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千戶受傷

一輛馬車飛速駛來,停在了李維正的府門前,馬車裡下來一名醫士,白髮蒼蒼,帶着兩名藥童,早等候在府門前的顧俊連忙替他拿了藥箱,將他帶進了大門。

“我表哥騎馬不小心摔斷了手臂,不知要不要緊?”

“若只是摔斷手臂問題不大,我就怕傷了筋脈,那可就麻煩了。”老醫士說話很慢,看得出他來看病並不心甘情願,給錦衣衛千戶看病,他心中實在是有些忐忑不安,可已經來了,他也沒有辦法了,只得嘆口氣道:“先看看再說吧!“

顧俊把醫士帶到內宅,顧英和倩倩已經焦急地等在門口了,見醫士來了,她們連忙把他帶進李維正的房間,房間裡光線昏暗,李維正躺在牀榻上,並放下了厚厚的帳簾,他還醒着,聽見急促的腳步聲進屋,便知道是大家把醫士請來了,他聲音低微地問道:“倩倩,可是醫士請來了?”

“是!大哥的胳膊還疼嗎?”倩倩把帳簾拉開,關切地問道。

“還好,只是人多,我的頭有點疼。”

後面的顧英姐弟和管家等人聽了,都連忙退了出去,房間裡只剩下倩倩一人,李維正見大家都下去了,氣息微弱地一笑,問醫士道:“請問老醫士貴姓?”

“在下王炳德,行醫三十年了。”

“多謝王醫士連夜趕來,我不小心摔斷了胳膊,請醫士要看仔細了。”

“斷臂不是什麼大問題,請千戶大人放心,我見得多了。”王醫士打開藥箱,取出了一對夾板和幾副藥膏,又回頭對倩倩道:“姑娘請給我打一盆清水來,不用多,但一定要乾淨,敷藥時需要用。”

倩倩答應一聲,連忙去了,她剛走,李維正目光微凝,森然對醫士道:“你行醫三十年,想必你還想平安養老,你的兒女也還要繼續做下去,所以我告訴你,我的手臂如果不是骨折了,肯定就是骨裂了,總之問題很嚴重,症把準了,我會重金酬謝,否則,我就殺你全家,你明白嗎?”

赤裸裸的威脅讓王醫士大汗淋漓,他知道自己今天遇到麻煩事了,他連忙低聲道:“千戶大人放心,我也什麼也不會說,明天我正好有個揚州的病人,我今晚會暫時離開京城一段時間。”

李維正便不再多言,閉上了眼睛,這時,倩倩已經端了一盆水進來了,王醫士不敢多嘴,他取下李維正胳膊上親隨們臨時捆綁的夾板,又用剪刀剪開李維正的袖管和衣領,露出了他的左臂和上身,倩倩雖然有些害羞,但她擔心大哥的傷情,而且還需要她幫忙,她始終沒有離開。

王醫士見上臂有點紅腫,便輕輕地按了一按,李維正眉頭一皺,倒吸了口冷氣。

“大人,疼嗎?”

“嗯!很疼。”

王醫士嘆了口氣道:“果然很嚴重。”

倩倩更擔心了,她憂心地問道:“老醫士,請問嚴重到什麼程度?”

“估計是骨裂了,不過還好,沒有傷到筋脈,骨頭長好就沒事了。”

王醫士用清水洗了手臂,又用藥膏塗上,用紗布包緊了,再夾板將胳膊固定住,倩倩在一旁幫忙,忙碌了半天才結束,王醫士已是滿頭大汗了。

做完後,他起身對倩倩叮囑道:“夾板固定了就暫時不能碰着,過幾天我再讓徒弟來幫他換藥。”

李維正躺在牀上道:“倩倩,替我送王醫士,再給他封一百兩銀子的診金。”

“我不能要!” 王醫士嚇得連忙擺手,錦衣衛的錢他怎麼敢要,“大人,你的傷臂其實不值這麼多錢,不!不!我不是這意思,我是說你的傷很嚴重,可對我來說不算什麼,我不能收錢,我走了。”

他拎着藥箱象兔子般地飛跑出去,就彷彿年輕了三十歲一樣,走遠了還聽他的聲音傳來,“千戶大人放心,小人什麼也不知道,也沒給你看過病。”

