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

五月初五。

冊封太子大典,商王朱見漭正式冊封爲大明太子。

冊封大典上,朱見漭乘坐一臺轎車,不用馬車拉拽,也不是蒸汽機車,而是用內燃機發動的,燒柴油驅動的轎車。

世界第一臺汽車誕生。

老皇帝親自提筆,書寫龍旗兩個字,龍旗牌汽車。

五月初九,廢太子朱見淇被冊封爲商王,繼藩商國,廢太孫朱佑榶爲商國太子。

並冊封了朱見淇六個兒子爲王,全部打發去歐洲繼藩。

朱見淇瘋了的消息,老皇帝並不知道。

朱佑榶入宮謝恩。

朱祁鈺卻不想見他,親密無間的爺孫,終究因爲權力而形同陌路,這就是皇族。

朱佑榶在午門外,對着宮門三拜九叩後。

便在七月十一,踏上繼藩的艦隊,去商國繼藩,而廢太子妃楊氏病逝於船上,去商國的路上,朱見淇因水土不服而病逝。

朱佑榶沒讓人去報喪,老皇帝未必願意聽他家的消息,他則以商太子的身份處置商國朝政,實際上就是商國皇帝。

朱佑梐尚在商國監國,會在十月初一動身入京。

這期間,他會將商國的形勢情況,完全告訴朱佑榶。

剛入秋,老皇帝就病倒了。

太醫說,油盡燈枯,怕是熬不了太久了。

“老四,朕的身體朕知道。”

換太子後,朱祁鈺心情鬱郁,一股寒風吹來給吹倒了。

“病病也好,總憋在體內,會憋出毛病的。”

“老大家安頓好了?”

朱見漭可不敢告訴他,老大已經病逝的消息。

“爹,您就別操心了,大明有的,兒子都會給他家,這是兒子欠他那一脈的。”朱見漭讓他爹安心。

朱祁鈺臉上露出笑容:“老大若有你這番心胸,也不會落得這般下場了。”

“朕死後,天下就會大亂。”

“各國攻伐不休,對大明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所謂挑戰,是要做好宗主國,調停各國關係,又要維護宗主國的顏面,這就考驗政治眼光和外交水平了,不到必要的時候不要隨便動刀動槍的,能動嘴就動嘴,必要時候纔要用武力震懾,記住,武力只是震懾用的。”

“機遇就是,你想在朕的基礎上開疆拓土,機會就來了,各國亂戰,必然有國家被滅亡,也有的國家衰弱,請求併入大明。”

“朕相信你的能力,能做好這些。”

“但要記住一件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無論是爭霸還是搞經濟,一定要注重科學技術,萬分不能鬆懈分毫。”

“直接投資科研,未必有什麼效果,投資軍工產業,加快軍工產業的升級,用軍工刺激民用行業的發展。”

朱祁鈺諄諄教導。

“兒臣曉得。”

朱見漭道:“兒臣繼太子位後,就向國營研究所投入3億元研發資金,又對電器行業總投資30億左右。”

“八月份的時候,兒臣進一步投資軍工行業,進行新一輪電器革新,預計投資額20億。”

“兒臣預計拿出來一百億,投資新行業、新產業。”

朱祁鈺滿意地點頭:“你該看到大明的火車了,和你商國的不一樣吧?大明火車速度,比藩國火車要快得多,就是技術革新的緣故啊。”

“太子大典上,你乘坐的汽車,發動機是內燃機,從蒸汽機到內燃機,是革命式發展。”

“短短二十年,從蒸汽機跨度到內燃機,是朕投入上百億資金的傑作。”

“相信朕的話,內燃機會改變世界的。”

“但研發,需要繼續投入海量的金錢,你不要吝嗇,朕縱然投資一百億,但回報卻遠超一百億,記住了,科研投資是源源不斷的,不要怕失敗,更不要擔心打水漂,投資是一股長勁兒,持續不斷纔是最重要的。”

“你乘坐的那臺轎車,是工匠用刀斧一刀一刀刻出來的,想量產,想推廣,都需要海量的資金。”

“更別說,內燃機只是人類發展史的小小一步而已。”

“伱計劃投資一百億,朕很欣慰,但卻遠遠不夠,往科研裡投資,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然後形成技術壁壘,早晚你會得到技術回報,到時候你賺得就不是這點小錢了。”

“像可樂,朕爲得到配方,投資了十幾億,到現在,可樂給朕的回報,是幾百億的事嗎?”

