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辯駁

於孝天掃了一眼曹化淳和王承恩,搖搖頭道:“二位乃是忠義之士,於某對你二位相當欽佩,看這大明上下,現如今能對聖上如此忠誠的也僅剩下你們二位,所以請你們稍安勿躁!

於某要是有心對聖上不利的話,又何必如此大費周折?難道於某這麼多天,都攻不下皇宮嗎?

但是於某沒有這麼做,正是因爲於某並無要加害聖上之意,否則的話如果於某有心害聖上的話,就憑你們這些人在,又能如何?

我只不過是想要和聖上靜靜的相談一番,至於聖上是否答應於某的條件,於某都絕不會對聖上不利!在這裡我於孝天可以對天起誓,如若於某有違誓言,此生定不得善終!”

看着於孝天這麼信誓旦旦,曹化淳和王承恩都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因爲於孝天說的是實話,如果於孝天有心對崇禎不利的話,那麼他確實不用這麼大費周章,以他目前的手段,拿下這座皇城簡直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也就是動動手指罷了。

以目前皇城之中的這些侍衛,根本就擋不住於家軍攻入皇宮,就算是現在於孝天想要動手,這裡的侍衛恐怕都拿他們沒有一點辦法。

所以於孝天確實不用這麼大費周章的,如果他想要做什麼,不想讓別人知道的話,隨時都可以讓他的手下,把宮裡面的知情人殺個乾淨,自然也就沒有人知道宮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了。

崇禎聽罷了於孝天的話之後,多少冷靜了一些,覺得於孝天說的有道理,如果於孝天想要弒君犯上的話,那麼確實他有這個能力,完全不用這麼大費周章,既然他沒有這麼做,那麼說明於孝天現如今還沒有對他起殺心,那麼不管曹化淳他們在不在這裡,都無關緊要。

更何況現在他是俎上之肉,不管於孝天想要拿他怎麼辦,他都沒有辦法,就算是他現在立即自盡,於孝天依舊可以控制皇宮,然後從皇子之中扶出一個登基接替他成爲皇帝,這樣更利於他控制大明天下。

所以現在於孝天想要和他深談一番,不見得會拿他如何,於是他揮手道:“你等全部退下!朕倒是要聽聽這個逆賊想要給朕說一些什麼!”

曹化淳瞪着於孝天,色厲內荏的說道:“於大帥,你可以對天起誓過的,決不能傷害聖上,要是你食言而肥的話,天都饒不過你!”

於孝天淡然一笑道:“諸位放心便是,於某還不是那種食言自肥的小人!”

曹化淳和王承恩等太監這才躬身接旨,和一衆侍衛緩緩的退出了文華殿,而於孝天也一揮手,將劉旺等近衛趕出了文華殿,但是於孝天讓他們留下了一個手提箱,這時候宮中僅剩下了於孝天和崇禎二人。

於孝天自顧自的提着手提箱走到了龍案面前,對崇禎說道:“聖上不要緊張,於某既然說了絕不加害聖上,那麼就言出必行,這裡有一些東西,於某想要一會兒請聖上過目!請聖上先息怒,冷靜下來之後,以平常心來聽微臣說一些事情如何?”

崇禎深吸一口氣,這種受制於人的感覺實在是不好,可是刀把現在握在於孝天手中,於孝天完全掌控着對皇宮之內所有人的生殺大權,他現如今幾乎可以算是孤家寡人了,又能拿於孝天如何?

於是他沒有說話,跌坐在龍椅上,怒視着於孝天道:“你有什麼話,可以說了!”

