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

或許對於大明現在的人來說,朱英真的算是非常仁慈。

這一點,朱元璋就發現了。

在很多批閱的奏章裡,朱英對於官員的懲罰,亦或是一些案件罪犯的懲罰,對比大明如今的刑罰來說,真的算是非常輕微了。

在此之前,朱元璋還受到了大孫關於流放這個罪的處理方式。

衆所周知,流放和死刑,幾乎是掛鉤的。

十個流放九個死,這是都知道的事實。

甚至很多人,寧可被處死,也不希望被流放。

而朱英之前就提出過,對於定下流放的罪人,取消鐐銬枷鎖的限制,甚至是要求護送流放的衙役,必須要最大程度上保障流放罪人的生命。

這在很多人看來,很是不可思議。

其實朱英的想法很簡單。

現在大明的人口,真的太少了。

六千多萬的人口,連後世的一個省份的人口都比不上。

後世排名前五的大省人口,即使是排名第五的江蘇省,都已經是破八千萬人。

最多的廣東省,常住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億一千萬。

對比後世,加上隱匿的人口,如今的大明,頂多就是湖南省的規模。

尤其是能夠享受流放這個罪行的,一般都是大明如今的讀書人,最低也是個秀才身份。

普通百姓,很少有流放的待遇,基本上都是直接處死了,省得路上還浪費糧食和勞力。

而對於現在的朱英來說,即便是犯罪的,那也是讀書人,怎麼也得無盡其用。

再說這年頭,流放被冤的也不在少數。

可以說有一部分,都是因爲得罪人,直接被誣陷。

大明皇宮,坤寧殿中。

朱英正在開始對於科舉有關的規劃。

想要走工業化的路子,可不是一句話下去就能夠搞定,那是需要大量的人才儲備。

現在通過科舉的才子,亦或是讀書的學子,都是學儒家之道,沒法直接進入到實際的應用學問。

尤其是農學堂這塊,即便是在大明展開,現在裡面除了朱橚,也是大小貓兩三隻。

縱觀古今農業技術的發展,從秦朝到如今的明朝,這個速度可以說是很慢的。

偶爾蹦出幾個天才,就能迅速的讓農業技術的層次,拔高一大截。

現在朱英要做的,就是快速的提高大明的農業技術。

要知道,從元末到清末,整個明朝都是處在小冰河時期中,尤其是明朝末期,更是小冰河時期的巔峰值。

在這方面,朱英必須要做好足夠的準備。

有了朱英的大明,國祚怎麼能還只有三百年不到呢。

朱英在大殿這邊,後殿那裡。

朱明月和朱允熥,正在閒聊着。

“弟弟,你說大哥是不是最近太忙了,所以已經把我倆給忘記了。”

朱明月坐在鞦韆上,無聊的搖着,而後對朱允熥問道。

朱允熥此刻正在拿着刻刀做着木雕。

對於木雕,他一直都是很喜歡的。

前段時間,得到大哥允許的他,在火藥司那邊可是待了不短的時間,每天都在跟着木匠學習。

想起那段時日,朱允熥就感到很是快樂,那是他第一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用擔心被人職責。

現在他手裡雕刻的,正是跟火繩槍有關的扳機裝置。

“姐姐,你怎麼這麼說呢,現在大哥要上早朝了,還有那麼多事情要處理,自然是很忙的。”

“就像,就像是當年的父王一樣,你看看每夜,不到凌晨,大哥的寢宮,從來不會熄燈。”

“早晨天未亮的時候,大哥的書房,就已經點燃了燭火。”

“自然是非常忙的。”

朱允熥隨口回道到。

“可是,大哥之前答應了,幫我看看成婚的對象呢,那天乞巧節,說好了帶我一起出去,結果下午的時候,大哥就直接去河南了。”

“當然,那是瘟疫的事情,自然要比我的事情重要得多,不過大哥現在已經回來一個多月了,已經再也沒有提起這個事了。”

“雖然姨娘那裡現在也沒人說這個事了,但我總不可能就這麼一直乾等着吧。”

朱明月有些無奈的說道。

因爲大哥的關係,自然呂氏不可能再來做朱明月的結婚的主了,這個事情就落到朱英的身上。

長兄如父,朱英不開口,沒人敢提起朱明月的婚事。

作爲女子,嫁人這等終身大事,朱明月哪裡能不關心呢。

所以現在自己反而有些着急了。

聽到姐姐的話,朱允熥笑着說道:“沒人管還不好,莫非是姐姐你,思春了!”