朱祁鈺笑道:“投資不止要有眼光,更要有魄力,有堅韌不拔的長勁兒,要持續不斷投資,纔能有回報。”

朱見漭表示受用。

“老四,你不想知道,那天上究竟有什麼嗎?”

朱祁鈺指着天空:“那一閃一閃的星星,到底是什麼?高懸於夜空中的月亮上面,有沒有嫦娥?照亮這天地的太陽,究竟距離這地球多遠?你不想上去看看嗎?”

“爹?您是說?能飛?”

朱見漭抓了抓頭髮,嘀咕道:“這老頭說胡話呢吧?”

“哼,飛?算什麼!內燃機研發成功了,十年之內,你就能飛上天,任何人都能上天!”

朱祁鈺道:“可星空之上,誰能去呢?”

“還有南極北極,厚厚的冰川下究竟埋藏着什麼秘密?”

“人類是哪來的?靈魂終究要去哪?這黃金白銀,到底是怎麼凝結而成的?這地下,究竟有多深?地心深處有什麼?”

“這世界有太多秘密了。”

“老四,需要你來探索了。”

“也許,爹死後是去那遙遠的太空中去,而不是去了地下。”

“你想追隨爹的腳步,就往上面看看吧。”

“終有一天,這世界這地球這宇宙的秘密,都會被大明探索清楚。”

可朱見漭卻在叨咕:“上天,上天?”

他在想,如果能飛,戰爭會怎麼打?能不能投放過去大軍,在敵軍窩裡開花?

朱祁鈺發現自己說了一堆,老四卻神遊天外了。

“想什麼呢?”朱祁鈺不滿地看他。

“爹,您繼續說。”朱見漭憨笑。

“朕和你說話呢,你溜個什麼號啊?”

朱祁鈺沒好氣道:“記住了,要上天!要研發飛機!”

“兒臣知道了。”

“滾蛋!”

朱祁鈺不想看到他,比老大也沒強多少,都是榆木腦袋。

和平年代,爲何要上天?

因爲藉着上天的機會,才能研究武器,研究新科技。

不然人都是有惰性的,日子過好了誰願意瞎折騰啊。

大明現在沒有敵手,那麼就得去太空找一個敵人,當成假想敵,老美不就這樣做嘛。

一個孤立的大島,四處撩撥四處點火,一是爲了彰顯存在感,二是爲了給自己找壓力,不然一個孤立的大島上實在太優越了,什麼都有,什麼都不想做,哪來向上的動力呀。

很多民用東西,都是先軍用,軍用淘汰後放到民間賺錢而已,所以朱祁鈺也極爲重視軍工行業建設。

十月十八,太子長子朱佑梐抵達京師。

他馬不停蹄入後宮拜見老皇帝。

他兒時長在宮中,受老皇帝教導,十幾歲了纔出去的,但是縱然有幾分親情依戀在,畢竟時間太長了,親情幾乎淡薄沒了。

可朱佑梐進殿就開哭,說童年趣事,告訴老皇帝他心裡有他。

可老皇帝活了八十多歲了,什麼看不透啊?

“你爹還等着你呢,去吧。”朱祁鈺發現,這個被老四揉搓的朱佑梐,也不是個好對付的。

看來自己教育方法是錯的。

不經歷風雨的人,哪裡能成爲真的棟樑之材?

他對兒子們太好了,尤其是老大,這幾年過於呵護了,才讓他不知好歹。

果然。

朱佑梐剛進東宮,正在處置政務的朱見漭,就嗤笑道:“喲,這不是太子嘛……哦,太孫,可挺會找靠山喲,朕……真是孤的好大兒。”

“兒臣知錯。”

朱佑梐確實耍心眼了,他該通知他爹一聲,再去養心殿,可他想給老爺子一個驚喜,博得老爺子歡心。

“好大兒,你哪裡有錯呀?老爺子是你親爺爺,你去孝敬是應當的,孤哪能挑你的錯啊?”