於孝天也轉身去尋了一張椅子,坐了下來,開始和崇禎侃侃而談了起來。

於孝天先是從天下大勢開始講起,詳詳細細的將目前大明百姓的飢苦現狀,以及各地百姓的慘狀對崇禎詳細訴說了一番。

對於這些事情,崇禎從很多地方官員送入京師的奏章上已經看過,當然知道現如今大明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是生活在什麼一種狀態之下,他也不是完全沒有感覺,看着這些各地呈送入京的奏章,他也感到痛心疾首,深爲百姓的飢苦感到痛心。

但是這些年來,他已經有些麻木了,從他登基以來,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而大明一年亂過一年,財政短缺,根本無力賑濟,所以他現如今對於這樣的事情,開始感到了麻木。

於孝天接着指出大明之所以現在流民軍四起,和朝廷的政策分不開關係,朝廷現在財政困難,不斷的加餉加賦,實際是在殺雞取卵,自毀長城,這麼做乃是在飲鴆止渴,老百姓本身已經無以爲生,朝廷還要收取賦稅加餉,官府便只能去催逼百姓,百姓便更是無法生存,只能揭竿而起,結果導致流民軍越剿越多。

雖然眼下看來朝廷在去年一段時間的進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實際上只要稍微放鬆,流民軍便馬上又會死灰復燃,剿不勝剿,就算是剿滅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以後還會有王自成、趙自成、馬獻忠繼續揭竿造反。

如此往復循環,根本就沒有一個頭,直至將整個大明徹底耗空,最後大明徹底覆亡。

崇禎對此有點不服氣,但是思維卻漸漸的被於孝天牽着進入了狀態,開始被於孝天左右着,考慮起了這方面的事情。

於是崇禎和於孝天開始爭論了起來,現在大明朝廷財政困難,要剿匪,要禦寇,就要用兵,用兵就要花錢,沒錢就沒法打仗,不加餉那麼錢從何來。

於孝天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只是說這種事,對他來說小事一件,分分鐘都可以解決,根本用不着大費周章,去勒逼這些百姓們。

崇禎對此根本不信,認爲於孝天不過只是在信口開河胡說八道罷了。

但是對於崇禎的質疑,於孝天考慮了一下之後,終於還是說出了他的辦法,那就是收商稅,開海禁,以商養農,以工養農,他舉出了當年兩宋時期的例子,兩宋期間雖然國家軍力羸弱,但是國家卻相當富裕,年入稅賦遠超過現在的大明數倍之多,就算是南宋末年,南宋緊靠着江南半壁河山,也歲入稅賦超過北宋時期很多。

這其中除了各種苛捐雜稅之外,跟兩宋期間宋朝朝廷開海通商有着很大的關係,僅僅是每年各地市舶司給朝廷財政收入的貢獻就佔了近半還多,另外通海貿易帶動了手工業發展,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各種商業上的稅收,更是超出了農業的稅收。

但是有明以來,大明就禁海,同時輕視商業,不收或者只是極少收取商人的稅賦,導致了大明對農業稅收的強烈依賴,結果也導致了大明的農民們負擔太重。

還有就是自有明以來近三百年時間,大明積年累月下來,那些勳戚權貴以及官吏們土地兼併,佔去了太多土地,而他們這些土地卻從不給朝廷貢獻一點稅賦,就算是交,也隱瞞了很多田畝,和地方官員上下勾結,欺上瞞下,把他們應交的稅賦轉嫁到普通百姓頭上,使得平頭百姓根本無法承受。

所以大明如此做法,只能越來越壞,不斷的加派導致各地農民負擔太重,農民一年到頭收穫的糧食,甚至不夠給官府繳納的,誰還種田?不交的話就會被抓去拷打逼催,交了的話就要活活餓死,老百姓不造反纔怪。

再有年年漕運佔去的各種費用,就耗去了大明太多的財政收入,完全可以廢棄漕運,該海路將南方的糧食稅賦運往北方,這樣一年下來,就可以省去大量的消耗。

崇禎聽到這裡,提出海運的事情倒是也有大臣提過,但是許多大臣反對,說海上風浪莫測,一旦遭遇颶風大浪的話,會損失慘重,所以不能以海路取代漕運。

於孝天立即便大笑了起來,對崇禎問道:“微臣乃是以海起家,這些年來雖然也曾經遭遇過颶風大浪,但是卻並無遭受太大損失,就算是在南洋那邊,風浪比北方海上要大很多倍,也未曾因爲颶風大浪就損失慘重!

