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

五月初九。

貴州第一封奏報送入中樞。

項文曜黎平府第一站,以戰敗而告終。

之所以挑黎平府,因爲在景泰八年末,黎平府發生了東苗之亂,景泰九年年中才徹底平定。

東苗十三番賊首幹把豬等僭稱僞號,攻劫黎平府、都勻府等地,項文曜及時平定,生擒幹把豬等及從賊六百二十人,斬首四千七百九十級,俘獲婦五千五百餘口。

幹把豬不是罵人的意思,這個人名中的“幹”,是苗語人名用字中“船”字的音譯。

中間的“把”字,是操惠水次方言的苗族慣用的尊稱用字,含義是“父親”,經常用作寨老的尊稱。

而“豬”,也是人名用字的音譯,含義是“祖鼓”。

本來是大捷。

但在景泰九年,將星閃爍的一年裡,連水漂都打不起來。

看看方瑛、王越、陳友的功勞,再看看陶成、李震、歐信、項忠的功勞。

關鍵項文曜還留下手尾,並未趁勢改土歸流,只是平定叛亂而已,功勞差了一層,並未大書特書。

這次,故地重遊,再次攻打黎平府內的十三番。

結果鎩羽而歸。

戰損數百人,但軍心震動,對徵蠻之事心懷畏懼。

項文曜請罪的同時,請中樞催促陶成,快些入黔。

“去把閣部重臣請來。”

朱祁鈺放下奏報,又添了一句:“宣費璠覲見。”

並讓人把貴州的歷史找來。

貴州本夷地,一路諸城,四顧皆苗。

古羅施鬼國。

漢西南夷牂牁、武陵諸傍郡地。

元置八番、順元諸軍民宣慰使司,以羈縻之。

太祖既克陳友諒,兵威遠振,思南宣慰、思州宣撫率先歸附,即令以故官世守之,時至正二十五年也。

及洪武五年,貴州宣慰靄翠與宋蒙古歹及普定府女總管適爾等先後來歸,皆予以原官世襲。

貴州納入大明統治,自洪武三年開始,洪武五年,正式命名爲貴州宣慰司,隸四川。

永樂十一年,思南、思州相仇殺,太宗始命以兵五萬執之,送京師。乃分其地爲八府四州,設貴州布政使司,而以長官司七十五分隸焉,屬戶部。

貴州這個地方,從古至今,都是夷人的地方。

太祖皇帝中原奪鹿,建立大明,所以貴州的彝人、苗人入朝納貢,只是設了宣慰司加以管制,並不實控。

到了永樂十一年,思南、思州土司互相仇殺,被太宗皇帝抓住機會,強勢將中原勢力深入貴州,大力推廣改土歸流。

這個思南、思州,說的就是貴州四大土司之一的思州田氏。

烏江,貫穿于思州之地。

思州之地,是湖南通往雲南的咽喉之地,如鎮遠一州,史稱“欲據滇楚,必佔鎮遠;欲通雲貴,先守鎮遠”。

洪武末期到永樂初期,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又因爲爭奪土地而結怨,相互仇殺。

永樂八年,思州宣慰使田琛聯結原爲思南司宣慰副使、後改辰州知府的黃禧進攻思南,殺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之弟,併發其祖宗墳基,並戮其母屍。

田宗鼎於是到明朝上訴,於是太宗皇帝派率兵5萬剿滅思南土司。

之後,太宗又以田宗鼎縊殺親母爲藉口,廢除了思州宣慰司。

至此,田氏的思南、思州兩大宣慰司均宣告滅亡。

永樂十一年,正式設置貴州承宣佈政司。

第二年,就將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思南府、鎮遠府、銅仁府、烏羅府納入到了貴州省的範圍。

從永樂十一年至今,改土歸流緩慢且有序的進行,效果卓著。

去年貴州移入十萬漢民,和熟苗混居,並全黔蠲免一年稅賦,民間一片祥和……

正看得入神呢。

姚夔等官員從衙署而來,入殿行禮。

太監奉上涼茶,朝臣謝恩。

天氣太熱了,木製空調也派上用場。

“貴州第一戰敗了。”

朱祁鈺把密奏給百官看,其實內閣的奏報比皇帝早了幾個時辰,因爲是小敗,沒必要揪着不放,也就沒提。

“陛下,項督撫去年擊垮幹把豬,在對苗戰爭中頗有經驗,不如您再多給他一段時間,以觀後效。”陳文立刻道。

朱祁鈺擺擺手:“小敗而已,算不得什麼。”

“朕收到奏報,就一直在看貴州的歸檔。”

“這貴州,從不屬於漢地呀,朕也是才知道呀。”

“以前總說兩京十三省,其實這十三省,卻有很多地方,不屬於漢地的。”

比如貴州、雲南、廣西、湖南、廣東和福建的大半,這些都不是漢地呀。

“陛下,我華夏精華,在於中原,在於江南,那些地方終究是邊陲貧瘠之地,而我朝開發循序漸進,相信不遠的未來,貴州就會如廣西一般,成爲內地的。”

朱祁鈺看了眼陳文:“陳卿,您覺得朕打貴州之戰,爲了什麼?”