倩倩疑惑地望着李維正,她不明白醫士怎麼反應這樣激烈,李維正笑着一聳肩,表示自己什麼也不明白。

李維正馴馬摔傷的消息第二天便傳遍了整個錦衣衛,冷千秋特地向指揮使大人請罪,這是他的過失,更惹來無數的議論之聲,有的人遺憾、有的人竊喜、更多的人暗自搖頭,感嘆李維正時運不濟,李維正也派親隨送來請假信,向指揮使大人請假半個月養傷,蔣瓛反覆詢問冷千秋,確認李維正是真的受傷,便批准了假,派人給他送去滋補品,並命兩個副千戶趙嶽和費廷安暫時輪流代替李維正批閱每天的情報,三所的拉練也向後推遲了半個月。

中午休息時分,呂思遠端着一杯茶,悠悠閒閒地來到了南鎮撫使王翰的房內,找他下一盤棋,錦衣衛的高官大都出身軍旅,文官極少,整個錦衣衛的署衙中只有南北鎮撫使和呂思遠三人,三人中午無事時也常在一起下棋,大家也都習以爲常。

王翰見呂思遠到來,當然是心知肚明,連忙將棋取出來,兩人就坐在院子裡廝殺起來,呂思遠落了一子,不緊不慢地道:“你今晚去看看他,看他是否真的受傷?”

www★ ⓣⓣⓚⓐⓝ★ c○

王翰也迴應一子,不露聲色道:“我上午已問過冷千戶的親隨,他們都親眼目睹,應該假不了。”

呂思遠拈起一子凝神思索,他也知道李維正不可能在一天內買通冷千秋,所以他摔傷之事必然是真,可如果說他不是預先策劃,這也實在有點太巧了,令他着實有些疑慮,從李維正在武昌的表現來看,他不是一個肯認輸的人,他第一天便受挫於趙嶽,按照他的性格應該是積極反攻,怎麼現在突然縮頭了。

王翰見呂思遠沉思不語,便又拈起一子微微笑道:“先生沒有發現嗎?他這一摔傷,趙嶽便拉練不成了,我們後面所有的計劃都統統落空,他請了半個月的傷假,等於是把上任向後拖延的半個月,這半個月內,他必然不會老老實實在家養傷,會想法興起波瀾,他現在唯一能依憑的就是太子,所以我們只要盯住太子,再監視住李維正,就能知道他的對策是什麼了。”

呂思遠點了點頭,王翰說得很有道理。

東宮,太子朱標這幾天舊疾又犯了,起因就是插秧時他代父皇率百官出城插秧,儘管只是做做樣子,但回來後他的胃痛便發作了,以至於第二天早朝都沒有參加,後來得知父皇竟在早朝上將李維正封爲錦衣衛千戶,着實令他大出意外,他一直認爲俞平死後的侍衛長位置是最適合李維正,既能成爲自己的最心腹,又不會和方孝孺等人發生衝突,他也幾次向父皇提出這樣的請求,卻沒想到父皇居然把李維正徹底拉進了錦衣衛,這就是說父皇並不想讓他跟隨自己。

這讓朱標着實有些沮喪,李維正這個人是他在定遠縣發現的人才,他的表現也確實沒有讓他失望,就在他準備大用李維正時,父皇卻又釜底抽薪般的把他拉走了,如果李維正以後由此脫離了自己,對他就是一個大損失了,當然,朱標也曾考慮過讓李維正成爲他在錦衣衛的代表,這也是他最初的計劃,可是奪信案使他看到了李維正的能力,放在錦衣衛有些可惜了,而且不容易控制,最好還是在自己的身邊,成爲錦衣衛的代表只是最後不得已的下策,無論如何他也要再爭取一下。

此時朱標的胃疼已經停了,身體也漸漸恢復了許多,他正坐在書房內心不在焉地看書,腦海

裡想着怎麼把李維正再拉回來。

旁邊坐着他的幕僚方孝孺,方孝孺上個月正式進東宮爲皇長孫朱允炆的教授,當然,他還同時兼職朱標的幕僚,前幾天皇上在六角亭處罰晉王之事他從朱允炆那裡聽說了,而年初定遠縣刺殺案的幕後其實是秦王之事,朱標也告訴了他,對於以後諸王擁兵尾大不掉的焦慮,朱標一直希望從他這裡得到一點好的建議。

