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

毫無根基的孫炎,突然脫穎而出,登上相位。

衆人在短暫吃驚之後,更想看熱鬧,誰知道他能幹幾天?一年?還是半年?

要不咱們開個盤,歡迎大傢伙下注,看看誰能猜得準。無論如何,大家也不會覺得能超過一年。

沒法子,這個倒黴位置,實在是太難坐了。

眼下的大明,就是諸神齊聚,李善長雖然罷官,但是他用的舊人尚在。

張希孟不再管具體的事情,但是他的門生弟子,遍及朝野,甚至這一次罷免李善長,這些人就出了大力氣。

而且老朱尚在,天子高居九重,雖然這一次太子驅逐了李善長,初步樹立權威,但是大傢伙都公認的,只要老朱尚在,就有一言九鼎的權柄。

提到了朱標,這位監國太子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解決了李善長,接下來他要怎麼處理朝政,人們也說不好。

除此之外,就是徐達統御的御史臺,還有背後的勳貴武人,他們又是什麼想法,更沒人說得準!

反正上面有天子,太子,下面有張相人馬,李相人馬,旁邊還有勳貴武臣,待時而動。

試問一個小小的孫炎,能得罪哪一方?

只要一個處理不妥,他就可以滾蛋了,絕對沒有僥倖。

甚至有人還預測,孫炎只是暫時拿來充數的,等陛下和張太師談妥了,就會有新的人選。

總而言之,無一例外,都不看好孫炎。

他這一次拜相,甚至都沒有人來道賀。

面對此情此景,孫炎也是一聲長嘆,無可奈何。我就這麼不招人待見?孫炎盤算了再三,他先召開一場會議……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御史臺,翰林院。

各方齊集一堂,孫炎的主題也很簡單,就是讓大傢伙暢所欲言,看看接下來要怎麼辦……孫炎擺出了一副虛心求教的態度,效果還算是不錯,各方都暢所欲言,毫不顧忌。

這也是李善長在位的時候,很難做到的。

畢竟老李很多事情,都已經有了定見,召集大傢伙過來,就是走個過場,你要是猜不透老李的心思,沒準還會倒黴。

可孫炎不一樣,他人畜無害,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因此衆人都敞開了談論,有人提出吏治的問題,現在是左相,右相,一起空缺,孫炎執掌中書,門下此刻還缺一位宰相。

是遞補新的宰相,還是另外安排……中書、門下,應該怎麼分工?

這問題孫炎只能咧嘴,我要是有那麼大權柄,還用得着聽你們的嗎?

不過雖然他沒法解決,但是孫炎依舊老老實實,記在了小本上。

隨後徐達提出了一個問題,各地倉場的虧空怎麼辦?

李善長罷相,就是因爲監督不嚴,用人不當,現在新相上任,該拿出對策纔是。

孫炎打起精神,立刻告訴徐達,原來的清查,還要繼續,而且要嚴查,如果還有問題,絕不姑息養奸。

孫炎甚至表示,可以從山東開始,有差錯,他願意負責。

他的這個表態,還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讚許,至少有點以身作則的氣象。

可接下來一些老生常談的事情,讓孫炎腦殼疼,主要是財政的虧空,各地賑災,還有地方的教育,黃河治理,漕運,海運……

一天會議下來,孫炎只覺得手都不會動了。

這也太兇險了,你們把我當成什麼人了?

神仙降世嗎?

這些破事,張希孟在京城,沒有主意,只能出去講學,李善長也解決不了,還把官位都丟了。

我孫炎何德何能,居然能解決這些事情?

你們是太高估我的本事,還是想看我的哈哈笑?

孫炎一連忙活了好幾天,也沒有什麼頭緒。

但偏偏這時候朱標請他過去,議論政務。

孫炎死的心都有了。

殿下,要不你再想想,還有別人嗎?

朱標沒有客氣,“現在朝政一團亂麻,李相去職以後,朝廷上下,都混亂一團,孫相,你要拿出方略纔是。”

孫相?

我不是叫孫炎嗎?

他愣了片刻,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中書丞相了。

身份變化太大,一時適應不過來。

殿下問自己辦法?

有什麼辦法?

朝廷重要人事,他管不了,清查府庫,也不是他能左右的……可以說朱標關心的事情,他一樣也解決不了。

東宮大殿,陷入詭異的沉默,汗水從孫炎的鬢角流下,多少有點尷尬,必須找個事情才行。

“那個……殿下,臣,臣琢磨着,陛下已經下旨征討倭國,爲什麼應天還有不少倭國人在?”孫炎急中生智,想起了這件事。

朱標一怔,你問我啊?

他長嘆一聲,“這事情毛貴毛尚書提到過,原本他的意思是將外面人員往來,都納入外務部,可李相公覺得上國自古好客,來去不禁,因此只需外務部管理使者,不許干涉商賈往來。你說的那些人,應該是倭商!”

