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

朱允熥和朱明月的小鬧劇,很快就傳到了朱元章這裡。

這個時候的朱元章,正坐在秦淮河邊的小茶館上,聽着堂內說書先生說書。

聽到消息後笑着對大孫說道:“看來允熥心地還算是比較純良的,就是沒怎麼見過世面。”

“大概是在深宮裡待久了,一些人情世故,反而顯得不是那般的清楚。”

朱英點頭道:“爺爺說的是,孫兒心中一直有想讓允熥,允炆,出來歷練一番的想法。”

朱元章微微頷首,道;“這件事,大孫爲大兄,便就自己安排着來吧。”

在對於自己的這些孫子方面,朱元章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關注,包括是先前,也就是對於坐在旁邊的朱允炆,關注得比較多。

在廢除相權之後,大權集於皇帝一人之身,每天處理的政務,已然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兒子們那邊已經很頭疼了,先前就沒幾個懂事聽話的,孫子們這邊,也就只能偶爾關注一下。

這也是身爲皇帝的無奈。

在朱元章的眼中,有道是長兄如父,大孫爲諸孫之長,自然要承擔起教育弟弟們的責任。

朱允炆此時,一直跟隨在皇爺爺還有大兄的身邊很是安靜。

他也只是一個少年,對於京師的繁華,自然也會有所想法,但特殊的地位關係,讓他選擇並沒有獨自離開。

一路走來,皇爺爺在跟大兄聊天之間,都是關於京師的一些安排,調動,諸多事宜的籌備。

還有大兄近期的一些規矩的制定緣由。

這讓一直聽着儒家學說長大的他,感覺是受益匪淺。

本身的朱允炆,也是比較有聰明才智的,不說狀元之才,但考個進士及第,還是有這能力的。

越是聽着大兄的講述,朱允炆就越發發現自己的不足,完全沒有什麼可比性,甚至一些關鍵的地方,還有模湖不懂。

心中已然是決定在事後再找個機會,問一下大兄。

概因看似一些京師的小事,實則朱允炆心中深知,皇爺爺和大兄之間聊的,全是關於治國之策。

而一些話題,也讓現在的朱允炆,對大兄更爲欽佩起來。

倒不是說在知識的方面,可是大兄竟然敢‘頂撞’皇爺爺。

這實在是在讓一旁聽着的朱允炆心驚膽戰,太佩服了。

要知道大兄先前在路上的時候,就因爲一些商貿上的事情,跟皇爺爺爭辯了起來。

天啊,跟皇爺爺爭辯,這是朱允炆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印象中也只有自己的父王,曾經因爲一些事情跟皇爺爺爭辯過,那可是被皇爺爺拿着凳子腿追着打。

可是在大兄這邊,竟然還贏了。

朱允炆的眼中,滿是光彩。

少年人的崇拜,就是這麼的簡單,此刻的朱允炆都不知道,他自己快要成了大兄的小迷弟了。

而便是在這個時候,關於朱元章出宮的消息,已經通過那位張先生,傳到了倭國商人這邊。

倭國商人,在京師的地位不高,雖說大明如今在跟倭國征戰,但也不是說針對所有的倭人。

是以倭人的一些商貿行動雖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也並沒有完全的消失。

因爲長久以來的潛伏,許多倭人的後代,都已經取到了大明的戶籍,加上差不多的長相,熟練的地方話,也很少說有人可以認出來。

此時,坊市附近的一處民宅之中。

十多倭人聚首。

他們其中大半的年輕人,可謂是從出生就在大明生活,對於所謂的祖籍倭國,更是從未去過。

不過自小他們的父親就告訴他們倭人的身份。

大部分連倭語都不甚熟練,除了知道自己是倭人外,其餘的完全被大明的文化所同化。

且在姓氏上,都是沿用的大明的姓氏,只有迴歸倭國,纔會說有倭人的名字。

爲首的叫孟義,其拿出一張紙條放在桌面,供衆人查看後說道;“有人給我們傳來消息,大明的皇帝帶着大明的長孫,還有其他的三個孫子,此刻正在京師內遊玩。”

“目前,便就在距離我們不到數百步的秦淮河邊。”

“我已經派人去打探過了,信中所說爲真,那些護衛雖然都是一身麻衣,但身態體型,無一不是武功高強之輩,只有錦衣衛纔會有這麼多的高手。”

“能夠指使錦衣衛隨從的,只有大明的皇帝了。從年歲上來看,也確實差不多。”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此刻我們的國家,正在遭受大明的征伐,九州島大半淪落到了大明的掌控。”

“如果這個時候,大明的皇帝駕崩,絕對會讓在倭國的明軍,士氣低落。”

