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注意細節的朱英

呂氏到羣英商會的行動看似簡單,然而在這個年代,以太子妃的身份屈尊降貴與商人交談。

甚至是還要說奉承話。

這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可謂是完全不顧體面了。

消息傳到朱允炆這裡的時候,朱允炆微微低頭,心裡很不是滋味。

可呂氏不在乎這些。

她很清楚,只要去了占城就藩,基本上很少會有再回到京師的可能了。

這裡的回來,指的是她自己。

既然是如此的話,自然是要撈取到足夠的好處才行。

而這個事情很快也被呂氏的父親知曉了。

次日,便就找上門。

輕聲嘆息一聲後,說道:“我便隨你去那占城吧,好歹也能幫襯一二。”

當呂氏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喉嚨有些哽咽。

他沒想到父親如此之人,在這最爲關鍵的時候,竟然願意捨棄大明繁華,而隨着自己去那貧瘠之地。

如今隨着官員俸祿的改革,父親已經很少向自己伸手要錢了。

且要知道,呂父當今是正六品的禮部主事,在京師這裡生活極爲優越不說,也是更加的體面。

禮部這邊事務也算是輕鬆,平日裡算是較爲清閒。

這等好日子不過,跟着去那未開化的蠻夷之地拼搏,呂氏心中極受感動。

“其實不必如此的。”呂氏輕聲說道。

呂父搖搖頭:“在這京師,雖然咱們往來不多,一年到頭也見不上幾面,可在平日裡,你們便是我的牽掛。”

“你們若是走了,這偌大的京師,爲父已然沒有了親人。”

“有親人在的地方,纔是家。”

“沒有了你們,我一人留在這裡孤獨終老,又有什麼用了。”

“爲父這一生,早些年是過得混蛋了一些,但終究來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這到了占城那等地方,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別的不說,在禮儀制度這塊,爲父還算是比較熟悉,想來能夠幫上不少。”

呂父說這些話的時候,呂氏突然發現。

自己的父親原來早就已經頭髮發白,此時的呂氏方纔想起,原來父親已經是六十的年歲了。

呂氏能夠嫁給太子朱標。

其實並非是呂父的緣故,那個時候的呂父每日只顧着賭坊那點事情,是呂氏爺爺想盡辦法走動關係,加上本身呂氏天生麗質,這才得意入選太子側妃。

呂氏爺爺去世那天,自己的父親還在賭坊裡,直到次日回頭才知曉。

因爲算是皇親國戚,這麼丟臉的事情,便也就保密了下來。

自打那個時候開始,呂氏心中對於呂父就有了很大的意見。

談不上恨吧,但不怎麼再想見到他了。

直到今天,現在。

這個心結纔算是終於解開。

終究是自己的父親。

一些小時候的回憶也逐漸上了心頭。

那是父親還沒有染上賭癮的時候,是呂氏完整而又幸福的童年。

騎在父親的脖子上,靠在父親寬闊的胸膛。

父親給自己搖着鞦韆。

漂亮的衣裳,精緻的髮夾。

和母親一起微笑的模樣。

“爹。”

呂氏的聲音中帶着幾分愧疚。

她這纔想起,自從自己進宮後,好像幾乎沒有再真正的去探望過父親了。

哪怕是最近的去年正旦。

一個人在家的父親,是怎麼度過的。

在朝廷裡,有些事情並不是什麼秘密,所以即便算是皇親國戚,呂父跟同僚之間的關係也並不是很好,多數是有些被人所瞧不起的。

這些呂氏心知肚明,但心中的怨,讓她從來沒有出面干預過。

正六品的禮部主事聽起來不錯,其實並沒有什麼權力在手,跟清水衙門亦無區別。

呂父聽到這真誠的一聲爹,眼眶一下子就溼潤了。

他知道,自己的女兒,終於是原諒自己。

看着女兒兩鬢,已然有些許白髮。

自己老了,女兒也大了。

......

呂氏的消息傳到朱元章這裡的時候,正好是在跟大孫談論關於律法的事情。

便也知曉以呂氏現在的身份,去親自找商人求情,也算是極爲難得了。

便就對大孫道:“她也是個苦命人啊,咱也明白,你沒有爲難過她,允炆那邊也很是照顧。”

“商會那邊,你便去說一聲吧,能幫忙,便也就搭把手。”