朱見漭陰陽怪氣道:“老爺子擔心你在東宮和孤住着不習慣,讓你住在萬壽宮裡,你這爺爺對你夠好的吧?”

“兒臣謝爺爺隆恩!”

朱佑梐見着他爹,屬實是耗子見着貓,渾身哆嗦。

“向你爺爺謝恩去吧。”朱見漭讓他滾蛋。

朱佑梐直接懵逼了。

我剛從養心殿出來,還去謝恩?

這就是他爹的報復。

漂洋萬里回來,剛剛入宮,他爹就給他個下馬威,讓他夾起尾巴做人。

別以爲上面還坐個老爺子,就敢跟他朱見漭唱反調!沒門!

朱見漭純粹拿兒子當工具。

老三趙王,次次身先士卒,從猛將進化成猛帥,是一身傷疤換來的,兵卒也是別人的兒子,別人的兒子能死,我朱見漭的兒子爲什麼不能死?

所以,老二齊王、老三趙王,老四魯王,個個勇猛非常,打仗從來都是第一個往前衝。

所以打下了偌大的江山。

都是他們爺們五個打下來的。

商國的大將,那都是他朱見漭慧眼識珠發現的,都是他一手一個挖掘出來的,真正的猛帥是他們爺們五個。

最可笑的是,朱見漭從來沒身先士卒過。

每次打仗,都是他兒子帶頭衝鋒,老三趙王十二歲上戰場,第一仗就吃了敗仗,還將他老爹從萬軍之中背出來的,事後還捱了三十軍棍,因爲他指揮失誤,導致戰敗。

老四魯王十一歲上戰場,作戰勇猛,指揮若定,是員智將。

民間都說,朱見漭四個兒子,四個英豪,一門五帥,哪來的什麼天生名將啊,一將功成萬骨枯,都是用人命堆出來的,是從屍山血海當中爬出來的,才成爲了名將。

朱佑梐也上過戰場,攻打莫斯科時,他身先士卒,攀上莫斯科城牆,身中十幾箭,靠着一股堅韌,終於把莫斯科給啃下來了,最終將莫斯科汗國覆滅。

那是商國的立國之戰,老二齊王僅率五千人,死死將莫斯科汗國幾十萬援兵堵在要塞外,五千人,最後只活了十幾個,齊王身中幾十箭,也就命大,才撿條命回來。

別人都看到商王一家的風光。

卻看不到,每一場戰爭,都是商王親自領兵去打,都是商王三個兒子衝在最前面,箭矢不長眼的,不認識你是王的兒子,還是普通士兵,拼得就是運氣。

商國每一寸領土,都是商王一家打下來的。

在朱見漭心裡,這四個不是他的兒子,而是四個頂級名將,尤其趙王,是猛帥。

大明朝臣認爲朱佑梐是一個治理型皇帝。

恰恰相反,只是他的弟弟們太耀眼,遮住了他的鋒芒而已。

老皇帝的皇孫中,朱佑梐的軍事水平能排進前十,而且這傢伙是打過仗的,作戰同樣勇猛。

只是朱見漭出征,需要他監國,穩定朝局罷了。

大明朝臣看重了他老實。

殊不知,這種老實是跟齊王、趙王、魯王三個比出來的,這三個傢伙個個都是名帥,朱佑梐再差,也是個頂級名將啊。

也不看看他爹,朱見漭的軍事實力,可以和太宗皇帝拼一波的。

整個東歐,一億多人口,像莫斯科汗國,是東歐頂級帝國了,看着朱見漭吃幹抹淨容易,換做其他皇子去,早就被吃得只剩下骨頭了。

而現在,東歐一億多白人去哪了?

