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蘇州

朱英的玄甲衛,在蘇州城外紮營。

隨身只攜帶了十多名護衛。

包括朱英在內,幾乎都算是便服打扮。

“我這也算是微服私訪了。”

看着街道邊的熱鬧場景,朱英笑着說道。

蘇州這裡,向來是商業繁榮,羣英商會在這裡有七八個據點之多。

最爲主要的,在數蘇州城內,早已經有治安司的存在。

那就是藍玉的侄子藍田。

隨處找了一個碼頭停下,朱英仔細的看了看城裡頭百姓的面貌。

大多數的百姓,還是難掩菜色,渾身比較乾瘦,尤其是碼頭上的搬運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吃這種力氣活的,應該是比較健壯纔對,實際上一眼看去,個個都是瘦不拉幾的。

偌大的麻袋,就這麼直接扛在肩上,看的人都有些慌,那麻袋的感覺,比人還要來得寬大一些。

就好像一陣風吹來,這些搬運工就會吹倒。

然而縱使肩扛重物,這些工人們,好像力能千鈞般,穩穩的扛着,腳步動得飛快。

搬運上一件,馬上就要趕着下一件貨。

在這些碼頭搬運工的旁邊石墩上,有一賬房先生,不斷擡頭,又不斷在紙上點點畫畫。

碼頭的搬運,從來都是按件計算,搬得多,工錢就多。

是以都在趕着多搬幾趟。

“這些工人的力氣很大啊。”

張伯看了半晌後,不由有些讚歎的說道。

雖然蘇州城這邊是羣英商會的主要據點,但張伯一直都沒有親自來過,跟在東家的身邊。

從前也主要是在西域,大漠,草原上行動。

像是這種漕運碼頭,見得不多。

朱英搖搖頭:“哪有什麼力氣大,都是些苦命人,不過是爲了養家湖口,拼盡全力罷了。”

看到碼頭工人這般模樣,朱英不由想起了肉食的問題。

想要發展畜牧業,就離不開飼料。

而最爲優質的飼料,無疑就是玉米了。

玉米的子粒是家畜、家禽的上等精飼料,對提高豬肉、牛乳和蛋類產品的產量,品質有顯着作用。

玉米秸稈也是良好飼料,特別是牛的高能飼料,可以代替部分玉米籽粒。

玉米秸稈的缺點是含蛋白質和鈣少,因此需要加以補充。

秸稈青貯不僅可以保持莖葉鮮嫩多汁,而且在青貯過程中經微生物作用產生乳酸等物質,增強了適口性。

青貯飼料不僅可以常年利用,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小,而且保存期長,約莫有三五年之多。

青貯技術的門檻很低,基本上只要朱英隨便點播一下,就能完成。

如此的話,大明國內的肉食,就能更多的被端上平明百姓的餐桌了。

這些事情,不能說在短短一兩年就能改變,但是朱英要去把控他的方向,讓大明一直朝着好的路線發展。

正思索間,朱英看到一個熟悉的人影,帶着幾名護衛過來。

▪ttκǎ n▪C ○

眼看那人走得近了,就準備單膝跪地,作揖行禮。

朱英擺擺手,制止了這個行爲。

藍田頓時就明白了太孫殿下的意思。

只是躬身作揖,沒有過於突出。

“找個好點的酒樓,好好聊聊。”朱英笑着說道。

“遵令。”藍田立即抱拳道。

蘇州的繁華,自然滋生了很多高檔的娛樂消費場所,像是現在朱英所來臨的這個酒樓,便是如此。

蘇州的酒樓,有其特別的優點,共計有三層高,中間是一個巨大的挑空。

二三樓走廊邊上,就是雅間。

也可關閉屏風,也可觀賞下方的一些節目表演,或者其他娛樂活動之類。

此時在蘇州城裡,最受歡迎的,自然還是說書人講述邸報。

雖是說因爲距離的關係,有着一些時差的體現,蘇州這邊邸報的內容,比之京師,大約延遲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說說吧,到這蘇州城裡也算是待了不少時間了,有哪些感受,又遇到了哪些問題,今天便就都說出來。”

“尤其是治安司這邊,對於百姓來說,是接受認可,還是有所排斥。”

“還有蘇州官府這邊,你們又是如何對接的。”

朱英喝了口茶水,便就開口問道。

藍田聞言,頓時心中明白,接下來對自己就非常的重要了。

嚴格點來說,跟自己的前途,有着很大的關聯。

若是說自己在蘇州治安司的這些作爲,不能得到太孫殿下的滿意,可能再想進一步,就非常的艱難了。

只是太孫殿下來得過於直接,藍田這裡,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準備,甚至從未想到過彙報的事情,也就只能現場來講述了。

