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

勿負韶華,勿負大明!

這是張庶寧對學生們的期待,又何嘗不是對自己的要求。

他相信一個偉大的國家背後,必定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支撐着,唯有如此,才能將億萬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放在如今的大明,最大的公約數,就是公正公平,機會均等。

雖然大明也在積極開拓,利用海外的財富,填補窟窿,發展工商,積累財富。但是在張庶寧想來,要真正積累財富,最好的辦法還是激發所有人的熱情,讓大傢伙努力起來,各盡所能,唯有如此,才能迅速讓大明朝強大。

在國家發展這一點上,張庶寧和朱棣簡直南轅北轍,想法完全不一樣,朱棣是一心琢磨着從外面想辦法。

就在去年的時候,他帶着船隊,南下舊港,設立舊港宣慰司。

而且朱棣以舊港爲基礎,向四周輻射,包括爪哇,三佛齊,真臘,占城等地,全都納入了朱棣的勢力範圍。

值得一提,朱棣還很快發現了來錢的路子,那就是數量驚人的香料。

沒錯,朱棣開始瘋狂向大明輸送各種香料,一船一船,在朱老四的努力下,大明老百姓終於能吃上廉價的五香毛豆了。

要知道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香料都是很昂貴的東西,比如大明朝給官吏發俸祿,就出現過用胡椒、八角充數的例子。

現在昂貴的香料,終於走入了尋常百姓。

在另外一面,老朱和朱雄英,也在培育花生,要不了多久,花毛一體就要佔領大江南北的酒桌了。

這個天下處於一種高歌猛進之中,新鮮的事物不斷涌現,到處都呈現出一種難得的繁榮。

大批的海外夷商學者,充斥其中。

無論南北,任誰看來,都不會有絲毫懷疑,即便是盛唐氣象,也就是如此罷了。

此刻的大明,到底還缺少些甚麼呢?

或者說,盛世大唐,又是怎麼因爲一場安史之亂,徹底終結的?

這一點張庶寧並不是完全清楚,或許他爹可以給出相對客觀的答案。只不過有答案,並不意味着就能避免。

一個國家,在快速高歌猛進的時候,必定會吸納無數的土地,吞併許多的部族,在這個國家的邊緣地區,大肆開疆拓土,吸收許多對這個國家沒多少歸屬感的羣體。

這樣成就了國家的龐大,也爲國家的衰敗,埋下了禍根。

就比如安祿山之流的胡人,他們被大唐招攬,成爲領兵大將,坐擁巨大的權柄。隨後在窺見朝廷虛弱,無力制約他們的時候,就斷然起兵,向朝廷發起了挑戰。

唐朝真正解決了安史之亂嗎?

貌似亂軍首領都被殺了,天下也回到了大唐皇帝手裡,確實是平定了……可仔細追究,就會發現,安祿山、史思明固然死了,但是次一等的叛軍將領,卻依舊存在,而且還被封爲了節度使一類的官職,依舊把持地方。

舊的藩鎮勢力沒有剷除,又添了新的藩鎮,從此武人勢力,更加難以遏制。

以至於天子威望,蕩然無存,地方藩鎮,把持一切,儼然一個個土皇帝,發展到了最後,唐朝滅亡,天子,兵強馬壯而已!

秩序徹底崩塌,天下一片混亂,影響之長遠,簡直難以估量。

張庶寧不想討論太多的歷史,他總是覺得,向北平那種地方,也包括土司把持的西南,如果不進行徹徹底底的教化,徹底的改變,就很難保證這些地方,忠心耿耿,不離不棄。

而教化成功的標誌,就是這些地方的青年才俊,能夠通過考試,進入朝中爲官,並且達到相應的位置,在這個龐大的國家,擁有自己的發言權。

唯有如此,才能籠絡人心。

而且張庶寧還有個想法,這種提拔青年才俊,絕對不能是皇帝看上誰了,就強行提拔到朝廷,也不能是簡單選幾個忠心的土司,就可以的。

必須是這種廣泛,公正的考試,對內對外,全都有足夠的說服力。

這是他在龍場教書,悟出來的一些道理。

這一次他就要踐行自己的想法。

張庶寧帶着學生們,辛辛苦苦,翻山越嶺,來到了星子縣,準備參加濟民學堂的考試。

他們的到來,已經早就驚動了許多人。

比如張庶寧的同學,畢業後留校的景清,就把濟民學堂的底細,透露了一個乾淨。

“你不知道啊,咱們山長劉三吾已經嚇壞了……他生怕重蹈當初復旦學堂的覆轍,一把年紀,晚節不保。所以早早告訴我們,務必要把這一次的入學考試辦得穩妥,所有題目,考試評卷,都要經得起檢驗,讓誰也挑不出毛病,唯有如此,才能服衆!”