其實朱元章對於呂氏,還是很理解的。

大孫最讓朱元章感到舒服的一點,就是在入宮之後,從來沒有爲難過呂氏。

自己的這個兒媳,朱元章很能理解,她是真的對於老大極爲相愛。

在老大去的時候,麾下的太監就傳來過消息,呂氏曾經動過陪葬的念頭。

只是最後放棄了。

女子本弱,爲母則剛。

在朱標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其與朱標第三子出生,名朱允熙。

是以朱標去世時,朱允熙還未滿週歲。

不過歷史上的朱允熙結局並不是很好。

原本被封爲徐王。

朱棣奪取皇帝位後,被降爲敷惠王,和呂氏一起居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

兩年後被改封爲甌寧王,世奉懿文太子之祀。

又過兩年,府邸火災,被燒死,時年十六歲,諡號哀簡。

府邸起火被燒而亡這等事情,也沒什麼需要多想的。

當然,那一把火,也同時是燒死了呂氏。

朱元章其實還是很喜歡自己這個兒媳的。

不管從任何方面來說,呂氏的賢惠都可以說是無可挑剔。

朱允熙並在幽禁期間,並沒有受到什麼名師的教導,朱棣自然也不可能給他安排什麼老師。

便就是呂氏親自帶着教導,長大的朱允熙依然是極富才學,且風度翩翩,對於政治也是極有見地。

這也讓朱棣生了忌憚。

此時朱棣登基四年,傳承了朱元章的性格,朱棣也是極爲猜忌,多疑。

且皇位尚且不算穩固。

但凡有任何可能涉及到皇位這塊的,朱棣必然是毫不留情。

無法明着殺,那便只能是暗中來了。

不過此世有了變化。

朱英的歸來,讓大明傳承有序,自然不會生出這些事情。

聽到老爺子的話,朱英心中也有幾分感慨。

從地位上來說,朱英應該是跟呂氏在對立面的。

其實最早入宮的時候,朱英對於呂氏也有幾分排斥。

心中便就等着呂氏的招數。

然而直到如今,呂氏從來沒有在任何地方,甚至是任何話語中有過對自己的詆譭。

朱英便就明白,是自己多想了。

直到看到呂氏的第一面,也就明白了爲什麼其可以在常氏之後,得到老爺子的認可,從而扶正成爲太子妃。

朱元章這輩子什麼人沒見過,能夠得到其認可的兒媳,尤其是自己長子兒媳。

必然是經過了嚴密的考察。

人品,道德,性格,乃至於才學更方面,都有着長期的監視。

這可不是說常氏去世後。

而是從呂氏入宮開始,便就一直有所記錄。

否則孃家勢力單薄的呂氏,哪裡有可能被扶正。

明初這個年代,所有皇子皇孫的正妻,就沒有不是門當戶對的。

也就唯有呂氏這麼一個特殊,且還是太子妃。

“爺爺放心,孫兒這邊自當會有所安排。”

朱英開口應道。

原本讓朱允炆去占城,朱英也是有照顧的意思。

對於這個同父異母,歷史上只是幹了兩年皇帝的弟弟,朱英也沒有那麼多的排斥,或者說非要搞什麼針對。

朱元章聽到這句話時候微微一愣。

腦海中想起了幾類相同的話語。

“請父皇放心,兒臣自當會有所安排。”

這是曾經長子朱標,在參與政務後,經常性會說到的一句話。

一時間,朱元章心中不由是多了幾分悲傷。

“今日便就這般吧,咱有些乏了,關於律法中刑訊逼供這一點,大孫便就自己看着辦吧。”

朱元章擺擺手,便就站了起來。

現在是午膳剛過,朱元章本身也有睡午覺的習慣,畢竟每天都起得早,想要保持精力當有足夠的睡眠才行。

朱英連忙過去攙扶。

他不怎麼習慣午睡。

二十來歲的年紀,精力是最爲旺盛,別說是春季,哪怕是夏季也不怎麼說睡得着。

在沒有批閱奏章的情況下。

朱英都會和朱元章聊很多關於治理上的事情。

比如民生,經濟,軍士,官員等等。

今日聊到的,便就是律法之中,對刑訊逼供有關的規定。

現在之官場不同於後世,但凡是有涉事之人,刑訊逼供可謂是家常便飯,這也是爲什麼百姓對於上堂都極爲恐懼害怕。

不管是有罪的,還是沒罪的,只要是進牢房,誰都得是脫層皮才能出來。

濫用刑訊,已然是普遍的現象。

而朱英的意思,自然並非是要廢除刑訊逼供,而是要給其設立一個範圍,也就是分水嶺。

須得是達到一定的程度,纔可以進行刑訊逼供。

至少普通的民事糾紛這塊,就不能是有這些現象的出現。

這也是目前對於官員權力的一個遏制。

不至於冒出一堆土皇帝出來。

送老爺子到寢宮後,朱英一直是陪到老爺子入睡這才離開。

回到坤寧宮的時候,葉月清已然是抱着小玉婷睡着了。

看着娘倆熟睡的模樣,朱英的心中感覺極爲溫馨。

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

和現在人的思想觀念不同,對於女兒朱英是極爲喜愛的。

而小玉婷別看才幾個月大,對於朱英也是粘得很,只要是醒來的時候看到朱英,兩隻胖都都的小手就伸了過來,伊伊呀呀,便是要抱抱。

從屋內走出來後,朱英便聽着秉筆太監郭忠,對於日常事的一些彙報。

作爲太孫,白間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不能時刻陪在身邊,是以有些事情郭忠就會進行一個轉述。