景泰六十四年,商國、齊國、趙國、魯國,總人口4.9億,其中僅有6000萬白人,大部分是臣服者,還有一小部分是哥薩克騎兵。

這些白人,承擔着東歐最髒最累的工作,苟延殘喘的活着。

大商沒有奴隸,其實有奴隸差不多。

這六千萬白人,有朱見漭壓着,一個水花都翻不起來。

可換做朱見淇去了當商王,可就未必了。

朱見漭回大明秉政後,並沒有太長時間的新手期,很快就如魚得水了。

而朝堂上的官員也在觀察朱見漭,觀察他的處事風格。

朱見漭和老皇帝一樣,都是看批好的奏疏,而不是隨便攬權。

朱見淇就不一樣,朱見淇剛剛完全秉政後,就將批紅權拿了回來,僅僅三個月,就將批紅權灰溜溜送回司禮監了。

真能累死。

即便太祖皇帝復生,也不可能處理如此龐大疆域的全部政務的,一個人二十四個小時是處理不完的。

就像司禮監,景泰四十年前,只有一個掌印太監。

現在呢,有四個掌印太監,二十幾個秉筆太監,七十多個隨堂太監,就這還在年年增加呢,實在太累了。

皇權下鄉之後,連村裡雞毛蒜皮的小事都需要朝廷御批。

村裡的各種事,比如說雞丟了狗丟了,地方給找到了或者沒找到,是要寫成報告的,只要報案了就要形成報告,送上來。

倒不是朝廷直接去管,而是朝廷要知道。

就像內閣,景泰四十年時,首輔一人,閣臣六人,到了景泰六十年,是首輔一人,閣臣十人,近兩年已經增到了十六個閣臣。

八部也增設了副尚書,又增加了四個副侍郎的編制,實在太忙了,從上到下所有事,都要管的。

地方官員也在年年增加,隨着京察深入,民間政務事無鉅細的報上來,上面也需要人處置,就需要增加相應編制。

前些年還會有人喊着冗官,現在沒人說了,都喊着增加人手吧,太忙了。

六部擴大到八部,朝野上下都不滿呢。

現在,八部要擴大到十六部了,確實權力分散了,問題是忙不過來啊,一個尚書,一天只蓋章,蓋一天都蓋不完,還沒處置政務呢,還需要討論呢,早晨要上朝,還要入宮稟報,參與重大事件的決策,別說一個人,三個人都忙不過來。

所以,朝廷一致通過,景泰六十六年,增設八部,四寺,兩院。

以後就是十六部十寺四院二十四司。

管制也要在基礎上增設、增改。

像農業部、水利部、林業部、教育部等等,全部都要單獨成立部,還要增設副侍郎兩人,就是有六個副侍郎了。

尚書是一正一副,左右兩個侍郎,六個副侍郎,酌情可增設一個副侍郎。

內閣要補入閣臣,變成一個首輔,一個次輔,二十一個閣臣,總人數23個,單數的原因是方便投票表決。

一直以來,內閣裡大事都是投票的。

讓朱見漭把天下大事都看完,一天都能累死。

所以,他改進了帖黃,把重要大事要事彙總,縮寫成四個字,提交上來,他用四個小時看完即可。

這一點他很像老皇帝,相信朝臣,只負責大事把關,大事拍板,其他的事幾乎放權給閣部。

朱見淇則不然,大事小情都想抓在手裡,不懂得抓重放輕。

但他還算勤勉,每日看奏疏時間在八個小時以上,卻還看不完,哪怕再加八個小時也看不完的。

朱見漭可就比不了他了。

他看一會就煩躁,勉強看個四個小時,基本都丟給朱佑梐來看,他在宮中呆的蛋疼,居然弄一匹馬,在宮裡面騎。

他的王妃早就死了,這些年也沒立王妃,在商國時就沒人管得了他,一羣妾室,都沒兒子,誰敢說他呀。

他將紫禁城裡圈出一塊跑馬場,天天在裡面跑。

到了大明,惡習不改。

結果被朝臣告到了老皇帝那裡去了。

到了十月底,老皇帝身體見好,正在殿裡溜達,朱見漭過來請罪。

“嘿,大明和你的商國不一樣吧?”朱祁鈺倒沒怪罪他。

“爹,兒子從小就不安分,這些年馳騁疆場,最煩的就是在這深宮裡坐着,那些言官明知道兒子的性格,還上疏彈劾兒子。”

朱見漭扶着他爹,嗤笑兩聲:“不就是想試探兒子的心意嘛,也想看看您,是包庇兒子我,還是向着朝臣。”

他太瞭解他爹的性格了,這點小事他爹都不會放在心上。

“收收你的野性吧。”

朱祁鈺道:“言官敢試探,說明你的商國軍隊已經靠不住了,之前朕就問你,你的路該怎麼選,該做出抉擇了。”“被滲透就滲透了,您還在呢,兒子還死不了。”

朱見漭不在乎:“治理朝政就像熬鷹,您對他們太善意了,所以纔敢揣測天心,等兒子繼位,就讓他們知道天心難測!”

