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神話體系帶來的靈感

足利義滿是驕傲的。

混亂的南北朝在他的手裡終結,於整個倭國的歷史上,也是極爲強大的幕府將軍。

天皇的權力有史以來被壓制到最低,甚至是讓足利義滿心中已經有了想要自立爲天皇的衝動。

只是這樣的想法他目前還沒有跟任何人說過,因爲天皇對於倭國的影響力太大的了,只能是一步步的緩慢改變。

實際上自從南北朝結束之後,足利義滿已經開始將權力滲透到神社,寺廟這些貴族之中,爲以後的道路進行鋪墊。

歷史上,雖說足利義滿最後沒有能夠真正的自立爲天皇,但很多人已經把他視作‘太上天皇’。

兩年前,洪武二十七年的時候。

足利義滿把將軍之位讓給兒子足利義持。但足利義滿是讓位不交權,還成爲一個出任太政大臣的幕府將軍。隨後足利義滿要求包括朝廷公卿在內的所有人對自己行上皇禮。

且讓後小松天皇認自己的妻子爲義母。

通過這般操作之後,足利義滿現在名義上已經成爲了後小松天皇的義父。

在計劃裡,他準備讓自己的兒子跟後小松天皇結爲兄弟,然後成爲倭國王室的養子,等情況差不多,權力徹底滲透神社和寺廟中後,就逼迫後小松天皇讓位於自己的兒子。

如此一來,足利家就可以謀奪天皇之位,成就這萬世一系的天皇。

只是在原有的歷史上,足利義滿五十歲暴斃而亡,剩下的兒子足利義嗣穩定幕府都是個問題,加上可能是心中對天皇這個位置還是有些忌憚的因素,所以自然就沒有了下文。

此時情況又有改變,雖然足利義滿已經成爲了後小松天皇的義父,但後續的計劃就變得很是複雜起來。

是有這個想法和行動,但是大明徵討倭國讓整個計劃變得凌亂。

雖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足利義滿也覺得是個機會,一個通過大明從而達到削弱天皇影響力的機會。

他相信在自己的統治下,不斷吸取着大明的文化,火器等利器,終有一天能夠驅趕走所有的大明藩王。

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他實施謀奪倭國天皇位的時候。

然而今日看到年輕到恐怖的大明太孫,如同是鐵錘般敲醒了他所有的美夢。

太年輕,太年輕了!

看面容的年歲,只有堪堪二十出頭,短短的幾年裡,本來就強大到可不一世的大明,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往後繼承大明皇位,亦是有數十年的統治之久,到了那個時候,大明會變得有多麼的強盛?

足利義滿簡直不敢往下面去想,他怕這會成爲自己後半輩子的噩夢。

今年的足利義滿已經三十八歲了,而在平均壽命上,倭國比之中原王朝來更低一些。

大概率足利義滿要死在大明太孫的前面。

不說謀奪天皇位,這裡頭最爲關鍵的原因在於,後邊還能有倭國嗎。

這時,足利義滿的童孔突然收縮。

他想到了一個人,一個已經被他忽視忘記的人。

那就是現在作爲大明太孫妃子的香子公主。

腦海中快速的思索着。

尤其是通過大明京師邸報的一些消息。

如今的大明實行海外藩王制度,而大明的皇子皇孫那麼多,即便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海外封藩,但絕對數目不少。

這以後大明太孫在即位皇帝位後,他的兒子們會怎麼安排?

香子公主是倭國王室血脈,如果跟大明太孫誕下一子,那就等於說擁有着大明皇家和倭國王室的雙重尊貴血脈。

其身份之高貴,哪怕是天皇都有些難以比擬。

恰如在大明的支持下,其成年後要來繼承倭國王位,那麼誰還有可以與之相比。

‘這些所謂的大明藩王,實際上是在給大明太孫的兒子打頭陣。’