“好你個允熥,竟然敢笑我,看我不打你。”

朱明月聽到弟弟調侃自己,從鞦韆上下來,隨手摺了一根柳枝,就要追着朱允熥去。

看着姐姐追來,朱允熥笑得更開心了,起身就跑。

兩小就這麼在院子打鬧起來。

“玩什麼呢,這般開心。”

突然朱英的聲音在院子裡響了起來。

“大哥。”

“大哥。”

看到大哥的出現,兩人連忙停下,尤其是朱明月,更是被嚇了一跳。

作爲女子,這般追逐可謂是不尊禮儀了,小臉都有些白了。

朱英笑着說道:“幹嘛呢,都是一家人,沒必要這般客氣。”

朱允熥聞言,膽子一下子就放大了,道:“大哥,你可不知道姐姐爲什麼追着打我,她思春了呢。”

“你敢說!”朱明月一下子就炸毛了,連朱英在面前都忍不住,兩頰通紅。

“哦!”

朱英這纔想起,似乎好像確實是有一件事情,他把自己這個妹妹給放鴿子了。

微微沉吟,朱英道:“關於明月的事情,確實是我這個大兄疏忽了,不過現在補救,當還是來得及。”

“郭忠。”

“奴婢在。”

“傳本宮令旨,召長興候長子耿璇,立即入宮來見本王。”

“奴婢遵令。”

得到吩咐的郭忠,立馬就下去傳令了。

朱英笑着說道:“如何,明月這下子可是滿意了,待會大哥就把他帶到這坤寧宮來,讓咱們家明月好好瞧瞧,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若是能夠能讓咱們明月滿意,便就是往後的駙馬了。”

面對可能是自己未來的丈夫,馬上就到見到,朱明月不由羞紅了臉,低着頭小聲的說道:“一切但憑大哥做主。”

朱英笑着道:“明月放心,大哥絕不會讓你吃虧的,若是看不上,直管是說便是,你可是咱們朱家的長孫女,必須得要滿意了纔是。”

對朱明月說完,朱英的目光又放在了朱允熥身上。

只見朱允熥雖然是跑得氣喘吁吁,但手裡的刻刀和木料,卻一直緊緊抓在手中。

“這是火繩槍的扳機吧。”

朱英一眼就認了出來。

“回稟大哥,這正是火繩槍的扳機,最近火藥司那邊,討論得最多的,就是關於火繩槍的改造問題。”

“我雕這扳機,就是想看看關於這扳機方面,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朱允熥回道。

朱英輕輕點頭,微微思索一番後,說道:“木匠,不僅僅是在火繩槍方面,在農業,商業,鑄造,水利等各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方纔的朱英,在準備關於各行各業知識傳播的時候,突然發現少了一個東西,那就是課本。

最初的想法,是要去翰林院準備這些課本的。

然後從李衛良那裡瞭解到,朱英的這個想法,卻是錯誤的,因爲在翰林院,關於這些方面的知識,根本就沒人知道。

在翰林院的學士們看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個書,可不是指所有的書,而是僅僅指的是儒學。

放眼大明近三百年的時間,關於百科全書這塊,最爲出名的,莫過於《天工開物》了。

所以朱英意識到,想要真正的讓工業人才儲備起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前把《天工開物》這本書弄出來。

天工開物,原本是在明末期,崇禎十年的時候,由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著成。

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

這本書,在當年著作成書後,就傳至倭國,中亞,歐洲,即使是在古代信息傳播低速下,也是暢銷全世界。

然而清朝對其並不重視,這般重要的著作,連四庫全書都沒有收入目錄,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住了。

想到這裡,朱英繼續說道:“我準備召集一批有識之士,編撰一本關於如今大明,各行各業有關的典籍。”

“包括雪花鹽的製作方式,白糖,釀酒,木匠,鐵匠,裁縫等等所有涉及到民生的知識,都全部收錄其中。”

“不知道允熥,對此可有興趣。”

作爲大哥的朱英,對於允熥這個親弟弟,還是很關照的。

這件事,自然不可能是由朱英親自去做,因爲涉及到的方面太多了,這將會牽扯到很大的精力。

而這件事,說起來也不算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畢竟是收集,而不是自己發明。

但是這件事一旦做成,必然是要流芳千古的。

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次來到後殿中,朱英就是想讓弟弟朱允熥來主持此事。

朱允熥聞言,頓時就興奮了起來。

簡單幾句話,就讓朱允熥知道,這本典籍對於整個大明來說,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流芳千古這種事情,朱允熥也想不到這方面去。