“老四,保重自己啊。”朱祁鈺瞟了他一眼:“該低頭的時候就低頭,別吃虧。”

“兒子明白。”

朱見漭道:“兒子回去就把馬宰了吃肉。”

朱祁鈺笑了起來:“去奉天殿上吃。”

“哈哈哈!”朱見漭大笑,和老爺子聊天就有意思。

“朕這幾年,爲了老大,不得不窩着裝慫,你回來了,朕不用裝了,也沒幾天活頭了,活得自在一些,靠你了,行嗎?”

朱見漭跪在地上:“兒子在一天,就保證爹不受任何委屈!”

朱祁鈺拍拍他的頭:“好兒子。”

朱見漭真的把馬殺了,然後在奉天殿上煮肉吃,還給各個官邸的官員送去一碗馬肉。

“老四還是那個老四啊。”

馬文升勾起嘴角:“這是向朝臣挑釁呢。”

“三十年了,還沒變啊。”

餘子俊吃着馬肉:“若再爛糊些就好了,這小子一點都不考慮老臣子的牙口啊。”

“這是匹烈馬啊,馴服烈馬是需要時間的,慢慢來吧。”馬文升也吃了塊馬肉,就分給其他人了。

這場交鋒,談不上誰勝誰負,但朝臣卻第一次清晰地瞭解到朱見漭的性格。

卻在這時,倭國臣服的消息傳來。

王恕、楊信成功收復倭國,倭國正式變成大明領土。

捷報傳入養心殿。

老皇帝滿臉喜色:“大明最後一塊版圖湊齊了,將蝦夷島從黑龍江拿出來,和倭國三島放在一起,設爲日本省,簡稱齊或倭。”

“齊魯之地,就是倭國和山東,就是朕的齊魯之地。”

“再設東京,爲大明第五京師,設東直隸。”

“這下大明版圖,算是徹底齊全了。”

他走到地圖前,眼睛不太好使,有太監拿着放大鏡給他看:“把太子宣來。”

當朱見漭進殿時,看見他爹被兩個太監扶着,拿着放大鏡看地圖。

“大明一共六十個省,每一個省視爲一顆星,朕想在國旗上,增加五十七顆星,你意下如何?”

六十個省,分別是:勒拿、捕魚兒海、蒙古、突厥、韃靼、黑龍江、吉林、遼寧、朝鮮、日本、東直隸、熱河、北直隸、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西域、伊犁、阿爾泰、烏里雅蘇臺、唐努烏梁海、烏蘭察布、葉尼塞、費爾干納、西直隸、烏斯贓、四川、重慶、雲南、大理、北緬、南緬、孟加拉、馬六甲、新益、新荊、新揚、交趾、新徐、新兗、新青、汴直隸、呂宋、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浙江、南直隸、江蘇、安徽、湖北、河南。

渤海灣和朝鮮灣,正在填平,又會增加渤海省,和黃海省。

一共五京五十五個省。

北面凍土區面積巨大,約六百萬平方公里。

大明總疆土超過2100萬,宜居領土達到1500萬。

西部的盡頭是大海,最遠到白令海峽,從勘察加半島延伸到美洲的小島,都被大明實控。

最西邊的省是突厥和日本。

東部疆域以鄂畢河-巴爾喀什湖-苦盞爲劃分,實際上,大明佔據整個帕米爾高原,佔據大半個興都庫什山脈。

即便這些地方貧瘠,領土卻有一百多萬,雖然沒被劃入大明,其實是大明實控領土。

大明實控領土,在2300萬左右。

老蘇最牛的時候,2240萬平方公里,其實有一千多萬凍土,中亞那等全是風沙的地方,能和東南亞比嗎?