足利義滿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不得不說在政治頭腦上,足利義滿有着極高的天賦。

當年,其父室町幕府的二代將軍足利義詮去世,足利義滿成爲第三代將軍的時候只有十歲,幕府大權由管領細川賴之代理。

只用了兩年不到,也就是在其十二歲的時候,他就徹底的奪回了所有的幕府大權。

這樣的年紀和手段,哪怕是在中原王朝歷代皇帝之中,也是極爲響亮的,甚至說比擬者甚少。

可就是現在,他遇到了一生之敵,大明太孫。

就個人能力上,他並不覺得自己要比大明太孫差。

可是大明太孫的起點太高了,那可是整個大明,不管是在人口上,還是疆域地盤上,都是倭國十幾倍的相差。

這樣的差距已經是到了個人能力無法彌補的程度。

只要是大明太孫跟他腦海中的猜測相同,哪怕是現在知曉了,也只能是眼睜睜看着這一切的發生而沒有半分反抗餘地。

朱英的視力很好,看了眼有些緊張的後小松天皇后,就把目光流轉在了足利義滿身上。

對於足利義滿,朱英還是有些好奇的。

畢竟這個是在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真的差點奪取到所謂萬世一系倭國天皇之人。

其政治手腕,軍事天賦可謂是倭國曆史之最了。

其在看了自己一眼之後,那急速變化的眼神和麪容,讓朱英微微一頓,隨即嘴角揚起。

聰明人之間,有些話不必是嘴上說出來,一碰面就能看透對方的心思。

揚起的嘴角讓足利義滿心下冰涼。

他很清楚,這是大明太孫在告訴自己,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

大明太孫也跟自己一樣,盯上了倭國天皇位。

看似雙方的拉扯很長,其實這些不過是幾個呼吸間的想法。

行禮流程過後,朱英吩咐道:“給倭王一行人賜座。”

“謝殿下。”

宦官們搬來蒲團,在大殿的兩側擺放,後小松天皇跟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分別跪坐於左右。

入鄉隨俗,畢竟倭國這邊都是跟唐朝時期差不多,習慣於跪坐的方式。

這已經是成了倭國的文化。

朱英在這一點上自然不會說去計較。

就座後,朱英率先開口說道:“對於我大明秦王擅自出兵攻打四國島的事情,本宮已經是嚴厲的訓斥過了,還請倭王不要放在心上。”

“本宮亦是派人詳細的調查過,秦王在倭國這頭給倭國百姓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是以本宮爲表誠意,親自過來倭國與倭王商談兩國友好之事。”

“此番到倭國來,給倭王帶來了一些關乎到我兩國交好的禮物。”

說罷,朱英對旁邊司禮監秉筆太監郭忠吩咐道:“讓人呈上來。”

“遵令旨。”

隨着郭忠的拍手,一行三位宦官端着盤子,盤子上是用紅布蓋着。

看到這一幕,不僅是後小松天皇,便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等貴族們,呼吸都變得有些急促起來。

關於到這裡頭的東西,大明先行過來的使臣已經是講述過了,所以他們並不陌生。

而之所以願意嚥下所有,這東西亦是其中尤爲關鍵的地方。

“太孫殿下,莫非這裡頭就是那高產作物,社稷神器。”後小松天皇看了眼足利義滿,見其微微點頭之後便向朱英開口問道。

朱英笑着讓宦官們揭開紅布,這三個盤子裡裝着的正是番薯,馬鈴薯,玉米。

“沒錯,這便是讓我大明千千萬萬百姓能夠吃上一口飽飯的社稷神器,此三物畝產遠超水稻小麥,無須是精耕細作,只需要簡單打理即可。”

“本宮送來此物,便是在於修兩國之友好,讓倭國的百姓們也能吃到一口飽飯。”

朱英其實是可以用武力值來逼迫的,但是他沒有這麼做。

上戰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朱英則是謀,交,兵,城,多方數用。

謀倭國之王位,交倭國之友好,以兵鎮壓,破城威懾。

九州島對於朱英來說,是勢在必得,但又不想引發大戰,如此手段並出之下,已經是成就定局。

後小松天皇也不含湖,當下起身到大殿中央跪拜:“小國倭王替倭國百姓,謝天朝上國太孫殿下恩賜。”

