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登基前夜

洪武三十六年,冬。

距離正旦,也就半月的功夫了。

而今日,天空之中下起了皚皚白雪,這可把宮裡的宦官,上下的官員都給急壞了。

誰不知道,馬上就太孫的登基大典,這要是耽誤了大事,那可是.

“快快快,趕緊的,把這些雪今天都給掃乾淨了。”

“這天上落下一片雪,你們就給打掃一片,可不能是壞了事,甭管是下多少,都得給清理乾淨了,這地面上呀,一片雪花都不能留。”

管事太監急急忙忙的召集着小宦官們,對着整個皇宮進行清掃。

只是人力怎敵天時,這雪不僅是沒有停歇的意思,反而是越來越大。

擡眼看向空中,是整個白茫茫的一片,盡皆被雪花給填滿了。

“這可是如何是好啊。”

整個皇宮的宦官們,都開始急了起來。

要知道登基大典的規章制度下來了,裡面流程很多都是在皇宮裡舉行的,若是雪滑磕了碰了的,那都是大罪。

上頭一怒,受罰的,自然是下邊。

只是幹清宮裡,爺孫倆卻是一副完全不着急的樣子。

“瑞雪兆豐年,看來明年,會是有個不錯的收穫。”

朱英看着外邊的大雪紛飛,笑着對老爺子說道。

朱元璋此刻精神煥發,紅光滿面,似乎外邊的風寒對其沒有半分影響。

“這是老天爺給大孫的賀禮,咱看吶,這雪大致是一時半會停歇不下來了,倒是天卻沒那般冷。”

“也不知等到大孫登基的那一日,是否還會下這般大的雪。”

“或是那登基儀式,咱覺得可能要調整一番,若是雪大誤事,豈非是要傳出笑話。”

朱元璋樂呵呵的說道,對於這次的登基大典,他也並未有太多擔憂。

登基儀式這事,其實很多流程,皇帝本人就是主策劃。

當然,一些細節都是大臣們來進行填充的。

在朱元璋登基的時候,就有這麼一個環節,那就是準備了一套帝王冕服,朱元璋親手把他埋掉,這是一種祭祀上天的方式,通過埋葬物品祭祀上天,而朱元璋這是他改朝換代的登基禮,所以有這一流程。

然後百官帶頭朝皇帝老大埋東西的地方跪拜並奏報,瘞禮成。

後邊是徐達,常遇春,這一批開國功臣們,扶持簇擁着朱元璋坐上金椅。

這畫面就稍微有些辣眼睛了,不過寓意是被擁戴上去的。

朱英這次的登基儀式的設計,就變化很大,跟朱元璋的完全不是一個感覺了。

與其說是登基儀式,更可以看成是大閱兵。

其中大部分的流程,除了祭祀上天外,大部分的流程都在閱兵之上。

這也是爲了更好的體現大明天朝的威風。

——

軍部,五軍都督府。

“太孫令旨,在正旦初一這天,還有三十萬軍進行演練,這是登基大典,誰也別給我誤了事,否則小心頭上的腦袋。”

“此番太孫把這等重要之事交予我,那就容不得半點差錯,從今日起,全軍進行嚴格操練,尤其是在軍容之上,更要重視。”

藍玉意氣風發,他沒想到,太孫登基大典竟然會有大閱兵,最主要的是,這次的大閱兵總兵,還是他藍玉。

這讓他感覺自己有些羞愧,之前他因爲義子的事情,還想着折返天竺擁兵自重,現在看來,太孫果然是信任他的。

也因爲這個事情,讓五軍都督府上下,都興高采烈。

在他們看來,太孫這是給了個信號,對軍部的信任和重視。

軍部是五軍都督府的新名,這也新政裡面的一個環節。

從此之後,軍部就不受朝廷節制,而是屬於皇帝直屬,只負責對外戰爭和對內平叛,屯田這一塊,也會被逐漸的分割出去。

朱元璋定下的屯田兵,從朱英登基的那天開始,將會逐漸的淡出視野。

以後大明的兵,將會通過嚴格的選拔和考覈,用來確保大明兵力的精良。

面對武將的歡欣鼓舞,文臣們這邊就有些不願意了。

“你說說,哪能是這樣安排呢,難道陛下也不能說上兩句嗎。”

“歷朝歷代,哪個皇帝登基之際,會如此大費周章的安排將士演練,如今我大明富庶,但這也不能是這樣,治理天下,靠的是文人,而不是那些武夫。”

“諸位,我看是得上奏一番,勸諫太孫不可如此重視軍部,我大明泱泱禮儀之邦,如今是萬國來拜,當是以禮儀爲先,這番兵戈展現,豈非是失了顏面。”