聽着孟義的話,看完桌桉上的紙條後,堂內卻是出奇的有些沉默。

孟義見此,不由有些憤怒的說道;“難道你們在大明已經淪落到這般地步了嗎,要知道,你們是倭國的子孫,是倭人,而非明人。”

“你們所用的錢財,地位,都是國內家族耗費大的力氣,給你們送來的,都到了這個時候,你們還在猶豫什麼。”

聽到這聲訓斥,不少人的臉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其實他們之前並非是這樣子的,主要是今年,京師的變化太快了,他們已經非常的享受如今的京師。

原本的大明京師,雖然號稱是天下最爲繁華之地,人數也是最多的大城,但是朱元章的規矩嚴厲,加上各方面的限制,許多人尤其是對於商人來說,在京師的生活,可謂是不如意。

地位底下,受人凌辱,還無處發泄。

只能憋屈着過日子。

但是今年開始,就完全不同了。

在海禁解開前,關於關卡的設置,就變得容易了許多,大明各省的貨物,更是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被羣英商會大量收購。

價格給百姓的是低一點,但卻可以直接達到一個清庫存的效果。

像是什麼各地的水果,那都是數千石直接拉走。

水果是有季節性的商品,平時賣水果的商戶,還要承擔大量賣不出去的風險,覈算下來,也沒多大的賺頭。

這裡由羣英商會統一收購,價格還算是公道,關鍵是全部都換成了錢財,不用承擔壞掉的風險,比往年可謂是多了上倍的價錢。

而這些水果,以大明水利,迅速的送到京師,然後又是各種活動,比如什麼買一送一,買三送二,讓現在的京師百姓眼花繚亂的。

瞬間就是大面積的傾銷。

佔小便宜嘛,誰不喜歡呢。

這樣的銷售方式,很快就被其他的商會學習採用。

可不僅僅是在水果方面,其他方面也是盡皆如此。

這也就導致如今的大明京師,享有不僅是大明各省的貨物,海禁解開後,國外的新奇貨物,也是大量的流入京師之中。

加上關卡的減弱。

娛樂行業也是迅速興起,什麼各地的戲班子,各個地區名氣菜餚,小吃,風靡而來。

關鍵是大明人口多,賺取錢財也就變得更加容易了許多。

加上對於京師的管理到位,現在的京師,是真正的文明繁華之都。

這些倭人自從來到京師之後,就徹底的喜好上了這裡。

都是讀書人嘛,他們也去過很多地方,但在京師的生活,太令人流連忘返了。

想要的,想吃的,想看的,想玩的,應有盡有。

加上倭國最近加大的對這些潛伏在大明倭人錢財的供應,他們的心志,早就已經不像是當初那般的堅定。

花花世界,最是磨人。

“孟兄說得簡單,可是要知道,保護在大明皇帝身邊那都是一等一的將士。”

“無一不是明軍之中的高手,我們這邊,僅僅只有不到三十弓手,倘若一擊不成,打草驚蛇之下,大明皇帝必然震怒。”

“若是順藤摸瓜,查出我等的身份,倭人在大明京師,將會受到更爲嚴厲的打擊。”

“即便是成了,殺了大明的皇帝,還有他的儲君,難道就不會征伐倭國了嗎,我想,可能會比之前更加的兇勐。”

“新任的大明皇帝,絕對是要給其報仇的,那隻會更加的瘋狂,甚至倭國都要徹底的覆滅。”

半晌之後,有一人站出來,義正嚴詞的說道。

這番話,很快就引起了其他人的贊同附和。

多數人一致認爲,刺殺大明皇帝,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

其實大多數人心中害怕的是,當知道是倭人乾的,會被影響到在京師的生活。

看着面前的討論聲,孟義有些頹廢的靠在座椅上。

他感覺現在的倭人,已經變了,似乎不再是效忠天皇陛下了。

可是他想了半天,卻想不出什麼反對的道理來。

或許,當初家主的決定是錯誤的,就不應該送他們去學習大明的文化,到了現在,他們反倒是跟大明的文人一般,變得沒有了以前的忠心。

想到沿海最近不斷送來的錢財,孟義感覺心裡有些憋屈。

可單憑他一人之力,無法驅使足夠的力量,對大明的皇帝進行刺殺。

爲了避免被一鍋端,倭人暗中培養的武士,都是分佈在各個頭領的下邊,之前有倭人被抓,也沒對他們有太大的影響。

便是此時,有一人說道:“孟兄的心思,我們都是瞭解的,不過對方送來紙條,明顯是要借刀殺人。”

“借我們的刀,去殺大明的皇帝,讓我們承擔所有的罪責。”

“既然是如此,那爲什麼我們不能借別人的刀去殺呢,也跟他們一樣。”