對於他這個年紀的少年來說,最想要得到的是關注和認可。

大哥能夠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他,顯然在大哥的心裡,自己還是很能幹的。

單單這方面,就讓朱允熥感覺到備受重視,心裡頭開心極了。

不過還是有些擔憂的問道:“大哥,這般重要的事情,我怕弄不好。”

朱英笑着說道:“自然不是讓你一個人去做,就這件事,也不是幾個人就能完成的,大哥這裡,至少給你準備數十人幫忙。”

“不過大哥先跟你說清楚,知易行難,這件事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遇到的難題還真不少。”

“首先,關於這裡面各方面的技術,都是需要進行驗證之後,纔可以收錄書中,這就避免不了,你需要在各個地方,四處奔波。”

“先別急着高興。”

朱英有些無奈的說道。

剛纔的話中,僅僅是說要出皇宮,朱允熥眼睛都發光了。

對於從小就住在皇宮裡的皇子皇孫們來說,出宮去玩就是他們平日最大的愛好了。

朱允熥聽着大哥這意思,似乎還能整個大明到處去玩,頓時振奮不已。

“或許最開始,對於此事你會有很大的熱情,但我要告訴你,這件事本身將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沒你想的那般輕鬆。”

“別的不說,單單去了解,親眼觀看這些過程,一番簡單的嘗試,便有可能就是三五載的時間,更別提有些方面,還需要反覆的測試,才能清楚其中的道理。”

聽到大哥的話,聽到能到處去,早就上頭的朱允熥,哪裡還計較這麼多。

自然是頻頻點頭:“大哥伱放心,我定然是不會讓大哥失望的。”

話到這裡,朱英也沒在繼續說教了。

有些事情,只有親身經歷了纔會懂得。

“既然你覺得問題,那便就去做吧,近些時日,這些人大哥會幫你組建好,可以先去熟悉一番。”

“半個月後,過了十月初一,你再出發吧。”

朱英安排道。

畢竟十月初一是他冊封的日子,打造百科全書這件事,將會作爲他接受冊封之後,所下達的東宮第一道令旨。

就在朱英準備繼續和兩小聊聊的時候。

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朱元璋身邊的貼身太監,急忙趕了過來。

“殿下,陛下口諭,請殿下速到華蓋殿中商議政事。”

ωwш ◆tt kan ◆C○

一個‘速’字,讓朱英眉頭微微皺起。

平日裡老爺子讓自己過去,可沒用過這個‘速’字。

便問道:“劉公公可是知道爺爺那裡,是發生了何等事情。”

劉和也沒遲疑,坦言道:“老奴聽着,是陝西那邊,有人造反了。”

朱英聽着有些懵,在洪武年間,竟還有人膽敢造反?

第469章:刺殺!!!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着!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788章 大明第一守將.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346章:守土開疆,永鎮遼東第349章:正旦將至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319章:招賢第一人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479章:着急的倭人第628章:去大明軍事學院學習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770章 大勝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747章 那我能跟着一起去嗎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103章:空白文書(求訂閱求月票)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831章 大孫,登基吧第690章:自救的辦法,襲擊大明太孫第628章:去大明軍事學院學習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686章:朱英的傳奇神話故事第831章 大孫,登基吧第259章:太孫印璽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386章:大明國旗第五十三章:敢爲東家效死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739章 朱元璋要擴充大明疆域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349章:正旦將至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539章:改名長安第188章:繼承蒙古帝國的遺產第324章:即將到來的暴風雨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646章:在歐洲的東方貴族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432章:股份售賣第306章 :斷我漢人之脊樑乎!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352章:對燕王當如何安排彙報欠更第771章 伏擊之策第109章:身份確鑿無疑(求訂閱求月票)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829章 瓜分天竺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481章:是到了給天皇陛下盡忠的時候了第三十章:我命休矣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626章:狩獵第105章:紅顏禍水(求訂閱求月票)第392章:大明春耕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288章 :前朝漢奸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131章:大哥饒命啊!!!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219章:虞王殿下第669章:劉勝下線第119章:我大哥怎麼可能還活着第719章 蒸汽機就這麼造出來了?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訂閱求月票)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樂)第203章:現在就得把名分定下來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757章 世界在變化第421章:海上貿易的眺望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513章:給咱多生幾個娃第765章 後裝燧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