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絕境求生

一名侍衛‘呼’地一下吹滅了蠟燭,衆人一齊來到窗前,朦朧的夜色中,已經可以看見大羣黑影出現在院牆外三十步處,不僅是正面,兩側的也出現了黑影,雖然看不見後院的情形,但也能猜到一二,近百餘名刺客將客棧團團圍住,形勢萬分危急。

朱標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衆人臉上皆流露出焦急之色,敵我力量懸殊,就這樣眼睜睜地看着刺客將客棧包圍也不是辦法啊!

方孝孺率先沉不住氣了,“殿下,我們確實應該立刻通報英武衛,命他們立即來援。”

朱標沒有說話,他默默地凝視着天邊,眼中蘊含着極爲複雜的神色,他身後的李維正卻明白這位大明太子內心的矛盾,若是英武衛若到來,一切就真的無可挽回了,可若是熬到天亮,等到地方官前來救援,或許還有瞞住朱元璋的可能,這位寬仁的太子不想再引發殺人如麻的驚天大案。

李維正暗暗嘆息一聲,這裡離鳳陽這麼近,軍隊、官府、錦衣衛、王侯府,他朱標怎麼可能瞞得過朱元璋,朱棣摸透了父親朱元璋的性子,似乎下了一步難以破解的死棋,不過,要破這步棋也並非沒有辦法,他李維正就辦得到,只是要他把自己一生的命運押在一個只剩一兩年壽命的早夭太子身上,他還有一些猶豫不決,他也須要再想一想。

“殿下,微臣先告退了。”

朱標似乎沒有聽見,李維正沒有再多言,悄悄地退出了房間,走廊上十分安靜,只聽見他走在木地板上的嘎吱聲,他快步來到走廊盡頭的一間客房,閃身進了房內,房間裡很黑,牀上的被子疊得很整齊,顯然沒有人住過,現在估計是夜裡十點左右,離天亮還早。

李維正覺得自己身心疲憊之極,他極需好好靜下心來理一理頭腦中紛亂的思緒,他甚至還來不及仔細考慮自己在明朝能做什麼,一件驚天的大案便迎面撲來,將他捲進了歷史的車輪中,他保存在記憶中的一知半解的明朝歷史,也是來自於遊覽南京明故宮後對明初歷史所產生的興趣,在他記憶中,洪武二十三年春天,也就是再過幾個月,李善長案的爆發,這位大明第一任宰相被朱元璋以莫須有的罪名滅了全族,而這年的一月,並沒有哪本書上記載有太子在定遠縣遇刺的案子,這件事要麼是被太子隱瞞住了,要麼就是被朱元璋壓下了。

“真要加入*,與燕王爲敵,徹底改變大明歷史嗎?”

李維正抱膝坐在桌上,感受着窗外如水的夜色,一層薄薄的灰色霧靄籠罩在寒冷的原野之上,天空卻很晴朗,繁星點點,如一把珠玉碎片撒在深藍色的天幕之上,李維正呆呆地望着夜空,只有這夜空才完全和他的後世一樣,六百年歲月,在浩瀚的宇宙中實在微不足道,可對於中國,卻是繁盛與屈辱並存的歷史,一個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卻在兩百七十年後被一個野蠻落後的民族所統治,翻開了中華民族最黑暗、最恥辱的一頁,若追根溯源,明朝的滅亡正是種根於初,而同樣在明朝之初,文藝復興開始在歐洲興起,大潮奔流,涌出但丁、達芬奇的思想之火,托起伽利略、哥白尼深邃的目光,威尼斯的海灣千帆如雲,資本主義的初潮開始拍擊地中海的長岸。

而自己作爲一個知曉數百年古今中外風起雲涌的後世人,偶然來到明朝開國之初,他又能爲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做一點什麼呢?

李維正凝視着斜掛在西天角上的半輪新月,不知不覺,他的目光癡迷了,渾然忘記了他正坐在一觸即爆的火yao桶上。

忽然,一聲長長的慘叫聲打斷了他的沉思,客棧的院牆上開始有一羣羣黑影翻入,緊接着破空的弩機聲響起,十幾支箭從二樓直射牆頭,慘叫聲接連不斷,黑暗中也有箭矢呼嘯而來,刺破窗紙射進了房中,李維正剛要後退,一支狼牙箭迎面射來,快得讓他來不及反應,‘嗖!’地貼着他的頭皮擦過,他的額頭甚至感受到了冰涼的箭桿,李維正驚出一身冷汗,這時,一樓大堂裡喊殺聲和刀劍相擊的咔嚓聲驟然大作,刺客已經殺進客棧了。

李維正顧不得冷箭的襲擊,一步上前抓破窗紙,側着身躲在牆後向下探望,刺客只是試探性進攻,人數也不多,院子裡大約有三四十人,普遍武藝不高,只仗着人多,和一樓的侍衛殺得難解難分,但在二樓弩箭的配合下,衝進院子的黑衣刺客們漸漸開始出於下風,不斷有人被砍死,哀嚎和慘叫聲在院子裡此起彼伏,然而外面並沒有人前來支援。

這顯然不是真正的進攻,這應是對方所施加的一種壓力,長夜漫漫,他們或許要先在精神上壓垮對方,

就在這時,兩匹快馬突然狂風般從客棧中衝出,躍出側面圍牆上的一道缺口,十幾支箭迎面射來,馬上之人武藝極高,他們揮舞長刀,將射來的箭悉數劈飛,兩腿一夾,馬匹縱身躍出圍牆,瞬間在便消失在沉沉的夜霧之中,隱隱只聽見幾聲慘叫聲傳來,馬蹄聲漸漸遠去,太子終於決定向英武衛求救了。