一個交趾,都比整個中亞富裕。

老蘇真正宜居地,就東歐那一小塊地盤,頂天四百萬平方公里,其實和現在的華夏差不多。

而大明佔據整個東南亞,滅掉了安南、暹羅、老撾、柬埔寨、緬甸和孟加拉,佔的全是膏腴之地。

還有更加富裕的婆羅洲和呂宋呢。

倭國是爛,火山海嘯地震年年都有,但也比中亞富裕呀,起碼人家靠海呀。

橫向對比面積的話,大明比老蘇還大。

縱向對比富裕度的話,十個老蘇也比不過大明啊。

說實話,華夏精華之地,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就奠定了的,就是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也就這樣,甚至連湖南、廣西、貴州都不是什麼精華地區,勉強算吧。

大明增加了東北,松遼平原,三江平原、黑龍江平原三個巨大平原,因爲耐寒作物的出現,東北才被利用上,不然根本就沒用。

又增加了東南亞,東南亞膏腴之地。

隨着引流葉尼塞河和勒拿河,曾經荒涼的北方,也會再次繁榮起來,畢竟北方缺水,解決水源問題,北方恢復漢朝榮光,指日可待。

加高興安嶺後,又會增加兩個富裕省份。

最關鍵的是,大明擁有無數個天壤良港。

老蘇可沒有。

大明人多呀,大明總人口達到了39.1億,景泰六十六年就能超過四十億。

大明是單一民族,和老蘇那種幾百個民族組成的國家可不一樣。

所以,同時期對比,現在的大明要比老蘇還要強大的。

“爹,如果大明以後再開疆拓土,是不是還要改國旗呀?”朱見漭以爲多大事呢,倭國本就是盤子裡的肉,早收晚收而已。

“你能把這個龐大的大明治理好就知足吧。”朱祁鈺沒好氣道。

“爹,併入倭國,也只是五十九個省啊?哪來的六十個?”朱見漭問。

能做如此龐大帝國的皇帝,朱見漭也與有榮焉。

“大明現在有四京,朕打算在倭國設立東京,爲大明第五京,設東直隸。”

西京,是建立在費爾幹納盆地裡的。

像費爾干納這個名字,朝臣是反對叫的,不如叫大宛省,或者叫西康省。

可老皇帝卻覺得費爾干納名字不錯。

這名字的意義是,被山嶺環繞的谷地。

其實現在人只是看人家一串名字,覺得洋氣,如果翻譯過來就會發現,還不如大河南名字洋氣呢。

中亞到現在都沒誕生民族觀念,因爲一直被征服啊,他們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所以,這塊地盤上叫一些古名字沒有問題。

像緬甸、泰國就不行了,雖然新益、新荊不好聽,但這塊地盤可被泰國、緬甸經營上千年了,記憶沒那麼容易抹去的。

老蘇當年就試圖抹去中亞各族的記憶,最終還是失敗了。

大明用了五十年,還沒抹掉東南亞人的記憶呢,何況老蘇。

“爹,兒臣建議改北京爲中都,設六京,在北面蒙古省裡挑出一塊要地,建立北京。”

“現在的北京改爲中都,或者是中京、大京、大都都行。”

“費爾幹納盆地裡有西京。”

“倭國有東京。”

“百越之地有汴京。”

“江南還有南京。”

“如此一來就有六京,遼金都是五京制,兒臣覺得用在大明也很合適。”

“太宗遷都後,大明纔有兩京,您爲了更好控制百越之地,設置汴京。”

朱祁鈺微微沉吟:“六京都設了,乾脆設十京算了。”

“在婆羅洲挑一處建京,在孟加拉也拿出一個地方建立京師,等葉尼塞河引水完畢,將蘭州改爲蘭京,改新加坡爲新京。”

“直接設十京,撤汴直隸、西直隸和東直隸,只有南北兩個直隸。”

設十京,從政治角度,方便管理地方;從經濟角度,則是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建設京師,讓人口集中在天下十京之地;從軍事角度,也方便設置多值軍隊。

“爹,那樣的話,省份可就減少了。”

朱祁鈺瞟了他一眼:“以前是兩京十三省,是朕非要把直隸變成省的,唉,算是朕的虛榮心罷了。”

“若是爹的虛榮心,乾脆將各府升爲省,全國不就有幾百個省了嘛。”朱見漭打趣他。

朱祁鈺大笑:“你覺得十京制如何?”

