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心繫百姓

直到大家吃飽喝足,撤了酒席泡上一壺清香綠茶,大家圍坐一起又開始談笑起來。

大奎端過茶碗,輕抿一口道:“這茶太淡了,不好。”馮師爺笑笑道:“茶有清智提神之功效,此刻天色已晚若喝濃茶卻不利睡眠。”大奎不禁問道:“俺就不明白,爲什麼茶是苦的卻很多人喜歡喝?”

馮師爺抿了一口茶道:“茶之道在於心境,講究修心靜氣。茶道源遠流長非隻言片語可以道盡,它既有佛家之不爭,又有道家之無爲,還有儒家之中庸。可以說簡單的一道茶卻是包含了三教之精義。茶味苦,是因爲具有醫藥調理之功效。這裡還有一則典故,戰國時期吳越之爭,越王勾踐兵敗被俘。後來在吳王夫差的宮中同自己家人一併淪爲奴僕,勾踐終日臥薪嚐膽品盡苦澀,歷經十餘年終於得嘗所願迴歸故里最終成就霸業。所以說茶之道尚有含辛勵志之寓意。”

大奎撓撓頭道:“以前俺還不知道,原來茶有這麼多門道啊。”馮師爺呵呵笑道:“如今我們只是簡單的泡壺清茶,如是特殊場合便十分講究。些許工序一言難盡啊。”

大奎還待再問,門外走進一名衙役。到了近前拱手道:“啓稟張大人,隆平正通鏢局黃世傑求見。”大奎聞言立時呆住了…。

馮師爺見到大奎發着呆不說話,疑惑道:“大人在想什麼?”大奎驚道:“正通鏢局黃世傑來了。”馮師爺不解的問道:“來了又怎樣?”

大奎手足無措道:“他不知道本官就是本官。”馮師爺愣了一下,恍然道:“大人是說他不知道江南通政使便是張大人?”大奎點點頭,馮師爺哈哈笑道:“張大人如今已過而立,怎可一副孩子心思?”

大奎辯解道:“當時俺下山,師父訓誡俺說:‘貧賤能看世態炎涼,窮酸可觀人情冷暖’,俺一直是乞丐模樣。後來遇到了黃世傑的女兒黃鶯,俺看上她了但又不好開口。所以湯和大哥請吳王賜婚給俺,但是俺還是不放心,怕黃世傑一家嫌貧愛富所以去他家作了趟子手。”大奎一頓接着道:“要不是聽說羅大海遇難,俺也不會來與你們會合。”

馮師爺不解的問道:“難道大人不希望早日與黃小姐完婚?”大奎支吾道:“不是不想,但俺還有大事要做。”馮師爺不由問道:“不知大人心中有何大事?”大奎站起身道:“俺押鏢去了順元城,那裡鬧了災荒。俺想在這臨安與隆平富庶之地籌糧送去順元,那裡每天都會有人餓死的。可吳王下旨賜婚說只要我與黃鶯見面即刻完婚,所以…。”

馮師爺站起身拱手道:“張大人心繫百姓大公無私,屬下欽佩之至。”說罷一揖到底。

許元,董虎,田風,周凱四名侍衛也都起身拱手道:“爲國爲民,我等義不容辭。一切全憑張大人吩咐。”

大奎環望自己的五名屬下,點點頭道:“好,大家坐。”衆人依言坐下。大虧沉吟道:“俺想,黃老鏢頭此來一定是爲羅大海的事。俺下令封鎖了囚牢,連夜審案,這些他還都不知道。不如這樣,馮師爺出去和他把事請說清楚叫他走吧。”

馮師爺起身道:“也好,屬下去說。”馮師爺剛要走,大奎又道:“切莫叫他與羅大海見面,不然我的身份就穿幫了。”馮師爺答應着,轉身出了門。

大奎坐在那裡發着呆。許元,董虎,田風,周凱四人見大奎在哪裡深思也不便打攪。過了一會,馮師爺回來了。大奎擡頭問道:“黃老鏢頭走了?”馮師爺道:“走了,屬下對他們說張大人已經休息了不見客。另外告訴了他們羅大海已經平冤昭雪,叫他們放心。”

大奎疑惑的問道:“他們?”馮師爺道:“同來的還有一位頭上蒙着黑紗的姑娘,她就是大人說的那個黃鶯吧。”大奎點點頭沉思道:“明日由隆平府的王大人監斬,然後你們都回隆平。今晚我要回師門一趟,等我回來後與王大人計劃籌糧的事。”

馮師爺坦言道:“大人,籌糧一事非同小可,況且這件事不在大人的職權之內。屬下覺得此事需上報吳王,如今我大明正整軍備戰,所需軍糧不在少數,大人徵糧如不經過吳王許可怕有麻煩。”大奎道:“既然這樣那就有勞馮師爺書寫一封奏摺,差許元董虎二人送去應天呈與吳王。”