陳文微微一愣。

其實,對於皇帝征伐土司,朝中大部分人是反對的,包括民間,範升的聲音都不小。

犁平廣西一戰,看似戰果斐然。

卻沒細算過,皇帝在廣西,丟進去七百萬兩白銀,後續建設恐怕需要一千萬兩!兩千萬兩白銀!大明一年的財政!

兵卒戰損在十萬以上,而廣西土人死了近三十萬人!

一場戰爭,幾乎把廣西境內夷平,倒退五十年。

若非北方大肆建造房屋,中樞不許北方伐木,廣西就成了伐木之地,商業亨通。

不然廣西想恢復生機,起碼需要五十年的時間。

所以,太祖、太宗兵勢之強,也不曾武力征伐土司。

蓋因這是個燒錢的無底洞,純屬雞肋,到手了也是骨頭棒子,沒有肉。

“陛下想擴張漢人的生存空間,是拿土人之地爲漢地,爲後世子孫謀福。”

陳文憋了半天,說了句廢話。

“陳卿在雲南政績斐然,和雲南的土人、土官皆有交集。”

朱祁鈺道:“把你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這是養心殿,不是奉天殿。”

“說對說錯都無妨,朕不會記恨你。”

“討論而已,說說。”

景泰八年,掃平廣西土司時,朝中衆志成城,方纔戰功累累。

而今,朝臣都覺得平定貴州,花費甚巨,不如不平,所以中樞懈怠,地方也不給力。

陳文放下茶盞,跪在地上:“陛下讓臣說,臣便說幾句真心話。”

“前年夷平廣西土司時,中樞皆認爲,花不了多少錢,但近兩年錢財如流水般投入廣西。”

“而廣西天熱地窮,本身就是窮鄉僻壤。”

“陛下投入千萬銀財,廣西只是發展起了伐木業,其他各業毫無進展,等到北方竣工,不需要木材時,廣西再無生計,屆時又打回原形。”

“同樣的千萬白銀,投入皖淮吳三省,回報億萬。”

“陛下之前想用廣西分擔人口壓力,可廣西土人出了山,導致廣西人口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您又蠲免稅賦,花大力氣改變百姓生活,中樞花錢如流水。”

“而新納入的廣西,並未給提供漢民的生存空間呀,甚至還不如原來土司治理的廣西。”

陳文有一句話沒說。

土司治理的廣西,是年年繳納稅賦的。

說白了,土司是一種包稅制,中樞任命土官,土官收當地稅收,然後給大明交錢。

和地方設糧長制沒有區別,都是各管各的,中樞只要稅賦即可。

皇帝將廣西變爲直轄後,稅收收不上來,反而往裡面搭錢。

現在財政寬裕,以後緊縮時候怎麼辦呢?

“姚卿,朕看你欲言又止,說吧。”朱祁鈺看向姚夔。

姚夔跪在地上:“老臣認爲,陳侍郎所言甚是,土司之治有利有弊,其實利多弊少。”

歸根結底,就是錢的問題。

土司制,中樞年年能收到錢。

還不用投入那麼大,所以利大於弊。

“諸卿,誰還有想法?統統說出來。”

朝臣七嘴八舌,都在說犁平土司所耗甚巨,不如不打。

“朕問問諸卿,景泰八年的東苗之亂,幹把豬爲什麼能造反啊?”

朱祁鈺自問自答:“歸根結底,就是幹把豬有錢有糧,他們的錢糧從何而來呀?”

“就是爲中樞收稅,收來的呀!朝堂收到的是小頭,他拿的是大頭,所以富得流油。”

“土司有兵有錢有糧,不造反幹什麼?”

陳文立刻反駁:“陛下,不能這樣看問題,即便是內地,哪裡沒有造反的呀?這和是不是土司沒有關係!”

“好,就說湖廣的苗亂,一年多少宗?哪一天消停過!”

“中樞下旨,在漢蠻之地,建築城牆,用堡壘保護自己,結果還是年年造反,年年被攻殺。”

“怎麼鎮壓都鎮壓不過來,天天造反。”

“這在漢地可能嗎?”