方孝孺見朱標心神不寧,還以爲他是爲諸王坐大而擔憂,便微微一笑勸慰道:“殿下不必太過於焦慮了,三綱五常乃是古禮,諸王再桀驁不馴,也強不過‘綱常’二字,依我看殿下只要恪守禮儀,不讓諸王將來找到起兵的藉口,然後再徐徐圖之,實行遠交近攻、步步爲營的策略,三五年後分封之患便可平息,這是一,其實殿下多施行仁政,以得民心,得民心者方得天下,諸王起兵與民心相悖,又怎能持久,再加上名不正言不順,甚至不用朝廷出兵,他們自己便會煙消雲散,所以,說到底還是一個仁義問題,以仁義治天下,豈能敗之。”

朱標見他興致勃勃,便苦笑一聲道:“這件事尚可從長計議,可我現在要失去人才,這纔是讓我焦心之事。”

“殿下說得就是那個李維正吧!”方孝孺語氣中帶了一絲不屑,從定遠縣他就對此人耿耿於懷,胸無安邦定國之策,腹無錦繡文章之才,憑一點小聰明和運氣,居然混到了錦衣衛千戶,不過這也樣說明皇上識人,知道此人是鷹犬的命,所幸沒給太子,他見朱標似乎有點念念不忘,便勸他道:“殿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殿下若得李維正,未必是好事,我曾說過,殿下過於看重此人,會一葉遮目,會阻名望之士來投,其實殿下身邊人才濟濟,又何少他一人,黃子澄、齊泰、暴詔、卓敬等等哪一個沒有經天緯地之才,如果說殿下擔心自己武將不足,那藍玉、傅友德、馮勝、常升、李景隆,這些都是能征慣戰之將,殿下大可依託他們建立王道之業,又何必在意一鷹犬?”

朱標見他一心勸自己放棄李維正,知道他們之間矛盾難調,便笑道:“這件事我就是有心,父皇恐怕也不準了,先生不必再爲此事勸我,上課的時間要到了,犬子就依仗先生多多管教了。”

方孝孺見時間確實不早,便起身告辭,待他走了,朱標又心事忡忡地拿起了書,這時,一名太監悄悄走到門口稟報道:“殿下,楊寧來了,好像有急事。”

“哦!讓他進來。”朱標放下書,坐直了身子。

片刻,楊寧匆匆走了進來,半跪行了一禮道:“屬下參見太子殿下。”

“你有什麼事找我嗎?”

“回稟殿下,屬下剛剛聽到一個消息,說李維正昨天下午從馬上摔下來,斷了手臂。”

朱標一愣,怎麼會這樣?昨天可是他的第一天上任啊!他沉吟一下立刻便道:“我不好去看他,你就替我去看看他,問他有什麼要求,告訴他,只要我辦得到,一定會幫助他。”

說着他又取過一隻長條形的錦盒遞給楊寧道:“把這個給他,是我的一點心意,讓他好好養傷。”

“屬下這就去看他。”楊寧接過盒子,又行了一禮便匆匆要走,走到門口,朱標又叫住了他道:“你最好讓李維正自己表個態,如果他還願意跟我,那我就再向父皇要人。”

楊寧走了,朱標望着他的背影,眼中不由閃過一絲憂慮,他似乎覺得李維正身上已經發生了很多事情,自己都不知道,不應該是這樣的,他的一切自己都應該瞭如指掌,可現在,他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楊寧離開東宮,很快便來到了位於劉軍師橋的李維正的府第,這是他從錦衣衛問到的地址,自從他們在龍門所分手後,便一直沒有見過面。

府第裡很安靜,因爲李維正受傷在家休養,大家都儘量輕手輕腳,唯恐打擾他的休息,楊寧敲了一會兒門,門很快便開了一條縫,管家李福打量他一眼,便笑問道:“你找誰?”

“這裡可是李千戶的府第?”

“正是!”