禮部衙門裡,一禮部官員慷慨陳詞,語氣激昂的講述道。

他是個老資歷了,也是個老學究,對於太孫的改革一直頗有微詞,只是在朝廷上,爺孫倆氣勢太盛,唱反調的基本上墳頭草都三尺高了,所以不敢言語什麼。

也就只能是在衙門裡的時候,纔敢是這麼說上幾句。

對此,其他禮部官員早就見怪不怪了,沒人迴應,稍顯幾分冷場。

禮部尚書任亨泰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便轉而說道:“太孫殿下定下的樂曲,要氣勢磅礴,恢弘大氣,如此纔可不失我天朝威嚴,震懾四方蠻夷。”

“這次登基大典的安排,對於我等禮部來說,是個重要的差事,要嚴格按照太孫定下的章程形式辦事。”

到了今日這般光景,哪怕是成立了內閣,政務皆有內閣大臣安排,可誰能忽視太孫的意思。

新政,那是太孫的新政,若誰真的覺得從此之後,皇帝什麼事都不用管了,那纔是蠢貨。

只得看,想不想管。

——

正旦前夜,除夕,

幹清宮正殿好不熱鬧。

所有的皇子們,全部都聚集了一起。

包括朱允炆,朱允熥,還有其他的皇孫們,也都是出現了。

浩浩蕩蕩足有上百人。

雖然朱元璋有一百多個孫子,但現在很多皇子都還沒成婚,暫且孫子也就幾十人,因此這幹清宮正殿,還是裝得下。

雖說有些擁擠,但也多了幾分親近和熱鬧。

朱元璋也沒坐在龍椅上,而是在宴席的第一桌。

朱允炆和朱英,分別坐在朱元璋的旁邊,其他的便是朱樉,朱棡,朱棣,朱橚。

至於其他的皇子,就是另外的餐桌了。

朱元璋本身就是農民出身,因此跟前面宋朝分餐制不同,家宴基本上都是合餐制,這樣也顯得更加融洽。

從位子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的心裡,最疼的就是朱英跟朱允炆兩個孫子了。

其次纔是兒子們。

當然,這也是因爲老大朱標薨逝。

“老二,老三,老四。”

朱元璋喊了一聲,三人正襟危坐。

對於朱樉,朱棡,朱棣三人來說,父皇是個又愛又怕的角色,哪怕他們在沙場上殺人如麻,可面對父皇的時候,就像是個孩子一般,不敢有絲毫的忤逆。

那都是刻在骨子裡的害怕,作爲最早一批的兒子們,朱元璋是曾經親自帶過他們的,小時候不聽話調皮,他們可沒老大朱標的待遇。

打起來那是真打,自小對父皇就有童年陰影了。

朱元璋見到三子坐好,繼續道:“明日,便是你們大侄子登基大典,等大典過後,就準備着去東勝神州了。”

“在這方面,對於大孫,你們要心存感激,而不是帶有怨恨,自古皇家無情,能夠做到這等程度,已然是算得上仁至義盡,當應該清楚。”

“不管怎麼說,都是一家人,往後啊,去了那邊,好好發展,壯大咱老朱家的血脈,若是遇到什麼困難,咱想大孫也不會是袖手旁觀。”

“終究是血濃於水。”

朱英聞言,當即表態道:“爺爺放心,孫兒自然省得。”

朱元璋這一番話,是點的朱英,也是給三王留個情分,雖說對老大,包括大孫有所偏愛,但也是一直心心念念着家庭和睦。

對於朱英的回答,朱元璋也很滿意。

繼續道:“老二啊。”

朱樉趕忙應道:“兒臣在。”

朱元璋仔細看了看朱樉,而後嘆氣道:“除了你大哥外,你是咱最看重的,且你也是衆王之長,理應是做個表率。”

“然而,你卻是讓咱最是失望的那個,自小聰慧,能文能武,可偏偏是心思暴虐,不懂人性,不體天心,與那鄧氏合謀,做一些喪心病狂的事情,簡直是天怒人怨。”

“便是現在,依然惡性不改,雖說有幾分收斂,但也僅此而已了,若是你能像你大哥幾分,咱”

說到這裡,朱元璋略微停頓。

其實按照繼承製,在老大朱標之後,朱樉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可是朱樉的脾性,讓朱元璋深刻明白,若是讓他上位,那大明估摸就跟秦朝差不多,二世而亡的可能性很大。

這個禍害,是個妥妥的草菅人命的暴君。

聽到這裡,朱樉也有幾分內疚。

其實他對皇位還是有些想法的,說完全沒有想法,那當然是不可能。

只是朱樉雖暴虐,但不傻,他知道父皇不可能把皇位給自己,因此哪怕是大哥朱標薨逝後,他也沒動過對皇位的心思。

且就那個時候來說,他還是在京師被禁足,若不是大哥朱標的勸說,怕是都已經貶爲庶人了。

“兒臣不孝,讓父皇勞心了。”朱樉也怕這個點惹父皇生氣,乖乖回道。

朱元璋微微頷首,道:“往後那些臭毛病,是要改改了,若你不是咱的兒子,真就是車裂十次都不夠的。”