“山東造反,彈指間就被灰飛煙滅,絕無再起的可能,不是嗎?”

朱祁鈺道:“廣西犁平一年多了,可有大型叛亂?”

陳文欲言又止:“陛下,那是您用錢吊着,等到伐木業倒閉了,廣西還會大亂。”

這是實話,人心不足,想徹底承平,必須可持續性發展。

得讓百姓永遠賺到錢。

同時,還得明天賺的比今天多,百姓纔會不造反。

“陳卿看事情看得通透。”

“朕以爲,百姓爲何要造反呀?”

“歸根結底,是窮的呀。”

朱祁鈺道:“廣西蠻爲何對大明有牴觸,因爲他們怕被收稅。”

“人都是愚蠢的,給土司交稅就不叫交稅,給大明交稅,就等同於殺他們父母,不共戴天。”

“陳卿、姚卿,諸卿說的都對。”

“朕平定廣西,是筆賠本的買賣。”

“用這筆錢投入江南,回報億萬,但江南是朕的,廣西何嘗不是朕的土地呢?”

“我漢人開拓新地,從來都是被動的。”

“從戰國至隋唐,天下的重心一直都在關中。”

“直到關中土地沙化,被胡虜侵佔,才漸漸南移,轉移到了中原地區。”

“也因爲戰爭,晉祚南遷,纔開發江南,在三國時期的江南如毒瘴之地,遍地是原始森林,難以生存。”

“直到南宋,經濟重心再一次南移,轉移到了江南,江南才成爲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開發大西南,也是被動的,抗.日時一步步西移,才被迫開發了大西南。

“朕這次主動開發兩廣,開發西南,就是給後人,一個棲身之所。”

“的確,現在看是賠本,但放在千百年後呢,這是福澤萬代之事。”

“有道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朕願意做這個前人。”

朝臣聽出來了,皇帝的決心不可動搖。

從古至今,沒人願意做栽樹的那個前人,朕來做!

“陛下聖明。”朝臣叩拜。

“諸卿,邊永的信件爾等都看了吧?朕欲控制安南,必須實控雲貴,方能繼續南進。”

“麓川之戰,爲何損兵折將,卻又無法徹底戰勝。”

“歸根結底,就是雲南非漢土!”

“換做在四川,試一試,大明天兵能滅多少個麓川小國?”

朝臣能說什麼?

“朕看項文曜的奏報說,軍將皆無戰心,諸卿可知爲何?”朱祁鈺問。

陳文行禮道:“陛下,老臣以爲原因有三:其一,本地軍將和蠻人有親屬關係;其二,貴州軍初練,畏戰怕戰,還需磨練;其三,軍將看不到打勝仗的好處。”

這話說得非常實在。

“朕的封賞還少嗎?就說那些廣西兵,多少兵卒都納了三四房妾室了?”朱祁鈺很鬱悶。

陳文卻道:“陛下,用命換的好處,不能有命拿沒命花呀,兵卒自然畏戰。”

朱祁鈺沉默不語。

朝臣對皇帝大肆封賞,很有不滿了。

認爲如此封賞,不但不會激勵戰心,反而會讓勇士產生畏戰之心,錢太多了想逃回去享受,而不想把命丟在戰場上。

就是給兵卒太多了!

他們不敢打仗了,想回去享受去。

其實,從古傳到今的制度未必多好,但都行之有效。

結果被人一口氣砸掉,用新法取代舊法,等實行一些年後,發現舊法有舊法的不好,新法有新法的不好,甚至新法還不如舊法好,想改回去已經不可能了。

“陛下,此時降低封賞不是辦法。”

王複道:“咱們開源節流,不如讓兵卒把錢都花掉,沒了錢自然就想上戰場賣命了。”

在軍中開賭檔!

蒙軍爲何作戰勇猛?

就是蒙古人有錢就花,不善理財,軍餉很快就花光了,不得不把腦袋掛褲腰帶上,去戰場上賣命。

可是,朱祁鈺已經禁賭了。

一直沒說話的馬文升卻道:“陛下,可否想過換個思路。”

“說。”

朝臣的眼光都看向馬文升。

“微臣以爲,這批兵卒不行,可再換一批兵卒。”

馬文升緩緩吐出兩個字:“抽丁!”

抽丁之策,從古至今都在用。

對待那些剛剛征服的大型民族,征服之後,就抽他們的男丁,外出征戰,經年累月的將一個大民族變成小民族,再過些年,小民族就變成了漢族。

朱祁鈺編練一百多萬廣西兵,四處打仗都用廣西兵,導致廣西兵快速漢化,並快速變少。

“微臣有兩策,請陛下納之!”