“請替我通報一聲,就說他的老友來看他。”

李福連忙歉然道:“我家大人身體不好,不能見客。”

“阿福叔,是誰啊?”後面傳來了郭倩倩的聲音。

“小姐,他說是老爺的一箇舊友。”

楊寧並不認識倩倩,他連忙道:“我姓楊,和五哥在武昌關係很好,聽說他受傷了,特來看望他。”

聽到‘五哥’二字,倩倩笑了,便對李福道:“阿福叔,帶這位先生到小客房稍候,我去給大哥說一聲。”

李福答應,便將楊寧請到了小客房,倩倩自去告訴李維正,不多時,她來到小客房,對楊寧笑道:“讓楊先生久等了,我大哥請你到他房裡去,他暫時不能動彈。”

楊寧跟隨着倩倩來到了李維正的房內,一進屋便聽李維正笑道:“我還當你這小子在武當山出家不肯回來了呢!怎麼現在纔來看我。”

楊寧走進房,見李維正半躺在被褥上,左臂纏着厚厚的紗布,吊在胸前,他的眼睛裡充滿了友情,楊寧心中不由一陣慚愧,便走上前歉然道:“我一直想來看你,可總沒有勇氣。”

李維正指了指旁邊的椅子笑道:“你不用解釋了,我心裡明白,坐下吧!”

楊寧有些侷促不安地坐下,便把手中的錦盒放在李維正身旁道:“這是太子殿下給你的,是他的一點心意。”

“是什麼?”李維正眼中充滿了好奇。

楊寧搖搖頭,“我也不知道,我怎麼敢擅自打開。”

李維正便對倩倩使了個眼色,倩倩拾起錦盒打開了,不由‘啊!’地一聲輕呼起來,盒子裡放着一支鬚髮極長的野山參,她出身官宦家庭,識得此貨,這山參至少也有千年以上了,在市面上根本就買不到,更不用說價錢了,楊寧也認了出來,他知道這山參來歷,便對李維正道:“我知道了,這是前年高麗王李瑤入朝獻給皇上的三千年高麗蔘,因太子身體不好,皇上又轉賜給了太子殿下,他居然給你了,五哥,這可真是太子殿下的恩德啊!”

李維正沉默不語,他心中也有一絲感動,從這些小事情上便可看出來,太子確實是個宅心仁厚之人,他點了點頭便道:“楊寧,你替我轉告太子殿下,就說他的恩情,我李維正銘記於心。”

楊寧心中也有些感慨,便對李維正道:“太子殿下確實善待下屬,五哥還記得趙無忌手下那個趙大吧!聽說因爲武昌失利,秦王竟將他活活打死,由此再看看太子,五哥擅自毀了信件,可太子絲毫沒有責怪你,反而在皇上面前把責任承擔下來了,從這件小事便可看出太子仁德,這次你受傷,太子還特地叮囑我,你若有什麼要求,可儘管提,只要他能辦到,他一定會盡力去做,五哥,將心比心,太子真待你不薄啊!”

李維正沉思一會兒,便徐徐說道:“其實我也不知道皇上爲何升我爲錦衣衛千戶,我也是希望能跟隨太子殿下,如果他肯再去皇上那裡求情,把我調入東宮,我一定會忠心於他,爲他排憂解難。”

楊寧點了點頭,立刻道:“太子殿下也有此意,既然你已經表態,我回去給殿下說,他說只要你還願意跟他,他會再一次向皇上提出,調你入東宮。”

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250章 大軍北上第79章 解開心結第214章 李檀抓週第97章 千戶受傷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177章 困獸欲鬥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213章 一石二鳥第127章 出發前夕第44章 順藤摸瓜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161章 劍拔弩張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296章 喜訊傳來第57章 李善長死第1章 重回大明第7章 有了牽掛第32章 偶遇故人第246章 異曲同工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98章 各方所謀第88章 早朝前夕第74章 太子力薦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71章 京城買房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86章 紅參案(一)第225章 京都風雲(四)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59章 野外露宿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55章 道觀驚魂第30章 風雲再起第153章 小琉球島第295章 遠方來客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264章 景隆復出第69章 返回故里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57章 李善長死第40章 葉家姐妹(上)第296章 喜訊傳來第44章 順藤摸瓜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176章 未雨綢繆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15章 高麗雜報第82章 藍家出事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153章 小琉球島第176章 未雨綢繆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49章 危機悄現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201章 東征日本(四)第186章 奇襲安邊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275章 述職前夕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229章 京都風雲(八)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225章 京都風雲(四)第101章 血洗三所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229章 京都風雲(八)第53章 最後爭奪第46章 把水攪渾第145章 蓬萊紛亂第32章 偶遇故人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79章 解開心結第10章 明月初升第10章 明月初升第27章 蘇州舅舅第16章 霧裡觀花第43章 無忌其人第279章 雜劇週報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191章 燕王來訪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231章 戰爭準備第171章 東宮祭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