看着藍田的沉思,朱英沒有催促,而是靜靜的等待着藍田的開口。

思索了許久後的藍田,終於是在心裡頭梳理清楚,便就開口說道:

“臣初入蘇州城內的時候,對於治安司的職能比較陌生,所幸得殿下親手寫下的章程。”

“入城之後,蘇州知府這邊,倒是沒有什麼不配合的地方,包括治安司的衙門,也算是選了一個比較不錯的位置,在各方面上,蘇州知府楊幼文,沒有要拖沓的意思。”

“唯一遇到的問題,便就是這城裡的商戶,地主豪紳一流,他們多數是聯合起來,壓制百姓,有桉情不準上告。”

“甚至是暗中調集護衛,隱約有對抗之意。”

“臣做的第一步,便就是去摸清蘇州城內,大戶們的底細。”

“說起來慚愧,臣的弟兄們,在這一塊毫無建樹,最後還是請羣英商會幫忙,這才掌控了一些大戶的底子。”

“臣擔心引發譁變,也不好一下子做得太過,便就在清楚他們中間的矛盾後,拉一派,打一派,便就在這蘇州城裡,慢慢的展開了拳腳。”

藍田講述得很是清晰,治安司在這裡一步步的發展,包括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

等到解決了這些問題後,又是怎樣去開展本身的職責。

朱英聽完之後,點點頭,表示認可。

藍田對於朱英來說,可謂是嫡系部隊。

不管說是皇帝,亦或是太孫,都是需要人,去幫忙自己管理。

所以在選拔賢才上,能夠正確的貫徹自己的思想,纔是最佳的人員。

而藍田在這一點上,就做得非常出色。

可以說是完全的按照朱英所制定的章程,在嚴格的執行。

當然,就現在而言,還只是藍田的一面之詞,到底是不是這麼一個情況,還需要多方面的驗證。

其實就蘇州而言,不管是說治安司的加入,還是說蘇州官府本身,都屬於朝廷的一個重點監察區域。

主要的問題,並沒有出在官府這邊,而是出在地方大戶這裡。

在這裡的所有大戶宗族,幾乎可以說是都參與經商,街道上的鋪面,多數都掌控在這些大戶們的手中。

哪怕是田產這塊受到很大的打擊,也很難說動搖他們本身的龐大基礎。

朱英沉思一會道:“漕運那邊,可是有什麼眉目了。”

蘇州府最大的暴利所在,就是漕運了。

尤其是在鹽官這塊,越發如此。

借水道之便利,販賣私鹽者衆多,像張士誠,就是蘇州這邊的鹽販出身。

朱英直達蘇州這裡,有兩個目的。

首先就是對治安司的考校,目前來看,效果還是不錯,至少表面上的一些貪腐,將會被逐漸的杜絕。

第二個目的,就是要打造蘇州造船廠。

在蘇州這裡,因爲河道水系發達,所以來往的船隻特別多。

有需求,自然就有與之相對形成的一個集體。

比如船伕,這些善於水性的工人。

還有最爲重要船工。

就整個江南一帶,在許多大戶宗族的手裡,都掌控着對於打造船隻,技藝精湛的工匠。

河船和海船,雖說是要求不同,但殊途同歸。

畢竟最早的海船,就是由打造河船的工匠製造出來。

朱英的想法,就是要推動整個大明的海上貿易。

而想要開造船廠,首先避不開的,就是漕幫。

這個時期的漕幫,和滿清時期的漕幫,有着很大的區別。

滿清時期,那是真正的幫派組織。

而現在的漕幫,背後的掌控者,都是那些大戶宗族。

聽到太孫殿下說起漕運,藍田只能無奈抱拳道:“回稟殿下,漕運這邊,臣還未能有所接觸。”

朱英聞言點點頭,也沒有怪罪的意思。

現在的藍田能夠達到現在這麼一個情況,已經說超出朱英的期望值了。

或許這跟藍田本身,一直處於軍營之中,相對來說比較耿直吧。

想了想,朱英放下手中的茶杯說道:“張伯,通知蘇州這邊的商會,就說是我的意思,準備在蘇州府這邊,開辦蘇州造船廠。”

“打造的船隻,盡皆用於海上貿易所用。”

說到這裡,朱英微微一笑道;“要傳出消息,就說蘇州造船廠的四成股份,將會散發至民間,但凡我大明戶籍,皆可入股。”

朱英要做的,並不是說把整個蘇州的所有商人,全部打垮。

這是一個不現實的想法。

而且造船廠這種大型工廠,需要的錢財,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其實羣英商會的資金,已經達到了一個很窘迫的狀態。