馬文升恭聲道:“其一,清剿貴州蠻,可一手剿一手撫,中樞開出優惠政策,買通土司,招降蠻人。”

“其二,用廣西蠻攻殺貴州蠻,再用貴州蠻殺雲南蠻,再用雲南蠻,蕩平國外蠻。”

這是毒計啊。

韃清是怎麼控制蒙古的,抽丁、聯姻、黃教。

韃清皇帝表面都信黃教,但滿人都不信,蒙古人一個個信邪性了,最後發現他們的韃清皇帝根本不信。

“陛下。”

“微臣以爲,陛下可多多賜下爵位。”

“凡是願解散武裝的土司,賜下爵位,並賜予土地、住宅、銀錢,將他們之下百姓變爲蠻兵。”

“再用蠻兵,征討其他土司,久而久之,形成貴州軍,再用貴州軍去犁平雲南。”

馬文升解釋道:“在貴州軍夾雜着廣西軍,如此纔不會叛亂。”

養心殿裡靜悄悄一片。

馬文升最狠之處,把爵位變得不值錢了。

“陛下可賜流爵,沒必要賜世爵。”

馬文升擔心皇帝誤會他:“而歸降的土官,則舉族遷入城中,其家資大明分文不取。”

賜流爵也不行,軍功封爵,是太祖祖制。

朱祁鈺發覺,祖宗的政策是多麼的明智,看透人心之舉,他這樣改來改去的,怕是最後還要改回去。

改了一圈,發現最蠢的是自己。

陳文開口:“陛下,馬寺卿此計甚可,爵位不可輕授,可賜一批特殊爵位,和國朝爵位區分開來。”

這些文臣,無時無刻不想將勳貴踩在腳下。

土官幾乎完全漢化,他們也讀經義,也參加科舉,怎麼可能不知道爵位什麼呢!

要賜,就得賜真的。

做不了假。

“陛下,老臣認爲可設一個爵位,給所有歸降的土官,都賜這個爵位。”

姚夔話沒說完,朱祁鈺敲敲案几,寒聲道:“爵位不可輕授,不容更改。”

大明爵位值錢,在於少,在於世襲。

這是塊金字招牌,不能隨便拆下來。

“陛下,那就多賜武官,如何?”陳文道。

朱祁鈺捏着鼻子:“可以!”

武官也是世襲的。

“按照土官的官位大小,官升三級,賜下武官職位。”

大不了財政多一筆開支,等到雲貴平定,再行革除即可。

“馬文升,將伱的策略寫下來,讓閣臣覈對後,送去貴州,按你之法行事。”

朱祁鈺道:“再加一條,主動投降的土人,終身免稅!”

“什麼?”

朝臣瞬間炸開了。

“陛下呀,那我們犁平貴州,有什麼好處呢?”姚夔急了。

耿九疇跪在地上:“請陛下三思,若貴州不收稅,廣西收不收呢?湖南收不收呢?湖北收不收呢?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要行便統一行事,不可分出你我。”

他翻個白眼,皇帝典型的一碗水端不平。

都是明人,憑什麼漢人少,夷人多呢?憑什麼!

“再說了,那些土人怎麼會相信中樞的話呢?”白圭一針見血。

土人最恨的就是大明。

大明在土人那裡,可沒有半分信用。

皇帝典型的熱臉貼冷屁股。

“朕以爲免稅,能讓土人快速歸化。”朱祁鈺急着蕩平貴州。

“陛下呀,正如您所說,百姓是窮怕了,只要您能讓貴州蠻賺到錢財,他們自然就歸化了,急不得的。”姚夔回稟。

“罷了,不提稅了。”

朱祁鈺問:“誰還有平黔之建議?”

朝臣鬆了口氣,皇帝的別出心裁,有時候是驚喜,有時候是驚嚇啊。

耿九疇輕笑道:“咱們和土司打交道幾百年了,土司瞭解咱們,咱們也瞭解土司。”

“只要廣西兵趕到黎平府,項督撫收買熟苗,熟苗領路,黎平府旦夕可平。”

“難的是播州楊氏,水西安氏、水東宋氏,這三大土司,掌地四千裡,擁兵幾十萬,又佔據地利優勢,平定極難。”

這話說到點上了。

貴州有一千多個土司,掌控生地四千裡。

黎平府屬於思州之地,已經在永樂十一年拿下來了,納入漢治幾十年,尚且難以徹底蕩平,可見平定其他三大土司的難度。

“接着說。”

耿九疇道:“微臣以爲,以都勻府爲界,先蕩平東面各府內的土司勢力……”

沒等耿九疇說完,白圭卻道:“微臣以爲,應該先打最難打的播州楊氏!”