就在報信騎士離去的同時,遠處忽然傳來低沉的號角聲,院中的黑衣刺客一舉撞開院門,迅速撤離了院子,院子裡只留下十幾具屍體,霎時間安靜下來,刺客似乎離客棧更遠了,已經看不見他們的身影,李維正忽然有一種感覺,這些刺客似乎也很猶豫,在殺與不殺之間彷徨。

“他其實也並不是真想殺我,我若死了,他難逃嫌疑。”

不知何時,太子朱標忽然出現在李維正的身後,他慢慢到窗前,凝望着遠方的夜色徐徐道:“正如你的判斷,老四極可能就是這次刺殺案的策劃人,他的真正目的是想製造藍玉案來除掉我的支持者,父皇年事已高,他只須掌握軍權以待天時,無須冒殺我之風險。”

說到這裡,朱標又苦笑一聲道:“我已經想通了,這件事不可能瞞得住父皇,父皇在定遠縣少說也有二十名錦衣衛,連我都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如何隱瞞得住?”

李維正默默點了點頭,他今天只是初識太子,可是太子便能與他推心置腹、坦言相陳,這份信任着實讓他有一些感動,況且這也是他上進的最好機會,就算朱標死了,還有他兒子朱允炆,朱允炆最後的失敗就在他無可用之人,而現在自己已經出現了,誰能笑到最後,還未爲可知。

李維正沉思了片刻便道:“殿下也不用太擔心,雖然燕王用計狠辣,但皇上正是用人之際,此時絕不會輕易動涼國公,只要涼國公自律恭謙,常心懷聖恩,我想皇上會留下他作爲牽制燕王的一步棋。”

朱標微微嘆了一口氣,憂心忡忡道:“那是你不瞭解皇上,他如果不相信老四,是絕對不會讓他領兵,何須什麼牽制,說實話,我是很擔心藍玉,他說話口無遮攔,不止一次在人前說老四在燕國的舉動行止與皇帝無異,而且藍玉居功自傲,桀驁不馴,還曾*元帝妃子,皇上表面雖不在意,但心中實惡之,只是現在是用人之際,所以皇上還忍着,我很擔心蒙古一旦戰事平息,皇上必定就會拿他開刀,所以這一次刺殺案無論如何不能牽涉到藍玉,你既然能看透燕王的布棋,那也一定能替我破解這次危機。”

他回過頭注視着李維正,目光清澈而誠懇,包含着對他的無限期望。

李維正心中矛盾到了極點,從目前來看,這個太子朱標果如史書記載中的寬厚仁德,但這會不會只是一種表象呢?朱標或許只是做一個姿態,熬過今晚他就會殺自己滅口,這也很有可能。

李維正額頭上的汗水流了下來,已經沒有時間給他細想,這一刻,他毅然做出了決定,罷了,富貴險中求,他不冒這個險怎麼可能有出頭之日。

他‘撲通’跪倒在地,沉聲道:“殿下不嫌臣地位卑賤,以禮相待,士爲知己者死,李維正願爲殿下效犬馬之勞,定全力相助。”

朱標大喜,能得此人爲己用,將來對付燕王,自己也多了幾分把握,他連忙扶起李維正欣然道:“你說說看,有什麼辦法可以破解這次危機?”

李維正沉思了片刻,便擡起頭坦然道:“臣的方案很簡單,簡單的說就是禍水東引。”

‘禍水東引,’朱標眉頭皺了起來,僅聽這個名字他心中便生出了一種莫名的牴觸情緒,笑意漸漸在他臉上消失了,“你說來聽聽,怎麼個禍水東引法?”

李維正就彷彿沒有看見他臉上的表情變化,他注視着朱標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召李太師前來救駕!”

.........

第43章 無忌其人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7章 蘇州舅舅第8章 父親遭禍第135章 炮轟釜山第35章 各路神仙第98章 各方所謀第1章 重回大明第231章 戰爭準備第127章 出發前夕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3章 衙門當差第257章 平安歸來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182章 大棒蘿蔔第95章 上任首日第95章 上任首日第75章 一份手諭第143章 離開日本第278章 各有猜測第9章 撲朔迷離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190章 雙面間諜第198章 東征日本(一)第92章 兩個副手第48章 目光漸聚第34章 各有門道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45章 楚王朱楨第148章 暗流潛伏第157章 沆瀣一氣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24章 朱氏父子第76章 走漏消息第10章 明月初升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71章 京城買房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171章 東宮祭靈第258章 小露鋒芒(上)第65章 燕王朱棣第77章 秦王幕僚第93章 好事難雙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215章 高麗雜報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29章 太子屈尊第40章 葉家姐妹(上)第183章 遼王朱植第241章 反間之計第197章 皇上有恙第37章 公私兼顧第192章 正式攤牌第3章 衙門當差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272章 眉資大戰(下)第4章 遠房二叔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109章 出發前夕第62章 挺身而出第91章 初任千戶第272章 眉資大戰(下)第43章 無忌其人第258章 小露鋒芒(上)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6章 取名啞妹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229章 京都風雲(八)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115章 羅家盛宴(下)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221章 風雲疾變(中)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193章 制槍造炮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151章 兵發琉球第201章 東征日本(四)第176章 未雨綢繆第14章 神秘路人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135章 炮轟釜山第91章 初任千戶第80章 新店選址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61章 借刀殺人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151章 兵發琉球第253章 致命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