇情:大致就是一名士兵,喬裝改成,裝成元廷的欽差,單人獨騎,到達了懷遠城。在城門口收攏了守衛士兵,一起進了帥府,把元廷大將徹裡不花給生擒活捉的故事。

馮國用聽得目瞪口呆,真的假的?

他們聚攏了好些寨子,一萬多,想要攻打滁州都沒成功。怎麼這邊一個人就把元廷大將給抓了?

元軍真這麼廢物?

“這是編的?還是?”

“是真的。”馮國勝立刻道:“就是那個抓了元廷大將的士兵親自演的。”

“啊!他親自演的?”

“沒錯,那幾個懷遠的守軍還跑來了,跟着一起演,演得可有意思了!”馮國勝不算太會講故事,言辭不夠豐富。

但是很顯然,這是個讓他大受震撼的故事。

簡直太有趣了,我演我自己!

還有幾個守城的兵,陪着一起演,光聽這件事,就夠匪夷所思了。

“還有嗎?我也想看看。”馮國用來了興趣,一打聽,原來昨天是在費聚部下千戶演的,今天在花雲千戶。

原來這齣戲太受歡迎了,加上場地限制,一次只能在一個千戶上演。一羣未來淮西名將,大明公侯,爲了順序,吵得不可開交。

湯和就堅持要按照順序,其他千戶都不幹了。

做夢去吧!

別看你是第一千戶,軍中的事情就講究個公平,大傢伙抽籤,誰的手氣好就先在誰那裡演。

難不成在這種事情上,主公還能偏心不成?

而且這事情也不是主公說了算,要聽人家張先生的。

湯和無可奈何,費聚運氣很好,抽了第一個,花雲卻是抽到了第二號,至於湯和,且等着吧!

“大哥,我問過了,咱們屬於觀摩的,也可以去看,但是人數有限制,最多帶五個人過去。”

馮國用點頭答應,到了傍晚時分,用過了軍中的飯菜,他們兄弟倆,帶着幾個族裡的青壯,趕到了演戲的地方。

等他們一來就被嚇到了。

怎麼人山人海,這哪是千戶啊?

簡直萬戶都不止了!

他們還真猜對了,由於這齣戲太受歡迎,其他千戶的人早早跑過來佔位置,爭着搶着,要過來瞧瞧。

結果他們只能站在外圍,伸長了脖子觀看。

唯有主辦的花雲部下,能夠在臺下盡情欣賞。

馮國用也明白了,難怪只許他們帶五個人,這要是帶的人多了,還不被罵死!

他們匆匆趕來,花雲滿臉春風,簡直跟娶了媳婦似的高興。

主動招呼,又給抓了兩把大棗,讓他們邊看邊吃。

就在大戲上演之前,又來了幾個人,爲首的是朱元璋,身旁跟着夫人馬氏,馬氏的旁邊是小傢伙沐英。

在他們後面,有張希孟,還有一個老者……李善長因爲公務繁忙沒來。

等這幾個人坐下,朱元璋看到了馮家兄弟,給他們指引,別人都無所謂,就是那個老頭,讓馮國用懵了。

賈魯!

就是那個主持修河,被無數人恨得牙根癢癢的賈魯,他怎麼在朱元璋的軍中?

朱元璋又是何德何能,有本事讓這位大元的重臣爲他效力?

一個雲莊先生的後人,就讓他大吃一驚,再加上一個大元的工部尚書,中書左丞,朱元璋的軍中,怎麼盡是這般厲害的人物啊!

馮國用是一肚子話,可偏偏戲已經開始了,由不得他多問,只能認真看着。

很快伴隨着鼓點,一個晃着大腦袋的演員上來了。

他先小跑着一圈,然後在舞臺上站了個丁字步,一聲咳嗽,就開始自述經歷……“俺曾在花街柳巷終日裡遊蕩,也曾見無數的紅妝;俺曾在塞北幽燕頂風冒雪,也曾見大元朝奸佞專權,只爲君王無道黎民亂,不得已披堅執銳——爲昏君做害人的犬狼啊!!!”

吳大頭腦袋大,氣也足,加上早年真的聽了不少戲,最後這一嗓子,高亢有力,聲震全場,就連在外面伸脖子看的,都聽得一清二楚。

隨即引來了熱烈的掌聲,一片叫好。

吳大頭來了勁兒,接下來繼續念:“做昏君鷹犬行千里,眼見的殺戮泣鬼神,捫心自知罪孽重,天可憐見——遇明君!”

下面又是一陣叫好之聲。

講了這些之後,就是說歸順老朱之後,如何如何優待,感恩戴德,奉命去抓罪孽滔天的徹裡不花。

爲了出其不意,只有他一個人單騎前往。

到了懷遠城門口,他想起過去元廷狗官的形狀,做惡人怒斥守城兵丁。

這時候兵丁就上來了。

還真是那幾個人,其中有一個老兵用公鴨嗓,數落徹裡不花的罪行,又念着元廷混蛋,殘害百姓,他們不過是狗咬狗,且隨新犬誅舊狼!

一句新犬誅舊狼,又引來了鬨堂大笑。

不過想想也的確是如此,但凡徹裡不花乾點人事,也不至於被抓啊!

隨後就是吳大頭領着人過去,順利生擒一無所知的徹裡不花,得勝歸來……一場戲,唱了差不多一個時辰,大傢伙竟然都意猶未盡,彷彿一眨眼就過去了似的。

有人甚至高喊,再來一遍!

大傢伙看得如醉如癡,狂笑不止。

馮國用這才注意到,這些看戲的士兵,竟然不乏許多蒙古人。

難道大元朝不是蒙古人的嗎?

這時候他身後的一個小旗官忍不住道:“蒙古人也分貴賤!大元朝是人家貴人的,不是俺們的!倒是上位,才把俺們當個人看!這戲演得好,罵得痛快!”

此時吳大頭居然又出來了,盛情難卻,演全套不行了,就演最精彩的抓人那一段吧!

臺上士兵立刻潮水一般叫好……馮國用看着臺上,看了看臺下,眼神之中似有所悟,忍不住用力點頭。

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