“先拿下最難的地方,再徐徐圖謀其他。”

“那古思州之地,已經在大明治下,土司內亂不過癬疥之患,若我軍先蕩平此地,必然打草驚蛇,其三大土司一定會有所警覺,屆時想偷城,可就不容易了。”

白圭的見解是,先打最難的。

以免打草驚蛇,所耗甚重。

“廣西兵還未到貴州,對貴州地理環境、氣候因素尚且不瞭解,如何打仗?”耿九疇辯解道:“當先易後難,以國朝之力,蕩平播州、水西、水東三大土司,不過早晚的事。”

“而且……”

耿九疇磕頭道:“廣西蠻,真會那麼老實嗎?”

“不如憑此一戰,一箭雙鵰。”

耿九疇更狠,想通過平貴之戰,讓幾十萬廣西兵殞命,再殺空貴州,死傷百萬人。

白圭卻嗤笑道:“你之計策,三歲小孩都看得出來,廣西蠻看不出來嗎?”

“看出來又如何?”

耿九疇質問:“我大明供養得他們家家富裕,皆娶妻生子,爲國靖忠,有何不對?”

“你就不怕廣西兵止步不前,不肯征戰了嗎?”白圭笑耿九疇天真。

耿九疇笑白圭無知。

彼此爭論不休。

朱祁鈺看向陳文。

陳文磕頭道:“陛下,蠻兵也是人,不是隨意便能驅使的,明知必死而爲之,那是忠臣,而非蠻人。”

“但臣以爲,消耗廣西蠻必然要做的。”

“臣雖在吏部,但也看到了內閣的奏章,這些廣西蠻在江南,作奸犯科,無惡不作,南京都察院日日都有奏章呈上來,就連歐信都快被蠻人同化了。”

“所以,廣西蠻必須消耗掉!”

歐信榮封伯爵之後,徹底放飛自我了。

他竟然納了十幾房小妾,行軍途中尚在歡愉,並放任廣西兵在江南燒殺擄掠,甚至屠戮平民充功。

“陛下,歐信縱是您的愛將,但他所作所爲,已經超出臣子本分。”姚夔也對歐信不滿。

朝臣對歐信口誅筆伐。

“去,把歐鏜詔入宮中,抽他十鞭子!”

朱祁鈺緩緩開口:“再派人出宮,去軍中把歐信吊起來,抽一百鞭子,不問死活!”

“陛下聖明!”朝臣跪拜在地。

處置歐信,不過是小事。

“廣西蠻在軍中,尚且如此肆無忌憚,倘若放任其迴歸田地做農人,必然貽害地方。”耿九疇高聲道。

白圭出奇的沒有反駁。

“可方瑛已經將這些廣西兵,安置在廣西南三府了,這些地本屬於安南。”

朱祁鈺道:“如果貿然徵召回國,怕是會引起波瀾呀。”

聽話聽音兒。

朝臣聽出來皇帝要消耗廣西蠻的心思了。

“陛下,廣西民間尚有百萬土人,這些土人可徵召入軍,消耗在貴州。”

“如此一來,廣西就是我漢人的疆土了。”

“而在廣西南三府的廣西兵,則送去安南消耗掉。”

陳文實在夠狠。

一口氣,百萬廣西狼兵,就沒了。

朱祁鈺吐出一口濁氣:“起居郎,今日一切,不許記錄。”

“諸卿,今天之議,爛在肚子裡,不要對外宣稱。”

“平貴之戰,儘量消耗掉土人!”

朱祁鈺第一次改變口風。

以前是教化蠻人,並已初具成效。

奈何朝堂上下不放心外人,堅持用抽丁之法。

“需要騎兵的地方,從熱河調蒙古人南下。”

朱祁鈺緩緩道:“既然要抽丁,就貫徹到底,各族都抽。”

“陛下聖明!”

朝臣拜服。

平貴之策,變成了消耗人口的策略。

戰爭,雖然燒錢,卻能平衡國內矛盾,一方面是製造,製造軍工品,能提高生產力;另一方面就是消耗,消耗的不止是軍工品,更多的是人命。

人少了,土地承載力就變高了,就能養活孩子了。

“那就先易後難,給播州、水西、水東充足的準備時間。”

朱祁鈺做出決定,忽然想起來,這殿中還有一個不是朝臣的呢。

正縮在角落裡瑟瑟發抖。

“費璠,都聽到了嗎?”朱祁鈺看過去。

費璠渾身一抖,哭着說:“陛下,學生什麼都沒聽到!”