此次微臣動用近千條大船北上,也未遭受太多損失,這難道說明不了問題嗎?

聖上又被那些大臣們矇蔽了!他們豈是擔心海運錢糧因爲颶風大浪遭受損失,而是擔心的他們的利益罷了!

每年這麼多漕運支出的費用,難道聖上真以爲就是花在了運河上了嗎?錯也!這些耗費掉的錢糧之中,起碼有八成以上,落在了各種人手中,但凡是反對海運取代漕運的,大多數是因爲他們要年年從中分潤不少利益,所以一旦海運取代漕運,那麼這幫人就沒錢可拿了!

如此一來,他們如果不反對的話,那就奇怪了!這就是微臣說的,大明太多當官的該殺的緣故!

還有聖上恐怕也曾經動過收取商賈稅賦的念頭,以補充大明財政收入不足!這件事是不是也遭到了大臣們集體的反對?

這就對了,因爲這幫大臣,嘴上說的好,什麼不與民爭利,但是實際上他們又有幾個人暗中和商賈們沒有勾結,甚至於自己就在偷偷的做生意,收取商稅,那麼就是從他們手裡面收錢,他們豈能答應?

這就是聖上的大臣,他們就是這麼爲聖上和大明做事的!

聖上整日裡爲了缺錢殫精竭慮,但是這些大臣們個個卻都在中飽私囊,別的不說,聖上這次提出要官員們捐銀助餉,可收到了多少捐助的糧餉?如果不出微臣所料的話,恐怕是寥寥無幾,杯水車薪吧?”

(感謝大漠笑春風、厚厚的牡丹江二位兄弟的打賞!)

第240章 荷蘭使團第199章 崇禎的樂觀第145章 撈到一條大魚第96章 新任巡撫的態度第68章 海狼出獵第125章 逼降第216章 暫時休整第169章 驗收成果第150章 總攻登州2第263章 知府的擔憂第2章 錢鬆的不甘第74章 紅夷大炮第25章 服軟第92章 示敵以強方能止戈第212章 直逼大寨第115章 進退維谷第49章 齊人之福第103章 關公戰秦瓊第16章 修羅沙場第285章 再臨淡水2第16章 悶聲發大財第23章 一分價錢一分貨第37章 起帆返航第115章 進退維谷第188章 節外生枝第148章 小有建樹第81章 增援牟平第185章 得手第151章 招募第60章 鄭一官的目的第60章 開始第26章 失禮第94章 隔離檢疫第12章 排槍擊潰第135章 兵發馬尼拉第201章 一戰潰之第207章 三段擊第139章 孰強孰弱第31章 戰兵發威第191章 盤點2第139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10章 山賊第53章 簡易膛線機第267章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第159章 各取所需第135章 兵發馬尼拉第145章 大結局下第94章 飢餓銷售法第195章 終於來了第256章 刺客第13章 新的規章第245章 茂盛源復業第66章 沼氣池第125章 逼降第132章 招募第141章 一箭雙鵰第55章 力克通州第78章 強攻第176章 荷蘭船隊到了第103章 砍瓜切菜第28章 挑戰第272章 托盤奉還第87章 直取老巢第54章 勉爲其難第134章 攀交第115章 抱大腿第98章 落難之人第119章 收編第104章 天生反骨第29章 釜底抽薪之計第267章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第201章 劈臉就揍第141章 一箭雙鵰第191章 有限反擊第59章 應援第119章 成交第79章 求見正主第35章 馬源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113章 漁農稅第50章 淡水槍作第127章 善後第143章 餘波未平第106章 業務進展第161章 總算見正主了第42章 第一門自造火炮第174章 震怒第115章 抱大腿第73章 震驚四座第206章 再次棄島第90章 見風使舵第133章 意外訪客第30章 決戰1第208章 橫刀自刎第245章 茂盛源復業第85章 閻王爺第277章 退一步大家都好第267章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第279章 新營易地第44章 堆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