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冠名,給陛下拜年

人的名,樹的影。

對於朱棣,其實在朱英的內心深處,一直有一絲絲忌憚。

永樂大帝在後世的名頭,還是很響亮的。

那可是在整個華夏曆史中,唯一一個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者。

這也是爲什麼朱英一直沒有真正去用朱棣的原因,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去大明外開疆擴土。

但現在遼東,奴兒干的情況截然不同。

首先在遼東,奴兒干兩地,可謂是一馬平川,無天險可守。

黑土的縱橫面積很廣,很大,這也就意味着去守護糧產將會變得極爲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每當黑土地開始收穫的時候,必然會引起草原上及周邊勢力的眼紅入侵。

從前還要費勁心思,越過長城進入內陸打秋風,常常是有來無回。

現在不同了,直接衝過去就能搶。

草原不平,戰爭不停,這就是往後遼東,奴兒干地區的真實寫照。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真正的將才。

倒也不是說大明沒有真正能打的了,相反,還很多。

譬如淮西武將集團,隨便拉出一堆來。

包括藍玉,也是可以調遣過去。

但是他們的功勞,已經足夠大了,若是繼續鎮守遼東,奴兒干,這個中影響,會波及到軍權的平衡。

他們本身就有許多舊部,現在已經是在削弱影響了,還放出去,就很難控制。

那爲什麼朱棣就沒關係呢?

首先是他的身份,他是藩王。

藩王的兵員,將領,本身是來源於皇室的調遣,也就是說藩王本身的權力,來源於皇室本身,而不是將領個人,這也是爲什麼自古以來,藩王造反都不成功的主要因素。

當諭旨下達,解除藩王權力的時候,幾乎很少有人,會選擇跟着藩王作亂。

朱棣那邊,是個例外,究其原因,還是朱允炆師出無名,做事太絕,而且那個時機,也非常之不對。

因爲在朱允炆上位的時候,軍權有很大一部分掌控在藩王們手裡,而這些藩王在面對朱棣和朱允炆之間的鬥爭,一開始就是作壁上觀,甚至多有幫助朱棣。

因爲誰都不想引頸就戮,心裡頭雖沒感覺朱棣能夠成功,但至少也要威懾一下朱允炆。

當藩王們聯合起來,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而且那個時期,距離藍玉案才過四五年,大量的中層軍官被殺,也導致軍中衰落。

還有諸多巧合,權謀,裡應外合之類加持,這纔有朱棣的成功。

朱英怎麼也想不出,若是僅憑朱棣一人,怎麼能跟自己對抗。

就算是安排朱棣去遼東,奴兒干,肯定也不是讓他一個人管着,自有掣肘。

回想起朱棣一生,幾乎都是在馬背上渡過。

哪怕是最後當了皇帝,都是不斷親征。

直到第五次親征,身體承受不住後,才結束了戎馬的一生。

比起皇帝,他更適合當個將軍。

“如果大孫覺得不妥,那便就算了吧。”

朱元璋一直在觀察大孫神色,見其面有掙扎,顯然是在爲老四的事情犯愁,便就直接開口道。

朱英聞言,擡頭看向老爺子,正好捕捉到老爺子眼中的遺憾還有心疼。

心下一動,開口說道:“不,孫兒覺得遼東奴兒干,四叔可去得。”

朱元璋聽到這話,眼角展開,高興道:“大孫當真覺得沒問題嗎。”

一個是自己的大孫,一個是自己的兒子。

真要對比起來,朱元璋自然是毫無猶豫的選擇大孫。

因爲這是朱重八的大孫,老四是朱元璋的兒子。

咋一看似乎有些矛盾,但實際就是如此。

其實對於朱棣,在朱元璋的心中,還是十分喜歡的。

曾經在朝堂上,對於朱棣,多次褒獎道:類咱。

甚至開出過百萬面額的大明寶鈔賞賜朱棣。

沒辦法,朱棣的喜歡,全靠各位兄弟的襯托,除了太子朱標外,幾乎沒有哪個兒子能有朱棣這般優秀。

一個個的,名聲極差,按大明律,全都要給廢掉王爵。

唯有朱棣,行事作風嚴謹,常年作戰少有敗績,在軍中的名聲極佳,在地方上也沒有過於劣跡。

還跟自己一樣,喜歡殺貪官,錦衣衛覈查下,證據確鑿,從無誣陷。

不僅沒有虐待百姓,反而民生還算不錯。

算比較成器的朱樉,朱棡,還有其他兄弟,根本無法和朱棣比擬。

算馬皇后嫡子的,便就是老大朱標,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朱橚。

朱棣雖不是親生,但也是掛在了馬皇后名下,這或許是因爲對於誤殺碩妃的愧疚。

小時候朱元璋不喜歡,長大了卻是喜歡得很。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因爲在諸多兒子之中,只有朱棣跟朱元璋,長得那是最爲相像。