“聽到就聽到了,你是漢人,又出身大族,早晚要入朝爲官的,你和朕是站在一個戰壕裡的。”

朝臣也才發現,角落裡跪着一個人。

都以爲是太監呢。

朝臣森冷的目光,讓他恐懼。

“過來。”朱祁鈺招招手。

費璠戰戰兢兢地過來,聽到了了不得的東西,皇帝一句話,就要消耗百萬人口,實在太恐怖了。

“陛下!”

費璠爬過來,不停磕頭。

“朕說了,無妨。”

朱祁鈺指着費璠:“就是他,發現的黑油,他是鉛山費氏的家主,精通經義、詩詞、雜學,是舉人,明年科舉他會參加的。”

朝臣看出來了,皇帝是很看重這個費璠。

如今京中流行的鏡子,就是他仿製的,等皇帝出行後,皇宮就要換上玻璃窗戶,都是他一手主持的。

不想竟然是個舉人,不鑽心科舉,竟玩物喪志。

有人對他嗤之以鼻,有人覺得此人用旁門左道引誘君上,乃佞臣也,有人覺得此人是大才。

“回陛下,學生建爐熬製黑油,從黑油中熬出一種新的油,這種油比黑油更容易燃燒,且難以撲滅、燃燒時間更長。“

汽油?

朱祁鈺問什麼顏色的。

“是青色的,比黑油清澈很多。”費璠說到專業知識上,語速提高,神情變得自信。

這種新油,燃燒時間長,味道也比黑油味道強多了,起碼不會燃燒出臭味,味道是可以接受的。

“瀝出來的渣子呢?”朱祁鈺又問。

“回陛下,這東西可用來彌合房屋,防範漏水等等。”這是費璠想出來的新用法。

史書上記載,在先秦時期,中國人就用黑油來修補房屋。

用瀝青還修補房屋?

“可否能用來修路?”朱祁鈺問。

費璠一愣:“學生沒、沒想過用來修路呀。”

“可以試一試。”

費璠苦笑:“陛下,據學生所知,大明似乎沒有這種黑油呀。”

朝臣中有熟讀古籍的,先民早就使用黑油了,比如戰爭中用的猛火油,照明用的黑油,都是。

但產量稀少,味道很臭,這是真的。

朱祁鈺忽然想到一個問題:“費璠,你說的那種油,能一直燃燒嗎?”

“應、應該能吧?”費璠沒明白。

“派人去取來!”

朱祁鈺想到了那是什麼油了!

煤油!

那是瀝出來的煤油!

有大用!

馮孝立刻讓太監去取。

朝臣看着咋咋呼呼的皇帝,有點懵。

“再去取一個玻璃瓶,一個燈芯來。”朱祁鈺讓人去取。

足足等了一盞茶時間,太監才匆匆將一瓶青色的油取來。

朝臣已經不耐煩了,認爲這是浪費時間,衙署內都有着大量公務呢,討論貴州事,討論完畢就該回去忙了。

“倒進玻璃瓶裡,再把燈芯浸入,點燃,朕看看。”

費璠也明白皇帝要幹什麼了。

皇帝指揮,他來動手。

很快,一股火焰在燈芯上點燃,照亮了大殿。

朝臣頓時眼睛一亮:“陛下,這是?”

煤油燈啊!

照明,是影響文明進程的大問題。

人類一直在克服黑暗,從最早的燈油,到蠟燭,到電燈,就是征服黑暗的過程。

爲什麼朱祁鈺晚上不看奏章,因爲蠟燭太貴了,點燃太多,非常浪費,而且還危險。

這是在皇宮,有東西照明。

民間呢?

爲什麼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爲沒錢買蠟燭,煤油燈就完美解決了照明問題。

讓百姓用得起燈,黑夜就不再是問題了。

耿九疇用手扇了扇,沒有黑油的臭味。

姚夔推開擋在他前面的耿九疇,快速走到費璠面前,激動問:“你說這東西能一直燃燒?”

“能燒很久,比黑油燃燒的時間長,用水也撲不滅。”費璠道。

姚夔覺得嘴裡發乾:“那麼成本呢?這樣一壺,需要多少錢?”

“若有黑油的話,幾乎沒有成本。”

轟!

整個養心殿,直接炸開了!

照明問題呀!

是難倒天下人的難題!

尤其這些讀書人,他們的眼睛都熬壞了。

百姓家裡爲什麼難出讀書人,原因之一是蠟燭太貴!

白天要在地裡幹活,晚上閒暇時候才能看會書,卻發現沒有蠟燭,根本沒法看。

可這煤油燈,一文不值的話。

天下百姓就都能用得起燈了!