隨後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等貴族們,亦是隨同跪拜道謝,心神激動。

足夠的糧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最爲重要的事情。

有了足夠的糧食,那就相當於大量的人口。

這表明着倭國的百姓們可以放開繁衍,生育出大量人口而不用擔心養不起的情況。

人口,是一個國家的基礎。

人多力量大,可不是什麼口號,而是切實的需要。

當年倭國對抗蒙元之時,人口可是有近千萬之多,蒙元大軍數十萬,倭國在短時間內就拉出了百萬兵力來進行對抗。

颶風對蒙元極大的影響,可百萬兵力也是倭國的底氣,否則哪能直接拒絕對蒙元的歸降。

當年蒙元入主中原,多少國家聞風而降,唯獨有數的幾個國家不承認其正統地位。

兵力人口才是國家的底氣所在。

這些高產作物一旦在倭國推廣種植起來,帶來的影響但凡不是個傻子都能知道有多麼巨大。

是倭國興盛的根本所在。

足利義滿非常清楚,大明之所以願意送來這些高產作物,目的就是要把整個九州島佔據爲大明藩王之地。

其實倭國已經沒有了反抗的餘地。

這些大明藩王們下手太狠了,尤其是那大明秦王。

像是大明的晉王和齊王,頂多就是把倭國貴族貶爲平民,同樣從事勞作之事。

前面燕王世子倒是不錯,雖然貶了身份,但還是用貴族管理平民,至少沒有太過分。

燕王來了後,燕城的貴族們當然又被打擊了一波。

可這都比不上大明秦王。

說屠城就屠城,那是真的屠啊。

除了女人之外,幾乎整個城池都被徹底的殺光了,從地方大名到貴族,武士,甚至是寺廟的僧侶也沒有放過。

直接是將一座城池化作死城。

也難怪尹予國開城門投降,是真的太過於恐懼了。

現在尹予國還了回來,但是九州島是沒可能要回來了。

大的流程走完之後,就是私下的商討。

朱英也很乾脆,沒去管後小松天皇,而是把足利義滿叫到後殿,單獨聊了起來。

“早聽聞足利將軍的名聲,今日得見,果真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在我出發之前,爺爺也曾是誇讚過閣下。”朱英笑着說道。

老爺子在通過情報瞭解到足利義滿以前的事蹟後,是真的比較欣賞。

感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

足利義滿聽到大明皇帝誇讚自己,恭敬的行禮道:“陛下過謙,愚蒙聖明厚愛,承託皇恩浩蕩,方能有今日之榮幸。”

聽到足利義滿拍老爺子的馬屁,朱英就知道現在的足利義滿,對於大明可以說沒有了什麼反抗的心思。

倭國人的劣根性,朱英還是知道的,但他並不擔心。

既然九州島的歸屬已經沒有了什麼疑問,朱英便就放開了來,跟足利義滿討論一些關於國家統治的想法。

朱英屬於是半路出家,不管是對於文學,藝術等各方面,都沒有什麼瞭解。

畢竟前世的記憶裡,也沒去學習這些相關的知識。

現在所有的一切,其實多數是搬運一些前世的框架,然後對標大明的行情進行方向上的搭建。

簡單點說就是提供大方向,真正去完成的還是要依靠老爺子,或者是朝廷大臣的細節補充。

足利義滿則不同,出生就是在政治爭奪的環境裡,和朱元章不一樣,他是在倭國現有的體系上進行改革和政治權力上的爭奪。

隨着交談的展開,朱英對於現在倭國的體系和情況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其中尤其是對於倭國神話體系與天皇權位的關聯很有興趣,一下子點燃了朱英心中的靈感。

這個時候的朱英,他突然發現自己長久以來一直忽視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信仰對於合法統治的關鍵。

倭國天皇能夠萬世一系,其中就在於神道的確定,賦予了天皇權柄。

中原王朝則講究是君權天授。

如果有這麼一個神話體系,把中原王朝跟周邊國家,甚至是更爲遙遠的西洋,南洋,包括是草原,西域,吐蕃等地區全部聯繫在一起,那麼大明的統治,將會變得更加穩固。

甚至是對外的文化入侵,也可以變得更加輕鬆起來。

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449章:倭國天皇密信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394章:朱元璋的糾結第228章:咱大孫,瘦了呀!第794章 朱高熾打朱棣的小報告第498章:制裁草原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552章:大明的強盛第336章:殺他百萬又如何!(求月票)第697章:這不是撞槍口上麼第827章 你們這是在給咱守靈不成?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394章:朱元璋的糾結第647章:扯虎皮的趙秀才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請第531章:呂氏的籌謀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415章:發兵遼東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788章 大明第一守將.第311章:拜見諸位叔叔(求月票)第589章:攪動西域第298章 :辦廠埋下的雷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七十六章:沿海倭寇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第355章:朱元璋的殺心第830章 彈劾藍玉謀反第198章:大明軍威,遠揚中外第174章:咱大孫有大智慧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211章:情竇初開徐妙錦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569章:內亂的北元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197章:操練皇子皇孫第811章 萬世基業的可能第533章:等階森嚴的好處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528章:牆頭草的安南太上皇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565章:北元的反擊第200章:打造大明軌道的可能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518章:出海第753章 連太孫妃子的主意你都敢打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130章:陽謀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505章:大戰起!第236章:朱英的處理手段第600章:宮廷往事,小時候的朱棣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三十三章:朱高熾的小心思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319章:招賢第一人第628章:去大明軍事學院學習第526章:安南必須用漢字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299章 :大明京師法院第733章 拿我佩劍今日斬了這逆子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369章:來自文人的反抗第195章:不過一小孩罷了第五章:京師之行第354章:棄筆從戎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673章:對朱允炆的敲打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657章:成爲大明的附屬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595章:終於明白老祖宗爲什麼打西域了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245章:乖乖投入到我大明懷抱吧(求訂閱,求月票)第442章:朱英的歪路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