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

朱英之所以對於琉球王國這般熟悉。

主要是還是因爲一個特殊的地方:釣魚嶼。

洪武五年,大明楊載出使琉球,途中發現並登上了釣魚島。

後世所見最早記載釣魚島、赤尾嶼等地名的史籍,是成書於永樂元年《順風相送》。

自洪武五年開始的朝貢體系,和琉球王國臣服建交後,琉球王國一直就是大明朝貢的寵兒。

大明對於朝貢有着嚴格的要求,不僅限制朝貢的次數,比如兩年一貢,三年一貢。

包括朝貢的道路,也有專爲設置的貢道。

在人數上,目前是限制在兩百人以內。

譬如大明中後期的土木堡之變,便是正統年間,瓦剌竟派三千餘人前來大明朝貢。

也許因爲人太多,於是大明“賞不如例”。

正是因爲“賞不如例”,瓦剌認爲這是一種不禮貌且帶有挑釁的行爲,誘發了次年的土木堡事件。

而現在的琉球王國,落後貧瘠,對於大明俯首稱臣,唯首是瞻。

這樣的態度引起了朱元璋的好感,對於琉球王國給了很多優待。

因爲落後貧瘠,琉球王國沒有造海船的能力,大明直接送船。

而缺少維護海船的工具,多次琉球王國到了大明後,海船出現損壞,尷尬導致回不去,只能向大明求援。

琉球王國也有獨特的土特產,因爲火山地貌,大明對其主要獲得用來製造火藥的硫磺和用於陸地運輸的馬匹等軍需物資。

包括部分蘇木、胡椒、乳香等東南亞的物產也出現在對大明的朝貢物資中。

琉球王國現在並沒有統一,而是有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

因爲過於貧瘠,所以朝貢的時候,三個國家的使臣也是一同出發。

爲了抑制倭寇和沿海地區居民互相勾結,大明實施海禁政策。

海禁實施後,大明就面臨着尋找一個能替代本土商人向大明提供各國物產的固定海外貿易渠道的問題。

在衆多的朝貢國之間,朱元璋選擇了擁有特殊地理優勢的琉球,使得琉球因此成爲聯結大明與東亞、東南亞海上貿易的唯一中轉站。

這就是說,大明將原本屬於大明商人的那份利益讓給了琉球。

這也是爲何縱觀整個明朝期間,自明初到明末,一直都受到倭寇的嚴重襲擊的緣故所在。

其中沿海走私商販,海上貿易利益的丟失,唯有勾結倭寇才能不斷的找回。

對於琉球王國的情況,朱元璋和茹瑺自然也是極爲清楚。

茹瑺皺眉說道:“倭國如同琉球,小國寡民,地處貧瘠,又遠隔東海,便是征伐下來,又有什麼意義。”

“如今我大明扶持琉球,日後完全可以使得琉球抗衡倭國,牽制之後,倭寇之患自然消除。”

陛下在此,茹瑺也不瞞着,直接將朝堂上的想法說了出來。

目前對於琉球的扶持和優待,其中主要的想法,就是讓琉球成長起來,取代倭國的地位。

這個政策確實也得到了很好的實施,後來的琉球一度在綜合國力上壓制倭國,海上貿易發達,號稱萬國津樑。

琉球作爲藩屬國,對於大明極爲忠誠,或者說對於整個神州大地一直忠誠。

自洪武五年成爲藩屬國開始,其中延續五百年,哪怕大明滅亡,滿清即位也未停止朝貢。

直到滿清末年,倭國強令琉球王國停止對滿清的朝貢,並改用倭國年號。

而後宣佈琉球廢藩置縣,完成所謂的‘琉球處分’,將琉球強行併入倭國,設沖繩縣,至此,琉球王國覆亡。

朱英聽完茹瑺的意思,沉吟片刻,便將倭國境內金山銀山遍佈的消息說了出來。

然而這不但沒有引起茹瑺的好感,反而下意識的想要冷笑一聲。

不過茹瑺很快就察覺到,自己的旁邊坐着的是陛下,連忙把冷笑憋了回去,只是面部的肌肉抖了抖。

這才說道:“朱公子莫要見怪,我曾經度過蒙元使臣趙良弼,在倭國三年的隨記,可沒有像朱公子所言的金山銀山。”