然朱元璋要是知道,在自己駕崩後,朱棣這個最像自己的四兒子,特地因爲自己那句話:上夢人以璧置於項,既而項肉隱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藥傅之,無驗,後遂成骨隆然,甚異。

然後給自己整了一張鞋拔子臉,或許現在就忍不住抄起棍子,將其一頓暴打。

朱元璋這話的意思,是說自己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夢,夢到自己脖子上套了個玉璧,然後融入肉中,變成異骨隆起了。

然後朱棣爲了加強君主權威,就給父皇朱元璋整了個天子之相。

因爲龍臉一般是比較長的,所以也給自己父皇整了個龍臉。

稍微還算好的,便是供奉在武英殿的畫像,還是以朱元璋本身爲主,不然這到了後世都有些扯不清了。

因諸般原因,在朱元璋的心中,朱棣朱英兩叔侄,應當是攜手以扶大明。

卻因爲朱英流落民間,老大身死,從而讓老四有了當皇帝的想法。

在不知道大孫的時候,朱元璋其實也有過讓老四當皇帝的念頭。

朱允炆還小,其他兒子沒一個入眼的,能夠對比的,也就唯有老四和允炆了。

當然,現在就沒有這些考慮了,大孫回來,一切自當不同。

因爲大孫的回來,現在的朱元璋也平和了許多,比往日少了暴躁,動輒殺人的習慣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對於大孫的想法,也非常的看重。

朱元璋知道自己年紀大了,能活的年頭,一個將會比一個少。

他明白大孫的性子,有些選擇,即便是自己強加在大孫身上,但等大孫即位後,只怕是依舊會改過來。

大孫的情況不同,自己在接觸到大孫的時候,他已經成長起來了。

十年時間,讓大孫的性格變得堅毅,也變得很難有大的改變。

朱元璋是個聰明人,所以在對待藩王的問題上,他很尊重大孫的想法,不會刻意去強加。

其實曾經對於朱允炆也是這樣,只是他沒想到,朱允炆這個孫子自己在的時候,答應得好好的,一轉頭就變了味道,強行動手。

朱棣在當上皇帝后,總是覺得自己對不起父皇,經常半夜驚醒,害怕遭到訓斥。

其實倘若朱元璋真的知曉朱棣因爲朱允炆強力削藩而奪了皇帝位,也頂多是訓斥幾句,並不會大動肝火。

因爲朱允炆的無情舉動,只會讓朱元璋覺得更加失望。

即便是朱棣得了皇帝位,終究,是肉爛在了鍋裡。

或許,這個跟自己長得最爲相像,性格行事也極其相像的兒子得了皇帝位,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不過嘛,比起嫡長孫朱英來,統統靠邊站吧。

能夠看到大孫對自家四叔不計前嫌,朱元璋還是很開心的。

“爺爺,四叔在行兵打仗上,還是非常不錯,尤其是對草原,情況熟悉,過去當有大用。”

朱英沒有去回答關於自己跟朱棣之間的微妙關係。

這些事情,心照不宣便就行了。

朱元璋笑着點頭道:“大孫能夠這般想,當是最好了,都是自家人,不當說什麼兩家話,老四那孩子性格還是很直接的,沒太多的彎彎繞繞。”

朱英默然不語。

老爺子這般想,那是因爲朱棣在老爺子面前,從來都是服服帖帖,論起城府深,只怕是這皇室上下,沒幾個能出左右的

因着過年的關係,似乎所有人都開始變得清閒下來。

不管是皇室還是百姓,都在忙着置辦年貨。

一些窮酸書生,也頂着寒風擺攤,幫人寫對聯。

尤其是今年的年貨,比往年還要來得更加的實惠,便宜,就更加引起了熱潮。

在年貨這塊,朱英早有準備,大大小小的貨物,不斷的朝着宮內運輸。

這其中包含百貨,但凡宮中所屬,上至後宮嬪妃,皇室子孫,下至宦官婢女,禁衛京官,皆有所賜。

假若是家中有子女的,還能得到紅封,也就是壓歲錢。

不過主要還是象徵意義爲主,畢竟這年頭,家裡六七個孩子的多得是,不可能去封六七個紅封。

紅封裡面,按照品級大小不同,自十文到十貫鈔不等,算是個喜慶。

“太孫殿下真是大氣,咱們大明二十五載,數今年正旦,最爲熱鬧。”

“那自然是,你且看現在距元旦還有八日,這年味已經趕超晚年了,我聽說呀,太俗殿下還招了四海八分的戲班到京師來,輪流唱戲。”

“今年可大不相同,咱們太孫殿下回歸皇宮,聖上爺孫重逢,這般喜事,自然要大辦一番,且太孫殿下入宮後,聖上可有錢了。”

“嘿嘿,怎得沒錢,那麼大的商會,咱們年貨,哪個不是從羣英商會購置的,如此大的體量,這賺的錢財,怕是得新建一個宮殿才能裝得下。”

