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

瞧着張承天笑嘻嘻的圓臉,朱元璋突然渾身一陣寒涼,竟有些手足發顫,渾身顫慄。

“承天,咱的文武百官,皆是如此嗎?”

張承天認真想了想,“也不都是,至少徐達的罪狀我沒找到,還有湯和,另外劉伯溫也沒有,孫炎剛入朝不久,他好像也沒有,剩下的我就不好說了……”

“別說了!”

朱元璋仰天長嘆,“要是連這些人也不可靠了,咱就不要當皇帝了。”

事到如今,朱元璋也感到了一股強烈的無力感……論起勵精圖治,應該沒有哪個皇帝,能比他更加勤勞。

就算朱標監國之後,老朱每天處理的政務,依舊超過百件,前面的事情就更不用說了。

但總體而言,老百姓的生計,依舊那樣。

太平年月能吃飽,遇到了災荒,就要靠救濟。

吏治也好了一些,但依舊貪墨橫行,大案一個接着一個,朱元璋不是殺不動了,從唐陸開始,一波又一波,老朱可以殺,但是又不能只是殺。

這也是張希孟對老朱的改變,咱不能一條路跑到黑,應該從根本上想辦法,解決問題。哪怕沒法完全解決,也要探索更好的辦法才行。

朱元璋思量再三,終於有了一個大概的計劃,只是這個計劃還需要張希孟的幫忙。

“承天,你先回家吧,回頭咱再找你聊。”

臨走的時候,老朱抓過一袋子糖塊,遞給了張承天,“上好的椰子糖,從嶺南送過來的。”

張承天接了過來,謝了老朱,他才離開回家。

走在路上,張承天還挺感嘆的,其實朱元璋這個皇帝,還真挺可憐的,皇宮裡真沒啥好東西。

就這個椰子糖,朱英早就給張家送去了好幾箱,都放在了地窖裡。

老朱還要當成個寶貝,要不乾脆徹底大改算了,少管點事兒,多享受生活,這不是挺好的!

張承天晃着腦袋,回到了家裡。

他偷偷到了張希孟的書房外面,探着頭,往裡面瞧瞧,發現老爹也在看他。

“滾進來吧!你什麼時候,成了天子近臣了?”

張承天笑嘻嘻道:“爹,我今天按照您老教的,告訴了陛下點真話,我沒全說,可陛下看起來很失落,伱說怎麼回事?”

張希孟呵呵冷笑,“你要全說了,陛下就鬱悶了。”張希孟感嘆道:“其實當下的大明,確實需要徹徹底底改革,我當初設置的官制,也需要調整。不然一切盡數決於陛下,各個衙門還是有名無實。他們全看陛下意思,現在多了個太子監國,也是換湯不換藥。當然了,收權放權,不是一件小事,有些官吏並不稱職,需要剔除。如果陛下願意改革,我會鼎力支持的!”

張承天眨了眨眼睛,“爹,這些話我聽不懂,你能解釋一下嗎?”

“不能!”張希孟不客氣道:“你小子還是趕快讀書做題,要是期末成績倒退了,我就把你的金印熔了,然後把你送到你大哥身邊,讓他管教你!”

“別啊!”張承天哭了,剛剛他還和大哥耀武揚威,要讓大哥當他的副手,一轉眼,要把他送到大哥手裡,還不如殺了他算了。

小胖子大吼一聲,趕快跑了。

張承天沒走多大一會兒,老朱就來了,張希孟一點不意外,因爲他早就料到了。

“先生,咱確實想不通,但是總覺得是不是該從官制上調整一下,或許能比現在好許多?”

張希孟哈哈一笑,“主公,你不會擔心我反對改革官制吧?”

老朱一怔,“先生,這個官制可是你的心血啊!”

張希孟含笑道:“主公,你太小看臣了……其實當初設立這一套官制,也是爲了適應彼時官員的情況,說白了,中書門下那麼劃分,也是爲了方便臣和李相分割權力,輔佐主公……現在李相已經去了高麗,臣也從門下省跳出來,如果主公不介意的話,臣提議將中書門下合併。”

“怎麼合併?”老朱好奇道。

“首先把左右丞相廢掉,以首輔領班!”

“首輔?”

張希孟點頭,“沒錯,當初臣設計官職的時候,是構想過一個屬於陛下的內閣,以備諮詢。其中首輔領班,相當於陛下的近臣之首。只不過多年以來,也沒有適當運轉。現在的時機很恰當,如果主公能力推促成,臣可以擔保,三十年之內,不會有太大問題。”

“三十年?是不是太短了?”

張希孟無奈苦笑,“千秋萬代,確實不是臣的能力範疇啊!”

老朱無奈深吸口氣,“說說吧,你打算怎麼辦?”

“首輔負責中書,領班所有尚書重臣,從門下省劃出官吏,以都給事中輔佐首輔,其餘諸臣,輔佐諸位尚書。尚書執掌政令,給事中負責執行,再撤掉侍郎,精簡官吏數量!”

