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金甲武士

太祖朱元璋見到趙康如此,卻不僅眉頭一皺,不耐道:“有話就說,哭哭啼啼成何體統?”

趙康顫抖着手由袖中取出奏本道:“臣官職卑微,此奏本本應由禮部錢大人審閱,其後轉呈皇上。但臣不忍見倫常將廢,故此冒逾制之罪奏本,望皇上明鑑。”趙康說罷,雙手捧着奏本跪伏餘地,竟是哭的一塌糊塗。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太祖朱元璋以手扶額,多日不曾好好安寢,現在經這趙康一鬧,卻有些頭痛。身旁的宦官見狀,忙上前問安。太祖朱元璋嘆口氣道:“呈上來。”

宦官領旨,下了須彌臺走到趙康身前接了奏本,回身時竟是輕蔑的瞪了趙康一眼。意思很顯然,是責怪趙康奏本不分時候。趙康正趴伏於地,卻沒看到宦官的眼色。這也難怪,但凡五品以下的官員,見了皇上沒有不打怵的。所謂龍威如獄,皇恩似海便是這個道理。

宦官回到太祖朱元璋身旁,雙手將奏摺呈了上去。

太祖朱元璋接過奏摺打開,草草看了一眼,竟是轉瞬龍顏大怒。

“趙康,你好大膽!”太祖朱元璋說着竟將手上的奏摺狠狠地向遠處的趙康投去。

趙康一聞皇上震怒,在殿門口險些嚇尿了褲子。心中不禁埋怨,自己找誰不好,偏偏去找西門外的‘刀子劉’代筆啊。這‘刀子劉’在京師應天頗有名氣,不光是代寫書信而且代寫訟狀。其筆力論詞尖酸刻薄卻讓人無法辯駁,誰找他代筆寫狀子打官司,每每十告九贏。由於其文筆犀利,固有‘刀子劉’之稱。

太祖朱元璋指着趙康罵道:“你一個小小從五品清吏司,竟敢狀告一品太保?朕不辦你,倫常何在?”

話音未落,站在班首的劉伯溫出班奏道:“皇上息怒,臣劉伯溫有本奏。”

劉伯溫乃是太祖朱元璋的肱骨之臣,無異於大明朝的軍師。見劉伯溫有話,太祖朱元璋自然是不能稍息怒火,隨即溫言道:“劉丞相有話但講無妨。”

劉伯溫卻不說話,走過去將朱元璋扔出的奏摺撿了起來。回過身來問詢道:“皇上,這奏摺,臣可否一觀?”

太祖朱元璋嘆口氣揮手道:“看吧,真真氣煞人也!”

劉伯溫得了聖諭,這才展開奏摺細細看來。奏摺乃是呈皇上御覽,劉伯溫雖然身爲丞相,但也不能未經許可便擅自觀看,這是逾制的重罪。但爲替皇上分憂,劉伯溫這才先問詢再看奏摺。

劉伯溫先是看了一遍,這才微微一笑道:“宵小之輩,文辭刁鑽。皇上切莫動怒。”說着劉伯溫轉過身來,向着趙康問道:“這奏摺是你所寫?”

趙康聞言驚得連連磕頭道:“不敢欺瞞丞相,這封奏摺是下官請人代筆,丞相饒命啊。”

傳聞,劉伯溫有通天徹地之功,鬼神莫辯之能,能預知前後五百年之興衰。兵書戰略更是爛熟於胸,大明朝能有今天,劉伯溫居功至偉,當列羣臣之首。創業未半之時,得劉伯溫指點,紅巾軍百戰百勝。太祖朱元璋多次稱讚劉伯溫曰:“吾之子房也!”

趙康本就是膽小懦弱之人,此刻見劉伯溫問話,哪裡還敢有一絲隱瞞,當下承認是找人代筆。而他卻沒有想到,對皇上他說是自己所書,對劉伯溫卻是說找人代筆,這無疑是犯了欺君之罪。

胡惟庸本以爲趙康惹了皇上雷霆之怒,自己另外安排的兩人便出班煽風點火,到那時張大奎必死無疑。哪成想趙康如此不濟事。劉伯溫一出來,竟將趙康嚇成這個樣子?

趙康的求饒,劉伯溫微笑對之。太祖朱元璋在殿上卻是冷哼道:“刑部尚書周楨何在?”

周楨出班道:“臣在。”

太祖朱元璋問道:“以周愛卿所見,這趙康該當何罪?”

周禎略一思量,這才道:“論罪該斬。”

“辦了吧!”太祖朱元璋揮了揮手,復又以手扶額。話音一落,殿外走進兩名金甲武士,拎雞一般將趙康拖了出去。

“這趙康不說,朕還真把那個張大奎忘了。”太祖朱元璋嘆口氣這才續道:“據奏報,張大奎私收白銀三十萬兩,況有賣官之嫌。衆位愛卿有何高見啊?”