“唯一讓咱感覺還算欣慰的,也就是尚炳那孩子不像你,你去了東勝神州,就好好善待百姓,讓尚炳主事,切莫要最後給咱鬧出笑話來,可是明白。”

對於父皇的提點,朱樉立即點頭道:“謹遵父皇教誨。”

朱尚炳,還有其他的皇孫們,早期都是在宮裡讀書學習,待稍微長大一些後,纔會離開皇宮。

因此朱尚炳並不像朱樉那般暴虐,所以朱元璋明白,治理藩國的事情,最後肯定還是落到朱尚炳孫子身上。

對於老二朱樉,朱元璋完全沒有期待。

點了老二後,便是老三了。

“老三吶。”

“兒臣在。”

對於老三朱棡,朱元璋就欣慰許多,雖然朱棡的性子比較驕傲,但這並不算太大的問題。

如果朱棡是老二的話,那麼朱元璋就會考慮其繼承皇位的可能了。

只是,他畢竟是老三。

“咱對你還是比較放心的,咱也沒啥要交代你的,去了東勝神州,便好生經營,若是有何難處,便是給你大侄提。”朱元璋略帶欣慰的說道。

歷史上朱棡就活了三十三歲便病死了,這讓朱元璋非常傷心,大致是因爲朱英的緣故,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諸王封並塞居者皆預軍務。而晉、燕二王,尤被重寄。

洪武二十四年前,數命將兵出塞及築城屯田。大將如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皆受朱棡節制。

在軍事之上,可見朱元璋對朱棡的重視。

哪怕沒有朱英,若是朱棡不病死,那麼朱棣也沒可能靖難成功。

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朱元璋就是用朱棡來制衡朱棣。

“謝父皇誇獎。”朱棡笑容滿面,眼神略帶幾分得意的看了一眼朱棣。

他反正跟朱棣就沒對付過。

說完了老三朱棡,朱元璋把目光落在了老四朱棣的身上。

“老四,你是最類咱的,也是讓咱一直很滿意的,不管是在性子上,還是在處事領兵上,咱對你都沒太多可以說的。”

“但是,關於高熾的事情,咱還是要點你幾句。”

“咱也知道,你不喜他,但你要明白,他是長子,且這些年來,他的成就,難道還不能讓你滿意嗎。”

“你之前在倭國的燕城,要是沒有高熾的幫忙,能超過老二老三?”

“他在安南,爲朝廷創造如此之多的歲入,這纔是真正能治理地方的人才,並非是憑藉着幾股子蠻勁。”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咱希望老四你能明白這個道理。”

朱棣武功很高,但文事偏差,嚴格來說沒讀過幾本書,這也是因爲自小就在軍營裡廝混的緣故。

哪怕是歷史上,朱棣也不過是朱高熾的徵北大將軍罷了。

對於自己這個兒子,朱元璋也是帶有幾分早年的愧疚,不過就現在來說,朱棣還是讓朱元璋比較滿意,至少他沒有老二老三那股子暴躁性子。

其實還是老朱不瞭解,作爲老朱家的血脈,朱棣實則也甘落後,畢竟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搞出誅十族的皇帝。

“兒臣明白了。”

在老朱面前,朱棣也不過是個孩子罷了。

點完了老二,老三,老四。

桌面上就只剩下老五朱橚,還有朱允炆了。

“老五啊。”

“兒臣在。”

看着朱橚一幅老農的摸樣,朱元璋也不知道說啥,早些年他還覺得老五可能跟馮勝有所勾結,並且藉機奪了馮勝兵權,貶朱橚至於雲南。

現在看來,還是大孫看人準,老五完全就是個癡迷草木的呆子。

“你的喜好,罷了,咱也沒什麼好說的,若是能有所成,那便是造福天下的聖人,照着自己的心意去吧。”

朱元璋說了一句後,就沒說了。

畢竟朱橚雖爲親王,但無兵無權,對皇位沒威脅,大孫還很重視關於農業發展,本身癡迷草木。

這樣的親王,跟閒散富貴王爺沒啥區別。

以前朱元璋還覺得他丟了皇家臉面,現在這時候了,也不在乎這麼多了。

“是,父皇。”朱橚沉聲應道,帶着幾分沙啞,大概是因爲長期獨處的緣故。

現在他也沒有那麼怕父皇了,後邊有大孫給他撐腰呢。

朱元璋最後看向朱允炆,臉上多了幾分和藹。

其實對於朱允炆,朱元璋一直是很滿意的,在老朱心裡,朱允炆跟老大朱標,是最爲相像的,反而是大孫朱英,樣子像,可性子還有各方面,可以說完全不同。

當年確立太孫位,朱允炆很是識趣的沒有鬧,也沒有動其他的歪心思和手腳,這讓朱元璋一直滿意,也很感覺對不起朱允炆。

只是大孫回來了,朱元璋也不可能把皇位給朱允炆了。

“允炆吶,在占城那邊,可還習慣,若是太累了也不打緊,咱想你大兄,應該很高興你回來京師的。”