張庶寧微微一笑,“景師兄,你說現在就算公平嗎?我們大老遠翻山越嶺,辛辛苦苦,大把的時間,都扔在路上,跑過來考試,不能說比江西的學生,還佔便宜吧?”

景清怔了怔,無奈笑道:“你還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些年貴州,廣西這些地方,包括雲南在內,都沒有出過幾個學生……濟民學堂的規矩,一個省要出來十個以上的學生,才能單獨設立考點,不然大動干戈,攜帶着試卷,千里跋涉,中途萬一泄露,也是麻煩,後果誰也擔不起!”

張庶寧呵呵道:“這項規定到底是什麼意思,師兄還不明白?你到翰林院瞧瞧,有三甲同進士嗎?”

景清臉上一紅,“看破不說破,而且你要是覺得不合適,怎麼不跟太師說啊?請他老人家幫忙?”

張庶寧搖頭道:“什麼事情都找我爹,是不是太過分了?而且考生不足,沒法設立單獨的考點,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不會讓父親的爲難的,而且這一次我信心十足!”

景清一怔,“師弟,你真有把握,拿下十個名額?”

張庶寧呵呵一笑,“不是十個,是三十個!”

“三十個!”景清大驚,“我說張師弟,你可不要把牛皮吹爆了啊!”

張庶寧大笑,“我這一次帶過來的,有貴州的學生,也有廣西和雲南的學生,我們要爲這三個省爭取三處考點!”

景清目瞪口呆,好大的野心啊!

時至今日,濟民學堂的名額裡面,江西依舊佔據半數,其餘幾個文教大省,包括應天,能夠瓜分四成,僅剩下的一成,給其他各省分,甚至還有些高麗和倭國的人,會來濟民學堂,參加考試。

像貴州這種地方,這麼多年,就沒有能考出來的,廣西情況也是類似,雲南最好的一年,只有三個人考入濟民學堂,已經可以敲鑼打鼓慶祝了。

想要一下子考上三十人,而且每個省還要超過十人,這難度不是一般大。

“張師弟,要不然這樣,你跟太師說說,額外照顧一下,你看如何?”

張庶寧大笑搖頭,“用不着!我只求在考題上能儘量公平,別拿一些偏遠地區學生不懂的東西,來糊弄事!除此之外,我相信我的學生,天下人的才智,沒有什麼差別!”

景清無語了,他算是明白了劉三吾擔心什麼玩意。

張庶寧這幾年,算是跟出題人鬥智鬥勇,從教化部到各個學堂,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別看他不找張太師出面,但是誰敢耍手段,那惹來的就不只是雷霆之怒那麼簡單了。復旦學堂倒黴的那一次,至今還沒緩過來。

這要是出了點差錯,晚節不保,劉三吾絕對死的心都有了。

不過仔細想想,有張庶寧在,對這些落後地方的學子,又是何等幸運,至少沒人敢玩陰的。

他們辛辛苦苦,早起晚睡,付出了幾倍的辛苦,翻山越嶺,走了兩個多月,前來參加考試,如果還不能保證最基本的公平,那又該是何等的失望!

所以,加油吧!

考試的日子終於到來,張庶寧早早起來,提着一盞馬燈,把學生送到了考場外面,然後目送着他們,一個個進入考場。

同樣的,還有更多的人,也送自家孩子過來。

對於這一支來自西南的隊伍,他們並不是那麼友善,相反,有人眼睛之中,還帶着荼毒,彷彿被搶走了什麼似的。

甚至還有人唸叨着,一幫山裡的娃子,跑這邊丟人現眼,你們能考得上嗎?白白浪費錢財,在家裡放羊餵豬不好嗎?

張庶寧很清楚這些,他甚至好想大笑三聲,有些人急眼了,他們罵人了,這就證明自己做對了!

要是沒動人家的利益,沒讓人家感覺到危機,又怎麼會罵你!

所以,罵有時候是一種更高級的鼓勵!

前後兩天時間,考試順利結束。

又過了十天,成績終於出來了!

西南三省總計通過考覈的學生,一共是四十三人!

其中貴州十七,雲南十六,廣西只有十人,而且其中一人還排在了倒數第一,險險過關,但不管怎麼說,到底是通過了考試。

“從明年開始,貴州、廣西、雲南,三省都會有考點了!你們的學弟學妹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來考試了!你們是家鄉的英雄!”張庶寧衝着學生們,興奮說道:“接下來的一個月,我會帶你們去應天……所有人都去!去看看大明的國都!”

短暫的沉默之後,學生當中,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或許直到此刻,西南之地,纔算是徹底歸心!

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