孟義聽到這話,看向其中一人問道:“趙兄可是有什麼主意,可是在這大明,雖然許多人對於大明皇帝恨之入骨,但要他們去行刺,只怕沒幾個人有這樣的膽子。”

“若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大明的皇帝馬上就要回宮了,下次出來,便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被稱呼爲趙兄的倭人,笑着說道;“孟兄,還有在座的各位,可是知曉最近的都指揮使滅殺桉。”

“不瞞諸位,此事趙某本不想說,現在卻又不得不說,這桉子,趙某麾下,也是有所參與的。”

聽到這話,衆人頓時驚呼。

孟兄更是直接挺直了身子,眼神緊緊的盯着,直呼其名道:“趙立山,這件事可開不得玩笑。”

趙立山有些得意的說道:“自然不是開玩笑。”

“對方的具體來歷,趙某也並不知曉,不過對方當時,便就是聯絡趙某去處理的事情。”

“目前,趙某尚且可以聯繫上他們。”

“他們敢直接殺四名衛所都指揮使,想必對於大明皇帝,有着極其重大的仇恨,現在得到這個消息,肯定會出手的。”

孟義沉聲道:“你確定。”

趙立山搖頭道:“我不確定,但現在已經沒有了更好的辦法。”

孟義點點頭:“那這件事,便就拜託趙兄了,事不宜遲,還請趙兄趕緊前去聯絡,我這就派人跟蹤,隨時關注其動向。”

趙立山卻沒有立即起身,轉而說道:“如此大事,盡繫於趙某一人之身,雖是職責所在,但麾下也需要養活很多弟兄。”

“在最近的錢財分配上,還希望孟兄及諸位高擡貴手,多多讓與趙某一些。”

趙立山也不含湖,相當於直接開始提條件了。

聽到這話,孟義也乾脆說道:“此事若能成,我可做主,往後送來的錢財,趙兄除開賞賜之外,可得其餘七成。”

“我自當親自寫信稟告天皇陛下,保舉將軍之職,趙兄亦可隨時返回國內,不必再潛伏於大明京師。”

趙立山聞言,卻是說道:“返回國內倒是沒有必要了,趙某在大明京師,也可以更好的爲天皇陛下效忠。”

“只要其他的承若到位即可。”

孟義自然知道趙立山的心中打着什麼算盤,便就點頭答應。

趙立山也不含湖,立即起身,開始去聯絡人去了。

他說沒錯,關於殺害衛所都指揮使的事情,確實是有他的一份。

這件事便也一直瞞着,即便是同爲倭人也沒有說,現在倒是借刀殺人的好機會。

半炷香後,趙立山便就來到了坊市的某個店鋪。

這裡賓客滿座,極爲熱鬧,但趙立山深知,這只是表象。

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334章:帝王心態第646章:在歐洲的東方貴族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442章:朱英的歪路子手段第699章:連夜跑路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173章:大孫的錢糧,真的很多(日萬,求月票)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397章:大婚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七十四章:祭祀第784章 掃蕩草原建歸化城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409章:致仕之爭第415章:發兵遼東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276章 :我等也該去倭國溜達一圈了第616章:吳哥王朝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536章:天生聖人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293章 :被澆了冷水的朱棣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195章:不過一小孩罷了第564章:礦藏優先權第218章:我怎麼有種被拍賣的感覺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213章:恐怖的鼠疫第690章:自救的辦法,襲擊大明太孫第454章:大明官員的幸福日子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六十三章:錦衣衛密信第706章:十年遠征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十七章:朱棣密謀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830章 彈劾藍玉謀反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444章:讓咱大孫去打仗第八十六章:成家立業第444章:讓咱大孫去打仗第290章 :幕後之人的真實目的(求訂閱求月第104章:朱高熾的發現第655章:想拉大明艦隊下水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581章:安南反了!第659章:平叛只需要座標第242章:朱元璋昏厥,大氣的朱英第596章:天涯海角,萬里追兇!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574章:太孫殿下這是瘋了嗎?第394章:朱元璋的糾結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780章 朱高熾想去倭國了(國慶快樂)第222章:想和朱允炆交朋友第768章 太孫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些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794章 朱高熾打朱棣的小報告第636章:朱英的兒子們第784章 掃蕩草原建歸化城第298章 :辦廠埋下的雷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605章:成爲傀儡的安南王室第412章:新的百萬畝牧場第317章:海外招賢館第459章:衛所調動第六十六章:朱元璋的奇想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711章:姚廣孝回京,七年變化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647章:扯虎皮的趙秀才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200章:打造大明軌道的可能第八十章:煌煌大明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第702章:求戰的大明都督們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567章:活捉朱棣!第344章:朱元璋的英明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581章:安南反了!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