“話不是這麼說,現在咱們買的貨物,可比往年便宜太多,我看這商會由太孫殿下操持,對於咱們這些老百姓,當真是個大好事。”

“往年幾十文都買到的貨物,到了現在,差不多都多得半數,當真是天大的福澤。”

宮內宮外,喜氣洋洋。

尤其是在京師的百姓,可謂是得到了偌大好處,就算是最下等的流民,也有專門設立地方,供其飽腹。

這麼大一筆開支,全由羣英商會開出,絕對的大手筆。

“大孫,這般多的錢財,怕是要花費巨大吧。”

宮裡頭,感受過熱鬧後的朱元璋,不由找到大孫來詢問。

往年的正旦春節,可沒這麼大的開支,因爲本身初建國,國庫裡也沒多少餘糧,所以在重大節目上,還是有所控制,相對來說要節儉許多。

這次同意大孫操辦正旦春節事宜,可如此宏大的場面,尤其是對於宮中的一些安排,朱元璋好奇之下,看了歷經數次修改後的章程,就感覺心口有些堵得慌。

往年章程也不少,但主要是在禮儀方面。

主抓百官朝賀這塊。

現在可不僅如此,多了許多節目,表演,戲曲,說書,甚至還有皇宮中專門設定的美食廣場。

單單就奉天廣場,正旦就有極爲宏大的跨年大型節目活動。

裡面所涉及到的煙花,就清單便就有十多頁。

這讓一貫節儉的朱元璋,大呼難以接受。

“爺爺放心,這些花費看似巨大,實則無須花費內帑一分錢,且不止如此,孫兒的商會之中,這些當有得賺。”

朱英自信的回道。

朱元璋好奇問道:“跟咱說說,這麼大的花費,咋就有不花錢還能賺錢的道理?”

朱英神秘一笑,解釋道:“爺爺可是聽過天界寺頭香?”

朱元璋點點頭,道:“咱自然是知曉的。”

天界寺,京師三大寺廟之首。

歷來風俗,早有爭頭香的說法,認爲這可以給人在新的一年帶來好運。

現在的爭頭香,還沒有後世那般厲害,花費數百萬,只爲一頭香。

如今能到天界寺,亦或是京師三大寺的靈谷寺和大報恩寺得頭香者,不是宮中貴胄,就是朝堂重臣。

商人,即便是花費再多錢財,也沒那個資格。

但這可不代表,他們沒有這個心思,在後世商業發達起來後,花費最多最大的,便就是商人了。

朱英深諳其道,因此在正旦節日那天,增加了一個環節,便就是這個環節,足以抵扣花銷不說,還能有所結餘。

而這個環節的名稱便是:給陛下拜新年。

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716章:藍玉吃虧,朱英無語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222章:想和朱允炆交朋友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496章:順風順水的朱元璋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637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輿論權第245章:乖乖投入到我大明懷抱吧(求訂閱,求月票)第306章 :斷我漢人之脊樑乎!第804章 暹羅城破第328章:誅滅九族!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442章:朱英的歪路子手段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538章:釣魚如釣國第742章 準備召開全國第一屆將領大會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295章 :冊封大典,大明閱兵,爲大明賀!第十八章:車船店腳牙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124章:爺爺,我做了一個夢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283章 :長孫殿下瘋了吧!(求月票)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第八十章:煌煌大明第751章 黃帝紀元大明四十一世紀第324章:即將到來的暴風雨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匱乏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798章 大明的強大超乎你想象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564章:礦藏優先權第388章:先談招安第二十四章:調查,暗手第268章:對藍玉的安排第726章 大明官員體系變法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261章:藍玉惹事第804章 暹羅城破第228章:咱大孫,瘦了呀!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272章:京師大閱兵的準備第八十章:煌煌大明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397章:大婚第六十九章:顏面第481章:是到了給天皇陛下盡忠的時候了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288章 :前朝漢奸第733章 拿我佩劍今日斬了這逆子第293章 :被澆了冷水的朱棣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732章 足利義滿的狠辣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六章:身世之謎第五十三章:敢爲東家效死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821章 熬死帖木兒第598章: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七十二章:皇嫡長孫朱雄英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172章:考校大孫第330:左右都得死!第164章:寧妃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416章:實業興國第248章:我許你第一任安南王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第257章:給大孫賜座第258章:朱元璋的血脈傳承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461章:朱英的應對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186章:咱明日要去看大孫第349章:正旦將至第609章:黑衣宰相在京師的底蘊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618章:你可知道我是誰第747章 那我能跟着一起去嗎第325章:殺性大發的朱元璋第751章 黃帝紀元大明四十一世紀第七十五章:朝聞道,夕死可矣第122章:孝陵衛殉葬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657章:成爲大明的附屬第349章:正旦將至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115章:這聲爺爺,咱盼了十年(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