這其中,一是造紙廠,印刷廠的拖累。

在講究更大的規模的社會效益同時,經濟效益自然是在不斷的下滑。

現在還沒有正式開放邸報的‘廣告’植入,所以相當於不斷的在做賠本買賣。

對於國外邸報的傾銷,其實完全可以彌補這一塊的差異。

但是這其中也有一個衍生的問題,那就是時間。

從大明京師運送一批邸報到邊疆之外,所需的時間往往數以月計,每年運送的數量,也是非常的有限,週期較長。

按照目前的估計,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穩定之後,才能追平目前的虧損。

還有就是對於寶鈔的收集,這算是拿錢買錢,不斷填補寶鈔之前的虧損。

再加上南北水泥官道的建設,各地水泥廠的投資,包括其他的產業的支出。

要想拿出一大筆錢財打造一個較爲高端的造船廠,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賣出四成股份,就顯得很是重要。

一是對於許多商人,大戶的拉攏,篩選。

二是在風險共擔的同時,不需要自己再去四處尋找優秀工匠。

以太孫的名義,想要投資的人,只會是前仆後繼。

次日,僅僅只是半天的時間。

關於蘇州造船廠的消息,就已經在整個蘇州城內蔓延開來。

在蘇州城這裡,有着敏銳嗅覺的商人,從來就不曾缺少,他們立即就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一羣羣大大小小的商人,頓時就開始聯合起來,商討關於造船廠的事情。

“出售四成股份,好大的手筆啊,就是不知道多少錢一股。”

“別多想了,沒看告示說嗎,這是要打造海船,可不是咱們這種河船,隨便一艘,恐怕都要上千貫寶鈔。”

“我聽小道消息說,這次造船廠的船,是要賣給民間,而不是朝廷自個用。”

“怎麼可能,蘇州這地界,又不是沿海,自個又能有啥用頭。”

“莫要忘記了,陛下已經發了諭旨,解除海禁,也就是說咱們也可以乘坐海船,把買賣做到那海外之地去。”

“海外之地,聽說遍地都是寶貝,像是香料,象牙,那可是一等一的好東西。咱們大明的茶葉,瓷器,在外邊可是緊俏得很,根本不怕沒銷路。”

“這麼好嘛,那怎麼太孫要讓我們蘇州這邊,也跟着幹海貿呢。”

“傻呀,之前海貿都是哪些人在做?不就是海邊那些人嘛,太孫殿下的意思,肯定是想扶持起我們這邊,跟沿海那些做海上買賣的,競爭一手呢。”

“大好事,就是不知道,太孫殿下這個股份,到底要如何進入。”

朱英這次傳達的意圖,可謂是非常的明顯,就差沒明着說呢。

不過深諳人選的朱英知曉,明着說出來,反而沒有這般轟動的效果。

從羣英商會這裡‘泄露’出來,反而更容易引起重視。

等個一兩天,待消息從蘇州城傳遍蘇州府後,朱英這裡,就可以售賣股份,籌備造船廠事宜了。

第八十五章:傷痕累累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419章:藍玉的震驚第462章;京師血案第156章:聽說,你想見我(除夕快樂,求月票)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122章:孝陵衛殉葬第191章:拜見東家(求月票,不投就作廢了呀)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十七章:朱棣密謀第三章:朱棣暗子第628章:去大明軍事學院學習第三十六章:回憶第180章:謹慎的朱英第九章:朱棣不安第358章:錯覺第513章:給咱多生幾個娃第七十三章:我沒事第338章:待到來年春開時(月底求月票)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531章:呂氏的籌謀第370章:冒牌太孫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319章:招賢第一人第七十二章:皇嫡長孫朱雄英第109章:身份確鑿無疑(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104章:朱高熾的發現第六章:身世之謎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七十九章:好個孝順的老四第582章:備軍三十萬,平定安南第505章:大戰起!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後主謀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308章 :大明改革初始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559章:風浪越大,魚越貴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830章 彈劾藍玉謀反第484章:膽大包天的朱棣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416章:實業興國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203章:現在就得把名分定下來都310章: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求月票)第556章:倭國變故第787章 難道本王將要葬身於此嗎第546章:七日奏報第226章:朱英發難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440章:黑吃黑第743章 梨園看戲勾欄聽曲第431章:蘇州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106章:朱英出手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173章:大孫的錢糧,真的很多(日萬,求月票)第516章:開發倭國第716章:藍玉吃虧,朱英無語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224章:羣英商會的特殊服務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691章:曼陀羅花毒,甩鍋的辦法第689章:大明簽證的風聲第149章:第一次進宮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七十六章:沿海倭寇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311章:拜見諸位叔叔(求月票)第339章:嚴查京師牙行第158章:藍玉闖錦衣衛衙門(新年快樂)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556章:倭國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