其實,在產黑油的地方,已經用作照明瞭,但弊端很大,一是石油燃燒太快,造價較高;第二味道太臭,容易中毒,不美觀。

民間倒是自發使用,中樞並不知道。

但根本沒法推廣,因爲大明不產這東西呀。

噗通!

姚夔跪在地上,嘶吼道:“陛下此功,如燧人取火,照亮大明!”

羣臣全都跪在地上,山呼萬歲。

燧人氏,爲什麼能入三皇五帝的討論之中,因爲他鑽木取火,爲人類照亮了未來的路。

煤油燈,讓燈進入萬千百姓家,何嘗不是燧人氏在世!

這一盞茶時間,等得值!

“可大明沒有黑油呀。”

朱祁鈺攤攤手:“沒有黑油,哪來的燈。”

“打!”

姚夔激動道:“哪來有,咱們就打到哪裡去!不遠萬里,也要征服此地!”

“陛下,臣並不支持您對外用兵,若爲了這燈而去征戰,微臣願意親自掌兵,爲您征戰!”嶽正磕頭。

羣臣明顯上頭了。

忘記古籍裡的記載了,大明有這玩意,很早就用了。

“可朕不知道哪裡有呀,也許是西邊有,也可能是南邊纔有。”朱祁鈺笑盈盈道。

“不管在哪,大明一定要納其土,收其黑油!”姚夔擲地有聲。

“哈哈哈!”

朱祁鈺大笑,看向費璠:“這油是你煉出來的,這燈名就取你的名字吧。”

費璠受寵若驚,剛要謝恩,卻發現背後冷颼颼的,那些朝臣都冷盯着他呢。

他立刻道:“微臣雖熬製出此油,卻不知用法,乃是陛下一語驚醒夢中人,此燈之功,全賴陛下!”

廢話,這等大聲望的事情,朱祁鈺能讓給別人嗎?

皇帝最缺的就是聲望跌落谷底,正好用燧人之功,標榜自己,提高聲望。

“你倒是誠實。”

“罷了,你熬製此油有大功,就賜下一枚銀符吧。”

朱祁鈺也不客氣了:“就取名景泰燈,令民間收集黑油,煉製成燈油。”

朝臣山呼萬歲。

發現煤油燈,純屬意外。

“對了,瀝出來的渣子呢?”

太監順手取了來。

朱祁鈺走出大殿,挑個地方,讓費璠親自動手,把瀝青加熱後,壓平,壓成道路。

等了一個多時辰,才涼透。

這期間,朝臣在討論這些石油產自哪,並讓人去開採。

太監進殿稟報,已經涼透了。

朱祁鈺帶着朝臣出去,剛要踏上瀝青路,馮孝卻跪在皇帝前面:“皇爺,不可涉險。”

“費璠,你上去走走。”

費璠苦着臉上去走一圈,發現沒什麼危險,腳下硬邦邦的,還挺舒服。

也就鋪了三尺。

朝臣上去走了走,發現這路是好東西呀。

朱祁鈺讓人往上潑水,並用石頭砸,雖不說完好如初吧,起碼比民間的馳道扛造。

“陛下,若以此路修築馳道,馬匹跑在上面,節約馬匹不說,還能縮短傳遞距離,此物有大利於國呀!”

姚夔又激動了。

激動地匍匐在地上,說了一大堆文辭,把皇帝描述成三皇五帝。

“姚卿莫激動,大明沒有黑油呀。”

朱祁鈺又一攤手!

姚夔膝行過來,激動道:“陛下,您夢中得仙人指點,仙人可曾告訴您,何地有黑油?老臣願意親自領兵,爲大明拿下此地!”

這老頭快激動死了吧?

朱祁鈺把他扶起來:“姚卿莫激動,朕確實知道哪裡有,問題是,距離大明太遠,如何運回來呢?”

知道有就好辦了!

姚夔激動得又要許諾了。

但有朝臣反應過來了,皇帝總說沒有,那麼大明一定有!

只要回去查閱典籍,一定能找到。

所以給姚夔使眼色,讓他別許諾了,皇帝可會當真的。

姚夔不管:“老臣要爲大明找到黑油,讓大明百姓皆能用上燈火,全國都鋪上這種路!”

“哈哈哈!”

朱祁鈺大笑:“諸卿皆是憂國憂民,朕知之。”

“費璠也說了,此物沒有成本。”

“無非是人力物力而已,大明修馳道,用了多少人力物力,而且年年修繕,往裡面砸了海量的銀子呀。”

“如果用這種路,一年修繕一次,朕都覺得划算。”

“最關鍵是,馬匹跑在這種路上,可以加快速度,方便中樞管轄地方。”

“同時,對加強地方聯繫,加強商業活動,皆有諸多好處。”

“但問題來了,大明沒有呀。”

陛下,您又來?