“兒臣覺得更好。”

那麼就變成了十京五十七省。

“新京師不用改地名,比如蘭州,就叫蘭京,新加坡升爲新京,這樣就可以了。”

十京就是:中京、北京、南京、東京、西京、汴京、蘭京、新京、孟京、巫京(婆羅洲)。

大明新疆域也就劃定了。

十京五十七省,其中包含南北兩個直隸,其他八京不設直隸。

其實唐努烏梁海北面的葉尼塞和勒拿兩個省,面積巨大,因爲沒什麼實際意義,也就沒有進行拆分,非要拆分的話,倒是還可以拆分出幾個省來。

但連人都不能住,拆分出來有啥用啊。

“爹,建造京師的錢,內帑出?還是召集富商集資?”

朱祁鈺估摸一下:“自己出也花不了幾個錢,基礎建設朕出吧,其他的可以招商引資。”

“兒臣這就給內閣傳旨。”

朱見漭也不在乎這點錢,老皇帝家底兒這麼豐厚,該花就得花。

老皇帝可沒給他看家底兒。

但他可知道,東歐很多東西,都有老皇帝的投資,每年都用火車往京師裡面運黃金。

他可不是朱見淇,錢該花就花,攢着沒用。

“那改國旗的事?”

“爹,兒臣覺得別改了,用了五十多年了,天下人都習慣了,您要是想將五十七顆星加上去,就重新制作一面,當做紀念用。”

換做朱見淇,估計會跟老爺子算賬,換旗花多少,朱見漭則是沒有理由,就是不改了。

養心殿傳出消息,老皇帝要建十京,閣部重臣吵吵嚷嚷的,都覺得沒必要花這筆錢啊。

隨着火車提速,中樞掌控如此龐大的疆域,多少有些如魚得水,並不覺得哪個省份會獨立出去。

大明可不是聯邦制。

其實在景泰五十五年時,有朝臣提出聯邦制,因爲德國,就是有很多爵位封地、自由領等組建的聯邦制國家。

歐洲基本都這樣的,可以說,歐洲沒進入封建皇帝制度,還是分封制呢。

所以要組建聯邦。

因爲沒有一個共同的君主。

如果看羅馬史書,歐洲也被統一過,可這個史書的真實性難以考證,而且這是公元幾百年的事,當時華夏已經從秦朝進入宋朝了。

就說商朝,也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可這個大一統,和秦始皇的大一統是兩個概念。

秦始皇大一統,奠定了華夏版圖。

商朝的大一統,只是一個地區的統一而已。

羅馬估計也是這樣的,被後人無限美化,不斷吹噓什麼羅馬文明,其實就是和華夏的商朝差不多。

現在的華夏人,會拿商朝歷史說事嗎?

不會呀!

但歐洲人會呀!

他們覺得羅馬多麼牛鼻多麼厲害,其實就是個渣渣呀,都別對比同時期的漢晉唐宋,對比一下商朝就可以了。

但羅馬肯定是存在的,也肯定輝煌過,只是這個輝煌程度,吹噓成分偏大。

所謂聯邦制,可不是什麼先進制度,而是歷史遺毒罷了。

虞夏商周就是分封制。

聯邦就是分封制,就是換一套說辭而已嘛,本質沒變啊,無非是最後不打仗了,和平統一了。

這個統一,和華夏的統一是兩個概念。

春秋戰國合起來,叫東周。

東周是一個統一國家嗎?也可以理解爲是的,因爲有一個共同的君主,周天子,這就是統一的嘛。

這不就是聯邦嘛。

如果戰國時期就進入大航海了,那麼華夏一統這個概念就消失了,東亞也是一堆小國,最後因爲爲了快速殖民掠奪,這些國家搞出一個聯邦制,表面上是周天子說了算,其實是各省各國自己說了算。

這只是軟統一嘛,最多把各省的外交權收歸中樞,連軍權都收不徹底,其實還是自己的小王國。

華夏的統一,是真實統一,華夏傳統領土,一分都不能少,並且在全盛時期,進行緩慢擴張,一點點漢化,徹底消化。

這纔是真正的統一,硬統一。

這樣一種先進的制度,怎麼要開歷史的倒車呢?