聽到這話,朱英有些尷尬。

對於趙良弼出使倭國,他並沒有絲毫印象,心中認爲大明對於倭國完全不瞭解。

下意識的看了看老爺子,只見老爺子偏過頭去。

顯然,這個事情,老爺子也是清楚。

朱元璋博覽羣書,當初受到倭國的羞辱,曾下令蒐集過所有關於倭國的記載,對於倭國,並沒有朱英想象中的陌生。

之所以沒有直接反駁朱英,只是朱元璋估計大孫的顏面,直接捅破感覺會傷到大孫的自尊。

茹瑺對於朱英,本來心中就極爲懷疑,自然不會顧及這麼多。

石見銀山是蒙元末期纔會發現,開始開採。

而且由於勘測技術不發達的緣故,現在的倭國境內石見國也不知道,石見銀山會有如此大的儲藏量。

兩百年後,在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上半期的鼎盛時期,倭國銀約佔世界產銀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便是來自於石見銀山。

其中不僅僅是銀礦,在開發間還陸續發現黃銅礦、黃鐵礦、方鉛礦等礦脈。

尷尬過後,朱英微微沉吟,說道:“茹尚書有所不知,我從海外番商那裡得來消息,目前倭國境內石見國,已然發現巨大銀山。”

“番商中有善於查勘礦脈者,初步判斷其銀礦蘊含量巨大無比,駭人聽聞,堪稱平生所見之最。”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瞭然。

他算是明白了,爲何大孫對於征伐倭國如此在意,原來是因爲了發現銀山礦脈。

朱元璋微微皺眉,大孫終究還是被限制在商人的身份中,過於追求利潤。

不過區區一座銀山,難不成還能跟大明內的銀山相比?

想到這裡,朱元璋不由問道:“大孫你具體說說,那銀山估摸着能夠產出多少銀子。”

朱英淡淡的說道:“倭國內的石見銀山,足夠如今大明,數百年所需。”

聽到這話,茹瑺直接僵住。

朱元璋更是站起身來問道:“大孫此言可當真!”

朱英神色平靜的回道:“自是千真萬確,早在數月以前,我便差心腹過去再次確認過,絕無半分虛假。”

“甚至心腹回來彙報,銀山的儲量,比之前的預估,只高不低。”

第115章:這聲爺爺,咱盼了十年(求訂閱求月票)第264章:不僅造反,還稱帝了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379章:御賜,大明第一衛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三十四章:挖墓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257章:給大孫賜座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526章:安南必須用漢字第211章:情竇初開徐妙錦第235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469章:刺殺!!!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說明一下第335章:大明邸報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491章:一步登天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匱乏第248章:我許你第一任安南王第702章:求戰的大明都督們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594章:大明皇曾長孫出世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獨(年底求月票)第592章:安南秘密武器-戰象兵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313章:皇子守國門,藩王死社稷(求月票)第188章:繼承蒙古帝國的遺產第164章:寧妃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811章 萬世基業的可能第506章:敕封涼王的可能第581章:安南反了!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十八章:車船店腳牙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660章:南巡第637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輿論權第454章:大明官員的幸福日子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469章:刺殺!!!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104章:朱高熾的發現第十六章:朱英畫像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204章:先秦遺蹟,軌道馬車第375章:盡誅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第281章 :真當陛下提不動刀了?第779章 把機會留給年輕人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798章 大明的強大超乎你想象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六十三章:海禁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五章:京師之行第839章 登基前夜第532章:注意細節的朱英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392章:大明春耕第388章:先談招安第439章:倭商第八十六章:成家立業第506章:敕封涼王的可能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202章:等咱死了再說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346章:守土開疆,永鎮遼東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239章:軍心可用第286章 :被動提前的閱兵彩排第834章 連錦衣衛都敢殺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712章:道衍,你老了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128章:秦王投誠第174章:咱大孫有大智慧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103章:空白文書(求訂閱求月票)第574章:太孫殿下這是瘋了嗎?第752章 太孫特赦第324章:即將到來的暴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