張希孟侃侃而談,終於把他醞釀許久的那一套東西,拿了出來。

他沒有撒謊,當初設置左右兩個宰相,保留中書門下,那也是權宜之計,可以說是符合當時的需要。

李善長和張希孟,兩個站在文官頂點的人,非要讓他們在一起合署辦公,只會壞事。

現在他們倆都離開了相位,孫炎初步掌握朝局,也沒有必要再培養一個李善長第二,來左右朝局。

所有張希孟提出的是廢掉左右二相,以首輔領班,這樣一來,宰相的權柄就會小很多,也方便控制。

至於門下省,張希孟終於拋出了最後的方案,門下省不存在了,但是門下省的精神還在!

就是讓各個門下官吏,成爲輔佐首輔,尚書的屬官,他們負責日常事務,包括官吏的升遷考評,全都是他們的職責。

而原來的尚書,負責協助首相制定政令,推行由給事中負責……至於原來的侍郎,則要被拿掉。

畢竟現在增加了這麼多部,尚書添了太多,如果繼續這麼下去,則是會增加許多官吏冗員。

“主公,也就是咱們在世,還能削減一些官吏數目,日後誰想幹這事,都會千夫所指,不得善終的。精兵簡政,不是那麼容易!”

老朱忍不住一陣輕嘆,“先生的意思咱明白了。你再讓咱好好想想。”

張希孟笑道:“一切皆是主公的決斷,不管臣始終相信,主公必定會爲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選擇最好的方式!”

朱元璋深深吸口氣,他算是被張希孟給拿捏住了。

一句國家爲重,老朱便沒有別的話了。

朱元璋和張希孟談的事情,自然是最高機密,外人無從得知,但僅僅是這一次的糧食案,就讓人觸目驚心。

伴隨着梅家被拿下,陸續又有兩位侯爵落網,趙庸和楊璟,也都被御史臺請過去了。

這兩位都曾經是徐達手下的悍將,屢立戰功,誰知道多年以後,他們竟然是以這種方式,再次面對面!

徐達端居正堂,二人匍匐地上,成了可恥的階下囚。

“水師的案子過去幾年,你們又都忘了,覺得國法是個玩笑,想要以身試法!好啊,既然做了,就不要怕,人頭落地,身死族滅,是你們罪有應得!”

這倆人互相看了看,終於咬牙長嘆,“魏國公,我們犯事,全都認了。死就死,沒什麼了不起。可我們不服氣!”

“爲什麼不服?”

“爲什麼?就拿這一次的糧食來說,他燕王朱棣,動不動拿出幾百萬石糧食!他們老朱家吃香的喝辣的,我們這些人什麼都撈不到,只能老老實實,當他們老朱家的奴才?可是有這個道理嗎?魏國公,你早就是軍中一人,我們都佩服你。你要是振臂一呼,我們未嘗不能站出來,跟着你幹大事!到了那時候……”

“你給我住口!”

徐達眼睛通紅,怒斥道:“狂狷之徒!你們貪贓枉法,還敢胡亂推卸,不停攀扯!朝廷讓你們世襲罔替,吃喝不愁,你們還貪心不足!說別的有什麼用!你們必定是死路一條!”

這兩個人面色慘白,一時也無言以對。

可就在這時候,有腳步聲響起,朱元璋竟然來了。

徐達慌忙施禮,朱元璋擺了擺手,“不必了,咱知道,歷來都是不能正己,無法正人。咱針對藩王下了多少次旨意,把他們的土地限制在五百畝,可現在想想,也未必合適。這樣吧,所有公主,可以按照自己心意,挑選駙馬,成親之後,三代之外,除掉皇親身份。皇子成家立業,五代以後,從玉冊之中剔除,不算做宗室皇親。”

徐達一怔,驚道:“上位,這可都是天家骨肉,不可如此!”

朱元璋擺手,“你聽咱說完了,從此之後,長城以內,不設藩鎮。秦王,晉王,燕王,三年之內,悉數移封,其餘皇子,留在內地,只有俸祿,無有封地。五世之後,剔除玉冊。”

朱元璋對徐達道:“這是咱思索許久,最後定下來的……咱的兒孫,到底不能一點不管。至於公侯後代,咱也想了個退路。如果願意出去開拓,咱也可以給封地!”

徐達大愣,“上位,這,這行得通嗎?”

老朱一笑,“這有什麼不行的!你看周天子分封那麼多國家,其中有公國,有侯國,有伯國……咱的兒子是藩王,你的兒子是公國……咱准許大傢伙一起向外發展,一起開拓。不能光便宜咱老朱家的人。前些年花雲出去了,混得就不錯,從今往後,咱要大力推廣,狠狠落實!皇子,勳貴,勳貴子弟,悉數在列!”

徐達渾身震顫,雙膝跪倒,意味深長道:“上位如此,我大明江山,必定千秋萬世,遠邁漢唐!”

(本章完)

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