朱英聽完之後,囑咐道:“最近春季,天氣有些忽冷忽熱的,最是容易感染風寒。”

“給小玉婷沐浴的時候,一定是要把周邊的熱水燒沸,待熱乎了,纔可沐浴。”

“便是在沐浴之後,不要立即出屋,等頭髮幹了,身子平穩了才行。”

因爲擔心冬季沐浴的問題,是以在先前燒大缸水的時候,朱英乾脆命人打造了兩個類似於桑拿房的屋子。

一個是給老爺子用的,一個就是給葉月清娘倆用。

不過因爲比較舒服的緣故,加上冬季沐浴在皇宮裡也是個問題。

是以乾脆是多建造了一些。

包括後宮的嬪妃,年幼的皇孫也能夠得到這個便利。

冬季沐浴是個很麻煩的問題,尤其是頭髮這塊,都是長髮很難幹。

而溼發睡覺顯然並不是很好。

是以當朱英這個方法朱元章享用過後極爲滿意,特地賜名爲‘蒸堂’。

現在是春季,正是風寒極爲流行的時候,加上小玉婷和葉月清此刻身子虛,所以朱英才會特別的叮囑。

即便是每天很多心思要花費在國事之上,朱英依然還是會抽出心神考慮到老爺子和葉月清娘倆身體健康上面。

“小爺請放心,這些老奴心裡頭一直記着的,必然不會生出什麼閃失來。”

郭忠連忙說道。

即便是宦官宮女這塊,在建造蒸房的時候,也是特別建立一個大的,可供宮女宦官使用。

便就是這點恩惠,讓整個宮廷的宦官宮女都極爲感動。

民心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

當你心裡有他們的時候,自然會感恩於你。

哪怕是身爲太孫,朱英也從未看低過宮裡的宦官宮女。

從很大的程度上來說,這些宦官宮女是維繫整個宮廷的重要體現,不僅是耳目,更是皇權極爲重要的延伸。

比如說明朝歷史上的九千歲魏忠賢,哪怕是權力再大,那也是依附在皇權之下。

主宰着大多官員生死,也不能抵抗一道諭旨。

如若能夠真正爲己用,自然可以讓皇權更加的通暢執行。

大明二十四監,也是極其重要的地方。

火藥司這塊的保密,其中關鍵核心的成員,一直都是由宦官負責。

不管是現在的蒸房,還是先前的俸祿改革,朱英都沒有特別拋開宦官宮女,這也是爲什麼會有許多官員覺得,如今的太孫之權勢,已然是和陛下相差不大的緣故。

在各方面的掌控上,朱英都很是注意細節。

這也是即便有什麼觸及到官員利益方面的政策頒佈的時候,官員這邊也很難對朱英有所對抗。

朱英這邊交代完回到坤寧宮正殿不久,便就收到了來自於草原的情報。

第537章:咱這是老了嗎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105章:紅顏禍水(求訂閱求月票)第255章:大孫,你準備好了嗎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七十三章:我沒事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277章 :朱元璋的皇家商會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179章:藍玉求情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八十九章:皇宮小霸王朱雄英(求訂閱求月票)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519章:爲後世子孫留點東西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九十六章:見面(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七章:準備跑路的朱英第566章:成了困獸的朱棣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439章:倭商第288章 :前朝漢奸第268章:對藍玉的安排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198章:大明軍威,遠揚中外第115章:這聲爺爺,咱盼了十年(求訂閱求月票)第333章:血染京師第526章:安南必須用漢字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697章:這不是撞槍口上麼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樂)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八十六章:成家立業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436章:等待神風的倭國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621章:教化倭國第239章:軍心可用第402章:朱棣的手段第706章:十年遠征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441章:完勝第616章:吳哥王朝第一章:八百里加急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238章:東家,謝謝你!第132章:朱英的驚喜第523章:給朱允炆要藩地第319章:招賢第一人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第356章:呂氏,呂氏!第776章 穿越白令海峽第601章:要被奪權的朱高熾第420章:軍事學院,開學典禮。第519章:爲後世子孫留點東西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412章:新的百萬畝牧場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239章:軍心可用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六十六章:朱元璋的奇想沒有太監第124章:爺爺,我做了一個夢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235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832章 登基沖喜,帖木兒暴斃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231章:大明的嚴重問題第750章 已經開始的蒸汽火車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754章 爲大明萬世基業而戰第五十三章:敢爲東家效死第三十六章:回憶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429章:三分知縣第八十九章:皇宮小霸王朱雄英(求訂閱求月票)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243章:朱英的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