史書上記載了,在先秦時期,百姓就用此物抹房子,防水之用,怎麼能說沒有呢?

而且,陳文都說了,四川還有油井呢,您這是激動糊塗了吧?就往皇帝圈套裡面鑽?

“好吧,大明確實有,但儲量少呀。”

“你們想想,想把大明的路,修到村子裡去,需要多少這東西?”

“讓大明六千萬百姓,全用上燈,需要多少?”

“大明就算有,也不夠用。”

朱祁鈺說回來了:“就說貴州,朕欲用此物,將貴州的路全都修通,你們說說,貴州蠻可還能造反?”

阻擋大明天兵的,就是地形!

姚夔跪在地上:“老臣願爲陛下掌兵,尋找黑油!”

“好!”

“姚卿,此事朕就交給你了!”

“朕將大明的安危,託付於您的手上!”

“先在京畿修,把京畿的路全都修平了,再把南北直隸的路修通。”

“等朕從南京迴鑾的時候,就要走這黑路回京!”

完了!

姚夔傻眼了。

您這哪是交給我任務呀,這是催我快點死呀!

“姚卿,可否能完成任務?”朱祁鈺笑着問他。

“陛下,老臣尚不知哪裡有黑油呀!”

“爾回去查閱查閱史書,就知道哪裡有了,夢溪筆談裡管此叫石漆。”朱祁鈺笑道。

猛地,姚夔一愣:“石漆?就是這黑油?這是石油?”

“那老臣知道哪裡有了!”

延安府啊!

夢溪筆談明確記載,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

並且,提出了石油這個概念。

姚夔根本就沒想到,這黑油就是石漆,就是石油。

當地石油產於水邊,與砂石泉水混雜,緩緩流出,人們則用野雞尾將油蘸取,採集到瓦罐中。

《水經注》提到在酒泉延壽縣的南山也坐落着一處特別的“泉水”,其水肥如肉汁,其色先黃後黑,形如凝膏,點燃後極爲明亮,但不可飲用,當地人稱之爲“石漆”。

《魏書·西域傳》說其西北的大山中有像“膏”的物質流出,豐富到能流出數裡成一條小溪,它又形如醍醐,只是聞起來非常臭。

說的是龜茲國。

《元和郡縣誌》又補充道在肅州玉門縣東南一百八十里處產“石脂水”。

這裡說的是玉門油田。

在四川,石油是和鹽礦混雜在一起,需要從鹽井中和鹽一起開採,也稱作“井油”。

這就是陳文在礦井裡看到的採油機器。

那不是採油來用,而是把石油扔掉,目的是取鹽。

“請馮公公將地圖拿來!”

姚夔怎麼感覺,這地方在哈密呢!

真說對了,玉門關在哈密國內。

果然,在哈密境內。

但哈密已經併入甘肅了,屬於大明版圖。

姚夔舉一反三:“陛下,您的意思是,黑油的產地在西面?”

“沒錯!”

“在旭烈兀的治下,就有着海量的黑油!”

“那裡的黑油,比海水還要多!”

朱祁鈺道:“朕必佔有之!”

“老臣願爲陛下驅使,爲陛下拿下黑油之地!”姚夔覺得自己能憑此功入文廟。

“諸卿,爾等似乎還忘記了一件事。”

朱祁鈺幽幽提醒……

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203章 查清賬目,清洗戶部,大罰後要封賞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445章 景泰七十年,大限將至:胡濙的秘密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170章 你喜歡磕頭,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280章 詭異的倭寇犯邊!外族死多少,朕不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285章 朝鮮事,風波惡:靖難皇帝,朝世祖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391章 休假和產業鏈,兩醫之爭和發展問題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別人的文物,讓別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280章 詭異的倭寇犯邊!外族死多少,朕不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164章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3章 暴殺門達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293章 清理貴州,共管吐魯番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455章 至暗時刻:朱祁鎮死亡真相(八)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261章 溺殺女嬰,滅絕人倫,臉上刺字,全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168章 飢腸轆轆的韃靼兵,去大寧城吃飯!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84章 啪!你的賢名是用皇爺的惡名換來的!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3章 暴殺門達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35章 你要清名,朕給你!(求收藏!)第134章 撿起來,呈上來,朕拿金印砸死你!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443章 給王守仁上上強度,新時代朱祁鈺 朱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第224章 名單裡的秘密,先帝的死因!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332章 大明是瘋狗嗎?東北這塊爛地,也要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266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邊境向南推,開疆第444章 命運啊,朕想給世界上上強度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