馮師爺點點頭,起身去取來文房四寶及一份空白奏摺。田風過來幫着硯了墨,馮師爺取了空白奏摺在桌上展開,提筆餵飽墨汁,略一籌措揮毫疾書:江南通政使張大奎奏報,昔日臣巡視至貴州行省順元地界,此地卻已飽受蝗災。百姓流離失所度日艱難,如今更是餓殍遍野生靈塗炭。臣奏請於江南富庶之地徵集糧米二十萬擔押送至順元救災。望吳王殿下恩准,臣跪乞爲盼。

馮師爺拿起奏摺輕輕吹乾,呈給大奎道:“大人請過目,屬下如此措辭是否妥當?”大奎看了看道:“如此甚好。”說罷叫董虎取了自己的印信在奏摺上蓋了印章。馮師爺折起奏摺,在封皮表錄上寫下‘呈吳王親覽’五個小楷。待到墨幹又取了折匣將奏摺放於匣內,呈給大奎。

大奎順手接過奏摺道:“許元董虎。”許元董虎二人起身抱拳道:“屬下在。”“勞煩二位將此奏摺連夜送至應天,交予湯和將軍轉呈吳王”。 許元接過奏摺,二人抱拳道:“屬下遵命。”說罷轉身出了房門。

大奎站起身道:“如此我便走了,你等照俺吩咐明日斬了龐志棟後便一起回隆平府吧。”馮師爺與田風周凱抱拳道:“屬下遵命。”

大奎取了龍泉劍懷裡揣了腰牌,便出門而去。

嘉禾縣是座小城,城牆低矮城門前也只有幾個老軍把守。大奎大步走出城門,幾個老軍連問都不問,大奎的衣飾已經說明一切。

出了城門探手撩起衣袍下襬掖與腰上,取道向南一路飛奔。他心中有個結,須向恩師請罪。隆平府距天台山一千餘里,照大奎的腳力明日午時以前便可見到恩師。

第四十八章:如此應酬第三十四章:內家正宗第二十章 初生牛犢第一百二十二章 長虹貫日第八十八章 雪夜奪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長虹貫日第七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十章 太原會師第一百零五章 此情如火第七十一章 城外城第十二章:精誠所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絕處逢生第一百二十二章 長虹貫日第八章 難解難分第一百二十五章:青牛鎮審案第一百零八章 驚天陰謀第三十章:傻蛋從軍第六十三章 誘敵百里第四十六章:查實災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山路埋伏第二十五章:騙得真情流露第八十九章:虛驚一場第四十七章:行此下策第五十六章:賭氣尋仇第一百一十七章 井井有條第一百一十七章 井井有條GG第一百零六章 埋鍋造飯第六十四章:下聘黃家第五章:夜探楊府第四十三章 光復蘭州第七章:山路遇襲第三十四章 觸犯軍令第九章:反敗爲勝第二十九章:血戰老鷹嘴第八十二章 象鼻山傳說第一百二十二章:應天搬兵第九十章:區大錘第八十五章 強搶美人第八十八章 燕翅樓主第五章 軍中報到第二十五章:騙得真情流露第七十三章 豪賭三天第四章:篝火夜話第六十三章 海盜覆滅第六章:武藝與養生第九十五章 平陽風波第二十四章 不辭而別第六十三章 海盜覆滅第五十一章 以茶代酒第四十二章:告別師門第八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二章 宦海沉浮第四十一章:爲黎民做官第二十二章:遷都汴梁第六十七章:迎親周折第三十六章 好漢饒命第十四章:躋身鏢局第二十八章:漢蒙一家第五十二章 殺機涌現第七章:酒後揮毫第三十章 混跡城防第十七章:智取徐州第二十七章:牢獄之災第九章 是真是假第七十一章 火併血濺堂第六十四章 血戰廟兒坪第一百零三章 以一敵百第五十三章 抽籤賭命第一百零二章:黃鶯馴馬第四十一章 子午雙刀第九章:千里拜師第一百一十章 誰可敵之第八十四章:鴛鴦劍第九章 是真是假第五十一章 孤身叫戰第二十六章:風情萬種第八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七章:牢獄之災第五十一章 以茶代酒第三十章 相伴臨安第四章:活爹回來了第四十三章:輕揩美人淚第六十七章 蘭州告急第五十六章:賭氣尋仇第二十六章:殺出重圍第十一章 考校軍法第十九章:喬裝進城第二十七章 北伐中原第四十九章 治病救人第二十八章:漢蒙一家第一百零三章 一網成擒第七章:夜半緝拿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元暴動第三章 三局兩勝第五十三章:放糧賑災第一百一十二章 戰則必勝第一百二十章:惺惺相惜第三十一章:當官真累第七十一章 火併血濺堂第五十二章 殺機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