胡惟庸聞言覺得機會來了,這才向不遠的刑部侍郎盛元輔使了個眼色。

盛元輔會意,出班奏道:“皇上,臣有本奏。”

“講。”太祖朱元璋懶懶的說道。

“臣以爲,張大奎之罪無須再議,私自收受賄賂已是明證,依大明所頒律法,貪贓過十兩即斬,張大奎萬死難贖其罪。”盛元輔說完自回班列。

太祖朱元璋聞言,向劉伯溫問道:“依丞相之見,此事當如何處置?”

劉伯溫略一籌措,這才稟道:“依臣之見,張大奎殺不得,其因有三:一則,其乃是後宋唯一遺臣,若殺之恐天下人說皇上不念舊情。二則,張大奎與湯和將軍乃是故交,湯將軍又是皇上自幼的玩伴,無異於手足。若殺張大奎,恐湯將軍寒心。三則,常遇春將軍卒去,軍中固然不乏猛將,但能與常遇春將軍一較高下的,實在如鳳毛麟角。悉聞常將軍曾與張大奎在軍門一戰,二人勢均力敵不分伯仲,若貿然殺之,大明又損一員蓋世猛將。”

太祖朱元璋皺了皺眉頭,這才道:“當年朕封他官時,他就是不肯就武職,說什麼見不得兄弟慘死之類的話,叫朕如之奈何?”

劉伯溫輕輕一笑道:“此事好辦。”劉伯溫話音一頓才道:“張大奎在蘇州的宅院乃是皇上賜予的,皇上可頒旨收回。”

朱元璋聞言一愣,忙大搖其頭道:“言而無信之事,朕豈能爲之?”

劉伯溫笑道:“皇上可將張大奎在應天的宅院賜還給他,將其家眷盡數遷來京師。對其家人則言其在北京(汴梁)任職,而實則將張大奎貶至湯和將軍手下。”劉伯溫一捋須冉又道:“元庭餘孽雖處極北,但仍窺伺北平之地,時刻皆想復國。如今徐達元帥鎮守北平府,北有惠帝西有王保保,形勢不容樂觀。而湯和將軍現在徐元帥帳下任職,正好將張大奎置於湯和帳下,若是北平有難,張大奎也便有了用武之地!”

第十六章:收降楓林寨第二十三章:汴梁被圍第八十二章 大戰沈兒峪第一百零六章:患難見真情第五十一章 孤身叫戰第一百零二章:黃鶯馴馬第一百一十九章 五族連心第七十四章 血濺七步第一百一十五章 用武之地第六十八章 正道滄桑第二十章:進山打獵第七章 覲見之禮第四十五章 精兵強武(下)第十七章 泅渡長江第四十七章 孤身求藥第三十五章 形容憔悴第三十八章 血戰蘭州第四十章 風雲暗涌GG第一百零九章 棋逢對手第一百零五章:洗骨伐髓第一章:滿城盡是勢利眼第十三章:只是挨棍子第三十六章:公正廉明第五十九章 海島接應第十七章:藝成下山第一百二十章:惺惺相惜第三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四十五章 精兵強武(下)第六十二章 猛虎在側第十章:禮賢下士第二十九章:情至深處第一百二十五章 身陷囫圇第四十九章:財寶滿屋第六章:單騎繞城第四十七章 孤身求藥第六十六章 強權公理第十六章:葷僧無戒第一百一十四章 鳳毛麟角第十章:千里奔波第九十五章 平陽風波第七十五章:太極劍法第四十六章:查實災情第一百一十九章:龍吟虎嘯第七十二章 何謂民心第三十七章 心緒煩亂第一百一十章 獨守城門第六十八章:朝中百味第四章 趁夜摸營第五十五章 八格牙路第二十一章 半路截殺第三十一章:心灰意賴第六十章 喝酒殺人第一百二十二章:應天搬兵第一百一十六章:楊小虎揚威第三十四章 大事成矣第二十章 望眼欲穿第七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二十七章 毫不避諱第二十四章 巢湖傳說第七十六章 駿馬黑風第二十五章:護駕離京第二十三章:傻蛋除奸第二十七章:以身相許第九十三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一十六章 沐浴夕陽第十七章 泅渡長江第二十六章:皮肉之苦第六十七章 鬧市兇案第十章:善意欺騙第二十八章:順元災荒第八十五章:教子有方第九章:初見吳王第二十一章:狡兔三窟第八十五章:教子有方第五十六章:賭氣尋仇第五十二章:曉以利害第八十四章:鴛鴦劍第一百二十二章 奸商嘴臉第一章 將星隕落第三十章:一哭一笑第五十九章 海島接應第五十一章 孤身叫戰第一百零一章 雲南那達慕第一百零八章 驚天陰謀第五十章 嚴密部署第二十二章:遷都汴梁第二十二章 深夜勸降第三章 三局兩勝第三章:夜半巧遇第三十七章 深明大義第一百一十四章 山路埋伏第二十六章:風情萬種第二十五章 將軍府飲宴第七十三章 豪賭三天第二十八章:漢蒙一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得意忘形第五十八章:打不贏就告狀第三十九章 人事不省第十九章:慈母高堂第一百二十九章 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