從大一統,走回分封制?

這不有病嘛。

自治,才需要聯邦,才需要軟統一。

大明每一個省,都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都是傳統意義上的華夏,這種華夏觀念是根深蒂固的,植入每個華夏人的基因裡。

看看被漢化的蒙古,他們是不是一天天也叫囂着要統一?

所以,大明不可能走聯邦制的。

除非有一天,世界來了外星人,需要聯合成一個整體,會出現明聯邦,這個聯邦就是由各個藩國共同組建而成的。

內閣也覺得,建立多京制沒必要的。

財部已經將初步預算已經做出來了,在原有的四京外,增設六京,預計投資在40億元以上。

縱然錢是內帑出,但也太浪費了。

不如投資在工業上面。

劉健和李東陽琢磨出一個辦法,不如先建大城市,等城市基礎奠定了,再改成京師。

不要直接投資,太浪費資源了。

其實,老皇帝劃出來的地方,要麼是戰略要地,要麼是經濟發展非常不錯的城市。

後者只要改個名字,就能升爲京師的。

這個時代的京師,已經趨向於直轄市這個概念。

直轄市,是稅收歸上面。

主要是經濟條件非常好的城市,會升格爲直轄市,中樞直接管轄的城市。

京師,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不設直隸,肯定也要由中樞直管啊,財政收入直接收歸中樞,地方省份肯定不願意的。

這會產生虹吸效應,直接把人力物力全都吸走,導致一個省,都在給這個城市打工。

朱見漭的意思是,升爲京師,不造行宮,是戰略佈局。

一旦大明西征,蘭京、西京就能囤積海量物資,因爲是中樞直轄,沒有亂七八糟的事。

其次是戰略重視。

全國所有城市,重視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像東北,就是一個產糧基地,沒必要建什麼京師,有幾座大城市就夠了。

倭國爲什麼要建京師,因爲距離大明太遠了,必須要建立一座京師,專門派官員去管理。

婆羅洲距離大明也不近,所以需要一座巫京,百越之地直接設了三個京師,汴京、新京、孟京,說明朝廷極爲重視。

經過反覆商量。

朱見漭和朝臣各退一步,暫時先建東京和巫京,其他城市暫時維持原樣,先期投資兩個億,全部由內帑承擔。

東京就是倭國的江戶,在江戶的基礎上進行擴建。

巫京則是在婆羅洲中心地帶挑出一個地方來,這座城市,主要是戰略佈局,爲了控制整個婆羅洲不會脫離大明。

新十京,大明會設置常駐官員,在地區理事。

這是設置京師的政治目的。

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438章 歐洲爆梗王,爹呀,求求您不要禪讓第435章 盤點歷代帝王,朕朱祁鈺千古第一!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1章 奪門前夜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84章 啪!你的賢名是用皇爺的惡名換來的!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56章 大開殺戒!清洗尚食局!先把這籌謀戕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着往嘴裡旋飯,逼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別人的文物,讓別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467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硬抗世界(二)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74章 汪汪汪!把陳循推入屎坑!和胡濙做政第206章 摳出來當泡踩,有眼無珠的東西!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444章 命運啊,朕想給世界上上強度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88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馬蜂窩,惡人還需惡第221章 用燭臺幫漠北王修理睫毛!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327章 氣運大男主,倭靈王,朱祁鎮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168章 飢腸轆轆的韃靼兵,去大寧城吃飯!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244章 攪屎棍子,把皇帝噴破防了!(加更第356章 景泰二十五年,老臣凋零,是天罰嗎第108章 使團刺番案!朝陽學舍掛牌!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283章 烈火焚空,暴擊倭寇!官啊官,心裡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247章 龍擡頭運動會,真假銀案!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264章 安南版奪門之變,登基第一劍,血洗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190章 殺呀殺呀,殺出了大案,有人聚兵意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162章 貴妃,跪好了!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427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