聽到這番話,朱樉,朱棡,朱棣三人,癟嘴的癟嘴,翻白眼的翻白眼。

當真是兒子沒法跟孫子比,這邊趕着他們三人走,這邊還歡迎着回。

朱英在一邊也點點頭:“若是待不慣,允炆隨時可回。”

朱允炆聞言連忙道:“勞皇爺爺,大兄掛念,孫兒在占城甚好,那邊海產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孫兒跟母妃,住得挺舒坦。”

“京師有京師的熱鬧,占城有占城的清淨,平時往來的商船不少,許多京師有的,也能買到,還要便宜許多。”

朱允炆可不想回京師,常言道寧爲雞頭不做鳳尾,在京師束手束腳,哪有吳城來得快活。

背靠大明,也沒什麼人敢來惹他,吳城本身位置不錯,賦稅不愁,但就富貴榮華,朱允炆自己享用完全足夠。

最近朱允炆已經開始參與進海上的生意,大明吳王的名頭,在皇宮不怎麼好用,可在外頭,那是真正的金字招牌,這讓已經嚐到了甜頭的朱允炆,怎麼會想回京師。

“好,既是如此,那咱也就放心了,要是遇到什麼事,只管與你大兄說便是了。”

“今日除夕,是個團圓的日子,以後再想這般團圓,怕是難了。”

“來,舉杯,共飲。”

朱元璋端起酒杯,語氣唏噓的說道。

其他人聽到這話,心裡莫名有幾分難受。

尤其是即將在朱英登基後,就要去往東勝神州的皇子們,他們很清楚,這一去,便是永別。

等到再回來的時候,父皇大致已經駕崩了。

朱樉,朱棡,朱棣,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當即眼眶就有些泛紅。

雖然父皇偏愛老大一家子,但對於他們,也算是從未有過虧待,在感情上,他們對於父皇,一直是非常敬重,愛戴。

想到以後,再得到父皇的消息,便是駕崩,臨行前夜不能看上一眼,心裡難免有幾分難受。

朱英嘴脣欲動,是對於爺爺喝酒的事情,但此情此景,也是明白攔不住的。

朱元璋目光,在大殿裡一一掃過。

這是自己的兒子們,孫子們,足足上百號人,這都是老朱家的血脈。

待是往後開枝散葉,老朱家會更加的昌盛。

第649章:發展大明的人口入侵第822章 縹緲無蹤張三丰第577章:北元漢臣迴歸大明第590章:穩進平推安南第十六章:朱英畫像第793章 李景隆帶回來的麒麟瑞獸第556章:倭國變故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581章:安南反了!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829章 瓜分天竺第776章 穿越白令海峽第685章:不享受的貪官第637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輿論權第559章:風浪越大,魚越貴第764章 全面戰爭的來臨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387章:朱元璋催婚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第749章 邊關要道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七十二章:皇嫡長孫朱雄英第374章:謀逆大案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840章 (全書完)新皇登基,日月同輝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646章:在歐洲的東方貴族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694章:愛會轉移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600章:宮廷往事,小時候的朱棣第749章 邊關要道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431章:蘇州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親生的吧第191章:拜見東家(求月票,不投就作廢了呀)第179章:藍玉求情第733章 拿我佩劍今日斬了這逆子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454章:大明官員的幸福日子第663章:朱元璋的手段第501章:明遼東長城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175章:爺孫辯論第647章:扯虎皮的趙秀才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255章:大孫,你準備好了嗎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609章:黑衣宰相在京師的底蘊第832章 登基沖喜,帖木兒暴斃第826章 想探路的那就去吧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356章:呂氏,呂氏!第458章:憂心的藍玉第689章:大明簽證的風聲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258章:朱元璋的血脈傳承第319章:招賢第一人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313章:皇子守國門,藩王死社稷(求月票)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第三十四章:挖墓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685章:不享受的貪官第449章:倭國天皇密信第218章:我怎麼有種被拍賣的感覺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673章:對朱允炆的敲打第224章:羣英商會的特殊服務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366章:皇家家宴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239章:軍心可用第458章:憂心的藍玉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197章:操練皇子皇孫第537章:咱這是老了嗎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453章:天下豈有六十年太孫第207章:第一屆演武大比第670章:少主朱英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