這下子孫炎長出一口氣,總算有主意了。

“殿下,臣在山東的時候,曾經巡視海防,擊退數次倭寇來犯,還俘虜了不少倭寇。根據臣的瞭解,這些倭商一旦到了海上,拿起兵器,就是倭寇。搶掠船隻,甚至登陸之後,禍害百姓,都是有的。而且他們能出海經商,背後都有大人物撐腰,如果非要把他們區分開,也很困難。”

朱標略微一怔,“也有這麼一說,那孫相以爲如何?”

“驅逐!”孫炎來了精神,“殿下,自從大明立國以來,沿海倭患不斷,百姓飽受搶掠之苦。黎民苦痛,常在我心。臣以爲朝廷務必拿出強硬的措施,徹底解決倭患,還百姓一個太平。這第一步,就是盡數驅逐倭國商賈,讓他們滾出大明。”

朱標心頭一動,連忙道:“孫相,咱們現在和倭國通商,以絲綢等物,換取倭國金銀,其實我們是賺錢的,填補戶部虧空。你現在禁絕貿易,久之必定傷損大明啊!”

孫炎搖頭,“殿下,臣以爲不然。既然陛下決定討伐倭國,這便是大明上下的決斷,生意上的損失,以後可以彌補,甚至還能賺得更多。但是在當下,我們必須忍受一些損失,上下一心,征討倭國,而不能猶猶豫豫,坐失良機。”

孫炎這套話語,讓朱標頗爲震動。

其實孫炎提出了個一個很好的問題,一旦成爲大明的敵人,能不能做生意呢?有人或許覺得,有賺幹嘛不做?

你們打你們的,我們掙我們的。

可孫炎卻認爲,要是對外用兵,必是上下一心,各種手段齊出,沒道理那邊打仗,這邊還繼續生意往來,這說不過去!

朱標思量再三,終於點頭,“孫相,此事就按你的意思辦吧!”

從東宮出來,孫炎長出了口氣。

我的娘啊,可算是有事可做了。

說實話,孫炎真沒想太多,他單純就想找點事情,以此破局。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他這個新相,要是連一把火都點不着,確實如別人的看法一樣,他該滾蛋了。

只不過萬般事情,都不是那麼好做的。

他能力威望,全都不夠,勉強去做,也只能把自己搭進去。

沒有辦法,只能委屈委屈倭商了!

孫炎把自己的決定公佈出去……出乎預料,整個朝堂,都是一片支持之聲,原本針鋒相對的各方,全都贊同,至少也不反對。

孫炎都懵了,這招這麼好使嗎?

既然如此,那就甩開膀子,狠狠幹吧!

孫炎一聲令下,封了市舶司,隨後散出去兵馬,沿海,長江,各地會館,反正有倭商的地方,就別放過。

短短時間裡,明朝這邊,一共抓起來五百多名倭商。

瞬間人心振奮,稱讚孫相手段霹靂,報紙上,連篇累牘,甚至有人稱孫炎,是心懷百姓的國之良相……

我的老天爺啊!

什麼時候給我這麼高的評價了?

真是受寵若驚。

孫炎還不算糊塗,他也咂摸出滋味來了,對倭國用兵,在張希孟這一派,是對外開拓,重塑華夏秩序,自然要大力支持。

徐達這些勳貴,那就不用說了,天下承平日久,急需開疆拓土,建功立業。

借倭寇人頭,鑄我功業。

至於李善長的故舊,這些人雖然不太願意打仗,但是在當下,折騰倭寇,總比折騰他們來得好。

唯一說起來,有些意見的就是那些出口貿易的商人,不過經過一番溝通,這幫人幾乎一夜變臉,反而成了最支持用兵的。

孫炎提出了兩件事,正中商人心坎。

其一,大明的貨物,要用大明的船隻……也就是說,鼓勵發展大明的商船隊,主動開闢海外航路。

生產的貨物,自己運輸,利潤全都歸自己。

其二,孫炎認爲倭國只是以土產金銀,換取大明的貨物……他們應該打開國門,准許糧食貿易,甚至同意向大明提供勞力。還有大明貨物進入倭國之後,面對高額的抽成,這也要解決。

總而言之,咱們大明不能只是生產物美價廉的商品,還要主導貿易航路,制定貿易規則!

試問這麼通情達理的孫相公,商人如何不支持啊?

就這樣,孫炎幾乎以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方式,站穩了腳跟,有了自己的基本盤。不過孫炎也不傻,牛皮已經吹出去了,能不能成,還要看將士們的本事。

萬一打輸了,他也完了。

因此孫炎立刻給張希孟寫了一封信,詢問昔日的老闆,到底能不能打贏,您倒是說句話啊!

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三章 書與畫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